一贯制学校提升学段衔接能力的课程探索与实践

2022-12-31 10:06罗宗勇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管庄学校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小初学段探究

罗宗勇 _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管庄学校

在积极探究衔接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充分挖掘现有空间、时间、师资等资源,并利用校内现有的种植园地,对六年级学生进行小升初衔接培养。学校以“基于二十四节气的种植课”为主线,开发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劳动教育等多学科融合的小升初衔接课程,并由初中学科教师在小学六年级实施教学,旨在通过开发小初衔接课程,帮助学生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平稳过渡,帮助学生在升入初中前做好知识储备、学习能力提升、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准备。同时,为初中各学科教学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也为学段衔接能力的培养,以及多学科融合的项目式教学研究,提供可参考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构建课程结构框架。通过研究,我们初步构建起小初衔接课程的结构框架,研发了5门子课程:“二十四节气”“草木的秘密”“科学大探究”“我是小导演”及“成长的烦恼”。五门子课程的内容紧密围绕“植物种植”主题,并与之相辅相成,支撑起学校小初衔接培养的课程体系。小初衔接课程围绕“植物种植”主线,拆解为种植需要了解的文化知识背景(二十四节气)、种植的科学方法、种植的过程记录及种植的成果展示4个大任务,依托4个任务驱动开设4门子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种植所涉及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方法的同时,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参与劳动并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其次,解构学段衔接能力。研究从学习能力和心理调试能力两个维度,将小初学段衔接能力解构为人文底蕴、科学思维、劳动审美和成长规划4个一级主题,进一步分解为文化理解、文化传承、实验探究、证据意识、创意设计、审美意识、认知体验和时间管理8个二级要素。从二级要素来看,一是“文化传承”建立在“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在种植过程中讲解二十四节气,把植物的成长和节气的变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有直观、感性的认知。二是“实验探究”需要“创意设计”思维。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自主选择种植的植物种类,然后规划设计种植过程。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需要选取实验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改进实验装置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三是在种植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要求学生学习并使用摄像机、照相机等电子设备记录种植全过程,最终制作一部种植主题的纪录片。证据的获取和分析,需要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学习科学地处理信息,这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四是学生在参与种植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遇到挫折,教师发现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主动寻求合作,倾听并理解其他同学的想法,有同理心,愿意为团队的共同目标而努力,能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实现“自我认同”,提升了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与合作分享的意识。同时,在他人或团队需要帮助时,愿意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不求回报地给予他人帮助,培养乐于付出的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以项目引领教与学。学校小初衔接课程的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植物种植”主题,由教师带领学生做项目规划,引导学生学会以项目化的形式分解任务及管理时间,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思维、劳动审美、成长规划能力等,并以项目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从而帮助六年级学生对初中的学习生活进行初步规划。

未来,我们将在前期探究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新一轮的课程实施,选择合适的评价工具,从学习能力和心理调试能力两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然后,对课堂实录和测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优化课程内容(教师手册、学生手册等),完善课程结构,形成学校衔接课程的2.0版,完整构建起学校小初衔接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小初学段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看到一只小黄狗(外一篇)
我看到一只小黄狗(外一篇)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小初的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