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胸腹背部的特体女装衣身结构研究

2022-12-31 13:58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肩胛骨胸围女装

陈 彤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个性化、合体性需求也逐步呈上升趋势,同时特体服装结构设计研究也成为当今追逐的目标。在衣身结构设计中,特体女装始终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以一般是以标准尺寸与个体尺寸的差异进行样板的补正,作出符合要求的特体服装。本文主要基于胸腹背部特体女装衣身样板进行研究,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补正,使穿着者更加舒适,来实现特体女装衣身的合体性,同时满足特体人群的心理追求,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女性上体特殊类型

本文主要针对女性上体胸腹背部的特体进行研究,在测量女性胸腹背部围度、宽度、厚度及突度的基础上,统计分析后获得特体女性胸腹背部特征,并将其进行分类,补正特体女装衣身结构。根据国家标准,按照胸腰差把女性体型分成了Y(24-19cm)、A(18-14cm)、B(13-9cm)、C(8-4cm)4类。其中Y型为瘦体,A型为标准体,B型为微胖体,C型为胖体。

(一)胸部特殊体型

胸部特殊体型主要有凸胸体、平胸体和挺胸体。凸胸体一般多见于成熟青年Y型体和A型体女性中,特点是胸部丰腴,身体其他部位与标准体型一致。平胸体一般多见于体型偏瘦的女性,特点是胸部较平坦,身体其他部位与标准体型一致。挺胸体上半身中后背的脂肪较少,乳房高大,胸宽较大,前身较长,脖颈的前倾斜度小,并且肩端点相对于重心线稍靠前,下半身臀部较突出,腹部稍平,头部略往后仰,胸高的弧线要长于标准人体体型。

(二)腹部特殊体型

腹部特殊体型主要有凸腹体和孕妇肚。凸腹体是特殊体型的一种类型,正常体的胸围应比中腰围大7cm~13 cm,当此量小于6cm时便可定义为凸腹体,一般是会受到职业、体质、遗传、后天身体发胖、外来因素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形成的腹部突出,其特征主要是腹部隆起,且腹部比胸部突出,甚至高于胸,人体上肢相对于正常体要向后倾斜。一般凸腹体女性的腹部主要是在前臀围线以上部位较胖,身体其他部位与标准体型一致。

(三)背部特殊体型

背部特殊体型主要有驼背体和高肩胛骨体。驼背体是背部特体中最常见的体型,特点是上半身中后背较圆,前胸弯曲的体型。这样就造成了后背较宽,前胸变窄,脖颈向前倾斜,肩端点对于重心稍偏后,胳膊略向前,胸部较平坦。驼背体比高肩胛骨体的人头略向前倾,前胸较窄,背部较宽。

二、特殊体型女装衣身结构弊病分析

(一)胸部特体结构弊病分析

胸部特体结构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在领口和腰部出现斜向的褶皱,后背产生横向余褶,是因凸胸体型胸部较丰满,穿上正常尺寸服装会造成领口和腰部出现斜向褶皱的状态,前腰围线往上牵吊,所以产生弊病的原因是衣身前长与前宽不足。二是衣身前长有余量,是因平胸体型着装时,由于乳房较小,导致前长有余量,腰围线往下降,胸省量过高的现象,所以产生弊病的原因是胸部尺寸较小。

(二)腹部特体结构弊病分析

腹部特体结构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从腹凸点周围出现斜向的皱褶,是因凸腹体型腰部较厚,穿上正常尺寸服装会出现腰部相对紧绷的状态,所以产生弊病的原因是腰围尺寸较小。二是衣身出现前短后长的现象,是因凸腹体型着装时,中间部分向上偏移,前下摆外扩较大,后摆紧贴臀部,按照常规制图法设计出的服装穿着在凸腹体型的人体上,衣身就会出现前片短、后片长的问题。

(三)背部特体结构弊病分析

背部特体结构主要问题是后背出现紧绷褶,前领口出现余褶,是因驼背体型后背较圆,前胸弯曲,穿上正常尺寸服装会出现后背较宽,前胸变窄,脖颈向前倾斜,后背相对紧绷的状态,所以产生弊病的原因是背部尺寸较小。

因此胸腹背部进行测量时,除测量胸腹背部各种围度尺寸外,还需对女性人体特殊体型的具体特征加测相关部位数值,为降低实验数据误差还需多次反复测量,以方便为女装特体衣身结构研究提供准确、详细的数据参考,使服装更符合女性人体形态。

三、特殊体型人台补正

将女性165/84A标准模型人台作为实验参照,根据测量所得特体数据,在现有的人台上进行特体模拟实验,对凸胸体、凸腹体和高肩胛骨体体型进行局部补正分析。所用工具有白坯布、黑色弹力布、棉花、修整棉、大头针、手缝针、红色标识带、剪刀、卷尺、彩色水性笔等。

一般成衣都加入了放松量,为避免产生误差,实验中的样衣要以特体人台的净尺寸作为基本参数,且为避免面料材质对实验产生干扰,需统一使用白坯布进行制作。我们将棉花压实并填充在白坯布内,并将黑色弹力布和修整棉作为辅助补正材料,用修整棉来填充在胸、腹和背部不平整的部分,然后用手缝针和线将填充垫与人台缝合固定使之不易变形,做成2cm、4cm和6cm的胸、腹和背部补正部件,使之符合人体的自然曲线,以达到符合人体形态的实验效果。

(一)凸胸体人台补正

本研究只针对胸部整体形态的突出高度,在进行凸胸体人台补正时,根据凸胸体特征,将其分为4个等级,人台编号及特征描述如下:编号01号为胸部不加高正常体,02号为胸部加高2cm特体,03号为胸部加高4cm特体,04号为胸部加高6cm特体,实验中对于胸部细部形态可忽略不计。

实验均是在衣身前后片省道处理方式相同状态下进行的。在胸部定量垫高胸腰省增加时,要注意收取前衣身下摆出现的浮余量,且要注意腰肩部两省之间的相互协调。为减小实验误差,实验中将制作的样衣穿在人台上补正,并对其做出多次调整,使得样衣和人台整体更贴合,使实验数据更精准。

一般标体净体胸围尺寸84cm、乳下围72cm,上下差量值12cm,对比分析实验数据所得,每当胸部加高2cm时,胸围增加4.6cm即88.6cm,上下胸围差量增加4.6cm即16.6cm,成衣胸围为B0=84+4.6+16(放松量)= 104.6cm,前片胸围线长B0+4.6=109.2cm,后片胸围线长是B0-4.6=100cm;每当胸部加高4cm时,胸围增加9.2cm即93.2cm,上下胸围差量增加9.6cm即21.6cm,成衣胸围为B1=84+9.2+16(放松量)= 109.2cm,前片胸围线长B1+9.2=118.4cm,后片胸围线长是B1-9.2=100cm;每当胸部加高6cm时,胸围增加13.8cm即97.8cm,上下胸围差量增加13.8cm即25.8cm,成衣胸围为B2=84+13.8+16(放松量)= 113.8cm,前片胸围线长B2+13.8=127.6cm,后片胸围线长是B2-13.8=100cm。由此可见,前衣身胸围等相关部位围度发生了变化,数值增大,而后衣身所有围度无变化。实验表明,胸部数值的围度变化都是由前衣身胸部加高量引起的,参数发生变化的是胸宽、胸上下围及衣身长。

(二)凸腹体人台补正

根据凸腹体特征,在中腰围比胸围小6cm的情况下,对腹部突起的程度划分了4个等级,人台编号及特征描述如下:编号001号为腹部不加高正常体,002号为腹部加高2cm特体,003号为腹部加高4cm特体,004号为腹部加高6cm特体,实验中对于腹部细部形态可忽略不计。

实验均是在前公主线及侧缝处收省状态下进行的。在腹部按定量加高时,腰臀省量会相应减小,此过程中需抓取周边凸起的浮余量,且注意侧缝省与腰省间的协调。实验中为减小误差使实验数据更精准,需将样衣穿在人台上进行多次补正及调整,使得样衣和人台整体更贴合。

一般标体净体臀围尺寸90cm、腹围81cm、腰围66cm,臀腰差量值是24cm,臀腹差量值是9cm。分析实验数据所得,每当腹部加高2cm时,腰部围度增加1.2cm即67.2cm,腹部围度增加1.6cm即82.6cm,臀腰差为22.8cm,臀腹差为7.4cm;每当腹部加高4cm时,腰部围度增加2.4cm即68.4cm,腹部围度增加3.2cm即84.2cm,臀腰差为21.6cm,臀腹差为5.8cm;每当腹部加高6cm时,腰部围度增加3.6cm即69.6cm,腹部围度增加4.8cm即85.8cm,臀腰差为20.4cm,臀腹差为4.2cm。由此可见,前衣身腹围等相关部位围度发生了变化,数值增大,而后衣身所有围度无变化。实验表明,腹部数值的围度变化都是由前衣身腹部加高量引起的,即每当腹部加高2cm时,按标准臀宽公式H/4计算,前后臀围间不存在差量值,前臀宽仅是腹围量有所增加,但前臀围量保持不变,即为实际臀围在腹部分别加高2cm、4cm和6cm之后仍是净体臀围尺寸。

(三)高肩胛体人台补正

本研究只针对背部整体形态的突出高度,在进行高肩胛体人台补正时,根据高肩胛体特征,将其分为4个等级,人台编号及特征描述如下:编号0001号为高肩胛骨体部位不加高正常体,0002号为高肩胛骨体部位加高2cm特体,0003号为高肩胛骨体部位加高4cm特体,0004号为高肩胛骨体部位加高6cm特体,实验中对于背部细部形态可忽略不计。

通过多次实验数据测取,一般标体净体后胸围40cm,水平线增量35cm,水平线差量5cm。分析实验数据所得,每当肩胛骨水平线上的省尖点加高2cm时,后衣身肩胛骨突出位置水平线与胸围线相差1.76cm;每当肩胛骨水平线上的省尖点加高4cm时,后衣身肩胛骨突出位置水平线与胸围线相差3.52cm;每当肩胛骨水平线上的省尖点加高6cm时,后衣身肩胛骨突出位置水平线与胸围线相差5.28cm。实验表明,后衣身的领口弧线、后背宽及肩宽等位置发生了变化,数值增大,而背部主要位置围度数值没有发生变化。

四、特体女装衣身样板的处理及补正

(一)胸部样板的处理及补正

凸胸体女性乳房丰满,导致衣身前侧牵拉,腰围线上吊不平贴,前袖窿浮起,BP方向有牵拉皱痕,腰围线上抬且离体,前长与前宽不足,故在领口和腰部会产生一些斜褶,后背产生横向余褶。与标准人体原型比较,其结构不同之处主要是在胸围处剪开、拉开,补正方法可以拆开侧缝追加前长直至腰围线变水平,挖深前袖窿,捏起浮起的量,追加胸省量,最后画顺袖窿线。因此,样板上要减少后长,追加前长,同时增大胸省量。在侧面,移动前后侧缝线。也就是说,减少后身宽,增大前身宽。不同女性的凸胸体型各有差异,但原型区别在于胸围处拉开的大小不同及前衣片增加的长度不同等。

(二)腹部样板的处理及补正

凸腹体女性在穿着常规上衣时容易出现前片下摆外张,腹紧胸空,下摆底端门襟向前翘起或门襟重叠现象,腹部位置出现涟漪,衣服下摆呈前短后长状态,影响门襟的自然下垂及整体效果。主要原因是从腰节到底边的距离偏短,没有考虑腹部隆起弧度,其次是没有加测腹围量。在凸腹体女装衣身纸样制图中,加长量要依据凸腹体女性腹部凸出程度而定,应保证凸腹体女装衣身前片长度比正常体女装衣身前片长度要长。为满足凸腹体女性向后倾仰的姿势特征,凸腹体女装衣身纸样要以合体腰围为制图基础,超出的围度量以收省的形式去掉,使服装更适体,达到前身适体饱满、后身合体的外观特征,确保了门襟下摆的自然下垂状态。

结合之前的实验数据所得结果,将所得数值及女装衣身结构处理方法应用到制作凸腹体女装原型样板中,调整后的女装衣身原型主要部位计算公式保持不变,只需在局部做相应调整即可,将前衣身样板的前腰节线处放出,在胸围线处剪开、拉开,后衣身所有围度不变。不同女性的凸腹体型各有差异,但原型区别在于前腰节线放出量及胸围线剪开、拉开的大小不一样。

(三)高肩胛骨体样板的处理及补正

肩胛骨隆起后,造成后片背部的长度、宽度不足,后腰围线上吊。与标准女装衣身原型比较,其不同之处主要是将女装衣身原型的后片袖窿深处剪开、拉开,增加后肩省和增加后片的长度。不同女性的高肩胛骨体型各有差异,但原型区别在于袖窿处放量及后肩省大小不一样。

五、结语

由于女性特殊体型的复杂性,本实验只在一定范围内适用,也可作为凸胸体、凸腹体和高肩胛骨体女装衣身制版的参考数据。特体女装衣身结构的处理及补正,既要在理论上深入研究,还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不仅需要在女装衣身结构的处理上进行补正,还需在设计和工艺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本文仅是凸胸体、凸腹体和高肩胛骨体女装衣身结构的样板补正分析,而对于更复杂的女性特体结构设计及补正技术有待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肩胛骨胸围女装
探讨假体凸度对假体隆乳患者术后胸围及罩杯的影响
肩胛骨体部骨折:从手术入路选择到缝线辅助固定技术
肩胛骨动力障碍对肩部疼痛影响的研究进展
女装流行面料
女装风格与细节
2017年春夏男装周的女装风景
肩颈痛,锻炼肩胛骨
肩颈痛,锻炼肩胛骨
女装流行面料
胸围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