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研究

2023-01-01 02:20梁龙凤
教育与职业(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乡村振兴

[摘要]文章从構建农村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质量价值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四个子系统出发,分析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时代性、适应性、协同性、持续性、融合性特点,从推进系统全面的质量观定位形成、质量制度体系的供给与优化、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质量价值体系的整合与调整、质量评价体系的追踪与应用和质量治理体系的支撑与强化六个方面探讨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现实路径,最终达到职业教育高质量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目的。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职业教育治理

[作者简介]梁龙凤(1979- ),女,贵州遵义人,贵州师范大学,副教授,在读博士。(贵州  贵阳  55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教育部产学合作课题“经济管理+新农科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01031003)和2021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课题“新农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类专业‘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建设”(项目编号:20210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23-0069-09

一、问题的提出

从研究角度看,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构建是农村教育发展和质量变革的重点,但在现有相关研究文献中,对农村职业教育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样本并未给予更多关注,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构建并没有形成特色的学术概念和学术研究体系,只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的概念演绎和保障体系的延伸。对此,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的重要研究任务是立足高质量发展现状,构建质量保证体系的概念和观念认同,寻求农村职业教育质量变革与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适应性和实用性认同,才能将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理论转化为实践。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为实现教育质量持续提升、保证机制体制及其运行机构所建立的整套管理体系,因此现代化的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应由高质量体制机制和高效率运行机构两部分组成。

从体制机制看,教育管理部门是体制机制的主要载体。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需要以破解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前提。目前我国针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专属性体制机制不多,更没有完备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改革框架和体系化研究。从2021年出台的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看,国家从制度层面确立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学校设置、专业目录等,但仍缺乏区域化、特色化的农村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保证。

从运行机构看,职业院校是教育运行的主要载体。培养现代化、高质量农业农村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应由高质量职业院校或涉农院校来完成。目前关键的问题是我国职业教育运行机构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升。根据2021年我国教育统计数据,现有本科职业大学仅为32所,且均为2018年后转设而来,仅有1所为涉农大学。全国2756所高职以上院校中,涉农本科院校265所、高职院校162所。虽然这些本(专)科院校所设部分专业或学科涉农,但并不能说明这部分院校会承担农村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任务,这与德国、日本、瑞士等职业大学或本科院校必须承担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职业培训双重任务不同。在学生培养层次上,2019年农林牧渔类高职以上的招生人数仅为总招生人数的0.42%。显然,涉农人才培养还是处于中低层次,这与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结构、人才需求和技术应用不相适应。

总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不但体制机制的供给存在不足,教育运行机构的质量、人才培养层次也离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技术技能人才的距离也很远。为此,从农村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出发,探讨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二、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重构

探讨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重构,前提是厘清质量保证体系的内涵及构成两个问题。根据现有研究,农村职业教育具有多维属性。价值属性认为农村职业教育具有催生产业兴旺的经济价值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传递农村文明的教育价值。社会属性认为通过构建政府、行业、学校等多维农村职业教育协同治理模式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政治属性则认为农村职业教育是国家对乡村社会实施有效治理的重要手段,对农村社会具有人心优化、秩序生产和能力生成的功能。此外,学者们还围绕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治理体系、扶贫路径、高质量发展等进行了多角度研究,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多维属性。本文认为农村职业教育首先是一项国家教育事业,也是一项能满足人就业创业需求的价值活动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实践活动,这是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重构的基本逻辑起点。第一,农村职业教育是国家事业和政府责任,应有强有力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予以保证,必然需要构建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质量治理体系。第二,农村职业教育是一项能满足受教育者就业创业需求的活动,这就要求教育运行主体机构的价值取向是以人的需求为根本旨趣,构建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价值体系成为必然。第三,农村职业教育还是一项服务社会经济的实践活动,其功能和价值最终体现在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的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上,这就需要构建农村职业教育质量社会评价体系。

基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国家教育事业、教育对象需求、社会经济实践的三重属性,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应由质量治理体系、质量价值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三大系统构成。农村职业教育质量治理体系包含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两大子系统。在教育质量治理实践中,质量标准体系作为国家质量治理体系的核心,应由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权威顶层设计;质量保障体系作为治理能力范畴,实行“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的办学模式,为各级行政部门协同供给,具有显著部门协同性。为此,本文认为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应由质量标准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质量价值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四个子系统构成。

1.农村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农村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即国家治理体系,是国家教育治理的标准化体现。近年来,国家积极统筹推进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立,虽未设立单独的、专业的农村职业教育质量治理机构或保证机构,但已建立了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为龙头,以各省级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部门为主体,以各地方教育相关部门、职业院校为支撑的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制定机构;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等重要的法律法规政策,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国家地位和类型,从院校专业设置出发强化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质量保证要求,也形成了农村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基本态势。但从职业教育的发展逻辑趋势和依托单位来看,现阶段农村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制定,还需吸纳教育部门以外与农业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关系密切的人力资源、规划发改等部门协同参与,形成多元合作制定的格局。农村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构建的核心目的是围绕教育治理理念,建立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师资建设、评价评估等质量指标体系,对教育质量进行整体规划、指标分解、标准制定和政策落实,强化质量标准的多维性和层次性,增强国家质量标准化治理能力。

2.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即协同支持体系,是教育协同治理能力的体现。从教育保障机构看,目前国家已建立以职业教育主管部门为主体的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农业农村部门等质量宏观保障机构,也建立了与之配套的质量保障运行制度。一方面,国家从制度保障层面确定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质量目标、质量保障制度和投入保障制度。自2019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质量保障重大制度,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再到《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逐渐明确了职业教育的质量目标及质量保障政策框架。另一方面,各职业院校所建立的质量保障实施制度也不断完善,课程改革制度、专业建设制度、师资建设制度等构成了学校专业学科体系、实训实践体系,从而构筑起完备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目前看,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还需协同地方政府、产业部门、社会组织等多元社会主体力量加入,并根据各主体利益构建质量运行保障机制体制。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目的是建立健全多元参与、全程保障、全要素链接的职业教育投入链、培养链、就业链等,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教育、课程教学、实习实践和就业择业保障,保证农村职业教育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要求,以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3.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价值体系。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价值体系即院校目标体系,是教育教学运行机构与运行机制的统一。质量价值体系取决于教育教学培养培训院校的价值取向。教育质量价值体系通过办学理念、目标任务、培养能力等体现。作为教育服务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实践与应用,农村职业教育承载着促进教育公平、培养高素质农村人力资源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任。从宏观层面,国家已经构建了培养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的人的价值目标。与之配套的是服务于农村领域的各培养培训院校对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人才培养、教师建设、专业发展等的质量价值定位。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地位、类型、层次,明晰了职业教育的价值和作用,从国家层面构筑起庞大的职业教育质量价值基础和价值取向。在办学模式上,已构建起国家、企业、社会组织可根据办学能力、社会需求举办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价值体系;在办学内容上,已构建起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符合个人发展规律的专业课程质量价值体系。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价值体系建设的目标,是构建并不断完善农村职业教育运行机构的办学价值理论、价值取向、价值目标等质量体系,为教育质量保障體系和评价体系提供支撑。

4.农村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农村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即社会反馈体系,是教育质量评价机构与评价机制的统一。因此,质量评价体系应包含:一是质量评价主体。农村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由国家政府单位、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主体单位、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相关组织等众多利益相关者组成。从目前看,我国已建立起以教育部为主体的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教育)指导委员会,以高等院校为主的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及质量评价中心等。二是质量评价机制。我国已构建起以教育系统评价为主体、以教育教学为主要评价内容、以社会合作为辅助参与对象的评价机制,制定了教育教学指导制度、评价制度、检查监督制度和反馈制度等。三是质量评价内容,是判断教育质量实施与预设目标的依据,涵盖人的发展和市场需求满足两方面。国家明确了政府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领导角色,学校层面建立了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规格、教师队伍建设等学校内部评价内容,以及校企融合、校企合作等学校外部社会评价内容。四是质量评价渠道和方法,是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战术性问题。当前整体上已经建立了定量与定性、自评与互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方式,评价渠道也越来越科学。

以上是基于农村职业教育的三重属性对质量保证体系的重构。其中,农村职业教育治理的质量标准体系和保障体系是以制度、政策、标准等形式存在,指导和规范着其他两个子系统的运行,也以强大的政策力和标准化引领着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体系的整体样态。质量价值体系是适应性体系,既要受到农村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政策形塑,也要对质量运行机构的理论体系、目标体系和供给体系予以支撑。质量评价体系是具有目的性的,以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等体现教育价值,支撑着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应用型教育和一种基于农业农村的高层次、纯理论研究型教育被社会接纳,以强大的职业实践体系推动着质量价值体系的规范化、层次化和过程化发展。因此,四个子系统相互关照、彼此支撑,形成具有紧密关系的质量保证体系结构,具体见图1。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时代特点

具有时代要求和全面系统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教育职业化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要素,还能满足农村对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和多元化发展的教育需求。

1.更具时代性:服务乡村振兴。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构的出发点是提升质量,保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人力资源的质量要求。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时代性,在于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就质量价值体系而言,建立职业教育服务农村要素改革和乡村发展布局的产业选择、农民培训、技术服务等经济价值质量体系;健全职业教育现代技术服务传统农业生产、农村管理的技术价值质量体系;完善职业教育概念文化服务乡村传统文化振兴、乡土传承、社会生态融合的文化价值体系。就质量评价体系而言,基本旨趣在于满足农村教育过程监控的整体质量需求。构建质量评价的农村主体要素体系、涉农指标内容体系、农技方法手段体系、农村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农业农村监测服务效能评价体系等是农村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构的使命所在。因此,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必然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时代化的质量保证体系,要将现代化和时代化贯穿于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各要素、各环节和全过程中。

2.更具适应性:强化实践应用。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特征是要适应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发展要求。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的目标是促进办学模式、办学定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的现代化发展,从教育质量体制机制和现代化需要出发,推动实现农业农村教育现代化,进而推动教育服务乡村社会实践的现代化。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构必须以市场化和现代化为基本价值取向,既要推动实现质量治理机构、运行机构、保障机构、评价机构设置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又要推进运行机制、保障制度、价值目标、评价内容与农村教育现状相适应,还要推进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与乡村社会实践相适应。

3.更具多元性:广泛参与主体。农村职业教育的多元性是乡村社会经济多元化和人的个性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多元的前提是资源丰富和个性需求的满足,质量保证的落脚点是协同与联动,因此这里的多元化包含教育开放、主体协同、要素联动的现代化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特征。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本质上是一个多元主体参与、多层级机构运行、多领域机制协同、多环节渗透联动的质量保证体系。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和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技术化和特色化,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必然指向多元协同参与的质量保证。从质量治理机构来看,要加快农村职业教育质量精细化、多元化、个性化标准体系和保障体系构建。这就需要建立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以农业职业院校为主体、涉农职业院校和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的质量保证协同体系,同时更需要建立多方參与的产教协同、产学研协同、教育合作、资源共享、师资共建、城乡协同的质量保障机制。从运行机构来看,要加快构建以涉农院校为主体、涉农专业综合院校参与的质量运行体系。这就需要建立健全与之配套的办学形式模式多元化、专业培养培训目标多元化、标准内容多元化的质量协同运行机制。从协同主体来看,要建立农村职业教育协同管理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等参与主体之间资源要素整合、制度深度开放、业务实质联动的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多元主体制度化、常态化的协同多元参与样态。

4.更具融合性:实现创新融合。乡村全面振兴的目的是实现农村社会经济融合发展,教育也不例外。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融合性主要表现在创新性上:一是教育理念融合。职业教育是知识性和技术性的结合,以培养人的能动性和实践性为主,农村职业教育运行机构的教育理念、价值定位、学习效果、评价评估等体系建设应统筹考虑农业农村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渗透融合。二是机制政策融合。政府管理部门推进和完善职业教育质量改革,建立运行机构、协同机构质量交流共享机制,形成各层次之间上下呼应、协同机构间的政策法规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协同保障体系“无障碍”运行。三是方式方法融合。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与教育培养的深度融合已成为职业教育质量改革的重大推动力。教育质量管理机构、运行机构必须利用新技术进行质量管理,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助力教育质量管理变革和质量体系优化。构建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现代化平台,建设优质职业教育质量保证共享机制、质量资源整合措施、运作管理和监测评价线上体系,实现涉农职业院校与非涉农院校、农业农村专业与非农专业、在校涉农学生与非在校涉农人员的学科交叉、专业交换、课程融合的质量发展体系。

5.更具持续性:整合社会资源。我国职业教育已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全面乡村振兴具有农村经济发展的长足性、持续性和稳定性要求,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更具有持续性、整合性和永续性特点。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专业化、特色化、高端化、精英化的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这就必然要求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设计更加精细化、特色化和一体化。一方面,高端化需求必然导致质量保证运行机构内部的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内部要素资源整合、结构优化,有计划减少涉农高职(专科)及本科以下低端层次院校设置、专业学科供给,扩大本科以上涉农职业大学、应用型硕博生招生规模,建立健全高端化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和与之配套的运行机制,整合相应的学科专业、设备设施、教师教育、实习实践等内部资源。另一方面,现代化的质量保证体系必然导致协同机构间进行资源整合和改革,推进协同发展的经费支持、设备改进、平台打造、技术融合等建设。

四、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路径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路径建设以时代性、适应性、多元性、融合性和持续性为路向,是一项时代性、系统性工程,需要从组织机构与制度机制两个层面加以建设,也需要从标准体系、价值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四大领域全面推进。总体上讲,就是要在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深入推进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这是建成教育现代化强国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在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中,减少不必要的、低端的、无效的体系建设,在高端、高效、高质量发展体系上下功夫,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保证体系的质量层级,打造符合教育现代化强国建设人才需求的高质量职业教育质量体系。

1.推进系统全面的质量观定位形成。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培养的重要途径,其独特的人才培养培训要求树立全面、系统的教育质量观念。因此,在教育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管理机构和运行机构要树立全面系统的教育质量观念。一是统筹农村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根据类型定位、资源条件、社会需求等,对农村职业教育质量发展方向进行综合定位和合理布局。二是对原有的农村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进行重新定位,树立特色化、紧缺型農业农村人才培养培训质量观念,探索构建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三是树立技术技能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将技术技能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作为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四是适应从教育管理到教育治理的新时代新转变,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要主动优化治理模式和治理方法,用现代化治理理念、治理能力、治理技术来提升农村职业教育整体质量。此外,各级各类参与主体、协同主体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在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中注重区域化和特色化,促进质量机制体制与运行保障机构紧密结合,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理,确保质量保证体系动态功能实现。

2.推进质量制度体系的供给与优化。乡村振兴需要高素质农业农村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人才需要高质量农村职业教育来培养培训,高质量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需要持续、永续的制度体系来保证。加强质量制度化建设,以法律法规、政策纲要、规划办法、意见通知等形式在宏观上规定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定位、指标、保障条件和实施举措等,不断完善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供给。一是促进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公平,建立高质量发展的教育资源供给与配置制度。对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农村职业教育运行机构予以合理、均衡的资源分配;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资源均衡制度体系,健全教育设备、拨款、师资资源配置制度、动态协调机制、投入保障机制。二是推动职业教育交叉融合。完善农村职业教育教师资源保证制度,构建引得来、留得住的优秀“双师型”教师引进与培养制度;深化教师队伍质量改革,建立教师培养培训、优化评价等教师质量管理制度。三是加强教育质量改革,优化农村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多元评价制度。由于各质量运行机构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不同,教育质量制度体系的完善还需从国家层面制定统一的质量监督管理和质量考核评价制度,提高质量保证体系的客观性、科学性和专业性。

3.推进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教育质量标准是指导和管理各类职业教育工作的依据,是保证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计划一致。根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我国对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虽然早就开始着手,已完成专业目录等五部分教学标准制定,对强化职业教育质量意识起到重大作用,但标准制定还集中在教学标准领域,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化标准体系和全方位质量标准,如职业教育国家技能标准体系,中职、高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体系,以及学业标准国家体系。因此,推进农村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需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构建和完善教育质量标准整体结构体系。从学校层面、省级层面和国家层面构建不同层次的质量标准,逐步完善国家整体质量标准制度框架、各区域质量标准趋同化政策和职业院校质量标准特色化体系。二是优化和完善教育运行机构的质量标准内容,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发展质量、课程技能质量等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完善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国家职业专业技能标准和指标体系建设,推动国家职业专业技能体系形成;推动农村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标准体系构建,促进教师专业技能与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乡村振兴相匹配;加强农业农村专业技术技能质量指标体系建设,使学生个人发展、院校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

4.推进质量价值体系的优化与调整。质量价值体系是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基础。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价值取向不仅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变化等外部因素影响,更受农村职业教育活动相关主体差异性的质量价值诉求等内在因素影响。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价值体系构建最核心的问题是强化农村职业教育活动相关主体的质量诉求,调整形成更加完善的质量价值体系。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院校教育学业质量价值体系、学生质量价值体系和参与主体质量价值体系,构建和调整农村职业院校专业价值审查和筛查体系、学生学习能力质量筛选和预警体系、社会组织或企业价值治理体系,从质量建设的源头上守住农村职业教育活动质量底线,将教育质量价值的单项取向回归多元一体化价值取向,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适用性和适应性。一是建立农村职业院校内在质量价值体系,将教育质量价值坚守在促进学生发展本质上。建立学生成长、成才质量价值体系,优化全过程质量管理机构,强化专业课程质量价值、师资质量价值、科研服务质量价值和设备设施质量价值建设,根据人的成长和发展规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设置等。二是优化学生自我学习价值质量,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质量、专业成长质量和个人发展质量进行评价,促进学生成长与社会需要相适应。因此,评价学生质量应该由“学生质量”和“服务质量”两部分组成。建设农村职业教育学生质量价值体系,必须构建学生入口质量体系、过程培养知识能力质量体系和出口质量体系,将学生成长、院校发展和社会服务融为一体。三是强化参与主体对教育的认知,构建农村职业教育参与主体的价值治理体系。目前,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的社会组织或企业为营利性机构,在办学过程中不能实现外在性盈利,在质量价值认知上偏离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现象时有发生。作为有能力举办职业教育的组织,其本质的价值取向应该是通过产学研的有力融合来促进人的发展、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为职业院校及学生提供的应该是技术技能价值和就业创新机会,因此构建相应的产业、行业、岗位技术技能价值体系以及岗位能力价值评估体系是基础。同时,还要完善社会组织办学的社会利益机制、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机制、实习实践指导机制和就业创新服务价值机制,使质量价值体系不断完善。

5.推进质量评价体系的追踪与应用。质量评价体系是对农村职业教育目的与结果之间匹配程度的一种事实和价值评判体系。依据质量管理现代化理念,质量评价体系应包含体系化的评价标准、标准化的评价过程、技术化的质量诊断和高效化的质量控制等整套体系,是职业教育质量发展的基础和能力体现,更是促进教育公平的终极诉求。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村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更需完善。从质量评价的整体性和完整性看,至少应该从四个方面进行建设。一是强化职业教育服务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国家评价体系建设。完善省级以上政府或管理部门的宏观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制定,强化国家对教育质量的宏观把控,促进教育评价的政策性、统一性和层次性。二是优化能够促进农村职业教育院校发展和质量提升的评价体系建设。各院校应从自身质量定位出发,对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状况的质量进行全面和全过程把控,制定规范性、特色性和动态化的质量评价体系。三是加强学生个人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构建多部门协同的学生输入、产出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师入职、评聘质量评价体系。四是不断完善质量评价结果分析和结果应用的反馈体系构建,对质量评价体系进行闭环管理,对质量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处理,对与目标不一致的教育质量进行控制、整改、追责后的质量再提升体系构建。

6.推进质量治理体系的支撑与强化。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高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离不开质量治理体系建设。随着参与办学主体增加,农村职业教育质量管理模式已由二元化管理向多元化治理转化,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构建是竞争力提升的基础。推进农村职业教育质量治理现代化:一是完善教育决策权力分配,构建质量治理组织架构,推进职业教育治理法律体系和治理主体责任落实,有效激发多元协同治理活力。推进农村职业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变革,教育主管部门要推动社会、产业、企业多元外部治理与院校、政府权力均衡,坚持决策权和执行权分离,促进治理的契约化形成。二是健全质量治理的运行机制,理顺治理层级关系,做好质量顶层设计,创新院校多元治理运行机构和运行机制。推进农村职业院校内部治理机构整合,完善校内技术技能质量治理机构、治理制度、治理方法和治理保障体系,最大限度激发院校内部基层技术组织的“术语权”。三是推进多元质量治理服务机制建设,以服务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为中心,让职业教育服务对象参与质量治理,优化质量治理服务平台和服务环境。四是促进质量治理手段的现代化技术融合。农村职业教育治理能力提升应以信息化技术升级为抓手,推动现代化农村职业教育质量技术价值赋能、数据开放和资源共享,构建农村职业教育质量治理平台,推动数字化、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注重数据采集、储存和应用安全。在遵循共建共享共治的质量治理逻辑下,农村职业院校要注重自身的办学独立和优势发挥,提升质量综合治理能力。

五、结束语

本文基于国家事业、价值需求、社会实践三个维度构建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分析在国家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下,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时代特点,探寻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现实路径建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下,构建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事关农村地区教育发展质量,事关我国教育发展质量,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强国、高质量经济发展体系中发挥着引领性、传导性、实践性和扩散性作用,理应作为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和安排。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构建是一项战略性、系统性、整体性工作,既要考虑教育运行机构的质量保证能力,更要考虑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保证。构建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和高效化的农村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价值体系和评价体系,才能保证农村职业教育质量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构建良好的质量环境。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力为中心,统筹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发展之路和实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农村职业教育人才支撑力水平较低,但增长速度较快,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驱动作用不断加强。因此,乡村人才质量振兴要以职业教育质量为导向,加快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构建。在社会环境建设上,提升教育者在农村地区的就业质量,营造良好的农业农村就业创业氛围。在农村教育生态建设上,建立健全教育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教育信息合作共享机制,推进职业教育区域合作和城乡融合发展。二是制定差异化的质量战略。由于农村职业教育的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层次培养在我国中东部、西北部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质量观念和质量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制定差异化的质量保证体系至关重要。三是构建质量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广东、江苏、黑龙江等农村职业教育发达地区的质量辐射效应,引领后发展和欠发达的西部农村职业教育整体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靳澜涛.从教育治理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及其价值理性[J].中国电化教育,2021(10):51-56.

[2]祁占勇,王羽菲.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体系与行动逻辑[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67-77+194.

[3]闫瑞.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的逻辑必然、实践困境及支持策略[J].农业经济,2020(3):124-125.

[4]眭依凡,王改改.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21(10):8-13.

[5]李丽辉.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逻辑理路与路径选择[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2(3):17-25.

[6]蔡蕓,曹皓,冯颖芝.基于成果导向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2(5):10-15.

[7]祝成林,褚晓.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文献综述及研究展望[J].教育与职业,2022(10):5-11.

[8]国兆亮.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基本认识与框架设计[J].现代教育管理,2020(12):72-78.

[9]梁龙凤.农村职业教育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与现实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22):51-57.

猜你喜欢
农村职业教育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湖南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国际比较
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关于黑龙江省农村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