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勒克县小麦品质状况、区域分布及原因分析

2023-01-02 08:23段湘妮赛克赛琴
新疆农业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春小麦强筋灌溉

段湘妮,赛克·赛琴

尼勒克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伊犁 835700

根据国家粮食安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结合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广优质高效小麦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1 气候地理环境情况

尼勒克县位于中国新疆西北部,在中天山西段,处伊犁河上游。属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偏远山区县,县境由东向西延伸,呈长条形,全县耕地面积37 400 hm2,其中旱地14 273 hm2,水田23 147 hm2。尼勒克县属大陆性北温带气候,日照时间长,光能资源丰富,昼夜日差较大,降水丰富。东西气候差异大,山地气候特性明显,年平均气温5.8℃,无霜期年平均110~135 d,海拔高度800~4 600 m,年平均降水量350~450 mm,山区达600 mm,年≧10℃有效积温2 300℃,是伊犁河谷最湿润的地区之一。

2 尼勒克县小麦种植及品种情况

尼勒克县春小麦以宁春16 号、新春37 号为主要种植品种,其中宁春16 号占春小麦品种种植的90%以上,新春37 占7%左右,其余有新春35 号、陇春30 号等占3%左右;冬小麦以新冬52、伊农18、新冬41、42、48 号为主要种植品种,其中新冬52 号近两年占冬小麦种植面积的35%以上,逐渐取代近20 年内一直处于伊犁河谷主导品种的伊农18 号,目前伊农18 号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25%左右,新冬41、42、48 号占20%左右,其余新冬60 号、62 号、伊农21 号等品种占20%左右。

3 尼勒克县小麦种植区域分布现状

根据尼勒克县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灌溉种植条件,大概将全县小麦种植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分别为西部旱作春小麦区、中部灌溉冬麦区、东部雨养春麦区(见表1、表2)。

表1 尼勒克县小麦种植区域分布现状

表2 尼勒克县小麦种植区域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3.1 西部旱作春小麦区

主要为苏布台乡、喀拉苏乡、加哈乌拉斯台乡西部三乡旱作农区,是全县旱田小麦的主要生产区,以春小麦种植为主。本区以丘陵地貌为主,多为山旱缓坡地,农业灌溉基础设施落后,是本县贫困乡集中片区。海拔高度1 005~1 180.0 m,纬度43°52′19"~43°55′26",雨水较少,全年降水量220~310 mm,平均气温7℃,无霜期125~135 d 左右。常年有效积温(≧10℃)2 500~2 700℃。土地较贫瘠,灰钙土,有机质含量1.71%~2.24%,农民“靠天吃饭”的意识重,施肥水平低,2018-2020 年施氮肥水平3.5~8.2 kg/666.7m2,2018-2020 年 产 量 水 平 在115.4~300.2kg/666.7m2,是全县小麦产量较低的区域。

3.2 中部灌溉冬麦区

主要为尼勒克镇、乌赞镇、喀拉托别乡、胡吉尔台乡、科蒙乡,是全县主要灌溉农区,以冬小麦种植为主。本区以平原为主,农业灌溉条件较好、水资源丰富。海拔高度1050~1231.8 m纬度43°44′13"~43°50′03",雨水较多,全年降水量350~450 mm,平均气温6.5℃,无霜期120~125 d左右。常年有效积温(≧10℃)2300~2500℃。土地较肥沃,栗钙土,有机质含量1.99%~3.2%,农民种植水平高,施肥水平较高,2018-2020 年施氮肥水平9.6~12.8 kg/666.7m2,2018-2020 年产量水平410.2~550.6 kg/666.7m2,是尼勒克县冬小麦的主要生产区和产量水平最高的区域,成为尼勒克县的“粮仓”。

3.3 东部雨养春麦区

主要为种蜂场、乌拉斯台镇,是尼勒克县主要雨养农区。本区以山地缓坡地为主,非灌溉农业,多年来以春小麦种植为主。海拔高度1413.2~1569.9 m,纬度43°44′26"~43°49′24",雨水充沛,气候冷凉。全年降水量450~600 mm,平均气温5.5℃,无霜期110~115 d 左右。常年有效积温(≧10℃)1900~2100℃。土地肥沃,黑钙土,有机质含量6.64%~15.05%,农民种植水平较高,施肥水平较高,2018-2020 年施氮肥水平7.8~10.5 kg/666.7m2,2018-2020 年 产 量 水 平388.5~501.6 kg/666.7m2,是尼勒克县春小麦的种植水平和产量较高的区域。自2018 年开始,本区域进行了冬小麦试种,试种面积6.9 hm2,试种成功,提高了当地小麦品质和产量。至2020 年,本区域冬小麦种植已达到500 hm2,占到当地小麦总播面积的30%左右,成为尼勒克县新增冬麦区。

4 尼勒克县小麦品质分析

4.1 新疆小麦品质标准

在2017 年《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中明确,满足下述各项相关指标要求的强筋、中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为优质品种(表3)。

表3 四个品质等级小麦的分类标准

4.2 尼勒克县小麦品质测试状况

根据新疆小麦产区品质划分标准,伊犁河谷绿洲属于中强筋、中筋麦区。近三年来,尼勒克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对西、中、东部三大区域不同品种的小麦进行实地取样,样品24 个,送往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小麦品质实验室进行测试品质。测试结果见表4、表5,初步掌握了尼勒克县小麦品质特点。

表4 尼勒克县2018-2020年春小麦主要品种品质测试结果

表5 尼勒克县2019-2020年冬小麦主要品种品质测试结果

4.3 尼勒克县小麦品质测试结果分析

从24 个送样小麦测试结果及对照小麦品质等级分类标准综合分析,目前尼勒克县还没有完全达到强筋优质小麦标准的小麦,但基本达到中强筋、中筋、弱筋小麦分类标准,具体见下表(表6、表7、表8)

表6 尼勒克县2018-2020年品质测试中强筋小麦主要品种及区域分布

表7 尼勒克县2018-2020年品质测试中筋小麦主要品种及区域分布

表8 尼勒克县2018-2020年品质测试弱筋小麦主要品种及区域分布

4.4 尼勒克县小麦品质及区域分布特点

4.4.1 尼勒克县小麦中强筋主要品种及区域分布特点

由表6 和表1 综合分析:从主要品质测定指标看,达到了中强筋标准的小麦主要分布在西部旱作区和中部部分地区,且旱作区小麦的强筋性表现明显;从品种看,宁春16 号为强筋小麦品种,新春37 号为中强筋品种;从气候特点及栽培技术看,西部三乡旱作农区灌溉条件弱,天气干旱,土壤氮素积累多,再加上海拔低、纬度高、降水少、光照足,形成尼勒克县中强筋小麦的主要区域。

4.4.2 尼勒克县小麦中筋主要品种及区域分布特点

由表7 和表1 综合分析:从主要品质测定指标看,达到了中筋标准的小麦在尼勒克县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均有;从品种看,强筋小麦品种宁春16 号,种植在海拔高的东部麦区,表现为中筋品质,新冬52 号、伊农18 号种植在西、中、东部均表现为中筋小麦品质;从气候特点及栽培技术看,中部、东部农区灌溉条件好或自然降水量大,水源足,海拔较低、纬度较高,农户施肥水平高,形成尼勒克县中强筋小麦的主要区域。但同一品种小麦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种植,也分别有中强筋、中筋、弱筋品质表现,形成了其区域的品质特点。

4.4.3 尼勒克县小麦中强筋主要品种及区域分布特点

由表8 和表1 综合分析:从主要品质测定指标看,达到了弱筋品质标准的小麦在尼勒克县西部、中部、东部均有;从品种看,尼勒克县弱筋小麦的为新冬62 号;从气候特点及栽培技术看,中部、东部农区灌溉条件好或自然降水量大,水源足,海拔高、纬度低,光照相对少,本区域种植的新冬42、48 号、新春37 号、宁春16 号均表现为弱筋性。

5 影响尼勒克县小麦品质的综合因素分析

5.1 海拔、纬度的地理因子

小麦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但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增加[1]。从西部、中部、东部三个区域,海拔不断升高,因此,出现了尼勒克县小麦从西到东,呈现强筋、中强筋、中筋、弱筋小麦品质特点的分布现状。

5.2 温度、光照、降雨量的气候因子

据研究,日均气温每升高1℃,蛋白质含量提高0.435 个百分点[2]。总体看,从西部、中部到东部区域,有效积温逐渐降低,光照逐渐减弱,降雨量逐渐增加,小麦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有减弱趋势,小麦呈现中强筋、中筋、弱筋趋势。

5.3 施氮肥水平和土壤湿度等栽培因子

小麦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随施氮量增加明显提高,但随着土壤湿度增加而逐渐降低[3]。总体看,从西部、中部到东部,小麦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随施氮量增加明显提高,但随着土壤湿度增加而逐渐降低。西部地区天气干旱,干旱有利于土壤氮素积累,所以旱田小麦品质好于水田。

5.4 品种的特性

宁春16 号强筋性表现明显,新冬62 号弱筋性表现明显,其余品种基本表现为中筋性。

猜你喜欢
春小麦强筋灌溉
早春小麦田间管理抓哪些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老年强筋操(二)
老年强筋操(一)
老年强筋操(四)
老年强筋操(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绿色农产品春小麦主要虫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