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立德树人体系建构研究
——以四川旅游学院特色育人体系为例

2023-01-03 03:48吴沐优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立德应用型育人

吴沐优,张 艳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随着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认,国家相继出台重要文件,确立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高等人才的历史使命。人才培养核心的转变,促使培养体系的转变,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必须牢牢抓住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各个关键环节[1]。所以,在新变革新形势下,如何将立德树人工作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如何做出自身特点,凝练出独特的成果,使立德树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真正落地。

1 立德树人育人系统化体系建构思路

1.1 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鲜明

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传统高校相比,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主要包括教育层次、专业水平、技能培养、人文素养四个方面的内容。在教育层次方面,应用型本科教育和传统本科高校所处的教育层次是相同的,都是以本科层次为主的教育机构,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在专业水平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学校,纳入学科体系和专业划分。在技能培养方面,着重体现“应用型”,其人才培养目标与研究型大学有着明显的区别,是直接面向就业岗位的培养教育,但其的专业性、学术性,又区别于职业技术学校。在人文素养方面,则是体系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需在厘清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从自身历史办学特点出发,迎合区域性经济发展规划,结合立德树人相关工作要求,避免误入“着重技术技能培养”的误区。所以,将立德树人工作融入应用型教育中,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至关重要。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第一步,就是要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征,完成立德树人体系建构。

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相较传统高校,也有自身的独特之处。他们具有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自我意识强烈、社会活动能力强等显著特点。个别学生缺乏理性思考,理想信念模糊,且不乐于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其可塑性更高,也更加需要立德树人体系的整体规划和培育。

1.2 应用型本科高校立德树人体系建构的现实困境

应用型本科高校想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构立德树人体系,就要在正确认识应用型本科的性质特色上,充分了解其薄弱之处,牢牢抓住问题意识、现实导向,梳理和归纳应用型本科的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构建立德树人育人体系。

在立德树人理论研究方面,传统型高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了长期较为系统的探讨,也结合传统型高校作出了符合实际的方案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论较为单薄,存在缺乏系统性的探讨,理论时效性较弱,对最新文件精神把握度不够等问题。部分应用型本科对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只停留在框架搭建阶段,并未深入思考,缺乏系统性规划。

在概念理解方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模糊不清。课程思政是指思政课程之外的所有课程都应该毫无例外地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则是通过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贯穿在课程内容的各个方面,体现育人的课程导向和育人的价值取向。[2]想要建构兼具科学性实践性的育人体系,需要将思政课出和课程思政相结合,将理论教育和课程实践并重、教育与育人融通,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层面的育人合力。

思政课程是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直接载体,课程思政是学校课程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载体[3],把课程改革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突破口,将各类课程协同育人的能力进行充分发挥,让育人“三维化”“立体化”,渗透在育人的各个环节。

在教学课程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多数尚在转型发展期,教学体例陈旧,教学规范仍在逐步完善中。课程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系在学科教学上。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历史原因,往往专业教育学科经验丰富,各项配套设施齐全,在专业技术领域有一定影响力。但对德育教育考虑不足,缺乏整体策划,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缺乏针对自身特色的独特设计,内容时效性差,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种“偏科”现象,是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要克服的首要问题。构建由课程体系到课程模块再到每门课程的能力素质逐层落实的完整实现体系,真正做到按需设课[4]。

师资缺乏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对的现实困境之一,缺乏新设学科带头人,缺乏基础课程专任教师。师资缺乏不仅体现在“人”的缺乏上,青年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备,鼓励在岗教师再深造力度不够,对现有师资没有充分挖掘,也是造成师资缺乏的原因之一。

另外,双创教育与美育教育融合程度不够。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是双创教育的着力点,即培育学生具有独立意识、首创精神、创业能力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本领。美育教育重在培育学生发现美创设美的能力,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在本质上是审美的。双创教育只有与审美教育结合,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如何加强双创美育的融合,也是立德树人体系建设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 立德树人体系建构方式

构建立德树人工作体系,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能力,顶层思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格局、大平台和大方向,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构筑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全国教育大会相关工作会议精神为引领,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学校顶层设计的首要问题,着力推进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立德树人育人体系建设,坚持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必须牢牢抓住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各个关键环节[5]。

四川旅游学院从2019年至2021年,三年三次立德树人大会,三年三个立德树人主题,通过制定方案、建立机制、把握成效三个步骤,已经构建了立德树人内循环的工作机制,并创造性地提出了“5+10+n”育人体系。

“5”即坚持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主线,智育为主题,德智体美劳协同发展,融合育人。“10”即坚持“十育人”协同推进,实现育人工作一体化。“n”即结合应用型本科自身特色,构建特色育人体系。四川旅游学院基于学校自身的特色和专业领域,增加“饮食文化育人”“校友与社会友人育人”两个特色育人工作,对基础育人体系的进行有力补充。

“5+10+n”育人体系,以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应用型旅游类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能力,顶层思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格局、大平台和大方向为目标。在充分把握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和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开展的逻辑关系后,将“5+10+n”育人体系与“三全育人”全覆盖模式相结合,配套立德树人成效评价体系,在制定方案、建立机制、把握成效三个方面,建构立德树“内循环”机制。

3 立德树人育人体系建构阶段性成效

自2019年6月起,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层次性、全面性和动态性原则,四川旅游学院出台《四川旅游学院立德树人育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3年)》《四川旅游学院立德树人评价指标体系》,经过近三年的工作开展,实现育人主体从“单”转向“全”,育人过程从“分”转向“合”,育人空间从“点”转向“体”,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立德树人工作成效初显。

在思想方面,转变思维模式,化被动为主动。不再是机械把育人工作与日常工作相叠加,而是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以育人思想指导工作。结合高校教职工不同的工作属性、内容范畴、服务对象,建立富有差异性和针对性的育人责任清单,使立德树人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深入每一位师生为之努力的具体行动。

在制度方面,构建育人框架持续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制度,从根本上保障立德树人工作的顺利实施,建立总目标与子目标相匹配、五年规划与年度计划相衔接的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多层面、全方位的保障体系。学校以党建牵头育人工作,学校党委将每学期第一次党委常委会研究育人工作写入常委会议事规则,二级学院、基层教研室根据要求定期研究育人工作,学校每年召开一次全校立德教育工作大会和多次各种专题推动会。推进党建工作考核纳入常态化,通过党建工作考核,强化组织育人制度实施。在学校治理和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实现立德树人的内化,带动学校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显著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

在平台建设方面,一是注重协作育人平台的搭建,成立专业机构牵头专项完成育人工作。“5+10+n”人工作是一个整体,很多育人项工作相互关联,需要多方面协同完成。为此,实现机构的突破和机制的重构,挂牌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和美育中心,牵头落实立德树人分项工作。另外,建立组织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联动机制。组织育人是保障,管理育人是手段,服务育人是表现,结合实际的实施和执行情况,将三个育人项目统筹安排、有机结合。通过多方面的协同联动,育人工作由点及面,由散到聚,发挥出更大的育人作用。

二是注重育人队伍的建设。注重师德培养,突出榜样引领,健全教师荣誉体系,开展好师德传统教育、师德榜样教育、师德警示教育,加强培训监督考核,深入实施导师制及助教制,发挥榜样的力量,做好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精准落实,加强“三全育人”专门力量建设,合理配置校内人力资源,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全面覆盖,推进师资队伍能力提升,出台分年度师资培训计划,为每一位教师设立成长档案、按照每一位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潜质分类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并分类培养。

三是营造育人环境,提升育人文化。出台学校整体环境文化建设、教学楼文化建设的初步方案,提升整体育人环境;按照计划推动学校校史馆的建设,增强学习师生爱校、荣校的意识;整合和改革新媒体中心,对校内的育人成效、方式、平台、典型进行充分的挖掘、跟踪、报道、分享;以数字经济发展为契机,加强学校“新基建”建设。通过多种手段,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温馨、温暖、温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6]。

在校内活动开展方面,做到活动为载体,育人为核心;活动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保证投入力度,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一是充分保留原有的、固定的、基础的校内活动。将育人思维融入其中,让其为育人工作助力,利用其本身影响力推动良好育人氛围的营造,拓宽育人工作的广度。二是增加特色的、目的性强、有针对性的校内活动。“既立足全局,也注重细节”,让育人思维贯穿始末,增强师生的参与感,拓宽育人工作的深度。三是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学校的立德树人各项教育活动充分注重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立德树人最终体现在学生的成长之中。

在产教融合方面,坚持由点及面、多维一体。一方面,构建多维一体的实践育人平台。对学校现有实践基地进行充分梳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发挥实践基地的效益最大化;构建多位一体的联动工作机制,坚持劳动教育同社会实践相结合,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研究院、企业行业资源,打精品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一线得到锻炼,通过服务社会实现认识社会的目的,磨炼品质,提高技能;加强产学研协同,把人才培养与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未来发展需要对接起来,加强产学研协同。

最后,通过立德树人评价指标体系,成立三级指标评价体系,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出发,共建立44个主要观测点,通过具体的评价指标牵引各单位、各岗位、各事项开展育人工作,对学生各项素质进行客观评价,帮助及时梳理育人工作和学生成长的情况,进而可以敏锐地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搭建育人工作桥梁,实现资源共享,为育人活动开展提供支持,在“走出去”过程中完成自我的审视,借助社会力量积累量变,催生育人工作的质变。

猜你喜欢
立德应用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