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技术研究

2023-01-03 05:00郭东红
化工设计通讯 2022年3期
关键词:段长度油气藏井眼

张 俊,郭东红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 300459)

新时期,随着各项技术的出现和发展,长水平段水平井技术在国内外诸多油田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逐步成为当下低渗透油藏、非常规油气田开发的主要技术之一。但是不可忽略的是由于水平段过长、钻遇岩性复杂多变、钻具需长期与地层接触等问题,增加了钻井、固井作业的难度。如现有井眼轨道工程中,在设计期间,相关人员需要对全井段进行摩擦阻力的分析,随后方可进行设计参数的选择,摩阻分析中各方因素都会影响实际结果,必须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技能、实践经验。长水平段井眼轨迹的控制技术相对较为单一,使用水基钻井液期间,其水平方向的延伸能力极易对其产生影响;储层物性的水平面会存在较大变化,同时国内在水平段的地层研究中,实际技术水平较为一般,必须及时进行地层界面、岩性等方面的分析,保证优化钻井参数、工程方案技术,以确保完井为基本目标,坚持进行参数优化、维护钻井液性能、完善井眼准备等方面的协调性。上述问题的存在必然都会与“长水平段”存在关联,此外,当下,业内人士对长水平段水平井、大位移井、常规水平井的认知不同。因此,从合理进行上述三种井的形式区分角度出发,必须合理考虑各方特点,充分保证长水平段水平井的形态特征。可借助水平段、斜井段的长度关系进行长水平段水平井的定义,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相应的理论体系。未来发展研究中,相关人员必须深入进行钻井关键技术、井眼形态方面的差异分析,理解工程设计和钻井完井工艺的影响。力求逐步完善理论体系,带动长水平段水平井的钻井能力、钻井模式等有所进步,推动国内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技术的稳定发展。

1 长水平段水平井的概念

国内长水平段水平井的管理中,业内早已进行了水平井的定义,其中的长水平段如何界定?上述问题并未得到良好解答,随着相应技术的发展,该问题已经处于边缘化阶段。导致后果便是,业内对长水平段水平井的钻井技术存在认知混乱的局面。如2007年后,完钻的跃西3井等代表了西北地区的水平井技术,其水平长度约为493m,这一长度的水平段相对而言较为常见,因此,业内并未将上述案例归结为长水平段水平井技术。川西地区在应用相关的钻井技术时,一般将水平段长度大于600m的归为讨论范围内;而在吉林、辽宁等油田的技术介绍中,一般将水平段长度大于1 000m的称为长水平段水平井技术。从中可以看出,不同地区在进行相关理论的研究中,存在较为明显的认知差异,同时,由于定义不明确,表述不清晰,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业内讨论中,经常出现非规范性词语:“长水平段水平井”“长井段水平井”“大跨度水平井”等。当代石油行业的技术交流期间,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限制了该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会对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进行这一技术的限定中,需充分考虑以往技术界限过于模糊的水平井,必要时需要对其进行二次定义,并规范其具体特点。

换言之,对长水平段水平井的定义并非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必须引起社会大众的重视,因为“长水平段”属于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如川西地区中,已完成的XP-1H井水平段长度为1 506m,这一长度较2010年之前出现的最大长度600m便有所提升。同时,对于关键技术的控制方面,必须充分考虑井身结构、钻井液润滑减阻、套管下入等方面的要求,这些均与传统水平井钻井技术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单井的水平段长度,如果能达到当地水平井平均水平段长度的数倍,也可以是超过水平段长度一定的数量级,便可将其称之为长水平段,对应井便可成为长水平段水平井。这一要求也可体现出西北、川西地区的相关技术的发展特点。为此,相关人员在进行研究中,可借鉴大位移井的概念和研究思路,结合形态特征等进行定义。长水平段水平井的分析中,其形态特征便是包含“相对长”的水平区域。从彰显水平段长度这一特征出发,其定义可分析如下:当水平段长度大于1 000m,或者水平段与斜井段的长度比大于2的情况下,一般可称为长水平段水平井。

2 长水平段钻井技术发展及优势分析

新时期,从世界范围角度出发,油气田一般都要应用到长水平段钻井技术,其技术优势十分突出。油气藏中包括低孔、低渗、薄层、稠油等部分,长水平段的存在,可保证渗流面积有所扩大,可明显提升油气田的产量。部分油气藏中还会存在垂直型裂缝,借助长水平段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原因在于长水平段可同时贯穿多条裂缝,同时二者是垂直的,可保证多条垂直裂缝仍可完成气、油的生产。部分油气藏工程中,存在边底水、气顶的情况,借助长水平段技术可有效减缓水或气的锥进状态,一般为缓慢减缓,可明显提升油气产量。部分油气藏为天然气藏,借助其水平段的高渗透层,可有效降低产气速度,控制效果显著,尤其是进井区域,还可缓解湍流问题,降低能耗,可明显改善高渗透气层的产能。部分油气藏为注水注气井,合理应用长水平段技术,可明显提高流体经过时的波峰、注入体积,并促进油井延伸到油气藏的深层区域,提高整体注水气井的效率。此外,部分海上油气藏与陆地距离较远,合理应用加上的水平段可扩大范围,穿越相应区域,达到缩减成本、降低人力的目标。与传统普通的同直井相比,水平井包含长水平段,所以占用的井场用地相对较少,可免去钻机安装、钻机搬迁等耗费的资金。近年来,水平井已经增加了长水平段技术的应用,使得钻井技术成本逐渐降低,仅为直井成本的40%左右,有时甚至更低,但是实际投运后,产量较高,其产量高达直井产量的6倍左右。

长水平段技术的优势十分明显,且已经在世界各地区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从国内发展情况分析,国内长水平段技术由于钻井技术、钻井工具的限制,其研究水平相对滞后,国内整体水平略低于其他国家。但是随着国内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科研力量的加剧,当下长水平段技术得到了明显提升,如广安井,其水平段长度为2 010m,苏里格苏井水平段长度更是达到了2 800m。从国内整体发展状况出发进行分析可发现,国内总体平均水平段的长度已经得到了2 000m,这一数字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必须及时进行技术问题的详细分析,并积极寻求解决策略,力求逐步提高油气藏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3 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技术难点与对策

3.1 长度和位置难点分析

长水平段水平井施工中,其优势为水平段占比高、长度大。后续开采作业期间,水平段的长度、水平段的位置必然会影响油藏开采效果、完井技术、成本等。相关人员在进行该技术的总结中,必须综合分析各类因素的影响,这也是当下主要技术难点。从产量这一层面出发进行分析,水平段的长度增加后,井筒、油气藏的接触程度也会加深,这一状况下,必须及时进行液体流动分析,包括摩擦阻力等。从理论上分析,井筒油气藏接触加深可带动产量增加,但是摩擦阻力增加则会起到反作用。

从理论上分析,长水平段的设置中,必须考虑其尺寸效应,尽量降低摩擦阻力的负面影响,进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标。水平段也要确定相应位置,一般在油气藏顶部、靠近油气藏等位置是相对合理的。底水驱油气藏,水平井位置的渗流阻力会增加,产能也会有所下降。

3.2 井眼轨迹控制难点与对策

长水平段水平井中,其井眼控制的难点分析如下:造斜、稳斜等位置的设计难度偏大;水平段位置合理与否对后续轨迹精度会产生极大影响;水平段加深后,摩擦阻力会有所增长,带动钻井难度攀升,这一状况下,最终轨迹的控制精度便会有所下降。结合上述分析可发现,需要借助下述几方面措施方可达到预期要求:①加强造斜点的优化管理。一般需要选择岩性较好、稳定性高的地层位置,方可保证稳定性更高。②造斜段类型的优化。一般需要借助圆弧式处理,可有效降低磨损,避免阻力影响。③合理进行钻具组合方式的选择。合理对搭配方法、组合方式等进行分析,确定最佳方案,从而确保加压、造斜、井眼轨迹等精度满足预期要求。④复合钻进与滑动钻进交错实施。钻进施工期间,从提高井壁稳定度角度出发,要合理进行交错方案的落实。⑤随钻测量工具的使用。借助MWD对井眼轨迹进行监控和管理,此外相关作业人员必须充分考虑钻具、岩性间的关系,加强钻进施工时间、比例等参数的精度控制,严格控制井眼轨迹。

3.3 岩屑床的难题与对策

对于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施工作业而言,最易产生屑床的便是造斜段、水平段,由于上述两个部分的影响,导致钻进施工难度增加。岩屑床主要是因下述几方面因素导致:钻具在施工期间,对于井眼部分,需直接向下井壁靠拢,产生岩屑必然无法及时清理,同时岩屑还会下沉,危害较高;井眼中部位置还会存在偏心、环空过大、携岩效果差等问题;造斜段施工期间,岩屑可能无法顺利返出,在相应位置便会形成淤积。钻井液性能必然无法满足实际要求,同时钻具复杂性强,增加了岩屑比例。因此稳斜段、水平段井眼净化的效果大打折扣,施工中必须充分考虑净化施工技术的落实,具体分析如下。

①增加排量、保证环空反速。环空反速对井眼净化必然会产生较大影响。影响偏大情况下会导致井壁冲毁,为此,必须降低岩屑床形成概率,同时还要精确进行排量参数、环空反速等参数的控制。②改善钻井液,目标是提高钻孔动力。钻进期间,必须及时对井液进行添加剂的注入,如高分子聚合物,从而有效提高其携岩能力。③钻井施工期间,必须合理配合下钻、分段循环、划眼等方面的处理。当井斜度大于30°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短程起下钻的方法,从而确保及时清除岩屑。④井眼轨迹设计的优化。这一方法最为明显的优势便是可有效进行造斜率的控制,还可确保稳斜段的长度满足预期要求,降低岩屑淤积概率。⑤钻具结构的简化。从钻进施工工艺的角度出发,必须对钻具进行简化处理,避免采用连接点过多的钻具,否则危害较高。

3.4 润滑防卡和井眼稳定的难点与对策

长水平段水平井的钻进施工期间,随着钻进施工的发展,产生的摩阻扭矩也会增加,这一现象会增加卡钻事故概率,同时由于短程操作中频繁下钻,划眼也相对复杂,极易增加整个施工操作的烦琐程度,此时卡钻概率也会上升。应对措施分析如下。

①添加润滑剂。目的是合理进行钻井液体系的润滑,降低卡钻概率。工程项目中,一般是液体润滑剂、固体润滑剂组合使用。②加强滤饼厚度、滤失量的控制。滤失量增加,滤饼厚度增加,起下钻的难度将会增大,此时固井质量将无法得到保障。③钻井液含砂量的控制。含砂量过大的情况下,滤饼摩擦阻力增加,此时卡钻概率便会增加。为了合理解决这一问题,可借助净化设备消除有害固相。④钻井液密度的确定。钻井液密度一般需要结合压力剖面进行分析,保证选择合适的技术参数,满足平衡地层压力的基本要求,从而达到降低井漏的概率。

3.5 套管磨损严重的原因与对策

套管磨损问题是当下钻井工程项目中的常见问题,一旦发生这一现象,极易导致套管损毁,危害巨大,严重是还会导致整井报废。套管摩擦的起因分析如下:钻进施工期间,钻柱与井壁紧密贴合,钻柱压力增加;钻具结构复杂,长期连续施工;钻具和套管的材料性能不匹配,二者偏差较大;腐蚀性过大导致套管磨损等。从上述几方面原因出发,必须落实相应措施进行整改。

①钻杆保护器。在钻杆等位置需采用特殊材料,避免套管和工具接头频繁接触等导致的危害,力求有效降低摩擦阻力的影响,从而避免套管磨损概率。②减磨接头。需采用特殊结构在钻杆结构处进行连接,钻进施工期间,应尽量避免套管、钻杆结构等过多接触,从而避免二者之间的相对运动,降低磨损概率。③钻杆接头耐磨带。可借助特殊工艺进行钻杆表面的处理,提高耐磨效果的同时,还可降低钻杆接头与套管的摩擦系数,避免磨损期间发生结构受损等问题,从而有效避免钻杆破坏概率,也会降低后续发生磨损问题。

4 结语

长水平段水平井钻进施工操作存在难度大、施工环境复杂的问题。实际施工中仍存在较多待解决问题,结合工程状况、技术难点,相关人员必须加大研发力度,逐步提高工艺水平、技术水平,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设备技术等带动钻进施工的顺利发展,从而有效提升施工质量、开采效率,进而满足能源发展需求,带动社会长期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段长度油气藏井眼
一种全浸式油气藏工程课程设计方式研究
摩阻判断井眼情况的误差探讨
巧用参数法解答一类定值问题
高能管系中管段长度比与最大热应力的关系
煤矸光电分选输送机上料段物料冲击稳定性研究*
长庆地区小井眼钻井技术
渤海边际油田小井眼出砂数值模拟研究
关于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分析与勘探技术探讨
Intersect大型油气藏模拟器助力高效开发油气田
首排锚杆锚固段长度对基坑顶地表裂缝开展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