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与教学实例

2023-01-03 05:00郭泽美
化工设计通讯 2022年3期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添加剂食品

张 静,郭泽美,黄 月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环境与质量检测学院,重庆 401228)

我国食品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各类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有直接联系,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发展最活跃的因素。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工艺及安全性,实现人们对食物色、香、味俱全的要求。《食品添加剂》课程主要包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中所罗列的食品添加剂主要品种、性能、使用注意事项及应用,同时也适当介绍了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动态和使用情况。《食品添加剂》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内容丰富,覆盖范围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正确看待和使用食品添加剂,培养创新型人才。但是之前的教学设计中没有突出思政内容及实施方法,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大背景下,很有必要将食品添加剂思政素材进行整合,在各个章节模块中渗透思政育人元素,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做有良心、有责任的食品从业者。

1 在《食品添加剂》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在当前信息大爆炸背景下,信息内容逐渐丰富,类型更加繁杂,海量的信息使人们无法正确判断其真实性,尤其随着食品安全事件“三聚氰胺”“苏丹红”“染色馒头”的报道引发群众的恐慌,以及食品相关“假鸡蛋、毒米线、抛光米”网络传言的传播也让人们真假难辨,大部分的报道都与食品添加剂不正当使用相关,有的甚至是将非法添加物当作食品添加剂,这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曾一度失去信心。这就要求食品专业学生必须要具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利用专业知识透过现象去解释原理,不轻信谣言的同时也能够用专业知识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们吃得放心。食品制造属于良心工程,要想确保食品安全就必须要有政策、标准和法律法规等内容的支持,另外还必须要严格约束从事食品行业人员的思想道德。所以,通过《食品添加剂》的教学,培养食品学子具备诚信意识和法治意识,帮助食品学子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食品添加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

2.1 制定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

《食品添加剂》课程作为食品类专业必修课程,其中最重要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能够在实际工作需要中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在这个过程能够遵守职业规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良好的法治意识,履行责任,这个能力的培养是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能够利用食品添加剂的原理设计满足特定需要的生产流程,通过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趋势及重大研究贡献,理解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建立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研发能力,为食品学子毕业后从事食品生产、食品研发培养良好的专业基础。

2.2 提升教师素质,确保课程思政的实施

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对于教学活动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把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到整个专业教育活动中,根据教材中的专业知识,合理地把知识内容与思想道德进行充分融合,做好食品专业学生的引路人。

(1)开展丰富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教研活动,搭建食品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交流大平台,将课程思政与调研、研讨会、教学比赛、微课比赛、资源库建设等有机结合,推动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树立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

(2)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建设,组织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线上线下举办的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并将培训所学、培训所获、培训所悟进行共享,将不同层面课程思政建设好的经验进行推广,促进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高。

2.3 充分挖掘《食品添加剂》思政资源

《食品添加剂》课程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挖掘和利用好这门课程当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可以极大提升食品思政育人的教学成效。围绕《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食品专业知识的相关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整合,对食品添加剂相关知识模块中重要的思政元素进行分析与提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全覆盖。这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主要包括政治认同、法治意识、职业道德、文化自信、科学精神等。教会学生不能对网络上关于食品添加剂或非法添加剂的消息人云亦云,要学会科学分析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认识食品添加剂当前的发展状况,在分析与探讨各种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案例中,深入挖掘所有案例当中的思想政治元素,使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鼓励科研型教师将科研成果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有机融入课堂,促进教学改进和教师职业成长。食品添加剂授课教师也可以通过自身具备的专业素质与敬业精神所形成的“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更有感染力,也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岗位职责与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

2.4 创新《食品添加剂》教学方法

在顺应“以教学活动为载体,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前提下,在当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食品添加剂》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可以采用线上线下、视频资源、调研作业、辩论赛、情景剧、翻转课堂、演讲、互联网技术与思政、德育元素进行有效融合,充分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激发了学生对食品添加剂课程的学习热情,提升了教学课堂的互动性,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2.5 《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评价与考核改革

对《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进行考核评价来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在该门课程中的效果,将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等纳入考核范围。初步确立基于课程思政教育的课程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主要采用过程评价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以往传统的理论知识考核模式。过程评价主要利用学生课堂表现、课堂练习、课程作业、课后感想中课程思政效果是否得到良好效果,比如是否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态度是否端正,课堂练习是否体现食品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法治意识,课程作业是否规范,是否富有创新精神,课后感想是否体现正确的价值观等。期末考试评价中增设课程思政内容的题目,比如通过添加剂相关案例设计与提问考查课程育人的成效。

3 《食品添加剂》课程思政的教学实例

3.1 食品添加剂基础知识模块

本模块主要介绍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作用、安全性评价、使用标准及发展趋势。课程引入提到《齐民要术》中用盐卤、石膏凝固豆浆,说明食品添加剂的历史悠久,引导学生产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的自信。介绍食品添加剂相关的各种法律和标准时,要求学生学好食品标准与法规这门相关课程,要知法、守法、懂法、用法,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具有社会责任感。讲述食品添加剂的概念时让学生深刻理解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意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是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提高学生辨析网络谣言的能力。

3.2 甜味剂模块

本模块内容的课程思政元素主要以食品安全事件为主,通过案例分析将思政内容融入课堂中去。介绍化学合成甜味剂的糖精钠应用时,通过观看曝光糖精钠浸泡冬枣的视频,告诉学生糖精钠是合法食品添加剂,但用其浸泡新鲜水果是超出了GB 2760中所规定的适用范围,引导学生加强食品相关法律和标准的学习意识,不能随便使用食品添加剂,树立专业责任感。介绍化学合成甜味剂甜蜜素时,提问白酒为何屡次被曝甜蜜素超标,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这类违法事件的原因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采取措施,在这个过程中有助于鼓励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和意识,树立高度社会责任感。介绍到低倍甜味剂糖醇类时,从健康角度补充甜味剂赤藓糖醇,其具有零热量、耐受度高、抗龋齿等优良特性,在现代创新型饮料企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教会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多了解添加剂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有创新精神和研究精神。课后布置甜味剂分组调研任务,由学生自拟题目并齐心协力完成课题,这个过程需要非常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组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协调能力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3.3 着色剂模块

本模块内容的课程思政元素主要以超范围使用着色剂或违法添加物案例为主,让学生辩证看待食品添加剂,树立诚信意识。课程引入“苏丹红”鸭蛋事件,讨论苏丹红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通过这个事件让同学们正确区分违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这两者是不能够画等号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性。作为食品从业者应有诚信意识和职业操守,共同维护安全的责任重大。介绍化学合成着色剂柠檬黄知识点时提到“染色馒头”事件,柠檬黄是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但是在馒头中检出属于超范围使用,作为食品安全的守护者和执行者要有强烈的法制意识,也可以通过学习柠檬黄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鉴别“染色馒头”,提高学生科学理性思维。课后同样可以布置糖果中着色剂使用的调研任务进行隐性教育,分组完成调研报告,提高学生调研能力和团队意识。

3.4 护色剂和漂白剂模块

本模块介绍护色剂时首先引入“毒香肠”事件,告诉学生为什么肉制品中添加亚硝酸盐,告诉学生“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道理,正视亚硝酸盐的使用。随后以为增加卖相亚硝酸钠超标等为例,说明亚硝酸钠超标使用对人体的危害,通过讲解使用亚硝酸钠的利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意识和职业责任感。介绍漂白剂时提到谈“硫”色变,葡萄酒的配料中都含有二氧化硫,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二氧化硫的作用,把漂白剂的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不管是使用哪一种漂白剂,都会有二氧化硫残留的问题,过量摄入二氧化硫会对胃肠道产生影响,但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的安全性评价给出的数据,只要按照标准中的规定,无须产生恐慌,告诉学生弄清事实之前不要轻易给添加剂盖棺定论。介绍漂白剂的使用注意事项时教师可使用“吊白块”“吊白粉”对食品进行漂白的违法案例,讲述违法漂白物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既让学生了解食品相关法律法规也进行了法治意识的熏陶。

3.5 食品香精香料模块

本模块内容中课程元素非常丰富,可以隐性的方式巧妙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下面将展现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这块内容的教学中。课程引入香料的使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宋朝洪刍写有论著《香谱》,记载几十种香料的产地和应用,是非常珍贵的香料文献,通过梳理香料的发展史及贸易史呈现出满满的中国文化,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介绍香精的概念时提到“香料院士”孙宝国的故事,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他攻破肉类香精这一难关,轰动国内香料界,让同学们了解我国当代食品专家为我国食品香精香料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强调我国院士的爱国信念和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有远大理想抱负和显示追求落实到服务社会的行动中去。介绍香精的配制时提到香精香料公司芬美意公布获得“2021年首席食用香精调香师”提名的五位人选,其中一人为中国籍调香师,通过这个案例引导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讲解合成香料时举例某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的关于食用油中乙基麦芽酚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通告,让学生思考该批次食品不合格的原因和依据,提高学生对GB 2760的正确理解,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都需要依据相关标准的规定,树立学生理性思维,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3.6 增稠剂和凝固剂模块

本模块中介绍增稠剂时引入“皮鞋做老酸奶”的谣言,该谣言称破皮鞋熬制的工业明胶被添加到老酸奶和果冻中,这个事件告诉学生老酸奶为了浓稠添加的时食用明胶,属于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法使用,增稠剂不可怕,可怕的是轻信谣言。介绍增稠剂发展趋势时提到我国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型食品增稠剂——三赞胶的获批及其在改善肉制品、乳制品、糖果等方面的应用,告诉学生利用高新技术开发出安全、健康、质优的新型食品增稠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树立科技报国的情怀。介绍凝固剂常用品种时讲到《本草纲目·谷部豆腐》中有记载:“豆腐之法,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造法︰水浸碎,滤去滓,煎成,以盐卤汁或山矾叶或酸浆、醋淀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内,以石膏末收者”,由此知道在我国很早古人就在实践中使用了卤水和石膏作为凝固剂来制作豆腐,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这部分内容也可通过启发式提问让学生不禁对古人的智慧产生民族自豪感。

4 结束语

《食品添加剂》作为一门专业课程,结合课程特点和专业特色,在《食品添加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考核评价中融入思政和育人元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有利于将专业知识转化成职责观念,使学生树立积极正确健康的价值观,以此为食品领域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食品添加剂添加剂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Seeking UNESCO's recognition for the baguette
预防和控制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几种食品添加剂对山楂果丹皮品质的影响
食品安全与食品添加剂的关系探究
空气中80%是“食品添加剂”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食品添加剂有多可怕?
会变魔术的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