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速览

2023-01-03 10:18
农机科技推广 2022年8期
关键词:机收鲜食农机化

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逾97% ——挖掘丰产丰收的农机化潜力

《经济日报》7月5日报道(链接http://paper.ce.cn/pc/content/202207/05/content_256672.html)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了“机器换人”。全国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7%,水稻、玉米、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超过80%。随着农机化快速推进,全国粮食产量不断跃上新台阶。2004年至2021年,我国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34%跃升至72%,粮食总产量从9389亿斤增长至13657亿斤。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粮食面积,积极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为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农机化贡献。

一位种粮大户的种田经

《人民日报》7月8日报道(链接http://paper.people. com.cn/rmrb/html/2022-07/08/nw.D110000renmrb_ 20220708_5-18.htm)配药、装药、安电池,用手机连接无人机信号……湖南省耒阳市金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绿油油的稻田旁,种粮大户梁满绿带着90后的女儿、女婿,正在为水稻喷洒农药。一台满装40公斤农药的无人机腾空而起,在稻田上空来回穿梭,操作手只需调好参数,喷药就能自动进行。这已经是梁满绿用的第三代植保无人机。从“会种地”变身“慧种地”,近年来,粮食大省湖南大力建设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开展智慧农业示范创建,三湘大地上,一场农业智慧化、数字化、无人化的变革正在探索中前行。

多功能低破碎的鲜食型甘薯联合收获机 研制成功

《农民日报》7月12日报道(链接http://china.cnr.cn/news/20220704/t20220704_525895619.shtml)日 前,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成功创制出自走式多功能鲜食型甘薯联合收获机,填补了我国鲜食型甘薯联合收获的技术空白。试验结果表明,该装备作业顺畅可靠,破皮率不到3.1%,作业效率每小时超过2亩。同时,该装备可针对不同地块工况条件,根据土杂分离效果,采用选薯或捡杂等不同方式,满足鲜食型甘薯收获低含杂、低损伤的需求,严格保障薯块外观商品性。该机可通过调整主要作业部件与组配参数,用于收获菜用型马铃薯。

粮食产多少,气象也能做预报

《光明日报》7月16日报道(链接https://epaper.gmw. cn/gmrb/html/2022-07/16/nw.D110000gmrb_ 20220716_1-11.htm)提早预判夏粮收成情况,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至关重要。鲜为人知的是,粮食产多少,气象也能做预报。就在不久前,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郭店镇王刘庄村,当地气象工作人员将麦收期间气象信息编印成册,送给农机手。在“后方”,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联合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国家气象中心共同研发的“三夏”机收气象精细预警提示产品上线,通过农机作业专用App“测亩易”向包括河南省在内重点省份的农机手、农业种植大户等300余万人提供服务。从去年12月开始,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联合国家气象中心及河南、山东等省气象局,共同编制冬小麦分布遥感监测业务管理规定和技术导则,又与北京、天津、河北等10个省(直辖市)气象局分工协作,制作16米空间分辨率冬小麦分布图。

早稻收获近七成 机械化助力“双抢”

央视网7月21日消息(链接https://news.cctv.com/ 2022/07/21/ARTIEgMecr2Vd25DQQNfBfbP220721.shtml)眼下,南方稻区进入抢收抢种的关键时期,各主产省着力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确保早稻颗粒归仓、晚稻适时栽插。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早稻收获近七成,进展顺利。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机收作业质量,今年,各主产省开展水稻机收减损培训和技能指导,对所有持证机手全覆盖。

猜你喜欢
机收鲜食农机化
扛稳粮食生产重任 大力推进水稻机收减损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新形势下农机化统计工作探微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化统计工作
洋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现状及对策
必须为县域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机收减损,颗粒归仓,湖南早稻机收预计减少损失1.45亿斤
机收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