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社会化服务是现代农业发展生力军

2023-01-03 10:18
农机科技推广 2022年8期
关键词:指导组跨区机收

今年全国“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从5月28日全面展开,到6月21日基本结束。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三夏”机收作业机具充足、服务到位,麦收进度比上年提前2天。全国麦收在20多天时间顺利完成,得益于我国快速提高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已经形成的较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其中数十万“南征北战”开展跨区作业的“钢铁麦客”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以共同利用为特征的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先行军。早在上世纪90年代,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就在农业领域率先展开,二十多年来经久不衰。

农业社会化服务被业界专家认为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建议把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性产业加以培育和扶持。

专家表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和人口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兼业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民干不了、干不动、不愿干的农事环节越来越多,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支撑和推动农业现代化。

2021年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机制,是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方式,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之策。

专家建议,千家万户的小农步入农业现代化,就要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服务需求集中起来,交由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来做,推进农业生产过程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服务组织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组织形式等现代生产要素有效导入农业,把小农户生产融入到农业现代化大生产之中,实现千家万户农业生产过程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换句话说,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就是要以服务过程的现代化,推动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农机社会化服务正是运用先进农机装备和农机化技术服务于农民,通过提供耕种管收运等的农机服务,把小农户生产融入到农机化大生产之中,从而实现千家万户农业生产过程的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

实践证明,农机社会化服务已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引领性力量。但农机社会化服务在现实中仍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比如在今年“三夏”小麦机收专项指导工作中,指导组就注意到,相对于有组织的跨区作业,一些个体收割机仅有22%的里程在田间作业,其余78%都耗在找活的路上。

今年全国约有数十万台收割机参与麦收,其中一半左右处于“零散”状态,机收作业效率不高。为此指导组对“三夏”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出三条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提升农机作业的组织化水平。针对部分“零散”农机存在的缺乏统一组织和调度的问题,指导组建议,要充分发挥村组织等在农机作业服务中的协调作用。

二是进一步提升农机调度信息化水平。指导组建议,应尽快在全国层面搭建统一信息系统,建立数据对接标准,逐步实现全国农机联网作业,嵌入线上结算系统,打造协同作战、高效调度的全国农机作业信息平台。

三是进一步提升粮食干燥设施化水平。指导组反映,粮食收获之后,一些地方缺少烘干设施是个现实问题。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烘干设施的短板必须补上,这既是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的需要,也是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全国拥有10亿多千瓦超过两千多万台的农业动力机械和两亿台套配套农机具。如何把适宜的农机具匹配到千家万户、千差万别的农机作业服务需求中去,实现农机作业效率和农民收益的最大化,是未来农机社会化服务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猜你喜欢
指导组跨区机收
扛稳粮食生产重任 大力推进水稻机收减损
机收减损,颗粒归仓,湖南早稻机收预计减少损失1.45亿斤
组织水稻跨区作业,提高水稻机收水平
农业农村部:成立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
千余台雷沃谷神履带机随“天中麦客”浩荡出征
机收包谷
指导组莫当“知道组”
全国小麦机收率96%创新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省委巡回指导组工作座谈会召开
靓丽风景线——关工委科技指导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