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皮疹为首发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 细胞淋巴瘤一例

2023-01-03 06:28吴延延乔建军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丘疹红斑淋巴瘤

吴延延 王 苏 乔建军 方 红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 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 cell lymphoma,AITL)最早在20 世纪70年代中期由Frizzera 等首先提出,是一种罕见的T 细胞淋巴瘤。AITL 发病占外周血T 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的15%~20%,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1%~2%[1-2]。AITL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还可以累及肝脏、脾脏、皮肤、肺和骨髓等全身多器官,并常伴有免疫功能紊乱,部分伴有体重减轻、发热、盗汗等B 症状[3]。本文回顾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确诊的1 例AITL 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报道,以望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本研究通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审查(伦理批件号:IIT-2021-568)。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50 岁。因躯干泛发丘疹、结节、斑块伴有剧烈瘙痒1 年,肢体肿胀半年就诊。就诊前1 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躯干红斑,伴瘙痒;就诊前9 个月,躯干红斑处出现散在丘疹、结节,瘙痒明显,多次予抗炎、抗过敏对症治疗,皮疹无好转,并逐渐累及四肢;就诊前4 个月,患者双手、双足肿胀,并逐渐累及面部、手臂。病程中当地医院取结节性皮疹活检提示“过敏性皮炎”。患者既往无其他慢性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病程中饮食睡眠可,体重无明显变化。

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可。躯干、四肢可见边缘清晰的红色、暗红色斑,红斑基础上散在暗红色丘疹、结节,质地坚实,部分顶端破溃。双侧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双手掌、右侧手臂非凹陷性水肿(见图1)。

图1 患者背部散在边缘清晰的暗红色斑,融合成片,红斑基础上散在暗红色丘疹、结节,质地坚实,部分顶端破溃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7.1×109/L,中性粒细胞40.1%,淋巴细胞12.7%,嗜酸性粒细胞37.6%,血红蛋白99 g/dL。肿瘤指标:CA125 137.9 U/mL,CA153 62.0 U/mL。余指标无殊。B 超: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探及。肝门部低回声结节,淋巴结考虑。肺部CT 及增强CT:纵膈内、两侧锁骨上区及两侧腋下多发肿大淋巴结,淋巴瘤考虑。骨髓活检:骨髓造血组织增生活跃,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结组织病理示:淋巴结结构消失,可见大量异常肿瘤细胞弥漫浸润(见图2a)。淋巴结免 疫 组 化 示:CD2、CD3、CD4、CD5、CD8、PD-1 均(+),BLC-6 部分(+),Ki67(35%+)(见图2b~j);CD21、CD23、CD35(FDC+);ALK、CD7、CD10、CD20、CD30、CD56、CD68、CD1a、CXCL13、EBER、MUM1、S-100 均(-)。

图2 a 为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可见淋巴结结构消失,可见大量异常肿瘤细胞弥漫浸润(HE,×100);b~j 为淋巴结免疫组化结果,依次为:CD2、CD3、CD4、CD8、PD-1 均(+),Ki67(35%+),CD21、CD23、CD35(FDC+)(免疫组化,×100)

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及皮肤附件周围中等大小异性T 淋巴样细胞浸润(见图3a);皮损免疫组化示:CD3、CD4、CD8、TIA1 均(+),CD30 部分(+),Ki67(50%+)(见图3b~h),ALK、CD20、CD56、EMA、GB 均(-)。病理诊断:考虑为外周T 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早期改变。

图3 a 为皮肤组织病理可见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及皮肤附件周围中等大小异性T 淋巴样细胞浸润(HE,×100);b~h 为皮肤免疫组化结果,依次为:CD3、CD4、CD8、TIA1 均(+),CD30 部分(+),Ki67(50%+)(免疫组化,×200)

诊断:血管母细胞性T 细胞淋巴瘤。治疗:行CHOP 方案化疗,化疗后瘙痒症状缓解,斑块基本消退,丘疹、结节变软变薄(见图4)。

图4 患者背部散在边缘较清晰的红褐色斑片,红斑基础上散在少量褐色丘疹,部分覆鳞屑

2 讨论

本例患者起病隐匿,首发表现为皮疹,主要表现为反复红斑结节伴瘙痒,单从皮肤表现易被误诊。检索文献,40%~50%的AITL 患者可出现皮肤症状[4-6],其中最常见的表现为病毒疹或药疹,同时超过半数患者伴发瘙痒症[7]。其他与AITL 相关的皮肤表现还包括血管炎、结节、红皮病、环形红斑、紫癜、风团,以及皮肌炎样皮疹[8]。与AITL 相关的血管炎主要被描述为小血管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9]。鲜有患者出现皮肤中型血管炎的报告[10]。副肿瘤性血管炎的发生是由于抗原产生,导致免疫复合物沉积增加所致。慢性荨麻疹则是由于T 细胞浸润皮肤,通过AITL 中血管活性分子的局部释放诱发[4];且荨麻疹对抗组胺药、局部或全身皮质类固醇反应差。

除皮肤表现外,本例患者还伴发淋巴结肿大、上肢水肿等多系统受累。淋巴结肿大是AITL 常见的临床表现,常可通过活检确诊。AITL 源于CD4+T 细胞,并伴有B 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失调。AITL 发病可能与EB 病毒感染相关,并通过激活的滤泡辅助T 细胞(TFH)起作用。AITL 与TFH 细胞两者均会表达BCL-6、CD10、CXCR5、PD-1、ICOS 和CXCL13[11]。TFH 细胞会诱发白细胞介素(IL)-4、IL-6、IL-21、IL-10 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在淋巴瘤疾病发展的早期以及形成AITL 肿瘤病变的炎性成分中发挥重要作用。一般认为,EB 病毒阳性的B 细胞可表达相关病毒蛋白,并通过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MHC-2)相关通路,促进TFH 细胞分泌趋化因子,反向激活B 细胞进入淋巴结增生活化,形成一个免疫刺激的正反馈环路诱发疾病[6]。

AITL 目前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本例患者行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化疗,化疗后皮肤症状明显缓解。CHOP 或CHOP 样方案一直是该病治疗的首选,CHOP 可与依托泊苷、阿仑单抗、罗米地辛、硼替佐米、贝利司他等药物联用。患者不适合化疗,则可考虑以中医药为主的治疗方案。有文献分享,难以承受化疗的AITL 患者采用中药汤剂口服+中药制剂输液+对症治疗的方案,血色素稳定在正常水平,淋巴结较初治时明显减小[12]。中医药治疗关键在于辨证论治,辨证准确,用药得当。中医治疗早期可辅助放化疗以固护正气、减轻毒副反应、增强疗效;后期可调整机体功能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延长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不失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选择。

猜你喜欢
丘疹红斑淋巴瘤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得了丘疹怎么办?了解这几点治疗方式很重要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当心! 淋巴瘤会伪装
花露水治蚊虫叮咬?治标不治本!
木星的小红斑
你是否了解新生儿红斑
木星上的大红斑
肿瘤专家眼中的癌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