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教师的核心能力及其职前培养*

2023-01-03 11:51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33期
关键词:早教婴幼儿实训

李 静 李 红 张 帆

(1.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合肥 230013)(2.合肥幼教集团 安徽合肥 230013)(3.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合肥 23001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面二孩政策的深入落实、三孩政策多项配套措施的正式入法,政府越来越重视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问题。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指出,将进一步完善托育人才培养体系,于2021年增设普通教育类型的专科和本科层次早期教育专业。众所周知,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师资是早期教育事业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我国早期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专业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那么,早期教育教师的核心能力有哪些?如何促进早期教育教师核心能力的发展及培养等,需要更多的人关注和研究。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选取

早期教育教师是托育人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中的早期教育教师主要是指能够对0-3岁婴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并能为家长、社区提供咨询指导的专业人才。为增强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中选取的研究对象(除了两位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负责人以外)均为具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且从事早期教育工作三年以上的从业者。

(二)研究思路

通过文献梳理,对“早期教育教师的核心能力”进行界定;设计了“早期教育教师核心能力”的调查问卷,了解一线早期教育工作者对早期教育教师核心能力的理解;对早教园园长、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负责人、早教一线教师进行深度访谈,与调查问卷形成相互补充验证。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文献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界定“早期教育教师核心能力”的概念。问卷调查法主要是设计“早期教育教师核心能力”的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进行调研,共收到有效问卷300份。访谈法则是项目组在对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选取6位早教行业专业人士作为访谈样本进行深度访谈,其中两位早教园园长,一位是公办早教园园长,一位是民办连锁早教园园长,在行业内均有一定的影响力;两位早教园一线教师,均从事早期教育工作5年以上,获得过园级以上表彰;两位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负责人。通过访谈早教园园长、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负责人、早教一线教师,了解他们对“早期教育教师核心能力”的理解,及对其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的看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早期教育教师核心能力的概念界定

“核心能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企业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的,是指公司的主要能力,强调核心能力的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长期性等。项目组以“早期教育教师核心能力”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发现没有一篇与之相关的文章。而其他学段教师的核心能力,如大学、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核心能力均有学者涉入研究。结合前人对核心能力概念的界定,项目组认为早期教育教师的核心能力是指早期教育教师专业能力中重要且独特的,具有引领和辐射作用的能力。它是早期教育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核心优势能力,体现了早期教育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和所应达到的专业水准。

(二)早期教育教师核心能力的内容

早期教育教师的核心能力是其专业能力中重要且独特的能力,在探讨早期教育教师的专业核心能力之前得先明确其专业能力的内容。由于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早期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为了科学地建构早期教育教师核心能力内容体系,项目组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前期的调研资料,将早期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内容确定为亲子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保育保健实操能力、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观察评价婴幼儿的能力、环境创设能力等14项(具体内容见表1)。在这14项专业能力中,哪些是早期教育教师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呢?调查问卷中主要设计了两个问题,即“您认为早期教育教师应具备的最重要的3项专业能力是”和“您认为早期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独特的专业能力是”,均为多选题,备选项都是以上14项专业能力,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早期教育教师最重要的3项专业能力”“早期教育教师独特的专业能力”调查数据

从表1可以看出,早期教育工作者认为早期教育教师应具备的最重要的3项专业能力依次是:亲子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58.67%)、家庭教育指导能力(52.67%)、观察评价婴幼儿的能力(47.33%)。保育保健实操能力和沟通与合作能力均占比33.33%,专业探究学习能力占比21.33%,其余选项占比都不高。早期教育工作者认为早期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独特的专业能力,排在前几位的依次是:观察评价婴幼儿的能力(53.33%)、亲子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53%)、家庭教育指导能力(48.67%)、沟通与合作能力(42.33%)、专业探究学习能力(34.33%)、保育保健实操能力(33.33%)。

综合调查数据来看,“早期教育教师最重要的能力”和“早期教育教师独特的专业能力”选择比例最高的依次是“亲子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观察评价婴幼儿的能力”,它们是调查对象普遍认为的早期教育教师的核心能力。另外,“保育保健实操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专业探究学习能力”所选占比也较高。

(三)早期教育教师核心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培养建议

影响早期教育教师核心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怎么培养早期教育教师的核心能力呢?项目组在对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的基础上,选取6位早教行业专业人士进行深度访谈,访谈的问题主要包括:您认为早期教育教师的核心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影响早期教育教师核心能力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培养早期教育教师的核心能力?梳理访谈核心内容,结果见表2。

表2 早期教育教师核心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培养建议观点汇总表

从表2可以看出,影响早期教育教师核心能力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早期教育教师自身因素、早教园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自身因素是早期教育教师核心能力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在因素,受访者提及的主要有早期教育教师的专业认同、爱心、责任心、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有4位受访者都提到早教园对早期教育教师核心能力发展的影响,早教园是早期教育教师学习、工作的场所,对其专业成长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对早期教育教师工作的认可是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外在动力。

提取6位受访者对早期教育教师核心能力培养建议的高频词汇,再整合来看,其建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国家的政策文件支持、职前培养和职后成长。国家的政策文件支持主要有提高早期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及待遇、设置早期教育教师资格证、出台早期教育专业标准等。职前培养建议主要涉及在校期间夯实基础、优化课程设置、重视教育见实习等。职后成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早期教育教师职后自身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如有职业发展规划、重视理论学习、关注行业发展等;二是早教园提供的支持,如专业培训、师徒结对等。

四、思考与建议

早期教育教师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国家层面的重视,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高职前培养质量以及建立完善的早期教育教师职后培训体系。项目组成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职前培养早期教育教师专业核心能力的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其科学性和实践性

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高职院校的早期教育专业大多设置在学前教育系,其课程体系以必修课为主,选修课、拓展课数量少且限选,实践课主要是见习和实习。由于没有早期教育教师资格证,早期教育专业的学生只能去考幼儿教师资格证。因此,早期教育专业学生几乎要学习3-6岁幼儿教育的全部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要压缩早教专业侧重0-3岁的专业课程。早教专业课程也就面临结构设置和内容选择等问题。专业核心课程是基于早期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而设置的课程门类,对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切不可压缩专业核心课程的比重。另外,早期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要依据其培养的学生专业核心能力来定。查阅不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发现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不一,课程名称多样,比如同一门课程,就有“0-3岁”“婴幼儿”“学前”等不同表述。可见,现实的情况是早期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存在随意性。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出台早期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来规范。另外,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如“亲子活动设计与指导”“0-3岁婴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可适当加重学分,聘请行业专家与本校专任教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担任授课教师。

(二)构建科学实践体系,践行全程实践理念

早期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除了夯实理论基础外,更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之间的转化。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贯彻全程实践的理念,围绕不同的实训任务,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构建科学的实践体系。

实训任务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种形式。校内实训主要是在各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借助校内实训室完成;校外实训则主要是通过教育见、实习来实现。以F校为例,每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中均附有实践教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进行分解,而且实践教学课时不得少于该门课程的45%。校内实训主要是一种模拟实训,是促进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如在早教模拟课程实训室,学生分组模拟试教,两名学生扮演早期教育教师,其他小组成员扮演婴幼儿和家长,进行亲子活动。相较于校内实训,校外实训——教育见、实习是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形成的更有效途径。学生在早教园可以面对真实的婴幼儿和家长,活动实施后,还可以得到家长和园方指导老师及时的反馈。科学的实践体系的建立依靠科学安排、有机整合这两种实训形式。借鉴F校的做法,采取“学期遍布,穿插进行”的思路,学生在校的6个学期,每个学期都有教育见、实习,具体安排见表3。为了更好地落实教育见、实习,学校不仅聘请早教园优秀教师作为学生的“实践导师”,还编制了《早期教育专业教育见、实习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手册》里既有对学生的要求,也有对实践导师的要求;明确规定了每次见、实习的目的、内容、要求、任务、考核标准等。另外,第2、3、4学期的教育见、实习会融入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任务,增强教育见、实习的针对性。6个学期的教育见、实习,由观摩到参与,由参与到负责,符合学生职业学习的规律,有利于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形成。

表3 早期教育专业教育见、实习安排表

猜你喜欢
早教婴幼儿实训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农村早教:为了起点的相对公平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早教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