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团体辅导对高职生顶岗实习期心理问题干预初探

2023-01-04 15:50刘嘉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顶岗团体辅导

刘嘉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一、问题提出

学生顶岗实习需要单独承担起实习岗位所有职责,是一种实践教学的方式。高职高专学生在大学期间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在校外顶岗实习。在此期间,虽然有相应的专业课老师作为学生的实习指导老师,但专业课老师在校所教班级较多,对学生缺少全面深入的了解,加上本身也有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压力,故对顶岗实习期的毕业生关注比较有限。此外,由于学生实习地点比较分散,远离学校,辅导员在远程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可能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变化未能及时把握,对学生的心理困扰难以及时跟进并进行疏导解决。学生潜藏的心理问题处于被“放任、忽视”的状态,导致部分毕业生会因为逐渐严重的情绪和心理问题提前结束实习,甚至引发心理危机,威胁生命安全。

关于顶岗实习期毕业生的心理状况,多项研究表明结果并不乐观,学生在实习的不同时期都存在不容忽视的心理困扰。李双玲等人用scl-90量表对即将开始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这个时期的强迫和抑郁得分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1]。刘玉林根据学生的“实习周记”的文字记录对其进行数据化处理,发现实习期间学生的心理压力存在极端差的现象,存在大量心理压力极大的学生[2]。傅彩虹的研究发现,学生在顶岗实习期主要的心理困扰主要为对工作力不从心,在工作中有失落和强烈焦虑情绪[3]。近2年,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也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空前的压力与挑战,加上高职生普遍认为自己和本科学校的学生相比,缺少学历的竞争优势,导致临近实习结束,即将步入社会之时,部分毕业生依然会充满焦虑与恐慌。

团体心理辅导在国内外的很多研究中都被证实其有效性,通过多次团体互动,能帮助成员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别人、提升能力、改善情绪和解决问题。受疫情影响和实习地远程距离的限制,面对面的传统心理辅导已不能满足现实的要求,团体心理辅导必须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线上的互动,于是线上团体辅导成为了一种新的探索与创新[4]。现阶段,有关毕业生的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中,多数是采用线下团体辅导的形式,运用线上团体辅导开展的相关实证研究较少,研究尝试通过线上心理辅导的形式对高职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武汉某高职院校大三护理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个班,共267人。向其发放scl-90问卷,选取症状自评量表分数高于160分的学生41人,发送邮件邀请其参加线上心理团体辅导,根据学生参加线上团体的意愿,选出学生30人,并向其说明实验设计,将这3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15人,对照组15人。

(二)研究工具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广泛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测评工作,有90个自我评定项目,涉及个体的感觉、思维、行为、人际关系以及饮食睡眠等多方面的描述。设为10个因子,它们是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敌对等。统计指标为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分,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2.自编团体辅导效果问卷:共12题,主要是对“线上团体内容,团体氛围,团体领导者和团体对自己的帮助、团体目标达成”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打分和评价。

(三)实验设计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分别发放了2次scl-90问卷,第1次为团体干预1周以前,即在实习的初期筛选团体成员之时。第2次为线上团体干预结束后1周,即实习末期。实验组成员参加线上团体辅导,对照组成员不参加。每次团体结束后实验组成员需给指定邮箱发送对本次团体感受的主观报告。

(四)线上团体辅导的基本设置与规范

线上团体的设置为,本次团体为半结构式线上团体。考虑到高职生的顶岗实习一般为6个月以上,时间较长,实习任务繁重,本次线上团体活动频率为两周一次,一次1.5—2h,共10次,历时5个月。团体带领者为两位高校心理咨询师,其中一位是主要带领者;另一位是协同领导者。主要带领者为注册心理咨询师,有多次线下团体带领经验。开展线上团体辅导的网络平台选用的是zoom多人手机云视频会议软件,可以多人在线视频,也支持分小组讨论,有文字对话框,形式多样,操作方便。

线上团体的规范与要求团体参与者要保证所处网络环境的稳定,在团体开始前10min进入zoom房间进行等待并签到,中途如遇到网络掉线等问题要及时联系协同领导者重新进入房间。不发言的时候保持静音,需要全程摄像头打开,上线时备注专业与姓名。团体进行过程中不打电话或用电脑做其他事情,全身心投入在团体活动中。尽量使用电脑,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选择手机进入zoom房间。提前进行身份验证,了解参与者对本次线上团体的期望和主要心理困扰,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与保密协议,告知请假,缺勤等处理规定。

领导者将线上团体知情同意书与保密协议电子版用电子邮箱发给所有参与学生,学生打印后签名,并拍照发给老师指定邮箱。内容包括:积极投入团体的每个活动中;尊重成员,不指责不评价;相互尊重,分享感受;遵守时间和团体规范;禁止录屏,录音录像或拍照截图;遵守保密原则,不得将成员的任何信息透露他人,除非成员会伤害自己或危害他人才能打破保密原则;本人理解并会遵守以上保密协议。

(五)线上团体活动内容安排

第1次主题为“有缘相识”。目的是澄清团体目标和每个人对团体的期望,帮助成员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彼此和实习工作内容,培养团体归属感,为接下来的自我开放与探索奠定基础。主题活动包括这就是我;协定团体规则;我的实习;正念呼吸训练。作业为职业性格测试。

第2次主题为“我看见我”。目的是建立信任,加强联结,深化成员间的了解,增加团体的熟悉度和凝聚力;通过心理绘画等方式引发对自我的深入探索与思考,明晰自己的职业性格和职业价值观,明确自己性格优势和未来择业方向。主题活动是回顾与分享上次作业;我的自画像;价值10问。作业为我的成长史。

第3次主题为“回首我的来处”。目的是通过引发学生思考家庭,成长经历与自我的关系,进一步探索曾将的成长经历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看待和应对过去成长经历中已经发生的负性事件,学会用成长型的思维来看待问题。主题活动为回顾与分享上次作业;家庭动物园;原生家庭图;身体扫描。作业是写给父母的信。

第4次主题为“挑战旧信念”。目的是发掘和重塑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用积极的视角看待自己和当下的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认识到顶岗实习对自己的积极意义,调整心态,增强心理弹性和韧性。主题活动为热身舞蹈小幸运;我的成长史(结合第2、3次作业内容对过往重要事件进行审视和多角度评价);挫折AB面。作业是身体扫描日常练习。

第5次主题为“我爱我自己”。目的是运用心理咨询中接纳承诺原理,让学生发掘自身优势,接纳自己,提升自信,理解“不回避和控制问题”才是自我改变的第一步。主题活动为不要想大象实验;我的高光时刻;我的职场秘密武器。作业是写给自己的表扬信。

第6次主题为“画解压力”。目的是通过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分享彼此近期在工作生活中的烦恼与压力,投射出潜意识中被压抑的冲突,帮助成员与潜意识对话,表达与梳理,理解感受。主题活动为情绪音乐欣赏;工作的烦恼主题绘画。作业是情绪涂鸦日记-难忘的情绪瞬间。

第7次主题为“情绪万花筒”。目的是扭转对情绪的刻板认识,从积极视角看待压力和负面情绪,学会接纳情绪,允许情绪的流动,转化和对外释放情绪;用短程焦点心理咨询中的“奇迹提问”的方式帮助其发现心理资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主题活动为意象对话与放松训练;情绪涂鸦日记分享;奇迹提问-如果有一天。作业是情绪涂鸦日记-难忘的情绪瞬间。

第八次主题为“和谐人际关系”。目的是运用心理剧的形式,将工作中的困境或冲突呈现出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交往模式,学会体谅与宽容,不能按照自己的偏好过度苛责对方;学习沟通与表达技巧,处理冲突的正确方式。主题活动为我喜欢的,我不喜欢的;人无完人;职场大爆炸。作业是求职简历撰写和模拟招聘准备。

第九次主题为“积极行动”。目的是用实际可操作的择业技能指导与训练给成员心理蓄能,鼓励成员积极投入择业行动中,以更自信和积极的状态迎接未来的挑战。主题活动为回顾并指导上次作业内容;择业技能指导与训练;模拟招聘。

第十次主题为“走向未来”。目的是带领学生回顾团体中的积极信念,整理自己所拥有的心理资源,让学生增强信心,提升心理灵活性以便更好应对即将而来的求职压力。主题活动为写给自己的表扬信-宣读与分享;优点大轰炸;绘画10年后的我;团队告别与感恩分享。

三、结果

(一)线上团体辅导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组间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的前测在scl-90总分和因子分上无显著差异,但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4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0.05)。

(二)实验组线上团体干预效果

实验组前测总分显著高于后测总分(t=2.23,P<0.05),且在躯体化(t=2.10,P<0.05),强迫(t=2.14,P<0.05),抑 郁(t=2.67,P<0.05),焦虑(t=2.72,P<0.05)4因子上分数差异显著。实验组后测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后测总分(t=-1.90,P<0.05),且在躯体化(t=-2.21,P<0.05),强迫(t=2.00,P<0.05),抑郁(t=2.72,P<0.05),焦虑(t=2.50,P<0.05)4因子上分数差异显著。对照组的焦虑,抑郁后测因子分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0.05)。

(三)成员对线上心理团体的评价

全体成员均认为线上团体辅导对自己有帮助,团体辅导的内容和目标一致,认为线上团体辅导很大程度缓解了自己的实习期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困扰,增强了面对未来就业时的信心。成员表示喜欢团体中的绘画,角色扮演,正念练习,分小组活动和集体分享等团辅形式。

四、分析与讨论

(一)顶岗实习期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问题不容忽视

在进行线上团体辅导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在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和强迫四因子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在实习初期,学生对角色的认知还没有完全从学生转变为护理工作者或幼儿教师(研究的被试是护理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班学生),且这两种实习工作也需要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工作中难免有挫败感导致学生自信心下降,引发焦虑和一些躯体症状[5]。实习期间学生往往面临多重角色身份,要以学生身份接受实习指导老师的督导,又要以护士或幼儿教师的身份与患者和幼儿、幼儿家长沟通,还要以应聘者的角色和招聘单位进行交流,这些角色带来的人际冲突让很多学生无力应对。赖勇强等人的研究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初期会担心不能很好保护幼儿安全以及如何进行调皮儿童的管理,会存在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6]40。光春贤的研究中也发现护理专业学生工作具有一定健康安全风险,所以实习初期学生增强了自我保护的意识,会慢慢养成强迫检查与核对,多次洗手消毒等习惯[7]95。

对照组成员焦虑,抑郁后测因子分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这说明在不进行任何心理干预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问题在顶岗实习期间会持续存在,随着毕业时间临近,焦虑、抑郁并没有缓解,这也与赖勇强等人[6]41和光春贤[7]96的研究结果一致。学生在线上团体中也表示,在实习期间,他们都真实地感受到了工作内容繁杂,责任重大,收入待遇较低等现实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且作用持久的心理冲击,可能会持续存在于整个顶岗实习期。

(二)线上团体的开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次线上团体辅导的内容设计很好的契合高职学生在实习期间的需要,且时间跨度有半年,作用时间较长。团体辅导活动的安排运用了正念,绘画,心理剧等方式,融入了短程焦点,接纳承诺等心理咨询的元素,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渐发现自身的心理资源,有足够的能量去行动。首先,让学生审视自己的性格,能力,价值观,选择与规划适合自己的择业路径,松动僵化刻板的信念,树立积极理性的择业观,增加自身心理弹性,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接下来的实习任务。其次,学生在实习中面对高强度的工作,枯燥重复的实习内容,变化复杂的人际关系,较低的收入时,情绪难免波动,在实习中累积了负面情绪。此时,针对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人际沟通能力如何提升也设置了对应的内容。最后,择业技能训练和自我效能感提升技术会帮助学生在未来择业时增加技能,有积极的自我体验和评价。这些内容设定都能够有效的缓解实习期间的负面情绪,让他们能够正确看待困难,应对未来挑战时更有力量。本次线上团体辅导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经过了反复设计和讨论,每次线上团体辅导结束后还有家庭作业帮助延续团体的效果,所以最终完成了团体目标,成员的反馈和评价也比较积极,由多位同学提到“希望未来这样的活动在毕业班每年都能开展”。

(三)研究的局限和改进

本研究中仍存在不足地方,本次团体成员人数有限,缺乏大样本的实证研究。还有线上团体的实施依赖网络等技术手段,有较多不确定性。例如偶尔会存在网络画面和声音不同步的现象,所以对于成员的表情感受的捕捉和感知需要2位领导者格外的注意;目光的指向性不够明确,参与者有可能注意力会不够集中等,这需要线上团体领导者有丰富的经验来处理和应对。

由于疫情在短期内还是会存在,结合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很多现实制约,线上团体辅导在未来是一种很好的心理工作开展方式,可以由有丰富团体辅导经验的老师带领毕业班辅导员进行体验式培训,对线上团体辅导的每个环节进行讨论与研习,这样可以对毕业班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跟进与解决。由于本次线上团体辅导的被试是筛选症状自评量表中分数较高的学生,相对心理问题较严重,对那些心理问题相对没有那么严重的毕业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的力量,对学生干部进行一些技能培训和督导,让他们成长为可以陪伴在学生身边的一支心理服务队。此外,毕业班辅导员也要和专业指导老师在教育上形成合力,辅导员着重帮学生疏解心理压力,专业课指导老师着重帮学生解决工作技能问题,坚持心理指导和专业指导相结合。

猜你喜欢
顶岗团体辅导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新冠疫情影响下汽车学院顶岗实习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内容探析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