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久病入络探讨慢性头痛的病因病机

2023-01-04 19:58李春红
光明中医 2022年10期
关键词:清阳络脉邪气

孔 晓 李春红

络病学说作为中医学的一个传统又具有创新力的理论,被发展传承至今,它先后经历了几次重要的变革。先秦《黄帝内经》时期,首次提出了“络脉”的概念,《灵枢·脉度》云:“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并对久病入络的理论也有所涉及,如《素问·缪刺论》中提到:“夫邪之客于形也……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这都为络病学说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也认识到了络脉的存在,并运用虫类药搜剔络中之邪,创立了大黄蛰虫丸等一系列通络方剂,奠定了络病的临床证治基础。明清时期,叶天士、喻嘉言等医家更是重视络病学说,叶氏在《临证指南医案》中首提了“久病入络”之说,指出“医不知络病治法,所谓愈究愈穷矣”。而喻嘉言则更是将络脉进一步分化,如《医门法律·络脉论》中提到:“十二络生一百八十系络,系络生一百八十缠络,缠络生三万四千孙络”[1]。直至今日,医家们既结合现代医学,又追本溯源,使络病学说有了更深地发展,也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 络病与慢性头痛的联系

1.1 络脉经络分布于人体各个部位,其中经脉为主干,络脉为分支,络脉中又可逐级分出系络、缠络、孙络,而孙络之间亦有缠绊,构成了全身气血运行的复杂系统。根据络病学“三维立体网络系统”[2]的空间部分,络脉可分为阳络、阴络。浮在体表者为阳络,深入脏腑者为阴络,形成阳络-经-阴络的体系。《类经》曰:“以络脉为言……深而在内者,是为阴络……浅而在外者,是为阳络”[3]。根据该系统的功能部分,又可分为气络、血络。气络行经气,血络运血液,二者发挥着各自的生理功能。正如《难经·二十二难》中云:“气主煦之,血主濡之”。络病学从空间、功能两部分对络脉进行分类,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络脉系统。

1.2 络病络病即络脉病,是指邪气侵入络脉,致络中气血津液的运行与输布失常,使络脉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从而影响脏腑功能的一类疾病。疼痛是络病最为常见的症状[4],络病之疼痛分虚实寒热。虚性疼痛:多为空痛、隐痛,痛势绵绵;实性疼痛:多为胀痛、刺痛,痛势剧烈;寒性疼痛:多为冷痛,遇寒则剧;热性疼痛:多为灼痛,遇热则剧。

1.3 久病入络与慢性头痛“久病入络”理论是络病的基本思想,可用于阐述疾病的病变过程、明确病位、确定病性等,对认识络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慢性头痛是指每月发作时间≥15 d,持续超过3个月的头痛[5],其具有反复性、周期性的发病特点。“久病入络”理论与慢性头痛关系十分密切。病理演变上,《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到:“初则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6],络脉与经脉相通,气血相依,故邪气侵入经脉日久,逐渐扩散,由经入络,由气入血,络脉即病。“络乃聚血之所”,行气血,而络体本身具有细窄迂曲的特点,故气血流经此处速度变缓,气血易停滞,邪气也易停留,邪气一旦阻滞气血运行,则络脉生变,脏腑得不到濡养,易发疼痛。《备急千金要方·灸例》云:“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7]。《杂症会心录》云:“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会于头”[8]。可见络脉聚集于头部,藏五脏六腑之精微,故脑络成为头中气血最盛之处。脑络的循行路线迂曲复杂,极易使气血瘀滞和留滞邪气,发为头痛且日久难愈。头痛日久,络中邪气则更难祛除,甚至郁积成形,致脑络气血逆乱甚至亏虚,而气血运行的失常又可进一步加重邪气的滞涩,耗损络中正气,如此循环往复,使头痛频发难愈,迁延成慢性。正如叶天士云:“久发频发之恙,必伤及络”。可见慢性头痛入络是一个长期的病理过程。

病位上,就空间位置而言,久病入络即久病入深,《临证指南医案·便血》曰:“阴络乃脏腑隶下之络”,属里,久病入络多伤及阴络。慢性头痛是一个迁延难愈的疾病,邪气久积不去,由浅入深,侵入脑腑的阴络并痼结于此,使脑络拘急挛缩,发为慢性头痛,故其病位亦在阴络。就功能部分而言,“久病必瘀闭”,气血二者虽分别在气络、血络中运行,但彼此关系紧密,不能完全割裂。血靠气的推动,气需依附于血,故久病入络,气血二络皆受累。正如《圣济总录》云:“气凭血运,血依气行,二者不可斯须离”[9]。而慢性头痛多是因为气血长期运行失常,络脉不通或不荣引起,与气血二者均有关,故其病位既在气络,又在血络。可见不管在病位的空间位置还是功能划分上,慢性头痛与久病入络都具有一致性。

疼痛性质上,疼痛是“久病入络”的一个主要自觉症状,具有重要的意义。慢性头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成为脑络病中较常见的病症,其疼痛性质也可分虚实寒热。①络虚头痛:多是气血不充或肾精不足引起。《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提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故气血不足,无力充养脑络,脑络空虚,则发为慢性头痛。肾精不足,脑络失养,亦致慢性头痛。②络实头痛:主要为气滞、瘀血、痰浊等各种邪气积滞脑络。脑络中气血运行受阻甚至停滞,或络中痰浊等实邪留积,络脉不通,致头痛反复发作。③络寒头痛:寒可由外侵或自内生,脑络感寒绌急,发为慢性头痛。外感之寒多与风邪相夹,风寒邪气上犯清窍,阻滞清阳,日久入深,侵袭脑络,脑络绌急,令头痛;内生寒邪则多因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上侵脑络,脑络不得温养,故致头痛。如《素问·奇病论》:“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④络热头痛:火热之邪上冲脑络或阴虚不能制阳,阳亢于上,上侵脑络,则头痛发作。外来热邪多与风相兼,二者相抟上冲脑络;火热之邪内生,气血壅滞,郁滞脑络;阴虚不能制阳,阳亢化火,上熏脑络,以上3种火热之邪均可致慢性头痛。可见慢性头痛与“久病入络”的理论息息相关。

2 从久病入络来看慢性头痛的病因病机

2.1 气血亏虚 脑络不荣络脉有行气血、养脏腑的功能。脑腑结构复杂,需氧量大,故更需要充分的血液濡养。若人素来体弱或年老体衰,则脾胃亏损,气血生化乏源。人体全身气血虚少,则脑络中所行营血亦匮乏,头窍长期得不到精微物质的滋养,清阳不升,则发为慢性头痛,痛势绵绵。另一方面,脑络气血亏虚,外邪可乘机侵入。如《古今名医汇粹·内伤阴虚发热证》中提到:“邪气得以久留者,必其元气之虚,而正不胜邪”[10]。《太平圣惠方》云:“若人气血俱虚,风邪伤于阳经,入于脑中,则令头痛也”[11]。可见,正虚感邪时,人体无力抗邪外出,六淫之邪便久留脑络之中,气血不能上荣,致头痛日久不愈。

2.2 肾精不足 脑络失养《医学入门·天地人物气候相应图》云:“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髓则肾主之”[12]。肾藏精生髓,髓汇聚成脑。胡国恒教授认为,肾精所化之髓是脑的基础,脑络是精髓所行之路[13]。故肾精不足,无以充脑络,脑枯髓消,失其所养,发为慢性头痛。

2.3 风袭络脉 脑络拘紧风为阳邪,易袭阳位,头作为人体最高之处,极易受风邪侵袭。正如《素问·太阴阳明论》中提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为“百病之长”,多夹寒邪、热邪、湿邪侵犯脑络,久稽不去,致脑络壅塞日久,发为慢性头痛。若风夹寒邪,则脑络拘急,气血凝滞;若风夹热邪,则风热上炎,壅遏脑络;若风夹湿邪,则阻滞清阳,蒙蔽清窍,均可发为头痛。《类证治裁·卷之六》云:“头为天象,诸阳经会焉,若六气外侵,精华内痹,郁于空窍,清阳不升,其痛乃作”。风夹邪侵入脑络,致邪气壅遏,邪气久稽,脑络拘紧,即使外感新病也可迁延成久病,发展为慢性头痛。另一方面,《冯氏锦囊秘录·头痛头风大小总论合参》云:“头痛、头风,皆因清阳之气有亏,精华之血有损……以致浊阴外邪犯之”[14]。可见,风邪更易侵入气血亏虚之处,络乃聚血之所,故脑络空虚易使风等六淫之邪侵犯,络脉拘紧,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为慢性头痛。

2.4 气机郁滞 脑络失和《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分布于脑部的络脉已经成为脑腑结构与功能的一部分,故脑络气机通畅则脑腑功能正常,脑络气机失调则疾病至。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各种情志刺激,使肝气不舒,而足厥阴肝脉上可入巅顶,脑为肝经循行之处,故脑络的气机郁滞与肝脏关系最为密切。肝失调达,气机不畅,脑络气机受其影响,发生郁滞;或气机郁滞,久而化火,火性炎上,熏灼脑络,扰乱清窍;或肝火劫真阴,肾阴亏损,阴不敛阳,阳亢于上,浊阴不降,脑络失和,以上3种病机均可导致慢性头痛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2.5 瘀血阻窍 脑络闭阻脑络中气机不畅或痰浊等各种有形实邪积滞,可使血液运行受阻;先后天不足或邪毒伤正,使脑络空虚,血运不畅,气虚血停,阳虚血凝;外感寒邪未解入络或阴寒内盛,致脑络拘急,血液凝滞,形成瘀血,如《医林改错·积块》云:“血寒则凝结成块”;火邪炽盛,其性炎上,上冲清窍,入舍于血,灼伤脑络,血与热结,反复煎熬津液,血黏成块,瘀阻脑络,如《医林改错·积块》云:“血受热则煎熬成块”。可见瘀血成因有实有虚,有寒有热。一旦形成后,因络脉细窄迂曲的生理结构特点,则易入难出,正如王清任所说“久病入络为瘀”。瘀阻脑络,日久不祛,不通则痛,发为慢性头痛,多为刺痛,固定不移。

2.6 痰浊内盛 脑络壅塞痰是慢性头痛的一个重要病理因素,而痰饮的生成与诸脏有关。正如《丹溪心法·头痛》中提到:“头痛多主于痰”。《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说:“其为物则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五脏六腑俱有”[15]。脾失运化,水液停聚,久聚成痰,或嗜食肥甘油腻之味,痰浊内聚;肝疏泄失司,气机首不利,易致津液停积而生痰;肾主水液代谢,若肾阳亏虚,水液无法蒸化,则津停痰生。痰浊一旦形成则易积难祛,侵入络中,随气上逆,脑络细窄,痰浊久居于此,则阻碍气血运行,致脑络壅塞,浊阴不降,蒙蔽清窍,故慢性头痛可感昏蒙。

2.7 痰瘀结聚 脑络成积长期情志不遂或饮食偏嗜,痰瘀等浊邪蓄积于脑络中,日久不去,则脉体发生质的变化,逐渐硬化,废而不用,气血流经此处形成瘀滞,无法濡养脑窍,可发为慢性头痛,如动脉粥样硬化性头痛。络体细窄,邪气留积于此,气阻为滞,血凝为瘀,津停成痰,各种邪气互结,久不消散变成有形结块,如癌、瘤等。可见脑络成积与脑部肿瘤的表现相似,痰瘀阻滞于脑络,长期压迫脑部,发为慢性头痛。

2.8 寒邪伤络 脑络绌急络脉绌急多指络脉受寒邪侵扰出现病变,如痉挛等。《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缩踡则脉绌急……故卒然而痛”。寒邪可自外来,也可内生。外来寒邪多与风结,内生寒邪可因脾肾阳虚或阴寒弥漫,脑络受寒邪侵袭可绌急挛缩,卒然而痛,寒邪久积脑络难以消散,则头痛经年不愈。脑络绌急可使脑部的供血突然中断,遇寒则发,使头痛反复发作。

2.9 热毒壅盛 阻滞脑络热毒,泛指各种邪气郁积化热成毒。慢性头痛病理因素为风火痰瘀,皆可化热成毒。脑为清明之府,以清净通明为要。药物使用不当,毒素蓄积或风火痰瘀各邪胶着,日久不去,均可化热蕴毒,火热之毒盛于体内,上熏于脑,邪气深侵络脉,致络中气血逆乱,则头痛发作剧烈,热毒炽盛进一步耗损正气,机体无力抗邪,则头痛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愈。

3 小结

头为“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精血、三百六十五络之气血皆归于此,而脑络又为脑中气血最盛之处。慢性头痛病位在脑络,初为络中气机不畅,久则气病及血,血脉瘀阻,符合“久病入络”之说。故“久病入络”理论是认识慢性头痛病因病机的一个特殊角度,可为慢性头痛的进一步防治提供有效的依据。

猜你喜欢
清阳络脉邪气
从“清阳”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验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
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研究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基于“毒生病络”探讨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络脉望诊理论探析*
幸福来自感动
福晋与王爷的爱情轻喜剧
别轻易拔罐刮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