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为例

2023-01-04 07:32
数学之友 2022年21期
关键词:导学式平行四边形教学活动

程 伟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港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42)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理念,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创新学习合作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有效增强合作交流能力,提高综合水平.在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下,学生独立思考问题,锻炼了其思维能力,充分掌握数学解题技巧,形成了数学学习体系.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丰富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完善数学教学模式.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现状分析

为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用现状,本文主要对A省L小学的师生进行调查,其调查主题主要以“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本文随机选择L小学中的40名学生和其3名教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针对40名学生,主要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40份调查问卷,回收40份有效的调查问卷,针对3名数学教师,主要以访谈形式进行调查.

首先,为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重视程度,调查问卷主要设置1—3题,第1题:“你喜欢哪一种授课方式?”,第2题:“你是否了解‘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第3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应用‘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进行教学?”.针对第1题的答案如表1所示:

表1 “你喜欢哪一种授课方式?”调查结果表

针对第2题的答案如表2所示:

表2 “你是否了解‘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调查结果表

针对第3题的答案如表3所示:

表3 “教师是否应用‘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进行教学?”调查结果表

从表1-3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喜欢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但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针对教师对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使用情况,大部分教师偶尔应用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方法[1].上述数据可以证明大部分学生喜欢在讨论活动中进行学习,热衷于小组式学习方式,但部分教师没有尊重学生的想法,依旧应用传统方法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不能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影响数学教学效果.教师没有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不符合教育改革方向[2].数学属于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在教师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况下,学生的成绩水平难以得到提高,使数学教学工作受到严重阻碍[3].

其次,为分析教师对导学式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应用情况,调查问卷主要设置第4—5题,第4题:“教师是否进行分组工作?”,第5题:“教师的课件内容中是否拥有导学式小组合作活动?”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并没有进行课前准备工作,在课前,没有对学生进行分组,也没有将导学式小组合作活动相关内容体现在课件中.教师不重视导学式小组合作教学活动,部分教师进行形式化工作,仅利用2—3分钟的时间进行分组和讨论,学生无法在讨论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也不能得到相关结果,导学式小组合作活动没有发挥实际作用.教师忽视导学式小组合作教学方式,不能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思考空间,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情和整体学习效果,不利于教师继续组织数学教学活动.同时,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备课,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完善,并制定教学计划,若在教学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教师无法按照教学计划继续进行教学活动[4].在导学式小组合作教学理念下,教师不需要进行大量备课工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没有进行备课工作,使导学式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没有发挥实际价值.

最后,由于在导学式小组合作教学活动中,评价是重要环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是否融入评价模式是一项重要调查指标.针对此问题,调查问卷共设置第6—7题,第6题:“教师是否重视教学评价环节?”第7题:“教师应用哪几种教学评价方法?”其中,第7题为多选题.针对第6题的答案如表4所示:

针对第7题的答案如图3所示:

图3 “教师应用哪几种教学评价方法?”调查结果图

从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认为评价环节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授课过程中添加教学评价的频次较少,难以发挥评价环节的价值.从图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应用教师评价方式的频率较高,应用学生互评或学生自评评价方式的频率较低,学生难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无法及时改正,同时,学生缺失学习动力[5].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为例

2.1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在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在主体教学位置,为学生创造合适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可以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并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发挥学习主动性,有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在利用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状态,当学生遇到难题时,为学生指引一个方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6].在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指引下,教师根据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及时发现对方的优点,在合作学习和交流沟通中获得学习方法和经验,同时,针对小学生的独特性格特点,教师组织学生相互探讨,实现共同进步目标.

例如,教师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内容过程中,融入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理念,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组织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求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还没有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只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或其他图形形式,利用学过的图形面积公式求解相关内容.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小组发现可以将平行四边形画在方格纸上进行求解,如图4所示:

图4 方格纸求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图

小组认定一个方格的长度为1 cm,一个方格的面积则为1 cm2,查出平行四边形共包括的方格数量,然后估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此之外,部分学生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然后将平行四边形转变为长方形形式进行求解,如图5所示:

图5 转化法求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图

小组利用长方形的面积求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两种方法都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给予鼓励和认可,使学生拥有继续探索的信心.通过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课堂主导能力.

2.2 教师完善准备工作

在引入导学式小组合作教学理念下,教师需要重视整体教学活动,完善准备工作,为创建导学式小组合作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在准备阶段,首先,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融入导学式小组合作教学氛围中,肯定导学式小组合作活动的重要价值;其次,教师仔细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将不同类型的学生放置在一个小组中,使学生可以在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达到导学式小组合作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最后,教师重新整理课件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合小组合作讨论的题目和内容[7].除此之外,在应用导学式小组合作教学方式之前,教师为学生讲解导学式小组合作活动的实施价值和相关要点,使学生充分理解相关内容,并在实践活动中及时表现自己.

2.3 教师制定评价机制

在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引入导学式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检验,综合评价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创造全方面发展的机会.教师综合教师评价、生生评价、学生自评等评价模式,针对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使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自我认识,及时发现并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对学生在此过程中取得的进步进行鼓励,使学生拥有学习、探索动力[8].

例如,教师在讲解《负数的初步认识》课程内容过程中,教师应用导学式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对负数的理解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负数形式.其中,部分小组发现温度有零上和零下,零上的温度属于正数,零下的温度属于负数,部分小组发现可以自主定义正负关系,若定义向东走为正,则向西走为负.从讨论过程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已经对相关知识拥有模糊的概念[9].为帮助学生巩固负数的知识,教师为学生画出一条坐标轴,要求每一组学生按照坐标轴进行走步,若教师提出“+3”,代表向东走3个格.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在学生评价活动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10].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导学式小组合作教学方法是一种高效教学方式,符合教学改革发展方向.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能体现学生的主导位置,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沉浸入授课环境中,凸显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价值,为学生给予全面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过程,使学生拥有较多交流的机会,并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整体教学效率,推动教育行业发展.

猜你喜欢
导学式平行四边形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的烦恼
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探析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找图形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