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周秦之变”的历史主题教学探索

2023-01-04 13:57章光伟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
中学历史教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春秋战国逻辑建构

章光伟 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

主题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等科学理论为指导,用鲜明的主题整合相关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以一定的教学策略为途径,师生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1]历史新课标中指出“进一步精选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2]。可见,主题教学是整合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落地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试以《纲要(上)》《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为例,探讨依托主题教学来推进历史课堂的深度学习。

一、研读课程标准,凝练教学主题

历史课程标准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的指针,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理性价值判断的参考,是凸显历史教育本质的依据。历史主题教学的核心是定位主题,确立合理的教学主题,决定教学的方向和教学效果的达成。新课标的学习要求是: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结合课标对本课的要求,可见“变”是这一时期的关键特征,教学中引入“周秦之变”这一概念为教学主题,可从统领全局的角度整合教学内容,疏通知识联系,建构知识体系。当然,首先要解读“周秦之变”这一概念,引导学生明晰历史的阶段特征,认识“周秦之变”下社会转型的具体表现(见表1)。以“周秦之变”为教学主题,既整合教材知识,凸显教学的重心,又符合历史发展逻辑,符合学生认知逻辑和教学逻辑,使教学更具逻辑性和思辨性。通过教学主题的确立,让学生整体上把握春秋战国时期逐步“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时代特征。

表1

二、巧用思维导图,贯通教学逻辑

教学逻辑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原理,是实现教学结构化的重要抓手,优化教学逻辑就是让教学各要素、各环节的连接更加顺畅、有序和有效。本课的教学核心是帮助学生梳理春秋战国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关系变化的内在逻辑,建构对“周秦之变”内在逻辑的科学解释。思维导图是深化主题教学、优化教学逻辑,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思维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能使学生学习历史的视野更加开阔、线索更清楚、重点更突出。[3]基于教材知识的整合,制作如下思维导图(见图1),以此理顺教材逻辑,建构史实、史事、史论间的内在联系。

图1

建构顺畅的知识逻辑,需要教师以整体性视角,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的学习内容进行关联、整合。教学主线是教学的基本线索,清晰的教学主线能帮助学生拓展教材知识的内涵与外延,有效串接知识碎片,有序梳理松散的思维,形成学习的知识框架。[4]以“周秦之变”为教学主题,能让学生深刻体会春秋战国这一社会大变革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关系的发展情况,理顺“周秦之变”的内在逻辑,形成完整的历史脉络,帮助学生基于唯物史观加深对历史的认识。铁犁牛耕的技术应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成熟国家奠定了经济基础;各诸侯国出于富国强兵的需要进行的变法运动,逐步建立起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以及按地域划分国民的制度,奠定成熟国家的政治基础。战争、迁徙、贸易使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奠定成熟国家的民族基础。百家争鸣中涌现出诸多治国理政思想,以法家、儒家和道家为主,奠定了成熟国家的思想基础。[5]

三、把握关键问题,拓展思维张力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引擎,是思想、方法、知识得以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发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6]问题引领是优化历史教学、发展高阶思维、促进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的思维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师要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问题引领作为展开教学的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的逻辑层次,设置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问题”。本课教学中对“百家争鸣”的原因分析、意义解读是教学的重点所在。如何突破教学重点,需要老师依托于史料,设置问题链,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剖析,触动学生的思维张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释疑解惑过程中,建构对知识的理解。

材料一:到了春秋战国之际,由于社会的剧烈变动,社会阶级不断流动,上层贵族不断下降,下层庶民不断上升。“士”处于贵族和庶人之间,是上下流动的汇合之处,所以“士”的人数不断增多,并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队伍——士阶层。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各国为了生存和发展,竞相进行改革,争先招揽人才。

——罗米《试论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原因》

材料二:诸子的思想不是凭空想象得来,而是导源于西周的官学,建构在一定文化基础之上的。在缺乏外来文化参照的时代条件下,诸子学要建构自己的学说,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基础,必须对传统思想观念有所继承……战国后期,政治格局渐趋明朗,统一势在必行。此时诸子学说整体表现出一种务实倾向,力求可以切实地在当时政治中运作……诸子之学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是准则各异,方法不同罢了。他们的思想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就在于他们具有共同的政治责任感,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正是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着他们直面现实的苦难,积极逆挽世运,以图天下大治。一句话,就是希望天下大治、社会和谐,这是诸子的共同心愿,也是战国文化精神的整体诉求。

——摘编自桓占伟《百家争鸣中的共鸣——以战国诸子“义”思想为中心的考察》

结合材料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层层思考: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学说与传统文化有怎样的联系?百家争鸣中各派学说有什么共同点?哪个学派的思想主张最能适合“大变革”时代的需要?“百家争鸣”的局面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通过以上对“百家争鸣”的史料解读,学生能够结合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特征,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能够结合历史和现实,阐释“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认识到诸子的思想主张为构建“大一统”的社会秩序提供了思想支撑;理解“百家争鸣”的实质是为了打破血缘氏族制度,重建社会秩序和治国方案,尤其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找到理论依据,促进社会转型。[7]在问题链的引领下,层层挖掘“百家争鸣”的原因、主张、实质、意义、影响,在学生主体知识建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

四、明晰历史趋势,涵养家国情怀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富强、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春秋战国作为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在混乱分裂的历史中始终翻涌着统一的暗流。本课的教学价值在于引导学生明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公民责任担当意识。

(一)从华夏认同看“五方配合”华夷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观念。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孕育时期。经历春秋战国五个多世纪的斗争、融合,华夏形成了稳定的民族共同体,中原出现了统一的大趋势。中华民族在古代第一次的大融合,不仅为诸夏统一创造了历史的前提,也为秦汉开始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8]

(二)从变法运动看“达权知变”审时度势的历史变通思维。任何时代的大规模变革,总是受当时社会矛盾的刺激,顺应它需要而产生。以“商鞅变法”为例,按地区划分国民的举措,彻底否定贵族等级分权的体制,瓦解了血缘组织,推动了社会转型。随着郡、县的普遍建立,“分土而治”过渡到了“分民而治”,一个国真正成为一个统一体。[9]诸侯国的变法运动在动荡中逐步建立新的秩序,顺应历史潮流,推动国家的局部统一,开启了从早期国家到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转型之路,为国家从分裂走向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三)从百家争鸣看士阶层“救时之弊”兼济天下的使命担当。基于“礼崩乐坏”的社会背景,士阶层提出重建社会秩序的救国方案,最终为统一局面的到来勾画了蓝图。儒墨道法的出发点都是“救时之弊”,围绕着如何改变社会动荡的现状,如何恢复或重建秩序这一中心话题展开。儒家崇仁、道家贵和、墨家尚力的价值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都对中国文化基本价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10]作为21 世纪的新公民,学生应当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感受中国先哲们为天下、为苍生而勇于担当,上下求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精神品质以及担当勇气。

【注释】

[1]王金柱、刘洪生:《核心素养视域下主题教学模式构建——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为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 年第10 期,第28 页。

[2]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年,第4 页。

[3]许春秀:《高中核心素养取向的历史思维导图的运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 年第1 期,第48 页。

[4]朱可:《高中历史新教材整体性教学策略初探——《中外历史纲要》试教心得》,《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9 年第7 期,第52 页。

[5]薛伟强:《问题前置、材料后出、思维驱动——以“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为例》,《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1年第10 期,第49 页。

[6]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年,第205 页。

[7]张兆金:《论史求通——“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课教学思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 年第10 期,第59 页。

[8]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8 年,第199 页。

[9]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北京:中华书局,2008 年,第33 页。

[10]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北京:三联书店,2015 年,第84 页。

猜你喜欢
春秋战国逻辑建构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学富五车
逻辑
创新的逻辑
春秋战国时期西戎墓葬葬俗初探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萌芽期|春秋战国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历史喵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