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穴位,安度年关

2023-01-04 14:35
祝您健康 2023年1期
关键词:照海俞穴消食

◎ 杨 璞

对于许多人来说,美好的春节假期是一年中最放松、最快乐的时光了。我们既结束了一年的烦恼,也暂时不必面对未来一年的压力。春节中,大家少不了要阖家团圆,走亲访友吃大餐,而伴随着爆竹声声,很多人激动得难以入眠。当吃多了不消化、兴奋了睡不好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春节综合征”“节后综合征”这样的词汇。除了就医、辨证服用中药方剂,按摩一些针对性的穴位,也能够帮助大家消食健脾、安神助眠。

过年常吃大餐,穴位帮忙消食健脾

春节期间,很多人都会遇到吃多了不消化的问题。自除夕起便是美食不断,走亲访友时更是会面对一桌接一桌的好菜,很多人会感觉“吃不动了”,甚至食欲不振持续很长时间,影响了节后的生活。不少人会选择自己先吃些山楂之类消食品,或是干脆吃健胃消食片。其实,如果用好穴位,也能帮助大家消食化积、健脾开胃。

药穴同源——中脘穴、滑肉门穴

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教授创立的药穴同源理论,即以穴位与药物做类比,其中曾以中脘穴、滑肉门穴类比消食方剂“保和丸”。保和丸由神曲、山楂等消食中药构成,是消食、导滞、和胃的经典方剂,按揉刺激中脘穴、滑肉门穴,也能起到部分保和丸的功效。

● 中脘穴

中脘穴属于任脉,是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定位与取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 寸。食指、中指、无名指3 指并拢,以中指第1 节横纹处为准,3 指横量为2 寸。取穴时可以由脐中直上量取2 个3 横指宽度即为此穴。亦可找到胸骨下端,将其和肚脐连线,中点即为此穴。

【功效与主治】疏利中焦气机、补中气、和胃健脾,可治一切腑病(胃、胆、胰腺、大小肠),尤以胃的疾患为先。

【按摩方法】指端或掌根放于穴位上,以中等力度顺时针揉按3—5 分钟,可多次进行,亦可艾灸、点按等。须注意进餐完毕后2 小时内不建议按揉。

● 滑肉门穴

滑肉门穴是属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出自《针灸甲乙经》。

【定位与取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 寸,距前正中线2 寸。取穴时建议仰卧,自神阙穴(肚脐中央)沿人体前正中线向上量取1 拇指横指的宽度,再水平旁开2 拇指横指宽度,按之酸胀处即为此穴。

【功效与主治】和胃调中,主治胃痛、呕吐、癫狂等。

【按摩方法】用双手拇指或中指按压两侧滑肉门穴半分钟,再顺时针方向按揉2 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并向整个腹部放散为好

消食对穴——胃俞穴、魂门穴

中医除了以君臣佐使搭配成方外,有经验的中医会直接以药材两两搭配成为“药对”,以药对成方,很多时候也有非凡的疗效。而国医大师吕景山取对药之义,提出了“对穴”的概念,将穴位两两搭配形成了用之简便、有效的穴位组合。其中胃俞穴与魂门穴的搭配便是吕老常用的醒脾开胃类对穴。

其中,胃俞穴为胃经经气输注于后背部的“背俞穴”,与六腑之一的胃相对应,善于治疗各种胃腑病证。而魂门穴是肝经阳气出入膀胱经之门户,主要功效为疏肝理气。魂门穴与胃俞穴搭配,一泻一补,疏肝和胃,强健脾胃中焦则食积可消。

● 胃俞穴

【定位与取穴】胃俞穴位于背部,当第12 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取胃俞穴时,可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当第12 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既是。

【功效与主治】理中降逆、健脾和胃、祛湿调中,消除体内积食。多用其治疗胃溃疡、胃炎、胰腺炎、肠炎、消化不良等。

【按摩方法】用拇指以中等力度反复点按穴位,随后按住穴位作顺时针转圈揉按,一次36 圈。每天按摩2—3 次。胃俞穴与脾俞穴(第11 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垂直相邻,距离较近,也可以掌根同时压住这两个穴位,向脊柱外侧推按。如果感到胃中寒冷、难耐冷饮(食),可以艾灸胃俞穴与脾俞穴。

● 魂门穴

【定位与取穴】在脊柱区,第9 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 寸。取穴时找到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为第7 胸椎,往下推2个椎体,下缘旁开4 横指处即是魂门穴。

【功效与主治】疏肝利胆,和中健胃。善治胸胁痛,呕吐,泄泻,背痛,饮食不下,呕吐肠鸣等。

【按摩方法】以手指的指腹压住穴位,以中等力度按下,然后画圈揉按。每次按摩3—5 分钟。

过年作息紊乱,穴位帮忙安神助眠

过年既是许多人最放松、惬意的时光,也是大家兴奋而激动的时光。无论是许久未见的亲人朋友,还是丰富而多彩的娱乐节目,都让我们难免激动。很多人在这时,会遇到睡眠方面的困扰。有的人甚至可能在除夕夜的爆竹声中开始失眠,而后一直到春节假期结束夜夜辗转反侧,被迫拖着疲惫的身躯重新投入工作。每年的春节假期结束,也都是各医院睡眠门诊的就诊高峰。

中医认为,睡眠过程其实是人体阳气潜藏、阴气上浮的过程,阳入于阴,人即进入梦乡。而失眠,其实就是阳入于阴过程的被破坏,出现紊乱。阳气潜藏的过程也遵循经络脏腑的顺序,在不同的睡眠阶段发生觉醒、多梦等问题,可能预示着不同的脏腑经络存在异常。当然,严重的失眠、易醒建议及时请专业中医医师辨证开方,而如果只是些许失眠,用上穴位也能帮助大家安神助眠。

安眠对穴——通里穴、照海穴

通里穴属手少阴心经,为心经的络穴,络脉在此处自心经分出。照海穴位于足少阴肾经上,属八脉交会穴,足少阴肾经在照海穴处于阴跷脉相交汇,吕老将二者作为应对心肾不交失眠的对穴。

心肾不交是老年人常见的失眠原因,中医认为心属火而肾属水,心火与肾水一上一下、互相交流沟通,心火温煦下焦肾水使其不寒,而肾水上济心火使其不亢,保持了动态的平衡。而老年人随着衰老会出现生理性的肾气亏虚,如果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火过于亢盛便可能上炎头面,同时心主神明,心火亢盛带来了烦躁不安、心烦意乱等问题,这种情况被称为心肾不交,其最常见的症状便是心烦失眠。

通里穴与照海穴一阴一阳,一心一肾,相互制约,相互为用,按揉此两穴可交通心肾,辅助缓解心肾不交,安神助眠。

● 通里穴

【定位与取穴】位于手腕部,腕横纹上1 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取穴时伸肘仰掌,用力握拳。在手前臂内侧可触摸到一条大筋(尺侧腕屈肌腱),从腕横纹沿此肌腱的外侧向上量1 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本穴。

【功效与主治】宁心安神、通经活络。主治心悸、怔忡等心病,以及舌强不语、暴喑、 腕臂痛等。

【按摩方法】一手拇指以中等力度掐按另一手通里穴,一掐一放为1 下,每次按摩36 下。每天按摩2—3 次,睡前半小时按摩助眠效果更佳。

● 照海穴

【定位与取穴】在踝区,内踝尖下1 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取穴时首先找到内踝尖,向下量取1 横指(拇指的指间关节宽度为1 寸)宽度找到凹陷,按之酸胀处即为此穴。

【功效与主治】滋阴清热、调经止痛、通理三焦、安神定志。主治失眠、癫痫等神志病证,咽喉干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以及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等妇科病证。

【按摩方法】找到穴位后,以中等力度按住穴位,以中等力度顺时针转圈揉按此穴,每次按摩3—5 分钟。

经外奇穴——失眠穴、安眠穴

失眠穴与安眠穴都没有明确的经络,属于“经外奇穴”,从其名称不难看出其安神助眠的功效。失眠穴位于足底,安眠穴位于颈后,适当刺激可以帮助晚上睡得更香。其中失眠穴并不载于传统典籍,首见于《江苏中医》1959 年第12 期,为现代中医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总结而成的穴位。

● 失眠穴

【定位与取穴】位于足跖部后跟的正中点,从外踝高点作一垂线与足底中线相交点即为此穴。

【功效与主治】止痛消肿,宁心安神。主治失眠、足底痛、癫狂、头痛、呕吐等。

【按摩方法】屈指,以食指或中指的指尖关节按压,以中等力度一顶一松,每次按摩30下。或直接握拳以中等力度叩击足跟底部,每次30—40 下。可以在睡前泡脚后进行,但须注意及时擦干双脚,注意双脚保暖。

● 安眠穴

【定位与取穴】安眠穴位于项部,当翳风穴和风池穴连线的中点。取穴时取俯卧位或侧卧位,耳垂后面找到风池穴,耳垂与风池连线中间有一个骨头,在骨头后缘这个位置的就叫安眠穴。

【功效与主治】安神助眠。主治各种类型的失眠以及头痛、眩晕、心悸、癫狂等。

【按摩方法】以双手拇指指面按揉失眠穴,其余四指轻扶头部做支撑,力度轻柔适中。可在睡前1 小时左右揉按。

猜你喜欢
照海俞穴消食
消食药膳方
针刺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阴吹验案
照海穴的临床运用概况※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钢结构工程管理实践分析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我家秘方
揉照海,治失眠
耳尖结合背俞穴针刺放血治疗粉刺肺经风热证32例
您患结肠癌的危险有多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