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藕排骨汤,千里寄情怀

2023-01-04 05:16徐芝涵
美文 2022年24期
关键词:排骨汤腊肉排骨

不爱喝排骨藕汤的人,不能称为湖北人。湖北洪湖莲藕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口感绵绵舒适,被誉为“水中之宝”,而且莲藕品种多、质量之优均为全国之魁。湖北洪湖莲藕具有香、脆、清、利等可口特点,煮汤易烂,肉质肥厚,炒食甜脆,煨汤易粉,即可鲜食。那一大吊子排骨在锅里煨地微微发颤,莲藕的粉红色和清香扑面而出,一层薄薄的粉白色汤衣蒙在面上,油花儿轻轻飘动,这藕汤,在幼年时就植入了每个湖北人的味觉里。它关乎美味,关乎深厚友情,也关乎温暖亲情,与我的成长相随。

他乡遇故知,共饮莲藕汤

2021年12月的某个中午,一位来自家乡的老朋友给我打了个电话向我问好。我们在童年时期尤为亲密——我们住在对门,经常一起吃饭睡觉。后来我考上了县城里的学校,随后搬了家,跟他之间的联系也就断了。我接到这个电话时,十分惊喜,我们在电话中询问着对方的近况。一个话题结束后,他仿佛是顿了顿,询问道:“你猜猜我在哪里?”我一惊,心快要跳到嗓子眼里,然后试探性地说:“你不会就在厦门吧?”他回答:“不,离你其实还是有点远。”我压不住内心的激动,赶紧说:“兄弟,说真的,你在哪儿呢?”他立刻回答:“我在漳州,离你50公里。”我没有犹豫,跟他说:“那一起吃饭吧”。

三个小时后他来到厦门大学,我们找了个湖北老乡开的馆子吃饭,老板也是黄冈人,我们点了几个家乡菜:泥蒿炒腊肉、武昌鱼、藕带,当然,我们还特别点了小时候最喜欢喝的莲藕排骨汤。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交流了彼此的近况。他说他这次来漳州是转车,目的地是汕头,我问他是做什么的,他说是工厂的学徒,目前已经能有稳定的收入了。我也说了自己的情况,提到刚来厦门不到半年,身边无亲友可以相互扶持,有时不免心情低落。他很耐心地听完后,望着我的眼睛,认真地说:

“你总有一天要学会独处,我知道你可以,因为朋友总是阶段性的。你接受不了朋友远走,我也不想。但其实无论多远,无论多久没见,我们都是好朋友,而且我们在对方内心的地位不可替代,这一点不会变。好比是过去几年我们没有见面,今日还能一起吃饭,这不是很好吗?”

这时候藕汤上了,我赶紧盛了一碗,借此掩饰自己感动的泪水。

“你慢点,怎么还像小时候,我又不会跟你抢。”

“还说呢,小时候我们抢这个汤喝,你总是把肉都抢了。”

“你还是跟小时候一样,最喜欢喝藕汤。不过我小时候是想气你玩,谁叫你总是跟我妈告状说我没做作业。这次我不会了,这次我让着你。”

他笑得像小时候一样,相信在他眼里我也是。现在他看着我喝汤吃菜,时不时给我夹肉,好像他才是东道主,仿佛我们还在家乡,他还没有远走,我还没有搬家到县城。我一面嗔怪他一面喝汤,一面笑着一面哭着。我发誓,这是我在厦门喝到的,最好喝的藕汤,后来我也曾一个人去那家店,却总感觉去错了地方,因为那里的藕汤再也没有第一次那么好喝了。后来我才意识到,如果没有朋友相伴,在厦门的我即使是喝到湖北老乡亲手做的莲藕排骨汤,也很难品尝到故乡的味道。

隔代情更浓,排骨汤愈香

拨开记忆中感情最深切的部分,回顾生命中大大小小的时刻,身边的人来来去去,但是身旁一直都有莲藕排骨汤。

不到7岁的时候我跟随父母到了县城,为了方便照顾我的起居,爷爷奶奶搬来同住,在那懵懂的岁月里,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校园,而是爷爷每天中午送到学校的饭菜——六年,2000多天,每一天我都能吃到爷爷带来的爱心便当——苕粉丸子、泥蒿炒腊肉、豆果,还有那碗莲藕排骨汤。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坐在爷爷的三轮车里,品尝着他带来的小吃,有时是酥糖,有时是桃酥,甚至是烤鸭,因此我每天放学都跑得很快,别人问我为什么,我总是害羞一笑缄默不语,悄悄把喜悦藏在心里。

我们和姥爷,爷爷一起过了很多很多个节日——除夕、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还有我每一次放假和每一次生日。高中时期,我慢慢对这些大大小小的节日心生厌倦,学业的压力让我自顾不暇却还是少不了应酬,所以这些年我一直很淡漠,把聚会当作惯例一般度过,感情不像以前那般丰富。直到2022年清明节前后,我正在宿舍吃着艾草青团子,即食的,不似姥爷现做的好吃,我正想着,姥爷突然打来了电话,说做了一桌子我爱吃的,可惜我人离家太远不能回去。我笑了笑说:“姥爷你就把我那份吃了吧,也多喝那汤,你贫血,多喝一点,有好处。”姥爷应承着,说我还是像姥姥,最爱这藕汤,并嘱咐我吃好一点,在外不要亏了自己。

姥爷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姥姥在我记事之前就患上癌症去世了,但是我也曾经听家人提起,她生前最爱的,也是桃酥和藕汤,临终前,她说:“你们以后再回到家,谁再来给你们煨汤呢?”家里人还说我的内敛和善良很像她。但他们没意识到的是,不光是我,家里所有人都喜欢吃桃酥、喝藕汤,每一个人都是温柔善良的。姥姥走了16年,但是她生前的种种印记都没有消弭,妈妈拥有她美丽的眼睛,我拥有她丰满的嘴唇,姥爷还记得和她的每一个纪念日以及她所爱的吃食。她抗癌时坚强的意志,临走前还不忘记帮助别人的那份善良,以及一生喜爱宁静的品性,都成为了我们的精神力量。

挂下电话后,我思考良久,给爷爷奶奶回电,说出了对他们的想念。他们很惊喜,也有些手足无措。我下定决心,以后每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姥爷和爷爷奶奶,吃他们做的菜、熬的汤。

新岁逢大疫,藕汤慰众心

说起那些大大小小的节日,印象最深的当属2020年的除夕,其一是我当时已经15岁,其二是因为疫情,那一次年夜饭与平常特别不一样。若是没有疫情,除开那些车水马龙和摩肩接踵,过年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提前准备年夜饭,一起去超市采购各色肉类,蔬菜和水果,喜气洋洋,滿面春风,父母会轮流做菜,将丸子解冻做成全家福;将腊肉解冻,取新鲜的泥蒿,加入蒜和辣椒爆炒,淋上秘制的酱汁做成泥蒿炒腊肉,由我端给亲戚朋友们,打闹一番后,回到厨房去做其他菜——苕粉丸子、松鼠桂鱼、油焖大虾,还有一些酥糖作为餐后甜点。最后会上两道汤,一碗是三腊汤,由腊鱼腊肉腊鸭配上佛手山药和豆果熬一整晚而成,我总是觉得太咸不肯下口,父母便也迁就我常常做莲藕排骨汤。家中大人坐一桌,以喝酒为主,我们这些小孩子坐一桌,以吃菜喝饮料为主。平时爸爸难得和兄弟相聚,于是那桌上觥筹交错,一顿饭可以吃几个小时。爸爸妈妈不停地给爷爷奶奶夹菜,爷爷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边吃年夜饭边唠家常,荡漾的是喜悦心情。

除夕那天我和父母一直待在一起,常常看着他们怎么做藕汤。藕是水塘沟渠里野生的莲藕,藕随荷花,有着淡泊的性格,作为食材可塑性极强。七孔的红花藕和略显肥腴的排骨炖在一起,汤色变成清澈的粉红,临上桌前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就是每个秋天的标配——莲藕骨汤。也有简单的做法,先将猪排骨洗干净,冷水下锅煮开,撇去血水浮沫,捞出骨头控干备用。五花肉切大块下锅小火煸炒到出油,然后再下排骨煸炒,加一点盐。下生姜块,八角两颗,桂皮一小块。炒到排骨表面略微焦黄,下一勺黄酒或者白酒增香去腥,然后加入足量的开水,大火沸煮,只几分钟汤汁会变得奶白。然后连汤带骨转到炖锅放小葱节一把,慢火炖煮一小时,将煮烂的小葱节捞出,再加入莲藕块,继续炖煮,直到莲藕软糯,骨头松软,汤就做好了。

“歡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疫情下的我们年夜饭比起往年菜色更少一些,几道经典菜没有缺席,妈妈说这是因为我喜欢吃。虽没有往年大家庭相聚的热闹,但一家三口,一样吃得开心,吃得高兴。

藕断丝还连,人去情犹在

后来我复学返校,由高二升上了高三,面临更巨大的压力。我记得冬天刺骨的寒风刮过学校刚刚长起来的、脆弱的树苗,刮过冰冷的、了无生机的校园建筑,狠狠从鼻孔钻到我的肺里、心脏里。三年,一千多天,每天待在家里的时间只有七个小时。夏日里,父母会为我准备绿豆汤消暑解渴,秋冬时期,在家里迎接我的是一碗用料十足的藕汤。它总是那么热乎,那么美味——莲藕是那样的粉糯可口,猪肉是如此地入口即化,汤汁又是那样香浓鲜甜而不发腻。咬下一段莲藕,藕断丝连,意犹未尽。它像是黑暗生活里的些许慰藉,在长久的岁月中给予了陪伴和满足。

2021年9月8日,我告别家乡,湖北黄冈的那座小城,来到了美丽的厦门岛。在秋冬时节深夜不眠之时,我常会想起家乡的味道,尤其是那碗汤。像这样的美味,全国各地都有。但是在外越久越发现,最好吃的食物永远来自家乡——一家巷子里的小店铺,或者是家里的厨房——普通的食材,生锈的厨具,一般的技术,这三样东西加在一起却能造就出美味。上大学的第一个假期,归来时已是寒冬,回到家的那晚,父母将我安顿好后出门继续工作,留下些食物给我当晚餐。我收拾好东西后,疲惫不堪地寻找食物,掀开炖锅,熟悉的香味扑面而来——是莲藕排骨汤!我盛了一碗,热腾腾的,就像高三时无数个夜晚一样。父母炖的藕汤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可替代,或许是因为他们曾经说过——你姥姥生前也最喜欢喝这种汤,亦或许是这么多年来这份汤的陪伴。家乡的藕汤,已经成为了心底的白月光。

尾  声

莲藕排骨汤对我来说意味着故乡,当我想起它,我总会想起姥姥,想起她给一家人端来藕汤的情景;当我想起它,我总会想到孩童时期和对门的朋友一起抢肉吃,想起我们相互打闹的美好时刻;当我想起它,我总会想到疫情下的年夜饭,我第一次看爸爸妈妈做藕汤的全过程。那一口下去,关于故乡的记忆就涌上心头,藕汤中涵盖了人生况味。我总是怀念那一口藕汤,怀念那个单纯美好的故乡。

徐芝涵

2004年出生,湖北黄冈人,现就读于厦门大学电影学院。

猜你喜欢
排骨汤腊肉排骨
机智套话
闲话“腊肉”
清炖排骨汤
清炖排骨汤
妈妈的排骨汤
信阳腊肉,剪不断的乡愁与旧时光
可乐排骨制作秘籍
吹了七天七夜的腊肉
排骨焖面好味道 香气四溢味独特
排骨炖鸡香喷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