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与评价机制研究

2023-01-04 21:36苟晓朦李耀
职业 2022年22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职院校

苟晓朦 李耀

摘 要: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课题,更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一环。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着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实践途径、没有科学的管理和评价机制等问题。本文基于劳动教育渠道、劳动教育主体以及劳动教育评价三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落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实施与评价机制

课   题:本文系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科研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城口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策略及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1PY001)的研究成果。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2018年12月29日,劳动教育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其第四条提出要在高等教育的实际教学中融入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知识;第五条对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素质目标作出明确规定,包括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劳动创新精神等。

此外,中央政府也推出系列鼓励开展劳动教育的系列政策文件,不仅在中小学要加强劳动教育,设置相关的劳动课程与素质活动,而且要在大学生群体中全面开展劳动教育,递进式培养劳动能力和综合技能,实现人才培养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目标。

学校是进行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在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更加注重综合性、全面性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让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劳动成就感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使其成为爱劳动、会劳动、尊重劳动的高素质人才,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和解决好的问题。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劳动知识、技巧的培训上,更要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劳动品格与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和历史起点上,为迎接下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实现和产业变革,国家和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意味着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技术水平,而且要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作为培养专业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一般指的是通过多元教育方式与手段,系统性增强教育对象的劳动思想认知,锻炼劳动技能技巧以及劳动综合实践能力,从而较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劳动素养。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与评价及困境

当前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不少高职院校开展了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学农、学工、志愿服务等教育活动,但以习得劳动技能为主,没有形成体系化教育机制,劳动教育的持久性无法得到保障,学生的劳动精神与品格培养被忽视。此外,还存在诸如如何评价并运用通过劳动教育培养的核心素养、与未来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是否有相关联系等问题。

这些问题均是高职院校有效实施劳动教育的突破点,因此,还需对劳动教育进行更加深入的审视与探讨。

(一)高职院校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一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建设和实施缺乏顶层和系统化的体系设计。这导致高职院校只有少数学院、专业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基本未设立独立劳动教育学科,且劳动教育的主要讲授方式为理论灌输,大多以某专业、某次实训、某次大赛为载体实施劳动教育,没有形成系统性、连续性的劳动教育。

二是由于高职院校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学生也不会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劳动教育,对劳动教育感觉“淡漠”,无法认识到其精神与学习的实质内核。仅凭借某个专业、某次实训、某次大赛为载体的劳动教育,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较为短暂,其背后承载的精神内核与品格养成等目标无法实现。

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树立起科学的劳动觀与教育观,真正从态度意识、体制设计、资源投入等方面提高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缺乏有效实践途径

劳动教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并未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少部分工科型、应用型专业可以将技能训练和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但大部分专业仍没有搭建起合适的教育平台,无法进行综合性的、全方位的、技能与精神层面相结合的劳动教育。

另外,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途径覆盖面与影响力有限。例如,大学生三下乡、创新创业比赛、校内勤工助学等,由于覆盖面不够大,学生参与人数有限,并不能让每位学生接受应有的劳动教育。而依托学校实训基地展开的劳动教育,受专业和课程限制,也无法让每位学生都有参加劳动教育实践的机会。

高职院校要正确处理短期劳动教育实践与长期劳动核心素养培育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劳动课程体系,多样化实施劳动教育实践,在循序渐进中真正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与兴趣。

(三)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未形成科学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1.管理机制

相关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的实施上存在学校劳动教育无“位”的情况,这也意味着不少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并没有形成完备的、符合教育规律发展的课程设计与管理机制,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呆板陈旧,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此外,高职院校也没有专门的教学组织部门和机构来牵头管理和实施劳动教育,导致劳动教育无法深入和有效进行,也没有充足的经费和制度保障。

2.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无“位”还体现在没有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尤其是劳动评价主体较单一。很多高职院校的劳动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或某一负责部门(如院团委等),易导致劳动教育的评价结论失真。

评价机制的不健全造成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不能够形成良好的教学实施闭环。

此外,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自身专业设置、学生学情、地理区位等因素,合理地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实现劳动教育衔接的逻辑性、完整性与进阶性。

部分高职院校的评价机制过于简单,没有运用信息化手段,未实现对学生劳动情况的全方位、立体化、过程性的记录,没有形成学生的个性化劳动档案,无法真实客观地掌握学生具体的劳动教育情况。

此外,劳动教育评价千篇一律,没有落细落实,体现不出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的自身特点。高职院校还应结合自身具体的劳动实践体系设立专属的评价指标,通过科学评价有效控制、反馈、协调,从而提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与评价机制构建

在新的时代和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缺口不断加大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不仅能帮助大学生尽早树立步入社会与职场所需的正确劳动观念,而且有利于为社会和国家建设培养一批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综合素质高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由于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劳动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具体,不少高职院校尚未真正将劳动教育落实到课程设计、教学体系中,仅把劳动教育当作一次“劳动培训”和“技能认知”,所以,高职院校要从根本上提高对劳动教育的认知水平,自上而下地重视劳动教育,将其落到实处。

在具体对策和建设机制上,鉴于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下面从3个层面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与评价机制的构建提出建议,为构建三位一体、多方参与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机制提供参考。

(一)拓宽劳动教育渠道,多元化构建劳动教育实施体系

在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实施体系要结合时代背景与特征,与新时代、新实践相结合,提高劳动教育实效,增强学生新时代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担当。高职院校要构建多元化的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可以从课程教学、专业建设以及实践平台3个层面落实劳动教育育人措施。

1.課程教学方面

一是开发劳动教育通识类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相关公共选修课与必修课。二是出台相关政策与文件,鼓励二级学院的专业任课教师立足专业实际,提炼挖掘各环节、各类课程的劳动教育元素,将其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三是将劳动教育内容与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增强其理论性和思想性,打造“劳育思政”特色品牌课堂。

2.专业建设方面

劳动教育不应成为高职院校某一部门的“独角戏”,而应通过顶层设计贯穿于各个专业学科。高职院校的课程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应用性,通过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的架构,帮助学生加深对劳动教育、职业精神的理解。

劳动教育离不开具体的实践场景,结合专业学科、专业实习实训,可与具体的劳动教育实践相融合;可结合专业课程加强本专业的劳动技能培训、劳动伦理教育等,提升专业领域的劳动技能与职业精神内涵,搭建起更具专业特色的专业劳动课程体系。

3.实践平台方面

从校内校外两方面开拓多元化的劳育渠道,积极开拓劳育第二、第三课堂。例如,将劳动教育融入技能比赛、邀请模范校友和行业标兵现身说法、开展校内劳育人物评选等,扩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勤工助学岗位、三下乡和志愿服务范围。此外,高职院校还可结合院校自身特点,挖掘本校劳动教育资源与要素,依托本校特色专业实践体系,开展特色鲜明、体系化的劳动教育实践。

(二)明确教育主体,加强劳动教育的统一领导

要开展形式多元、知行合一、效果良好的劳动教育,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和组织机制。要从学校主体出发,明确劳动教育的责任主体,加强劳动教育的统一领导,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在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引下,系统设计劳动教育目标、劳动教育内容、劳动教育实施、劳动教育评价、劳动教育实施保障等。

高职院校可以设立专门的教学组织部门和机构,将劳动教育工作成果纳入重点建设计划和考核,每年从上至下分解任务目标至各教学单位,每个部门都有与权责对应的重点任务。例如,教务处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文件牵头打造劳动教育示范课,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和专业特点,系统讲授劳动法律、劳动安全、劳动经济、职业卫生等劳动科学基础知识,制定相关教学大纲;各教学单位结合学院特色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具体细则、目标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实训中心牵头打造教育类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积极开展校园劳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学生处和团委开展多种形式的劳育主题教育活动,如组织开展专业讲座、主题演讲、三下乡活动等;辅导员可在班团日活动、学习生活中加强劳动教育。

(三)科学实施教育评价,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考核标准

在教学环节中,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是关键一环。教育评价不仅可以对劳动教育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而且可为后期劳动教育教学决策和改进提供依据。

高职院校从学生习得劳动素养角度出发,从劳动教育理论知识、劳动实践活动、日常劳动表现3个方面对学生做出评价,考核成绩可以由期末成绩、阶段成果和日常学习情况3部分组成。

在劳动教育指标评价中,要强化过程评价、改善结果评价、探索增值评价,避免形成单一的“考评式”评价。此外,考核和评价形式可以依据不同的劳动教育渠道呈现多元化特点。例如,劳动实践的出勤和表现记录,劳动法律、安全等基础知识的卷面考核,创新创业、三下乡调研等劳动成果的产出等,形成一套完整、贴切的评价体系标准,并将考核与评价结果纳入人才培养和学生评奖评优评价体系。

评价与考核完成之后,高职院校也要积极进行激励和表彰,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情发展,动态修订评价体系、表彰先进劳动典型、分享宣传劳动经验,从而达到鼓励和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教育和实践的效果,最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从而达到增加学生劳动知识、提升学生劳动能力、增强学生劳动情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

[2]杨丹.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0.

[3]刘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20(1).

(作者单位:苟晓朦,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李耀,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高职院校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