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外合拍动画电影的创制模式演进及发展趋势

2023-01-05 08:21钱笑董婉琳钱梦嘉浙江传媒学院
环球首映 2022年7期
关键词:动画电影动画

钱笑 董婉琳 钱梦嘉 浙江传媒学院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已成为国内电影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外合拍凭借“走出去”“引进来”相关政策的支持与互利共赢的合作,逐渐成为中国电影创制的重要模式。自2000年起至2019年底,中国与其他国家完成合拍并公映影片244部,在内地票房超过1亿元的共有49部。2019年获准立项的合拍故事片94部,协拍片1部,创近五年合拍片立项数量的新高;且已与韩国、印度、新加坡等22个国家签署了政府间电影合拍协议。

一、中外合拍动画电影的定义

合拍是电影合作制片的一种形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电影制片机构共同投资、共同享有影片著作权及影片市场收益。合拍片通常指两个或多个国家(地区)的制作单位共同合作摄制的影片,发行时通常有两个或多个语言的版本。

按照合拍区域划分,有对外(境外国家/地区)合拍和国内(两岸三地)合拍两种形式,合作各方的投资方式和数额、发行分成比例和结算方式以及权利与义务等均在合作协议书中约定。《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明确中外合作摄制电影有三种形式:①联合摄制,即由中外双方共同投资(含资金、劳务或实物)、共同摄制、共享利益及共担风险的摄制形式;②协作摄制,即外方出资,在中国境内拍摄,中方有偿提供设备、器材、场地、劳务等予以协助的摄制形式;③委托摄制,即外方委托中方在中国境内代为摄制的摄制形式。

无论是通过资金合作还是劳务雇佣,中外合拍的本质在于两个或多个国家(地区)参与摄制,通过资源置换达成互利共赢。本文研究的中外合拍动画电影即中国与境外两个或多个国家(地区)的制作单位合作摄制的动画电影,双方共同参与投资、摄制,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二、中外合拍动画电影的创制模式简史

(一)萌芽期(1949年—1965年)

中外合拍的历史始于1939年第一部合拍纪录片《四万万人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得到了新的关注。我国第一家专业创作、生产美术片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1957年成立,开启了对民族动画的探索,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基地。1958年12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计划与苏联联合制作动画《哪吒闹海》,由苏联动画师阿特曼诺夫担任导演,王树忱担任编剧。这是中国电影史上最早的合拍动画项目,标志着中外动画合拍的萌芽。

20世纪60年代,中国动画创作进入鼎盛时期,《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影片在国际上频频获奖。此时中国的动画电影多取材于传统民间故事,视听元素上运用水墨、壁画、剪纸等传统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国风美学,引起了国际电影界的关注。

(二)复苏期(1978年—1983年)

1978年改革开放后,被封存的动画电影解禁放映。顺应当时亚洲动画产业的结构调整,中外动画合拍开始代工协作。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日本东映株式会社加工动画描边、上色,这是首次为国外加工动画电影的尝试。同年,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成立,专门管理中外联合摄制影片,为中外合拍动画带来了新的发展。同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先与英国广播公司商谈合资拍摄动画电影事宜,随后与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以动画电影节和影展为契机,开始频繁的交流合作。

1981年,第一部中日合拍动画《熊猫的故事》上映,该片原由日本熊猫制作委员会和天津工艺美术设计院合作摄制,但因管理分歧、损耗及商业合伙人的频繁变更,双方终止了合作。1983年上映的第一部根据国际范例制作的合拍动画《天书奇谭》,根据中国古代小说《平妖传》改编,考虑了西方受众的审美习惯,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原由英国广播公司计划投资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合作摄制,但因英方筹资时间过长,最终由中方独立完成。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电影复苏的国际合作虽以失败告终,但协作摄制的尝试是开拓性的,代表着中国动画开始谋求深层合作的创制模式。

(三)调整期(20世纪80年代—90年代)

1.中外动画合拍形式的新尝试

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电影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为维护中外合作关系与保护国产动画之间的平衡,国家规定不给予外商独立的出品权和发行权。外资公司只能通过与国内动画机构合作来谋求发展。1985年,中国沿海地区陆续出现一些合资动画公司,第一家是深圳翡翠动画设计公司,由香港广播公司投资经营。同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珠海电影制片厂、香港时代艺术有限公司三方合资的时代动画公司成立。至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有6家大型、80多家小型外资动画企业,大多为国外动画代工。

随着动画代工合作的愈发频繁,国内动画界在国际合作模式上开始了新的探索。从1986年开始,与外方的合作领域拓展到制作、资金、技术等方面,甚至分享合法版权,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合作。1987年—198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先后与加拿大阿肯森动画电影公司、意大利、联邦德国杜尼约克电影电视公司联合协作摄制动画短片《夜莺》和长片《杜兰多特》《狐理列那》。在这些项目合作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参与导演、剪辑等核心创作工作,并派相关创制人员赴合作国参与核心创意定稿、完成后期制作。

2.中外动画合拍重心的新转移

1990年10月,国家电影局在全国动画联席会议上提出:扩大对外交流,设法承接国外来料加工与合作,“大力发展动画系列片”。1993年,国内电影体制再改革,停止了中影公司对国产影片的统购包销。这一举措将动画行业完全推向市场经济,民营资本进军动画行业。加之,当时大量国外系列动画片进入中国市场,面对内外双重冲击,我国的动画制作开始大规模转型,创作重心由动画电影转向动画系列片,动画市场结构朝着多元化发展。

1992年,第一部中外合拍的大型动画系列片《熊猫历险记》开播;同年,中英合作了《鞋趣宝宝》。1996年,北京金熊猫动画公司与美国萨邦公司制作的《熊猫京京》在29个国家放映,成为首个打入国际市场的中外合拍动画系列片。当年五十二集的大型动画系列片就有五部,同年开始,动画系列片产量逐年大幅增长。这一时期的中外动画合拍,在电影、系列片上都在形成一套较完备的生产模式,为后续的发展积累合作经验。

(四)成熟期(21世纪以后)

2001年,中国加入WTO,进一步推动了电影行业的国际合作。2002年,中国的院线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国内电影市场的潜力。中外合拍动画电影的发展也紧随市场变化,合拍模式由代工协拍转向核心创意合作、版权分享、联合制片、联合发行、利润分成的深层合拍。2004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印发的《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合拍动画片要着力表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歌颂中华民族美好情感、创建中国动画品牌形象。凡是表现‘中国特色、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精神’的合拍动画片,享受与国产动画片同等的政策待遇。”“中国元素”成为中外合拍动画电影的必要立项条件。

2012年8月,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美国梦工场动画合资建立“东方梦工厂”,将中国文化与世界动画技术资源进行融合,促进我国“走出去”“引进来”政策的落实。2015年8月4日,中宣部与广电总局牵头召开了《大圣归来》研讨会,提出要改变国产动画电影低幼的定位,以新的技术制作出全年龄段的动画电影。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政策加持之下,全龄化成为中外合拍动画电影的创制重点。2016年东方梦工厂推出首部作品《功夫熊猫3》,成为中外合拍动画史上票房第一的佳作。

三、中外合拍动画电影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随着票房天花板不断突破、影片口碑提高,中国电影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电影市场之一,通过合拍进入中国电影市场成为海外电影业的期待。然而,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折扣现象导致多数合拍电影投产比并不高,但中外合拍动画电影却从中脱颖而出,依靠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克服文化折扣,每年稳定在两到三部的产出。

(一)合拍数量占比持续上升

2016年,我国全年合拍电影共计54部,其中合拍动画占比9.2%;到2021年全年动画合拍电影占比已上升至28.5%。近三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外合拍动画的数量有所减少,但整体占比依旧在稳定增长。这说明动画电影已悄然成为中外合拍的重要片种,且未来的市场仍有增长空间。

(二)国内票房呈上涨趋势

从2006年—2021年中外合拍动画电影票房数据来看,票房破亿的中外合拍动画电影集中在2016年—2021年,位于榜首的《功夫熊猫3》在2016年国内总票房中排名第九;《白蛇:缘起》《许愿神龙》分别以全球票房4.8亿和1.68亿,位列第二、第三。在这些合拍票房佳作背后是一批国内优秀动画工作室和公司的崛起,如东方梦工厂、追光动画等。未来,这些国内公司参与合拍出品的影片将会领跑中外合拍动画电影的票房。

(三)中美合拍动画占票房主导

截止到2021年,我国虽已与22个国家签订合拍协议,地跨五大洲,但在2016年—2021年间上映的15部中外合拍动画电影中,中美合拍动画电影共10部,占比高达2/3;其中中外合拍动画电影票房前10有7部由美国参与制作。不难看出,中美合拍动画电影无论在数量抑或票房产出上均远超与其他国家的合拍,且以“好莱坞合拍商业大片”的创制模式为主。但随着中美政治局势的微妙变化,未来中外合拍动画电影的合拍区域将会有所调整,引发破局。

(四)票房腰部主力以低龄动画为主

近年来虽有《白蛇:缘起》《许愿神龙》等面向全年龄段的合拍动画出现,但在2006年—2021年中外合拍动画电影国内票房排行前20的影片中,票房区间落在1000万—1亿元及以下的影片共15部,如《冰雪女王3:火与冰》《海底小纵队:火焰之环》《拯救甜甜圈:时空大营救》等影片均为低龄IP。无论影片质量如何,单从数量上来看,“低龄”仍是中外合拍动画电影市场的主要门类。这些影片即使单片票房不高,但每年大量的上映,积少成多,集结成动画电影票房大盘的主力。

(五)合拍类型题材呈多元趋势

在依然以低龄动画为主的中外合拍动画电影中,其类型题材主要集中在喜剧、剧情、冒险、家庭上。但在创制理念的全龄化趋势之下,动作、奇幻、爱情类型题材的影片有所增加。2016年—2021年,奇幻合拍动画电影在合拍动画中占比达26.7%,2019年出现以爱情为主类型的《白蛇:缘起》。这些影片在制作水准、类型题材、主题价值上都在尝试满足全年龄段甚至成人观众的审美和情感需求,进而促进动画电影审美趣味的多元整合与提升。

(六)中国题材的叙事内容占比上升

因为动画电影非真人拍摄的特殊性,最初合拍动画电影里的中国元素常由“熊猫、鹤、龙、竹林、水墨、太极、气功、功夫”等典型民族元素的简单视觉化创作而来。而随着中外合拍创制模式的深入,不仅有新的中国元素被挖掘出来,取自“中国题材”的故事开始在合拍动画里出现:如《雪人奇缘》中来自珠穆朗玛的雪人逃脱科学实验室寻找回家之路、《白蛇:缘起》里由“白蛇传”衍生出“五百年前”的爱情前传、《飞奔去月球》中古镇南浔女孩在中秋佳节奔月验证“嫦娥”传说、《许愿神龙》里在上海时代变迁中分离的青梅竹马通过神龙重聚继而完成汤包连锁的美食大业。

这些影片不仅有视听体验上渐次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符合当下的现代都市元素,在故事题材上也逐渐关注传统民间故事,以好莱坞叙事方式改编重构“中国故事”,同时挖掘其中普世的情感内核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共性。这套合拍原则,仍然会是一段时期内中外动画合拍商业大片的主流创作理念。

四、结语

中外动画电影的合拍经历了从最初动画代工的浅层劳务配合,到资源、技术、理念取长补短的深层合作,及至当下以全球市场为目标,内容共创、技术共升、权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拍商业大片”创制模式的演变,在“引进来”的合拍知识溢出效应下,无疑加速了中国动画电影的成长,同时也成为“走出去”跨文化传播的潜力军。

而如何通过中外合拍专业地借鉴外方的创投理念、理性地借用外方的全球发行资源,寻找中西文化间性,探索“以中国叙事为全球观众讲述中国故事”的合拍之路,让“中国动画”深入全球电影市场,是下一个重要的课题。

猜你喜欢
动画电影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发展史
动画电影
我的动画梦
好莱坞动画与中国动画对比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中日动画电影产业比较研究
我想拍一部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