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思考

2023-01-05 09:19孟海峰袁文娟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维度

□文/孟海峰 张 滢 刘 温 袁文娟 苏 哲

(石家庄学院 河北·石家庄)

[提要]近年来,随着各行业绩效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绩效评价工作对于优化高校评价体系的重要性日益明显。本文主要分析绩效评价的内涵,探索绩效评价理论体系的构建方法、构建框架,最后提出高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策略。

高校绩效评价管理工作的推进与开展,有利于提升高校整体教学和管理的水平。同时,绩效评价工作可以结合特定的指标体系,客观、公正地对高校发展期间的各项工作和业绩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绩效评价的体系框架包含基本框架、价值体系、指标体系等多方面,所以,为了提升发展水平,高校可以按照实际发展的需要,加强绩效评价理论体系和结构体系的建设,提升教学和管理工作水平。

一、高校绩效评价的内涵

高校绩效评价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绩效评价。绩效管理工作中,绩效评价作为主要组成部分,实际工作中主要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结果计算,还会运用运筹学原理,结合指标体系、标准和价值客观分析一些定量定性数据,从而客观、公正、准确地综合评判高校发展期间的业绩成果。评价指标作为评价工作的载体,能够实际反映运营效果,推动绩效评价工作的合理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过程中是否合理地选取评价指标会对评价工作产生很大影响。第二,有关高校绩效评价的概念。通过绩效评价和管理工作,可以提升管理的效能,强化高校治理的水平,还能运用完整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治理的效果和质量。在高校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中,以高校为评价对象,加强其绩效目标的有效制定,结合评价指标以及方法,全面分析评价对象的工作成果成效。通过统一的分析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价,及时了解高校在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种体系在构建和发展中可以准确反映高校功能和使命之间的相互关系,还能按照一定的联系和顺序线索,构建高校绩效评价管理的整体评价体系。绩效评价管理工作会采用适当的绩效指标方法,加强针对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同时,让绩效管理和评价的目标渗透到各个部门的发展中,要求部门结合绩效评价指标来提升管理和评价工作水平,促进其评价工作的发展,为高校未来目标的制定提供保障,还能实现高等教育的合理发展,提升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呈现出不一样的发展形势和特征。

二、高校绩效评价的体系理论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高校绩效评价的体系理论中,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绩效管理工具,运用这种管理工具能够推动绩效评价工作的合理开展,采用宏观战略和绩效管理工作融合的形式,提升高校发展水平。从财务、内部流程、学习、顾客四个维度出发,结合每一个评价维度来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也能帮助绩效评价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最早运用平衡计分卡的是企业战略管理部门,后来学者将这种评价和管理方式运用到一些非营利组织当中。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间融合发展的目的,并且有利于推动外部指标和内部指标之间的渗透发展,系统平衡和评价组织绩效管理工作,让管理工作满足系统化的建设发展要求。为了反映组织的目标实现情况,需要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方法,推动绩效管理工作的发展。而且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也能提升评价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从多方面反映高校实际的发展情况和战略目标落实情况。此外,关键绩效指标的评价重点在于提升绩效管理水平。其他的应用方式还有层次分析法,这是一种系统性的评价方法,通过定性和定量之间结合的方式,推动高校绩效评价管理工作将决策对象层层分解,呈现出不一样的评价方式,让目标、准则、指标等各个结构融合发展,通过完善的组织结构和框架,有效推断出不同层次单元中的目标总体情况,这对于高校的决策方案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排序作用。

(二)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是多元化的,而且运用科学、系统的评价方式,也能及时了解高校发展的成果。高校绩效评价管理工作可以将目标分解为多个主体,具体体现在顾客、内部流程等方面,然后还包含一些财务与学习和成长等有关的维度。在分析顾客维度的过程中,可以全面了解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对于高校的评价态度,提升顾客满意度,也是强化高校绩效管理真实水平的必然方式。在对高校顾客维度进行设置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新生质量排名、毕业生满意度、留学生数量等指标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价和管理。财务维度作为基础性指标,有利于提升评价的针对性。高校属于非营利的组织单位,因此不用采用提升利益最大化的发展形式进行工作和创新。财务维度可以通过以满足战略目标发展为前提的方式,为其战略的发展提供资源和保障。在财务维度设置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反映出预算执行率、经费自给率及内涵经费支出占比等实际情况,还会成为高校发展、收益能力提升的重要指标。为了全面体现组织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发挥内部流程维度的作用。高校绩效评价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内部流程维度来将内部运营机制的效率、利用效率、管理水平综合反映出来。同时,高校内部流程维度的设置,还能准确反映出高校在教学质量、内部运营效率等方面的总体情况,这对于推动高校全面发展来说具有积极作用。学习和成长维度作为高校绩效评价的基石,通过这种方式和维度能够将教职工能力提升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学习和成长维度的设置需要与高校实际教学情况、教师总体数量的比例之间有机融合,从而才能有针对性地反映出教学和科研发展的实际情况。

三、高校绩效评价的体系框架

(一)基本框架。现代化发展背景下,为了提升高校在绩效评价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水平,需要有效了解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在基本框架的建设中,包含价值、组织环境、指标体系的组成系统,还要采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来客观评价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特征,加强评价工作的创新。绩效评价的核心在于高校的价值体系,指标体系是其关键,根据价值体系和指标体系进行高校工作的全面考量,有助于实现评价工作的相关理念和发展目的,通过完善的绩效评价方式来辅助高校管理工作的发展。组织环境体系在应用的过程中,通过制度、技术规范的组织环境体系,可以落实相关宏观法律和政策,还能让国家布局和服务地方战略与高校绩效评价工作相结合,拓宽高校绩效评价的空间范围。大数据分析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绩效评价模式的创新形式。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升级,能够拓宽绩效评价的范围,更好地了解高校在实际教学和发展过程中的总体情况。

(二)价值体系。高校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部分是价值体系,价值体系还有很多的构成要素。其中,主要包含价值指向和价值载体,还蕴涵着一些价值形式。加强价值体系的构建能够合理反映出绩效评价的内在价值行为,传达高校的发展理念,同时价值体系也是绩效评价工作的基本准则。通过价值体系和价值的绩效评价工作能够反映高校公共价值的内涵,具体指向教学、科研等行为活动。采用具体化的价值指标来反映出高校在实际教学和发展中的整体情况。

(三)指标体系。加强指标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可以为绩效评价工作提供指标方面的保障。合理设计指标体系,能反映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内在价值。例如,在高校发展和资源建设工作中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兼顾社会需求,主要包含开放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具体措施。通过对相关目标的设置和分层评价,能够全面反映出高校功能定位、资源配置情况等。指标体系的构建还要包含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内容,从而才能真正将教师个人层面和教学层面的创新发展能力体现出来。

四、高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高校教学与发展的过程中,绩效评价不仅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还是很多高校面临的主要难题。如何做到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高校的发展来说是件困难的事情。为了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相关高校可以按照绩效评价工作的要求,从内涵探索的角度出发,根据实际评价的任务,加强目标的确定,还可以通过设计标准、运用指标和提升评价力度的方式,强化评价的针对性,从而选择最佳、最有效率的系统评价方案,提升评价发展的水平和效率。高校可以针对师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细化绩效评价的标准,横向和纵向地比较分析评价结果,从而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寻找可以满足自身发展的战略模式。所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要与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实际情况结合,加强各个绩效评价指标和体系的有效整合。比如,加入针对高校管理、教学、科研、教师管理、职工管理等方面的绩效评价指标,这样才能具有针对性地将高校实际发展情况反映出来,为高校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保障。除此之外,高校需要选择合理的绩效评价方式和指标,评价方法和指标内容应该准确地反映出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而不是过于表面化地对高校发展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升高校在绩效评价管理和发展等方面的总体实力,为其教学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提升高校主体意识与制度建设。新常态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过于注重教学和管理工作,没有将绩效评价和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落实到位,从而导致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很多问题。还有一些高校在内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不合理、资源闲置浪费和效率低下的情况,这对于全面提升高校发展水平来说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高校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需要提高主体意识与制度建设的水平。通过强化自身责任主体意识,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的问题发生。还要合理优化与拓宽资源获得渠道,以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为出发点,充分将高校绩效管理及目标的实施等工作落实到位。在强化高校主体建设意识中,需要提升对绩效评价和管理工作的重视,合理将绩效评价和管理工作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等多方面,不断了解高校教学和发展中的具体情况和内容。在制度建设期间,高校需要制定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和政策,提升绩效评价人员对于高校绩效评价工作责任意识,严格按照相关绩效评价指标和制度进行工作,防止出现绩效管理工作与高校实际情况脱节不能反映高校实际水平的情况出现。

(三)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运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高校绩效评价管理工作带来很大挑战。如何快速提升教学水平,成为目前高校所面临的主要绩效管理问题。在实际的绩效评价和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大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力度,合理调整绩效评价的目标和计划,通过加强绩效评价方式创新、合理运用绩效评价工作结果的方式,强化整体教学发展的水平。同时,在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中,需要及时了解高校在教学和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根据结果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发展方案。除此之外,加强绩效信息的有效公开和管理,通过信息和结果公开的形式,弥补以往工作的薄弱环节,还可以让绩效评价工作和各个部门的考核工作融合,提升各部门对评价工作的认知,增加绩效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使员工能够合理地参与到绩效评价工作中。

五、结语

在当前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为了落实高校绩效评价和管理工作目标,需要高校加强绩效评价和管理工作建设,通过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提升主体意识、运用绩效评价结果等方式,强化发展质量。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维度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人生三维度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