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傣族服饰审美艺术

2023-01-05 10:06甘志玉
西部皮革 2022年24期
关键词:傣族服饰妇女

甘志玉

(湖北美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傣族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民族,具有深厚独特的民族文化沉淀,因其生活地大多处于亚热带地区,常年高温潮湿,植被丰厚,男女都参与劳作,所以傣族的民族服饰也就体现着浓郁的地理特征和崇尚柔和之美的民族个性。傣族按地域、支系和语言可以分为西双版纳、德宏、新平和其他几个傣族服饰文化区。尽管各地区的服装服饰样式大多相近[1],但由于傣族人民各地区生活方式、信仰差异,其服饰语言也有些许不同。傣族服饰文化中蕴含着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个性。云南傣家文化的神秘动人之处,不仅仅体现在独特美妙的自然奇观,还体现在灿烂的人文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上,其中的服饰文化更是色彩鲜明,独树一帜。

1 傣族服饰基本特征

1.1 西双版纳傣族妇女服饰

西双版纳气候炎热,便于劳作傣族妇女上身多穿着短小、较为贴身的短衣,搭配色彩绚丽筒裙,长及脚面,如同将彩虹绑于腰间,腰间则采用银质腰带既用于固定筒裙,也作为傣族女子最为华丽的饰品装饰;而筒裙分为长短两种款式,较长的筒裙长度一般从腰部开始延伸至脚背;短筒裙则一般长及膝盖即可,而后用一根银腰带系住短袖衫和筒裙的袖口。妇女上衣短小精致,分为内衣和短外套两件,一件为贴身穿着的内衣,轻薄透气,另外一件为无袖外衣,款式分忧大襟、对襟两种,而外衣衣襟短小,长度及腰,适合在炎热的夏季穿着。

1.2 德宏傣族妇女服饰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理位置在云南省的西部边陲,由于处于中缅边境,所以景颇族服饰大多带有边境民族特色,与西双版纳傣族服饰相比,二者服饰上都比较落落大方,且都不喜欢露腰。而德宏傣族又分为旱傣和水傣,地理环境相似而其所穿服饰也有很大区别。在服饰款式、色彩上水傣妇女与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服饰区别并不明显,不同的是水傣女子发型发饰上喜好将长发挽起,扎成发髻,并在发髻上斜插梳、发簪或将自然采摘的鲜花作装饰。旱傣妇女的上衣与水傣还是有很多区别,旱傣上衣多为圆领、左衽的半长衣,衣身宽松硕大,袖长较短,一般都为过肘半袖,而袖幅相当肥大,下身多搭配黑色长裤或筒裙,方便行动与劳作。

1.3 新平县花腰傣

新平元江地区傣族妇女因其腰间喜爱佩戴绣花腰带而俗称为“花腰傣”,也被称为“将云彩系于腰间的民族”。花腰傣的服饰可分为盛装和日常便装,主要以装饰形式、装饰内容、装饰多少作为区分。日常便装多在衣襟边、衣下摆、袖口、领口等地方使用色彩明亮活泼的刺绣花边或多条窄边绸缎条作为装饰;而盛装则在装饰材料上采用银质饰品,镶嵌着成排的银泡、银铃,挂上银链等,银饰极尽丰盛亮丽,银饰的装饰方法上也很有讲究,所饰银铃喜好几何图案,常镶钉成三角形图案。

2 傣族服饰审美特点

2.1 自然曲线的美

傣族女性的衣服版型尺码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制作标准。由于当地服饰多为本家妇女手工缝制,为家人量身制作,服饰的制作标准,审美情趣也各不相同。而出自傣族妇女之手的服饰形态是否美观,从其衣着上身便可直观了解。例如金平傣族的短小上衣被称为“细腰衣”,他们对女子形体美的标准是腰细如蜂,肩宽有度,臀圆骻展,走姿扭摆。而对于整体气质上推崇含而不露的美。传统傣族女性的穿着多为短小紧身上衣,下摆呈喇叭状,收腰长袖衣衫,体现女性身段自然美。而筒裙长度往往长及脚背,步步生风隐约透出自然的身体美。衣裙搭配琳琅精巧的配饰,整体形成了含蓄美的独特民族风格[2]。

2.2 物尽其用实惠的美

傣族服饰重视量体裁衣的合身美,衣服太窄既不舒服也不美观,衣服太宽既不显腰身又浪费材料,傣族重物惜物,在傣族很长的历史里,物资的获取都是需要花大精力长时间的。妇女在缝制衣服时遵从“多一寸嫌宽,少一寸嫌窄”的标准来制作,物尽其用也体现了傣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惜。因此,傣家人审美里的实惠美也体现了傣族人民自然崇拜、天人合一的思想[2]。

2.3 舒适健康的美

由于云南当地气候常年高温潮湿,多蚊虫。傣族人民衣物穿着偏好较为轻薄透气的面料,衣物简单叠穿少、便于穿着。简洁灵巧、方便活动的着装便成为一种健康的审美标准。傣族男女都参与劳作,简单便于穿着的衣物便也有其实用价值,便于生活,穿着舒适。每至潮湿高温的夏季,傣族女性上衣多穿着及腰的轻薄小背心,无袖设计更为凉爽也便于劳作,为了更好地散热傣族女子会把头发梳顺并盘发髻于头顶,干净利落给人舒心凉爽之感。

2.4 体饰的审美

首先是发型发饰的美,傣族崇尚黑,一头自然乌黑亮丽的长发是傣家妇女美的象征,妇女重视头发的养护,喜欢把长发挽成发髻。傣族妇女盘发髻不仅方便活动,在傣族的审美中发髻也是美的标志。但不同地区的妇女发髻也有不同的形式,如金平傣族喜欢把发髻盘于脑后,发饰装饰偏爱自然的采集的鲜花,将鲜花缀于发髻上或挽成燕尾形,使之形成一种静态的自然美;或将头发自然地挽于齐肩处,使其游走于双肩之间,形成一种流动的动态美。双版纳傣族妇女喜欢将头发松散地盘在脑后,发髻稍稍偏向右侧,形状犹如的水生螺,并在发髻上饰以小巧精致的发梳或蛙形、螺形的发簪,视觉上自然精巧。

傣族审美里大多以黑为美,而将牙齿染成漆黑是傣族女子美的一种标志。对于金平傣族来说,“齿黑齿细”便是其对于牙齿的审美标准。另外象征富贵金属的自然光泽也为傣族人民所痴迷,傣家人也喜爱以钱为饰,因此,金齿、银齿也是傣家人所追求的一种富贵的美。文身,早期民族动荡,男性文身是作为辨识民族的标志,而后还被认为是吸引异性的一种身体装饰美,傣族男子文身被视为是其勇敢和威武的象征,也成了很多傣族女性择偶的标准之一。在傣族的色彩审美里,“黑”为美,在配色上离不开以黑色为基调,以彩虹为装饰,头发以乌黑油亮为美,牙齿以黑而细为美,服装上以黑色为主,装饰以彩虹的颜色。

3 傣族图案纹饰审美

傣族服饰的图案纹饰运用也充满神性色彩,傣族服饰的图案纹饰运用一脉相承于傣族原始图腾信仰和自然崇拜审美。在傣族传统自然审美观下,傣族人民所创造出的图腾纹样组合、服饰图案,即使在现代服饰美学的视角里也依然可以视作为一种工艺美术。它不仅仅是作为傣族服装装饰存在,而且也是傣族审美情趣、文化沉淀的象征。傣族服饰的图案纹饰造型精巧独特,从中可见傣族人民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在创作时将生活中的一草一木通过奇妙想象与创作,利用娴熟的手工工艺,具象化成为丰富奇特的美妙图案,创造出了动人的服饰文化。傣族服饰上常见的图案纹饰主要分为植物图案、动物图案、几何图案、人物图案及其他图案。傣族图案创作在表现手法和造型创意上,充分体现了傣族人民写实和写意、技巧与才能完美融合、自然想象的审美张力。

3.1 傣族图案纹饰灵感、故事来源

傣族服饰里常见的图案纹饰题材来源于古代傣族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图案纹饰里面形象的创作大多来源于现实,但是在形象上大多采用多种生物的结合,赋予形象神性。创作方法多为动物、植物、人、神形象地结合,创作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神性物象,而此种创作手法里各种创作形象的结合与变化并不符合自然规律和逻辑的法则。它是人们幻想创造的、逻辑之外的。

而傣族文化创作背后隐藏着他们深层的生命欲求,他们寄希望于神明,渴望将生命延续,祈求幸福安定的生活。同时在傣族服饰语言上可以找到傣族自然崇拜所留下的痕迹。在傣族人的认知里,人自诞生之初,便成为浩荡时空里一枚种子,生根发芽、与世界连接。人类在其时空里用尽全力,挣扎着生存,和世界上所有生灵并无二致。而自然界里超脱于万物之上,存在着许多神灵,他们各司其职,守护树林、岩石、山脉、溪流等,所以在傣族人民知道万物有灵,相信只有尊重自然、崇拜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祈得神明护佑,才会有风调雨顺,才能在人生结束之时回归自然。于是傣家人通过创作赋予作品美好的祈愿,在想象的世界里跨越时空,延伸生命价值。傣族人民向作品中倾注生命祈求的神话作品,与现代文化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傣族服饰图案创作灵感也源于对自然环境的写实记录和对民俗文化的写意表现。在傣族服饰图案中可以发现大量源于现实切实存在的生灵,如动物有大象、蛇、马、飞禽等,植物图案也在傣族图案中常常出现,例如在云南常见的鸡蛋花、睡莲等各种花卉。即使很多图案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创作者们也将它们通过想象在创作,图案中的生灵、万物并非以现实中的自然形态出现在作品里,而是经过人为创作,以一种归纳的、写意的、抽象的形态出现在服饰装饰上。透过对作品的解读,可以了解傣族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天生带有一种浪漫主义,着手发掘其根源才能更好地把握他们之所以在他们的服饰图案纹饰上这样表现客观世界的文化心理上的因素。

傣族服饰图案装饰多采用傣族原始图腾和特殊纹样,图案形式多为番瓜子、槟榔叶、猫脚纹、蜂翅、四叶菜、薄荷、鱼尾、凤凰花、八角花等,这些图案纹样大多可以从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找到原型。这些图案纹样的结构精致有序,色彩搭配明亮活泼,图案的使用按照不同地域、身份、场合各具特色,五彩纷呈,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感,色彩明亮大胆,个性十足。这些经傣族妇女之手制作的精美衣服每一件都制作精良,色彩图案都独具魅力。傣族人民在认识自然、模仿自然的过程中,以独特的审美理念和精湛手艺创造了独有的服饰文化。

3.2 傣族服饰图案构图和造型审美特征

傣族服饰图案灵感大多来自于自然,花鸟虫鱼、植物、山水、自然中的一切,傣族服饰图案虽然简约,画面却充满表现力和张力。傣族服装图案形象在抓住客观事物主特征的基础上,经由抽象变形,想象拼接组合,形成新的图案,既富有变化,又使整个画面和谐又富有张力。在结构上则多讲究服饰的整体效果。其艺术审美有极强的生命力显现出民族服饰图案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长远的文化交流、文化融合中,傣族文化也深受中原影响,傣族的服饰图案也受到中国传统吉祥观念的影响。运用现实或者虚构、整合现实形象来构成带有祈福寓意的吉祥图案的艺术形式在云南各少数民族也比较常见。例如傣族的吉祥图案孔雀它象征着幸福、美丽、善良、智慧、祥瑞,而白象则有和平安宁、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含义。其他如金鹿、神马等吉祥动物纹、寿字纹等吉祥符号在傣族服饰图案中也很常见。

4 结论

傣族服饰是中国艺术文化乃至世界艺术中的一颗明珠。傣族服饰在图案、材质和饰品等方面,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傣族服饰图案一方面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并显示出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因此傣族服饰不仅仅具有实用性,还是其民族内涵与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的物质载体。傣族服饰传承至今已然是穿在身上的艺术、写在身上的文化。傣族服饰的色调、纹样都表现着傣族的民族感受和精神风貌。傣族服饰色彩明丽热情,傣族服饰图案取自生活以几何、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图案作为服饰图案的素材,通过傣族人民的概括、提炼、夸张等手法,注入美好祈愿与祝福,以另一种鲜活生动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通过图案再现傣族人民的民族风貌、生活习惯、社会特点、生产方式或间接、寓意地表达了傣族人民的审美意识、自然崇拜与信仰和对生活的美好祈愿。这些图案的创作不是简单的对自然界各种物象的简单描摹,它们是经过傣族人民提炼与升华的艺术品。傣族服饰和图案不仅在形式感上极具装饰性的美学风格外,更是历史的印记与宗教信仰寄托。

猜你喜欢
傣族服饰妇女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当代妇女的工作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试析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