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改革探索

2023-01-05 10:06纪瑞婷
西部皮革 2022年24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服装思政

纪瑞婷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漯河 462000)

1 挖掘思政元素,满足课程思政教学要求

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而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改革中应有意识地对这些元素进行挖掘、整合,并形成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以支持专业教学实践的有效开展。例如“服装设计基础”是服饰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旨在引领学生认识服装设计的原理,准确掌握设计原理的使用和设计方法,通过灵感主题板进行设计主题的规划,应用设计的各类工具进行服装元素的提炼;学习把握服装风格类型、设计方法,完成基本的服装设计;等等。这一课程教材的各个章节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挖掘和整合,如《服装与人的关系》一章包含服装文化背景、职业人文性、职业归属感等思政元素;《美的形式法则》一章包含正确的审美观、社会文化习俗、服装中的情感体现、规矩意识等思政元素;《服装面料》一章包含民族图腾文化、加强环保理念的培养、丝绸之路、不同面料中的文化体现等思政元素;《服装色彩》一章包含经典与流行色彩所代表的观念差异、道德禁忌、风俗习惯等思政元素;《服装造型设计》一章包含创新精神、造型点缀中的文化衍生品、中国服装造型特色等思政元素;《服装形态》一章包含中国服饰形态和文化、专业的时尚态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入等思政元素;《服装设计师的灵感来源》一章包含敬畏大自然、文化自信、民族传统服饰文化、通过对服装行业与科技、文化、贸易等行业的融合设计开展价值观引导教育等思政元素;《不同类型的服装设计》一章包含提升艺术审美性、传承与发扬红帮精神、专业认可度和职业荣誉感等思政元素;《时尚流行与现代服装简史》中包含中国服饰演变所体现的时代风俗变化、历史使命感、中外服饰赏析等思政元素;《服装设计师的工作内容与程序》中包含工匠精神、职业自豪感、团队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等思政元素。教材中的每一个章节中都包含丰富的思政元素,而这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应将思政元素有意识地融入教学设计中,循序渐进加以渗透,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习服装设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能够获得思想政治的教育和熏陶[1]。

2 创新教学方法,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的有效融合

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要素,也是推动思政理念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重要途径。在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中,教育工作者应整合课内外资源,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多元化教学方法,并优化教学组织,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专业知识,提升思想政治素养。根据教学实践来看,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实现课程思政融合:

第一,组织合作学习实现课程思政。在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促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实现学科知识融合,同时在小组合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慢慢与组员产生默契,提升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品质。例如在“色彩构成”的教学指导中,教师为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表达设计构思的能力,采用分组合作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智能未来”这一主题进行初步设计,保证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观点,分工合作,共同呈现设计作品。再如在服装设计课堂上,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为学生设计合作探究任务:①如何准确把握人物形体动态?②如何通过局部夸张设计出符合服装模特身材的服装?③创作时要如何运用阴影与高光的配合,以使衣服褶皱的处理更加到位?④服装设计有哪些上色技巧?⑤怎样才能合理搭配色彩、灵活运用花纹?根据这些问题,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由讨论,教师及时点拨,并结合设计案例对学生进行讲解,进而强化学生合作学习成果,提升学生对款式、色彩和面料的掌握,对结构设计、裁剪和缝制的理解,丰富学生对服装设计理论及历史的了解,并提升认真观察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品质[2]。

第二,采用项目教学实现课程思政。项目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由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独立组织和实施工作的教学方法。由于项目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在探究学习中需要综合调动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而在突破难关的过程中则可以有效提升思想价值理念。基于此,在服装设计课程思政建设中教育工作者应合理设计项目,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有效融合。例如在中外服装史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性项目,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发展历史,使学生了解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本土品牌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在服装生产管理的课程指导中采取项目教学,促进课程思政融入企业调研,组织学生参加“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服装制造业发展历程”的主题展览活动,引导学生探讨从服装大国走向服装强国的路径,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民族自信和专业自信。

第三,采用案例教学实现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中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服装设计专业指导中可以引入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案例,并针对性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其中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技巧,同时也渗透思想价值理念,以实现对学生的多方面培养。例如“服装展示设计”这门课程的思政建设重点在于突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基于此,教师采取案例教学的方法,为学生引入相关设计案例,并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政渗透。在教学指导中,教师一方面带领学生组到商圈进行市场调研,通过现场指导,促使学生围绕“国潮”和“东方设计”收集素材,形成教学案例,并初步探索服装展示创作理念与设计过程。在回归课堂后,教师以“中国设计思维的时尚转化”讲座作为课程导入,嵌入以关注“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思政案例,提升学生对“国潮”和“东方设计”的关注度,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设计理念的同时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及国情。这样在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不仅让学生体味传统艺术、民族风情的魅力,还要认识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艺术设计项目实践中隐性思政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提升其文化自信感。引导学生树立爱国、爱家情怀。

第四,组织参加竞赛活动实现课程思政。在服装设计课程思政建设中,促进学生提升艺术素养、塑造审美精神,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经之路。高校以及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生活品质,培养大家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荣誉感和责任感,发掘每个人在艺术领域的潜力,为同学们创造更好地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例如某高校组织学生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大学生服装设计大赛,并指导学生将自己的艺术设计理念融入到设计作品之中。在比赛中学生的展现的服装风格丰富多样,中国风、乡村田园风、民族风、科幻风或生态环保风……这些别出心裁、匠心独运的服装成衣设计作品体现了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以及对现代科技发展的追求。这样的竞赛活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鉴、学习提高;同时教育工作者也认识到了课程思政建设中学生的发展情况,同时也在实践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多元化教学方法为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方式。学生在参与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了道德品质、政治素养,实现了综合发展,为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

3 提升教师素养,落实课程思政教学要求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不仅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也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培育学生价值观念的人。在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高校应该进一步提高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为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为教师搭建平台、营造教科研环境、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激励年轻教师教学热情和科研积极性,进而推动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本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全方位、全过程参与课程思政的建设,提升教师队伍参与课程思政的能力,促进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落实。

例如某高校顺应国家教育改革要求,认识到“大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力量是思政课教师,并一次搭建思政课程建设平台,引导各专业、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勠力同心,为更好发挥思政课的关键课程作用而不断探索、持续努力,在“学”上下功夫,在“教”上谋实招,在“研”上做文章,深度参与思政课改革创新,丰富教育研究成果,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此外,服装设计专业积极打造“服装设计与工程课程思政领航团队”,并以此作为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先锋,推动课程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在“服装设计与工程课程思政领航团队”建设中,学校组织最早开展思政课程改革与实践且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编撰工作,组织专业教师开展讲座,为团队中的其他教师传授工作经验,并展开合作交流、经验分享,实现教师团队水平的不断提升。此外,高校还针对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组织了相关学习培训活动,组织本校教师与其他学校教师教学团队共同参与集体教研活动,并建立每月一次常态化集体教研机制,开展教学观摩,共同研讨课程思政教学的痛点问题、弱点问题并以团队力量探索多种解决方案,这样在提升教研成果的同时,也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由此可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措施,是实现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应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加强专业教师培养,提升其专业教学素养的同时,发展其实践课程思政的能力,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4 优化评价方法,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服装设计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改革实践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中围绕专业课程而展开的评价,课程思政评价强调的是系统探析学生“学”的情况,即学生基于专业角度的思想政治素养发展状态、轨迹及存在的问题;洞察教师“教”的情况,即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施、支持、效能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揭示课程思政在目标设计、内容供给、制度机制等方面的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而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的目标[4]。

基于此,服装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点:第一,做好对学生“学”的情况评价。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综合体现在学生的知识层面、思想层面和能力层面。因而,教育工作者应结合服装设计专业特点,建立起能够体现学生发展过程、体现学习增值情况以及体现综合能力发展的评价模式,系统明晰评价的观察点,科学设计评价程序,立体呈现评价结果。第二,做好对教师“教”的情况评价。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评价,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这一主体的思想动态以及政治素养发展情况,并以此为参考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改进,以保证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建设全过程,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获得感。基于此,在服装设计课程思政评价中,教育工作者应教学评价模式的构建,强调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注重教学观察点和关注点的设计,把握评价的重点;加强对教学评价程序的构建,反映课程思政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而形成对教学改革有参考价值的评价信息。

由此可见,在服装设计课程思政建设中,教育工作者应重视教学评价,并结合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情况等设计评价要求、评价重点,进而形成教学反馈,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5]。

5 结语

服装设计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优质人才。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深入研究国家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作出调整,进而将思政教育真正融入服装设计专业,推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有效落实。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服装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让人心碎的服装
“沉淀”系列服装设计作品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