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党忠诚观的百年演进与新时代创新性发展

2023-01-05 12:30程东旺
红色文化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党性党员

程东旺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概括提炼出伟大建党精神,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列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之一。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把对党忠诚置于重要地位,构建起精神同源同核、意涵与时俱进的对党忠诚观,激励一代代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强化忠诚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创新发展对党忠诚观,构建起新时代对党忠诚观。

一、忠诚与对党忠诚的基本内涵

(一)忠诚是人类道德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忠诚是忠诚主体对忠诚对象自觉服从、付出和奉献的道德品质。“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诚在人类道德体系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人类道德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如乔西亚·罗伊斯指出:“忠在其内部精神上,其实质是一切品德的中心,是一切义务中的中心义务。”(1)乔西亚·罗伊斯著、谢幼伟译:《忠之哲学》,商务印书馆1943年版,第113页。对某种道德的笃守本质上是对这一道德的忠诚,“当忠已加以适当的界说后,则全部道德律,可在忠德内而得满足”(2)乔西亚·罗伊斯著、谢幼伟译:《忠之哲学》,商务印书馆1943年版,第7页。。倘若没有忠诚,必然说放弃就放弃,说背叛就背叛,道德就如同建在沙丘上的宫殿壮丽而脆弱。忠诚分为层级,其性质有良莠之分,“处于底层的是对个体的忠诚,而后是对团体的忠诚,处于最顶端的是对一系列价值和原则的全身心奉献和忠诚”(3)张国清:《正义、忠诚和团结——罗蒂与沃尔泽社会批评理论之比较》,《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忠诚不是内涵单一、静态的概念,因阶级立场不同和民族文化差异而有所区别,伴随历史进程而不断演变。因而,关于“什么是忠诚,怎样做到忠诚”的观念,在历时态上是动态演变的,在共时态上是多元共存的。中国传统忠诚观经历了螺旋式的演变过程,从忠诚的原初本义出发,由孔孟的人际对等性与政治对应性的双向忠诚等有原则的忠诚,转化为人际尊卑与君臣等级性的单向忠诚和愚忠等封建礼教,经过明清时期启蒙思想家批判忠君思想,发展至孙中山否定忠君而强调“要忠于国,要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效忠”(4)孙中山:《孙中山选集》下,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50页。,而西方忠诚观经历了古希腊时期对城邦的忠诚,中世纪王权、教权和贵族特权对忠诚的竞夺和近现代对以公民权利为核心的忠诚等阶段。

(二)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

在党的政治语境里,对党忠诚是指党员对党及其价值原则自知的、自为的、自觉的、全面的、实际的、彻底的服从、付出和奉献。习近平指出:“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5)《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 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人民日报》2019年3月2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拥有先进性、纯洁性、时代性、战斗力和领导力,战胜革命年代与和平时期的各种考验,从建党时50多个党员的革命党,发展为9500多万党员的强大执政党,关键在于党员对党忠诚。倘若党员对党不忠诚,必然在各种考验面前败下阵来,乃至以叛党换利、求荣、偷生,如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查处了一大批高级干部,有的还是党和国家领导层的干部,哪里像党的高级干部?连做普通党员都不配!关键就是对党忠诚出了问题。”(6)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8页。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大量案件表明,落马的领导干部往往在假忠诚、伪忠诚和对党不忠等问题上很突出,诸如搞人身依附关系、帮派关系和潜规则,做两面人、两面派、门客和家臣,搞“低级红”“高级黑”,坐而论道、口是心非等等,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很大的危害。可见,对党忠诚作为党员首要的政治品质,既根源于党的性质宗旨,也是党和国家的事业的内在要求。

二、对党忠诚观的历史脉络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等革命导师关于对党忠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武器,辩证对待中国传统忠诚观和西方忠诚观,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建构起一脉相承又增添新质的对党忠诚观。

(一)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导师的对党忠诚观

马克思恩格斯忠诚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事业,植入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红色基因。他们认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中最先进的、最坚决的和最积极的部分,因而共产党人应是“最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也是最勇敢的士兵。”(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4页。马克思恩格斯将正义者同盟改组成共产主义者同盟,为同盟起草《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和《共产党宣言》,对入盟的条件作出严格详细的规定,“……具有革命毅力并努力进行宣传工作;承认共产主义;不得参加任何反共产主义的(政治的或民族的)团体并且必须把参加某团体的情况报告有关的领导机关;服从同盟的一切决议;保守同盟的一切机密……”对同盟的忠诚是贯穿入盟条件的核心要义,“盟员如果不能遵守这些条件即行开除”(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572页。。共产党人除了无产阶级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运动的利益,“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页。。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告诫共产党人,“为了保证革命的成功,必须有思想和行动的统一”(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385页。,除了党的纪律,对党忠诚是确保共产党人“思想和行动的统一”的有力武器。

列宁把对党忠诚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党员对党说真话,指出:“决不要撒谎!我们的力量在于说真话!”(11)《列宁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29页。反对对党不忠诚的人入党,强调必须把“混进党里来”的不忠诚分子和不坚定的党员驱除出去,吸收对党忠诚的人入党,“只让有觉悟的真正忠于共产主义的人留在党内”,“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12)《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51页。。同时,对党忠诚不仅是党员首要的政治品质,也是加强党的团结统一的基本前提,尤其是在缺乏“实行纪律所凭借和依靠的一切东西”的革命时期,主要依靠对党忠诚来巩固和加强党的团结统一,如列宁所说:“我们只能以十分周密的思考和高度的自觉性作为我们活动的基础。”(13)《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12页。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对党忠诚观

在党成立之初,从党的一大党纲,到二大通过的党章及三大、四大先后通过的修正章程,都提出了“忠实”的普遍要求,要求党员在思想上对党忠实,在行动上忠实为党服务。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和六大通过的党章对“对党忠诚”进行了细化,提出了具体的行为要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斗争残酷和党员成分来源复杂,要求强化党员的忠诚,因而,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把“忠实”规定为新分子入党的五项条件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反复强调党员必须对党无限忠诚,“无产阶级,特别是它的先锋队——共产党,应该提起自己的无限的积极性和忠诚,成为实现这些具体目标的模范”(14)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年5月3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63页。,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1937年,毛泽东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强调,干部和领袖应当“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15)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1937年5月8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7页。,在《反对自由主义》中提出对党忠诚的标准,即“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16)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1937年9月7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61页。1939年,毛泽东在关于《孔子哲学的思想》一文给张闻天的信中指出,“如果做事不忠实,那‘知’只是言而无信,仁只是假仁,勇只是白勇”(17)毛泽东:《关于〈孔子的哲学思想〉一文给张闻天的信》(1939年2月20日、22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63页。,阐明对党不忠诚的实质和危害;1943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凭借自己的忠诚与创造力创造了抗战的奇迹”,同年8月在中央党校第二部开学典礼上提出“关于干部标准的四条”,要求每一个人都“能够无限忠心”,深化对于“对党忠诚”的基本认识。刘少奇进一步明确检验标准和行为要求,在他看来,“在任何情况下,能够不能够把自己个人的利益绝对地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18)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30页。,是检验党员是否忠诚于党的标准,“在主观上终身忠实于党与阶级的战斗的利益,在客观上,在我们一切思想言论行动的实践中,总是适合于党与阶级的战斗的利益”(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刘少奇论党的建设》,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06页。,才是一个合格党员。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郑重地把“对党忠诚”列为奖励党员的依据之一。新中国成立前夕,邓小平在题为“论忠诚与老实”的报告中指出,“忠诚就是将全部真情率直而老实地向党坦白出来,就是要忠实于党的事业,忠实于人民的事业”,是“一个共产党员、布尔什维克必须具有的品质”(20)邓小平:《论忠诚与老实》,《党的文献》2016年第3期。,把对于对党忠诚的认识推上新层次。

(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对党忠诚观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处境和肩负的历史任务发生根本性转变,对党员的忠诚提出新考验和新要求。因此,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必须预防“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在党中央离开西柏坡之际提出“进京赶考”的重大命题。195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发展新党员的决议》和《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把“对党忠诚”列为共产党员的重要条件。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将“对党忠诚老实,不隐瞒和歪曲事实真相”作为党员的重要义务。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斗争中的“左”倾错误升级,“一言堂”、家长制等现象滋长和蔓延,党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对党员的忠诚造成消极影响。党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在党的七千人大会上强调党员要遵守党的纪律,对党忠诚老实,从1963年开始,用时三年,开展以“重新登记党员”为主要任务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把“对党忠诚老实,如实反映情况”作为准予登记的条件。党的十一大通过的党章,再次把对党忠诚老实作为党员的普遍要求。

(四)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对党忠诚观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环境和外在性变量出现根本性转变,利益多元化和思想观念多样化,对党员提出许多不亚于革命战争时期的考验。为此,中国共产党制定完善党的章程准则,大力加强党员忠诚教育。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作出严格要求,强调共产党员“要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利益的同志”,“应该忠于党的组织和党的原则,不应该效忠于某个人”,“要忠诚坦白,对党组织不隐瞒自己的错误和自己的思想、观点”(21)《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1—13页。;党的十二大对党员提出对党忠诚的若干具体要求,首次把入党誓词写入党章,规定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党在选人用人的组织路线上进一步细化落实“对党忠诚”的要求,先后提出“讲党性”“不搞派性”和“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

世纪之交,“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成为党要解决好的时代课题,而强化对党忠诚是应有之义。对此,江泽民强调:“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说话办事都应当老老实实,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22)江泽民:《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994年9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7页。在和平年代,生死抉择的考验不会经常发生,而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诱惑无时不有,有些党员干部抵挡不住诱惑,打了败仗,如江泽民所言:“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和军队派往白区工作的同志入污泥而不染,是‘白皮红心’。现在,有些人却变成了‘红皮白心’、‘红皮黑心’。”(23)江泽民:《军队必须停止一切经商活动》(1998年7月21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78页。因此,党进一步细化落实相关举措,要求“保证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由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来掌握”(24)江泽民:《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1989年12月29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0页。,继续深化完善选人用人的“四化”方针,始终坚持选人用人以“忠于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立场”的革命化为前提,要求“高级干部特别是省部以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应该努力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25)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学习》(1999年1月11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5页。,并将“全党坚定、忠诚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总方针、总政策”(26)江泽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000年5月14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4页。,作为全党在思想政治上的统一的首要体现。

党的十六大后,针对中国发展的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交织的新特点,胡锦涛要求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将“忠实实践党的宗旨”作为正确政绩观的根本,强调“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27)胡锦涛:《树立正确政绩观》(2003年11月27日),《胡锦涛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21页。,将“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2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页。作为评价干部道德的重要标准,加大培养忠诚于党的事业的优秀党员干部的力度。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对党忠诚观

新时代,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对党员的忠诚提出新的要求。对此,习近平提出“对党绝对忠诚”的重大命题,强调“绝对”是对党忠诚的“要害”,必须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2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97页。,进而指出,“不能把党组织等同于领导干部个人,对党尽忠不是对领导干部个人尽忠”(3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769页。,而是“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31)习近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2016年12月26日—27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89页。。同时,对党忠诚是一种信念,不仅必须绝对、纯粹,不允许有“死角”“空白”;也是行动,还要切实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习近平指出:“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32)习近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2016年12月26日—27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89页。一方面,要把对党忠诚列入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深刻阐释新时代对党忠诚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指出,“党内所有的政治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对党是否忠诚”(3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16页。,“如果没有对党忠诚作政治上的‘定海神针’,就很可能在各种考验面前败下阵来”(34)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42页。。因此,选拔任用考核干部,第一条就是看是否对党忠诚,把“对党忠诚”作为政治体检的必检项。“对政治不合格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已经在领导岗位的坚决调整”(35)《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21页。,并强化刚性约束,用党纪党规来惩治在对党忠诚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另一方面,明确对党忠诚的新时代要求和培育路径。习近平明确“对党绝对忠诚”的具体要求,即“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同时,要求在思想上持续涵养和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忠诚,“只有理想信念坚定,心中有党、对党忠诚才能有牢固思想基础”(36)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42页。,“忠诚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而是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37)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8页。,“党员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38)习近平:《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2014年1月14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395页。,并把对党忠诚教育放在党性教育的第一位,要求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入党仪式活动、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模范机关创建、对党忠诚教育纳入家教家风建设等途径,增强党员的忠诚度。

三、对党忠诚观的新时代创新性发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在马克思等革命导师和党关于对党忠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提出“对党绝对忠诚”的重大命题,从坚持党性、纯度、过程、方法、范围、主体等方面创新性发展对党忠诚观,建构起新时代对党忠诚观。

(一)坚持党性的基本前提

党性是一个政党规定自身并区别于其它政党的价值体系。资产阶级政党掩盖其党性,标榜非党性和超党性,相反,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来不隐瞒自己的党性,公开申明自己的党性,旗帜鲜明地批判非党性和超党性的论调。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鲜明的党性,包括阶级性、人民性、纯洁性、先进性、组织纪律性等属性。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坚持党性,把坚持党性作为党员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础。1941年,为了增强党员的党性锻炼,中国共产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强调:“把个人利益服从于全党的利益,把个别党的组成部分的利益服从于全党的利益,使全党能够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3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443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提出了坚持党性的根本要求,强调:“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40)习近平:《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54页。可见,对党忠诚是坚持党性的前提,如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讲党性,最重要的就是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忠于党、忠于人民。”(4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12页。因而,倘若党员对党不忠诚,就从根本上消解了坚持党性的前提,更遑论把党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果党员对党不忠诚,党性作为党员共同价值体系的作用就难以发挥出来,党难以统摄全体党员的思想和行为,就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中国共产党是党性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党性,把党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建立在对党忠诚这一前提上。

(二)纯度达到纯粹纯洁

纯度达到纯粹纯洁,是指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在革命年代,面对血与火的考验,中国共产党人保持心无杂念的思想纯洁,坚定心无旁骛的政治定力,在对党忠诚上达到纯粹纯洁。革命烈士方志敏面对敌人的利诱威逼,对党忠贞不二,临刑前高呼:“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42)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方志敏文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44页。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在给妻子的狱中诀别信里写道:“忘掉我,不要为我的牺牲而伤痛,集中精力进行战斗,继续努力完成党的事业……”(43)中共贵州省委党校等:《王若飞文集》,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06页。彰显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纯粹纯洁。

习近平指出:“在对党忠诚问题上,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纯粹。”(44)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8页。虽然这一论断给出特定指向,但实质上是对全体党员的普遍要求。之所以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对党忠诚必须纯粹,是因为他们掌握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权力,肩负重大使命和重大责任,且唯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以上率下。习近平严肃批评对党忠诚不纯粹不纯洁的行为表现,指出:“有的干部工作上拈轻怕重、不愿到艰苦地方和岗位工作”,“有的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打埋伏、八小时之外找不到人”,“这样的干部,真到了关键时刻能靠得住吗?”(45)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8—29页。强调“只要不反党反社会主义,就不能说对党忠诚有问题。这样的认识是很肤浅的”(46)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8页。。可见,对党忠诚不纯粹不纯洁,有瑕疵,不是小问题。做到“党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决不讲价钱”(47)雷锋:《雷锋日记》,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年版,第10页。,党员在对党忠诚上也就达到纯粹纯洁。

(三)过程坚持终身如一

过程坚持终身如一,是指党员对党忠诚一辈子,决不会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动摇。对党忠诚不是一阵子的事情,对党忠诚难就难在一辈子对党忠诚。对党忠诚只是一阵子,不能坚持终身如一,归根到底是对党不忠诚。可见,对党忠诚没有休止符,不设暂停键,决不是一时冲动,需要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坚定的政治意志。因此,党员在入党时必须面对党旗,对党作出庄严的承诺,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习近平指出,“入了党,就要一辈子一心一意地跟党走”(48)《习近平总书记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秘书工作》2016年第1期。,“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49)《习近平总书记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的回信》,《人民日报》2015年7月2日。。这些论断揭示了对党忠诚必须终身如一的本质和要求。从现实来看,有些党员干部从对党忠诚的热血青年,到中途变质或晚节不保,逐步蜕变为叛党之徒。在党的历史上,向忠发、张国焘在某一时期不可谓不忠诚,周佛海、陈公博曾经是党的一大代表,最终成为叛党之徒;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领导干部中,有的党龄长达几十年,有的经过党几十年培养从基层干部升为高级领导干部,违背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对党不忠诚,跌入违纪违法的泥淖。可见,过去忠诚,不代表现在必然忠诚,也不等同于未来仍然忠诚,对党忠诚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党员在终身学习、终身检视、终身剖析、终身反思、终身改造中不断涵养和锤炼。一旦踏上对党不忠诚的起点,必然落得“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下场。因此,考察一个党员是否忠诚于党,不能只根据党员一阵子的思想和行为来做判断,而是要全面考察党员一生的思想和行为。

(四)方法采取知行合一

方法采取知行合一,是指党员坚持思想与行动的有机统一,实现对党忠诚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习近平多次引用古语阐释知行关系,例如“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告诫党员要做到知行合一,为党员对党忠诚提供了方法指导。只有对党忠诚入心入脑,达到思想自觉,才能生成对党忠诚的精神力量,推进思想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而对党忠诚的行动自觉越坚定,践行越有力充分,从中得到的体悟越深刻,就越增强思想自觉,进一步强化行动自觉,如习近平指出:“‘知’和‘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道理真正弄懂了,行动才能自觉持久;只有行动上落实了,对道理的领悟才能更深入。”(50)习近平:《在调研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人民日报》 2013年7月13 日。

列宁曾说:“当一个人言行不一致时,这就完全糟了,这会导向伪善。”(51)解放社辑:《苏联共产党的建设问题》,新华书店1949年版,第49页。党员在对党忠诚上知行不一,不只是个人道德问题,而是对党不忠诚的大问题。“两面人”是知行不一的典型,高喊对党忠诚,实际做的是对党不忠诚的事情,如习近平指出:“有的修身不真修、信仰不真信,很会伪装,喜欢表演作秀,表里不一、欺上瞒下,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手腕高得很。”(52)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0页。“两面人”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危害很大,是“政治性强、破坏力大的问题。”(5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60页。党内存在许多“两面人”是苏共亡党毁政的重要原因,使苏联百姓认为苏共“已不是最光明、最先进的东西的化身”(54)沈志华:《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1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49页。。中国共产党对党员作出知行合一的严格要求,“在党组织面前,党员、干部不能隐瞒自己,不能信口雌黄。党员、干部之间也应该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5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769页。,对“两面人”坚持“零容忍,高压电”的态势,“把政治上蜕变的两面人及时辨别出来、清除出去”,“坚决把政治上的两面人挡在门外”(5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805页。,制定完善党纪党规和严格监督执纪,严肃查处“搞两面派、做两面人”的思想和行为。

(五)范围要求全面全含

范围要求全面全含,一方面是指党员作为忠诚主体,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全面忠诚于党,另一方面是指党员必须全面忠诚于党及其组成要素。中国共产党是由纲领、理论、组织、制度、作风、领导核心和党员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党员作为忠诚主体,其包括思想、政治、道德、行为等组成要素,而纲领、理论、组织、制度、作风、领导核心是党作为忠诚对象的组成要素。党员作为忠诚主体,其全部组成要素必须全面忠诚于党及作为忠诚对象的全部组成要素,在范围上达到全面全含。

习近平多次论述对党忠诚在范围上要求全面全含,指出:“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是全面的,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全方位向党中央看齐。”(57)习近平:《办公厅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秘书工作》2014年第6期。党员作为忠诚主体,不论哪一个方面对党不忠诚,都是对党的背叛。从党作为忠诚对象的角度来说,强调忠诚对象包括党及其纲领、理论、组织、制度、作风、领导核心等全部组成要素,只要党员对党及任何一个要素不忠诚,都是对党的背叛。同时,党是领导一切的,全面领导“刀把子”“枪杆子”“印把子”“笔杆子”“钱袋子”等各方面的工作,因此要求一切领域必须由对党忠诚的同志来掌控,“对掌握刀把子、枪杆子、印把子、笔杆子、钱袋子的同志,要在对党忠诚上有严格要求”(58)赵长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党忠诚论述的体会》,《学习时报》2017年4月17日。。

(六)主体做到自觉自为

主体做到自觉自为,是指强烈的对党忠诚意识与践行忠诚的行为的有机统一。与外在约束相比,自觉自为是一种更为根本的内在动力。虽然人类受到客观规律和物质条件的限制,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奋斗目标自觉自为地服从、付出和奉献,必将生成巨大的精神力量,如古人所言“虽千万人吾往矣”,“虽九死其犹未悔”。“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在红军翻越党岭雪山时,一个名为刘志海的红军战士牺牲了,手里紧握着党证和作为党费的唯一一块银元,牺牲前还不忘把一切献给党,这就是对党自觉自为地服从、付出和奉献,蕴含巨大的精神力量。

当然,对党忠诚决非自然而然地形成,而主体做到自觉自为,还需要依靠忠诚教育和修养锤炼,如习近平指出:“一个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不加强修养和锤炼,党性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降低,甚至可能完全丧失。”(59)《对照检查践行“三严三实”情况 讨论研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措施》,《人民日报》2015年12月30日。因此,中国共产党把忠诚教育作为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强调:“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教育他们对党忠诚,坚决防止政治上的两面人。”(60)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8页。一方面,通过扎实有效的对党忠诚教育,增强党员的忠诚意识和践行忠诚的意愿;另一方面,不论在任何场域、任何情况,党员按照新时代对党忠诚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进而把对党忠诚深植内心,外化于行。

综上言之,对党忠诚作为党员首要的政治品质,既反映出忠诚在人类道德体系的根本地位,更根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对党忠诚观犹如一条红色血脉,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中延续传承。习近平在马克思等革命导师和党关于对党忠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提出“对党绝对忠诚”的重大命题,创新性发展对党忠诚观,构建起新时代对党忠诚观,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和践行对党忠诚提供了根本遵循。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党性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抉择
学思磨党性 信奉廉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