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回归健康轨道的关键

2023-01-05 08:50沈逸
新民周刊 2022年48期
关键词:霸权中美关系

沈逸

帮助美国认清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战略任务。

2022年11月,中美领导人在巴厘岛的峰会之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贸易代表戴琪、商务部长雷蒙德先后就宏观经贸政策、中美经贸关系、美国竞争力等议题发表讲话,同时,12月11日至12日,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在河北廊坊同来访的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罗森伯格举行了会谈,12月13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汪文斌在介绍会谈内容时指出,双方围绕落实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共识、推进中美关系指导原则磋商、妥善处理双边关系中的台湾等重要敏感问题、加强各层级交往和开展相关领域合作进行了深入沟通,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中方在会谈中表示,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正轨,零和博弈的冷戰思维必须摒弃,意识形态对立和集团阵营对抗必须反对,脱钩断供和科技打压的错误做法必须停止。

从历史发展的经纬来看,纵然曾经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美国主导建立起来的多边主义国际组织成为了客观上具有公共物品特征的产物,但这不是美国主动设计的结果: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例,最近美国对待世界贸易组织有关钢铁产品税收裁定的抗拒态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直白地说,美国没有兴趣遵守任何意义上的国际规则,包括美国建立起来的国际规则;这些规则和机制,对美国来说,都是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的工具,合之则用,不合则弃。

中美关系的发展从2018年开始显著偏离了健康发展的轨道,问题同样出在美方;尽管当时的美国特朗普政府被认为是一个“不按照常理”出牌的总统,但美国的行为,遵循的仍然是非常标准的“相对收益”偏好,用美国知名的国际关系学者肯尼斯华尔兹的话来说,美国不仅关注中美两国的合作是否“和则两利”,美国还关心美国是否能够持续保持对中国的优势;现在的问题,就是美国认为中国的发展速度过快,已经直接威胁到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因此必须用各种方式进行打压。自我中心的“霸权”的利益考量,支配了华盛顿决策圈的头脑,并导致了中美关系迟迟无法回到应有的轨道上去。

同样根据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成果,一个陷入担心自身面临挑战,并且对以正当方式赢得竞争没有信心的霸权,对国际社会来说是一个危险的存在:这样的一个处于相对衰退边缘乃至进程中的霸权国,将采取各种预防性行动,包括预防性战争,来消除潜在的竞争者。美国对中国在各方面的打压,特别是高科技领域持续不断的所谓“脱钩断链”就是最典型的体现。

需要指出的是,面临相对衰退焦虑的霸权国,不仅关注浮在面上的挑战者,而且还关心那些带着盟友标识的伙伴,从现在美国对华战略中持续不断加强的“盟(友)(伙)伴”架构来看,进入美国视野的“盟伴”,相当一部分属于美国需要提前清除的“隐性威胁”,避免这些“盟伴”成为美国与中国竞争时的“渔翁”,正日趋明显地成为美国的战略偏好。

很显然,这样一个焦虑、极度自私,又继续持有全球最庞大力量之一的美国,对世界上所有想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必须妥善处理的共同挑战。用美国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方式,帮助美国认识到已经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支撑这种不符合时代需求的霸权认知,切换到更加理性务实的视角,认清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上所有热爱和平与发展的国家,都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战略任务,值得各方共同为之努力。

猜你喜欢
霸权中美关系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量子霸权”之谜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霸权的逻辑及其研究的兴衰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略论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