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优化

2023-01-07 01:28宋来鹏
居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标线护栏道路交通

宋来鹏

(青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 潍坊 262500)

据不完全调查和统计,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首要原因是路况,路标、交通线的不够完善是驾驶员发生事故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交通安全设施是交通安全的首要保障,更是行人、行车的生命线、安全线。通过标识、工具、照明等其他安全设施的正确安装和及时更新,在确保城市车辆不过分拥堵的情况下,保护驾驶员与行人等的安全,是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最终目的。

1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城市正在使用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排除人为思想意识,这些设施问题正是促成交通事故的诱因,亟待进行改善和解决。

1.1 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稳步向前,城市建设及发展也非常迅速,但我国城市道路建设设计却仍旧参考1990年制定的设计规范,《道路施工技术标准》和《道路安全工程设计规范》也是在2004年和2006年颁布,跟不上城市发展建设思路,更无法适应我国综合国力建设的步伐。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科学严格的法律法规,无法保证城市道路建设的标准性和适用性,更无法确保城市运力及居民安全。近年来,尽管我国重视道路安全的研究,提出了多层面的交通安全法规,但仍存在问题,尤其是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首先,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完善,主要缺乏交通案件的有效处理办法,再加上交通事故原因复杂,进一步为法律法规的执行带来了压力;其次,法律法规执行力度差,驾驶员对法律法规不了解,交警执行人员具有独立判罚的权利,此时,不少违法的驾驶员以利益的形式诱惑交警,导致法律法规成为了摆设,毫无意义。

1.2 道路护栏高度受限,质量等无法保证事故安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各地成人身高每年都有相应的提高,而现有的城市护栏仍旧按照以前的设计标准,高度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人群;另外,资金投入不够,导致护栏自身的质量也是严重交通事故发生的隐患之一。有些四五线城市的路边护栏还是由砾石支撑或薄混凝土柱制成的,土壤下地基较短,在长时间的风化及其他自然条件影响下,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硬度和功能;再有,城市道路的十字路口、陡坡、急转弯等道路,路标或者红绿灯设施投入较少,也影响了驾驶员的判断,导致事故的多发;最后,超出使用年限的交通设施,特别是道路标识及其他标牌,缺少及时的养护和更新,更是造成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潜在隐患。

1.3 交通标线模糊不清,造成识别错误

城市发展带来了道路新建及拓宽,随着城市车辆的保有量的提升及道路运量的增加,道路标志线极易出现模糊不清;在快速行驶的情况下,驾驶员容易识别错误,轻则驶入错误车道,重则发生交通事故;另外,路面建设不达标也容易引起车辆的刮擦、追尾等事故的发生。从宏观角度来看,交通标线模糊不清的问题仍较为常见,尤其是在道路维修中,施工人员未能根据要求摆放警示牌,缺乏针对性的交通标志线,这使得过路车辆无法在第一时间掌握道路的现状,从而引发了严重的交通施工。除此之外,部分车辆为了节约时间,加快了车辆的行驶速度,此时,面对不清晰的道路标示线,驾驶员无法在第一时间识别,等看清交通标志时已经距离较短,引发了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2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及安装原则

2.1 护栏安装原则

常见的应用于城市道路建设的机械性护栏主要有三种。针对不同护栏,安装使用的要求不同,但都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当道路路基填土达到8m以上时,必须选择加强型护栏进行安装;路基填土超过3m的,选择普通护栏;②如遇桥梁和车道,则须在车道中间使用中央隔离护栏,距桥头8m以内的道路两侧加装加强型护栏;③道路平交道口,要在两侧墩距的8m内安装加强护栏;而人行天桥的桥梁两侧,也应配备加强护栏,避免支柱被撞,发生事故。

2.2 标识的设置原则

道路标识的安装原则以道路自身特点为基础,保证满足驾驶员视野内清晰、完全准确辨识出信息为准,通过观察标识,驾驶员能准确判断出路况、方向等,能得到有效的引导;其次,标识不应过于集中,特别是道路特定区域;再次,标识的整体设计,不仅要考虑结构,还应根据道路具体情况做出特色设计,保证美观清晰,颜色、字体符合国家标准的同时,更能适用具体道路及环境。

2.3 标线的设置原则

道路标线,根据其形式和定义、位置、宽度都有具体的统一的国家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①城市道路标线中,20cm宽的实线作为四条车道的边缘线使用;15cm宽的虚线作为车道间的分界线使用;②道路中互通立交的出入口,需用标线箭头指示方向,收费站前端画斑马线,收费站内、广场内等配置斑马线用于减速提示;③车速变化的道路中,标记渐变线引导,防止出现硬、急转弯;④车道标记线应根据需要选择适当位置。

2.4 路钮设置原则

路钮与标线相互配合,通过反光情况或设置高度来引起驾驶员注意,达到警示目的。在设置过程中,应遵循一定原则。普通道路的路钮不平,容易给骑行的人们造成隐患,应参考高度降低而减少事故;另外,路钮在安装过程中,重视其与地面的紧密结合,避免受高速车辆行车影响而脱离地面。

2.5 防眩设施的设置原则

除了常见的防眩网和防眩板(条),也可以通过绿植,植树来进行防眩设置,不仅美化了道路,同时在绿色常青的情况下,改善视觉效果,缓解眼疲劳等。

3 交通安全设施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3.1 护栏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护栏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了交通便利,也带来了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重要影响有以下几点。①只有符合质量标准的防撞栏才能加以安装,过高或过低的强度,都能造成行车安全事故;②护栏的使用一定是在道路中心线上,否则容易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引发交通事故;③对于防护栏的安装,务必按照规定原则和具体质量标准执行。在严格审核的安装位置内施工作业,达到施工要求及审核标准;针对内部填充材料,要求有良好的材质,施工时分层按压夯实,达到超过原土壤压实度的标准。

3.2 道路标识和标线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①标识作为警示和指示的重要设施,其大小及安装位置相对重要,一定要为驾驶员提供清晰可见、简明准确地指示信息;②标识设计过程中,重视反射材料的使用及适用性,便于区分地区布局,保证夜间行车交通信息的获取有效度;③道路标识的材质选择,必须满足平坦度、强度的要求,更要选择变形情况较小的材料。

4 优化城市道路安全设施的具体措施

4.1 科学、合理的道路交通设计方案

城市道路交通的设计方案,要以科学、合理为基调,本着满足运力和配套周边建筑发展的具体情况来设计道路,确定道路交通定位。科学合理的交通道路设计方案,应该具备以下内容。首先,设计初期,应对周围环境及道路环境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好走位建筑,确认道路连线,依据这些数据并参考道路的人流量、车流量,特别考虑各类社会车辆的通行情况等,作到设计的长远性和实用性;其次,道路的交通功能不仅体现在所谓的主干、次干路、支路等名词意义上,更多的应该是道路的实际使用情况和能力,突出设计方案的重点,保证道路交通能力的实际体现;同时,设计人员除对道路进行设计,也要参考道路景观的设计,确保驾驶员的视线范围及可视距离,参考道路景观设计人员的设计建议和意见,达到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要求;最后,针对城市交通道路的重点路段,提交详细的交通设计内容,包括道路设计、交通设施设计(含交通枢纽)、交通管理配套设计和公共交通配套设计等,详尽完善的设计和整合,是对道路交通功能的保障,更是道路交通设计的重点难点。

4.2 合理设计和使用道路标识和标线

城市道路标识和标线的设置,应符合具体地区道路、人流、车流的具体情况,在减少拥堵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让司机朋友获得准确、完整的道路信息,避免因标识、标线而导致错误驾驶和交通事故。另外,标识的设计应本着美观大方、视觉舒适的原则,选择具体的尺寸满足不同道路的需求,还应考虑光线问题,特别是夜间行车的情况,在光线发生改变时,标识自身的可视性、清晰度不应有任何变化。针对标线,应重视其使用期限,及时更新划线是对交通安全的有力保障。

4.3 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的节点设计

道路节点是复杂城市道路解决拥堵的办法之一,更是实现道路行驶安全的重要方式。面对城市汽车保有量每年的持续增高,加上二轮、三轮、四轮电动车的使用量也在逐步递加,道路节点的设计和设置,不仅完善了行车安全,也为道路交通设计顺利运行的实际情况提供基础条件。了解、认识和掌握节点的交通特异性,对于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有重大意义。城市道路交通的节点设计,也要以三个原则为基础,在完善道路交通设计的同时,满足实际需求。第一,节点的针对性。交通节点的存在,往往是为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路网容量,避免造成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出现,因此,节点的建设一定要参考周边环境及道路设计。第二,节点的协调性。协调性主要是考虑到节点的位置,在哪个位置设计节点,决定了道路的衔接性和道路的变化性,道路变化导致车速、车流等的变化,节点的出现就要保证不造成交通瓶颈,能够使车辆根据路标迅速分化,顺利衔接到其他路段。第三,节点的节约性。道路节点多为过街天桥、高架桥等设施,这些节点设施的建设,会因为占地面积和成本而影响道路建设和道路通行,造成人、车交通不便。从节约的原则进行节点设计,降低建设成本,提高道路使用率。

4.4 注重道路横断面的设计

道路横断面的设计的首要考虑,就是车道设计的科学、合理性。现行的双向多车道,不能单纯从数量上体现道路通行能力,而应该全面考虑交叉路、不同行驶车辆和车辆驻停情况的因素,整合道路网络和容量,缓解交通拥堵症状;接下来,参考人流、车流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设计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随着电动二轮、三轮、四轮车的上路数量增加,非机动车道的设计既要满足宽度,又要考虑与机动车道的分隔与汇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随意缩短机动车道的宽度,造成行驶事故发生;最后,考虑道路绿化带和隔离带的科学、合理设计。绿化带和隔离地,除了改善行车环境,更要注意对道路安全行驶的指示作用,保证道路行车、行人安全,更减少相邻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相互影响。

4.5 道路沿线附属设施的设计

城市道路沿线的附属设施设计,主要是对交通设施和各类管线等的布局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地上地下管线的布局设计,为了保证道路交通行驶安全,制约道路交通设计的各类管线的布局应该足够合理,且方便以后各类管线的日常检查;第二,排水系统设计,随着地球变暖情况的发生,各地不同洪涝灾害情况的发生,加强排水系统的科学设计,改善其坡度和排水强度非常重要,保证城市积水的顺利排出,不形成安全隐患;第三,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从安全护栏到各类交通标识等,都应合理、科学布局,减少对行车、行人的的影响,保证道路安全;另外,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道路规划的生态设计,尽量保存自然风貌,减少环境破坏,使设计更符合当地的人文气息,达到城市特色的展现和塑造,为城市打造优秀名片。

5 结 语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造就了城市的各项基础建设的发展,道路交通首当其冲,即是城市发展的窗口代表,更是政府民生工程的重要体现。道路交通系统中,道路交通安全是基础原则,而道路交通设施的配套、安装、使用,也是道路交通建设的主要内容。因此,科学、严格地执行各项交通安全设施的安装使用准则,在改善道路使用情况下,美化了道路环境,保证了驾驶的舒适性,保护了行人、行车安全,为城市的建设和稳步发展提供最大的道路交通安全保障。

猜你喜欢
标线护栏道路交通
热熔标线施工必备『神器』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设置雨夜道路反光标线的必要性及其选用分析
公路交通标线应用选型研究探讨
活动护栏端部一体化设计研究
基于Arduino单片机的智能多功能护栏设计
不要跨越护栏
3D视觉标线在道路交通中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口袋书系列
欢迎订阅2017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