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选拔干部理念探析

2023-01-07 23:11李艳玲曹淑利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干部队伍专业知识改革开放

李艳玲 曹淑利

(1.泰安市泰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山东 泰安 271000;2.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山东 泰安 271000)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的方针政策。其中,1935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中,第一次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党的领袖和党的干部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即:能够深刻见解马克思列宁主义,了解党章和党纲,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并成为毛泽东同志关于干部选拔任用才德兼备标准的雏形。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问题,并强调了拥有多数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我们党完成历史任务的关键点和凝聚人民群众力量的纽带。建国后,毛泽东同志把选拔接班人视为“无产阶级事业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改革开放新时期,叶剑英、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选拔干部视作一项战略任务,其中,邓小平同志甚至一度将其看得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重要。可见,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干部的选拔工作。

不同历史时期,由于我们党所面临的形势、矛盾和任务不同,决定了在不同历史时期干部的德与才的具体内涵所要求的也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战争年代,党员干部的德与才集中体现在忠诚于党、不怕牺牲与英勇善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员干部的德与才又被具体化为又红又专,或既懂政治又懂业务;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德与才又体现为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及年轻化的要求。虽然不同历史时期干部德与才的具体内涵所涉不同,但仔细梳理党的主要领导人关于德与才的相关言论或定义,不难发现,党员干部德与才的一般内涵始终都有着较为稳定、明确的意向所指,也就是所谓德,一般是指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两方面。所谓才,一般是指完成工作的才能,主要包括文化水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一、强调候选干部要具备优良的德

执行正确的干部路线是实现干部队伍建设的的基本保证。“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起步期,邓小平、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选拔干部时极为重视候选干部的德。叶剑英同志在1977年3月24日中央军委座谈会上关于配备各级领导班子工作的讲话中指出,“要把那些符合毛主席革命事业接班人五项条件的、特别是经过揭批‘四人帮 斗争锻炼和考验的优秀干部,有计划地培养选拔到领导班子里”。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13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要求“今后选拔干部要严格”。可见,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起步时期,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在选拔干部时特别强调候选干部要具备优良的德行。

1979年7月29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海军委员会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选干部,标准有好多条,主要是两条,一条是拥护三中全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一条是讲党性,不搞派性。”这两条标准皆属于德的范畴,它不仅要求了党员干部要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并且强调了要提高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认同。同时,还强调了党员干部要树立全局意识,站在党的立场上,讲团结求稳定。随后,在长达四五年的时间里,邓小平同志先后在1979年11月2日的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议、1980年2月29日的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1981年7月2日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书记座谈会及1983年10月12日的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接连五次要求在党员干部选拔中要高度重视候选干部的品德,品德不合格坚决不能提拔。

可见,邓小平同志在挑选党员干部时特别强调候选干部必须具备良好的德行,甚至很少提及才。也就是通过特别强调候选党员干部的德以确保被选拔上来的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优良。

二、强调候选干部要具备优良的才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逐步展开,邓小平同志也认识到如果提拔的党员干部仅具备良好的德行,缺乏优良才能的话,也无法胜任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任。在1979年11月2日的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就不无忧虑地谈到,现在我们面临着“缺少一批年富力强、有专业知识的干部。而没有这样一批干部,四个现代化就搞不起来”,“做四个现代化的闯将,没有专业知识是不行的”。

伴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推进,邓小平同志对党员干部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严重不符的状况日益感到焦虑。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就将干部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与“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并提。他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强调,“我们的干部队伍,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但“只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真才实学,还是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了进一步说明党员干部具备真才实学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还引用毛泽东同志经常使用的红和专这对范畴进行阐述,他说“专并不等于红,但是红一定要专。不管你搞哪一行,你不专,你不懂,你去瞎指挥,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耽误了生产建设的发展,就谈不上是红”。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也认识到党员干部必须具备专业素养的紧迫性,对“才”的强调已跃然纸上。同年8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再一次谈及选拔接班人的问题时,邓小平同志引用了陈云的观点,他说,“陈云同志提出,我们选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在这个前提下,干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把对于这种干部的提拔使用制度化”。12月25日,在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提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三个条件,当然首先是要革命化,所以要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前提”。既然“革命化”是“前提”,就意味着这一条要求是不言自明的,这也就为邓小平同志在此后的各种场合频频强调候选党员干部才能的重要性而很少言及德作了很好的交待及说明。此后,在党选拔党员干部时,把突出强调候选干部具备优良才能作为一条重要的标准。当时,党内许多领导同志在谈论到选拔任用党员干部问题上也会常常说“要开拓型干部”。这种“开拓型”干部最重要的就是工作实践能力,就是能不能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路,能不能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三、德才兼备是中国共产党选拔干部的根本标准

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从此“德才兼备”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选拔党员干部的根本标准。1982年,党的十二大将“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写入党章,使“德才兼备”就成为党选拔和使用党员干部的一条原则,成为党培养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和目标。显然,在选拔干部时德与才这两个指标缺一不可。虽然由于所处时代以及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具体任务轻重缓急的差异,在选拔党员干部时,邓小平同志对德与才这两种素质有着程度不同的强调。但这是题中应有之意,因为组织路线要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因此,坚持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选拔任用原则,一方面,要明确党员干部在提拔使用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在思想政治上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坚定的人民立场,自觉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使党所提拔使用的党员干部始终能够保持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另一方面,明确党员干部在提拔使用过程中要注重本领和能力考察,具备党员干部所担负工作的专业知识、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使党所提拔使用的党员干部是一支有知识、懂科学、会管理的干部队伍。并且在提拔使用党员干部的过程中,把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相结合,就充分体现了党的德才兼备的干部原则。

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新时期,由于时代主题的转变及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的差距,干部的知识和专业能力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现一定错位,让矢志要让中国富裕强大起来的邓小平同志感到强烈的危机感。因而在经历了拨乱反正及改革开放起步期的短暂过渡之后,解决干部队伍中所存在的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最直接的因素,必然会成为邓小平同志在选拔干部时优先考量的事项。因而这一时期,邓小平同志虽然认可良好的德行是选拔干部的“前提”条件,但也把重点放在了强调干部的专业知识和文化水平上。

总之,在选拔干部时德与才这两种素质在任何时代都缺一不可,不能偏废。邓小平同志在选拔干部时对德与才这两种素质程度不同的强调是中国共产党应对不同形势的需要。不同时期在选拔干部具体理念上的这种差异绝不意味着邓小平同志只重视其中一个方面忽视另一个方面,而是在德与才两种素质兼有的同时为了解决现实存在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更加重视其中一个方面。邓小平同志在选拔干部具体理念上的这种“异曲”是为了达到选好接班人、更好地完成时代交付给党的任务的“同工”之妙。

总之,邓小平同志的选拔干部理念的深刻内涵,为新时代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借鉴。

猜你喜欢
干部队伍专业知识改革开放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吴堡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政治标准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