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荆州古城护城河内外环境整治规划设计项目

2023-01-08 12:30刘涛方正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14期
关键词:护城河荆州太湖

刘涛,方正

(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荆州 434000)

1 荆州古城概况

荆州古城垣的土城墙在秦汉时期便已经形成,砖城墙的建立还是在南宋时期,但是在元朝时期,这些古城墙遭到了破坏,进入明朝时,在以前城墙的基础上对古城进行了修复,然后又围绕着城墙进行护城河的挖掘修建。现存的城墙基本上是明清时代建成的,古城的特色突出,其中,最主要的特色便是水城、砖城、土城“三合一”。

2 现状分析

2.1 城墙景观资源

我国的古城虽然很多,但是像荆州古城拥有这么久历史的古城墙并不多,而且荆州城墙跨越朝代非常多,可以说在我国古城墙中在跨越朝代方面是最多的一个。荆州古城在开始建立的时候主要是土墙,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代的更迭,荆州城墙也由原来的土城演变为以砖城为主的唯一古城墙。而且,荆州城墙的完整性不可多得。城内的藏兵洞、马面、古城门、古城楼等都比较完整。同时,在古城还有3 座敌楼遗址等人文、历史景观。

2.2 内、外环路

在古城的整个规划中,有15 m 的内环路规划断面,而且设计了人车分离,其中,车道有7 m,路面主要是水泥混凝土路面,人行道是4 m,路面是水泥砖,有的路面是仿石砖。外环路路面基本上是青石板,路面宽度在2~4 m,长度共11.45 km。

2.3 水系

护城河基本上是没有源头的河流,主要是人工挖掘形成,其主要起防御的作用。护城河围绕古城而建,内周长约为12.20 km,有一定的宽度,大部分河宽在10~50 m,因为地理位置和地势的特点,根据需求,有的地方河宽有100 m。而且护城河还有一定的深度,与古城墙的距离为5~30 m。虽然护城河基本上都是无源河流,但是其常年流水,这就形成了独特的古城池风貌[1]。

3 规划性质、目标与定位

3.1 规划性质

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区,该景区融合了三国文化、城墙文化以及一些民俗,是当地甚至全国比较重要的旅游特色区。

3.2 规划构思

以“云梦三国、荆楚水都”为规划主题。思路紧扣纪念荆州历史文化及楚文化这一主题,规划中,“显城露水,营造环境”“水乡园林城市”的独特设计具有较为浓厚的文化底蕴,使自然生态环境与城墙遥相呼应,形成以古城垣为背景,荆州历史文化及楚文化为基调的带状绿地,保留现有水面形态,将古城内部的水系进行连通,局部予以疏挖、拓宽、堆岛、造型。将古城区的各种资源进行综合考虑,并充分发挥各资源的作用,把不同的自然景观要素进行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休闲活动场所。

3.3 规划定位

在确保现有城内水系不被侵占的同时,尽可能重建内城水系,使之联通,逐步恢复古荆州城水景风貌(注:荆州古城内从西门西湖到北湖,沿着整个北侧内环路,均有断续水系,将内环路水系联通)。形成水韵古城生活休闲区,展现荆州古城内外水萦的景观风貌与人居风情,为荆州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提升城市的总体竞争力。

4 功能分区与布局

规划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时,主要把城内现有的旅游资源相结合,并对旅游资源进行挖掘开发,主要围绕水文化、城墙文化、民俗文化以及三国文化,构建“二环串珠”式的功能区划和结构形态。

二环就是指荆州古城垣景观的内环和外环。

古城内环,从东门至西门西湖公园,全长5 350 m,用地范围51.5 hm2。规划以“一线穿六珠”的形式将景区内的6 个小景区(仙都、楚音楚韵、西湖公园、洗马池公园、雄楚春色、三国公园),进行通过水系进行串联,然后融入荆楚和江南水乡文化。

古城外环,从明月公园段—关公义园段,包括外环道、护城河、太湖港堤、太湖港,是荆州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总面积81.3 hm2。规划形成“两湖、四岸、三线、三大园区”的功能区划与总体结构形态。“两湖”为护城河、太湖港水体景观带;“四岸”为以护城河、太湖港水体景观为依托的四岸生态景观带,通过各景区和景观节点形成北护城河、太湖港景观线;“三线”为外环路游线、护城河水上游线、太湖港长堤游线;“三大园区”为:屈原公园、北门公园、西蜀园。

5 详细设计

5.1 古城内环详细设计篇

景观带以“一线穿六珠”的形式将景区内的6 个小景区(仙都、楚音楚韵、西湖公园、洗马池公园、雄楚春色、三国公园)进行通过水系进行串联,然后融入荆楚和江南水乡文化。

5.1.1 楚音楚韵景区

本段范围南起宾阳楼北至东门污水泵站,临内环路439 m,规划范围1.07 hm2。本段可说是楚文化展示的前奏,主要有斑驳忆古城、疏林水影、楚乐之音。

5.1.2 雄楚春色景区

本段规划面积是1.9 hm2,主要从东门污水泵站一直到雄楚楼段。

5.1.3 仙都景区

占地1.2 hm2,位于玄妙观以东,且与玄妙观片区规划的停车场接壤。因为目前的水面在整个片区占了太大的比例,造成很难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景观体系,因此,需要采取天水的方式来取得一些景观空间,让片区内的景观更加丰富化。

5.1.4 洗马池公园

洗马池得名:传说在关羽镇守荆州的时候和曹军大战,关羽取得了胜利,关羽的“宝座”赤兔马因为长途跋涉征战,看了便心生怜惜,看到北门那边有一个池塘,关羽便亲自为自己的宝座赤兔马洗出身上灰尘,这一幕被当地老百姓看到,于是便把这个池塘叫洗马池,一直流传至今[2]。

洗马池公园由关公亭(内设关公雕塑)、“竹简”景墙、关公故事碑廊(半廊)、唤马水阁、“赤兔马”石雕、笠亭、马蹄桥、美髯亭、“青龙偃月刀”雕塑、倚刀廊、掇刀石、牌坊、掩醉楼、桃花坞、亲水台阶、亲水平台、树阵广场、石马槽、拴马桩等组成。

5.1.5 三国公园

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侧重点放在如何高效利用陆域土地,通过微地形的塑造,水系统梳理完善,植物的分割来组织围合空间,不减少水域面积,增加使用及游赏空间,提供给文博区足够的三国文化与荆楚文化展示托盘。

5.1.6 西湖公园

西湖公园建设用地8.92 hm2。在公园内有很多景点要素,比如,蜀国兵寨、桃花苑“西湖”石牌坊等。进行规划时,主要是要突出三国场景,通过烽火台、蜀国主题雕塑、点将台等景点要素来打造一个活灵活现的三国场景。同时,还将景区内的自然风光进行融合点缀,让三国文化氛围更加的浓郁,营造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荆州小西湖”美景。

5.2 古城外环详细设计篇

规划以“显城露水,营造环境”“水乡园林城市”的设计,以及具有较为浓厚的文化底蕴,使自然生态环境与城墙遥相呼应,建设一条具有特色的城市景观精品带。规划形成“两湖、四岸、三线、三大园区”的“一线串珠”式的功能区划与总体结构形态。

两湖——护城河、太湖港水体景观带。

四岸——以护城河、太湖港水体景观为依托的四岸生态景观带,通过各景区和景观节点形成北护城河、太湖港景观线。

三线——外环路游线、护城河水上游线、太湖港长堤游线。

三大园区——屈原公园、北门公园、西蜀园。

三大功能园区包括以下内容。

5.2.1 屈原公园

屈原公园分为四大功能区,即诗韵荷风区、翠羽丹林区、菰蒲花洲区、桃园区。

5.2.2 北门公园

北门公园分为五大功能区,即长堤春晓区、古城涟漪景区、天问广场(现有景区,不计在内)、太湖楚韵区、曲径寒梅区。

5.2.3 西蜀园

对蜀国文化进行充分的挖掘,然后把景区内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进行有效的结合,形成具有特色的游憩活动景点。

6 结语

本次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创新和特色,项目也得到落地实施,得到了广泛的好评。总结整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1)恢复河网,打通脉络。对现有的水系进行重新规划,做到连通所有的水系,从而构建一个完整连通的河网。

2)强化城环,整合绿地。古城墙是景区的一大特色,也是古城以后发展的重要骨架。

按照周边用地性质和使用人群需求区别化设计,布局集散、运动、休闲等不同功能的绿色开敞空间。通过贯通全景区的生态绿道,连接各功能片区,引导市民快速进入绿地,实现人与自然的无缝对接,形成古城内外环联动的国家级5A 级旅游景区。

3)古今相间,有机融合。古城文化历史厚重,“云梦三国、荆楚水都”,规划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寓情于景,将文化融入景观节点、桥梁水系、园路铺装、植物造景之中。在宏观层面打造简洁大气的城市滨水景观,于微观层面体现荆楚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市民亲近本土文化提供载体,提升文化自信。

4)依形就势,节约投资。规划充分尊重场地条件,根据现状特征合理划分动静空间。在组织景观空间同时,通过理水、堆岛等方式,巧妙解决景区内土方平衡、坡地高差以及场地道路排水等问题。

5)海绵理念,忠实践行。规划结合现状存在的零散洼地,设置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湿地生境,植草沟带等形成生物滞留带,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净水,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广场园路铺装,注重地方及生态材料的运用,面层采用花岗岩、片岩、青石、卵石等,但基层结构采用生态透水处理方法,体现绿色环保与生态海绵理念,实现了生态理念与园林景观的完美融合。

猜你喜欢
护城河荆州太湖
《太湖冬景》
太湖茭白
我爱家乡的河
“老干妈”的商标护城河
荆州棗林鋪楚墓出土卜筮祭禱簡
太湖三白
《巴菲特的护城河》:为投资资金找一条护城河
崛起的荆州诗歌
小中见大尺水兴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荆州》
太湖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