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环境对企业融资战略的影响

2023-01-08 14:47韦崔悦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融资资金财务

韦崔悦

(广西北投金控投资有限公司,南宁 530000)

1 引言

企业有效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以企业的融资成果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稳定顺利发展,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换言之,企业的经营情况实际上是社会发展综合实力的体现。因此,有关人员应明确企业在社会正常运行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在实践中应明确财务环境对企业融资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参与者要积极优化环境、分析不足,调整规划和战略,弥补原有的缺陷,促进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应用具有时效性和综合性的成果,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整体实力。

2 财务环境和企业融资概述

2.1 财务环境的含义

财务环境主要包括企业在运行和发展中的外部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的实际环境[1]。

针对这两种类型进行分析,外部环境主要受到社会中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企业的内部环境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整体规模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2]。

就二者的特征而言,外部环境的可控性较低,内部环境的管理与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情况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可控制性。所以,应提升对财务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环境[3]。

2.2 企业融资的含义

企业融资是以企业的资产、权益和预期收益为基础,筹集项目建设、营运及业务拓展所需资金的行为过程。无论是日常的经营活动,还是涉及并购和重组的特殊重要事项,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充足的资金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只有实现有效融资,企业才能正常、健康地运转。一旦资金出现缺口或呈现紧张的状态,会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脚步,而大企业则很难融入资本的市场。如果资金长时间短缺或者融资战略制定、管理不当,企业资金链断裂,可能导致企业破产。企业若计划通过发行股票或者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由于资金的短缺也会增加发行股票或债券的难度。实践经验表明,大型民营企业或管理优秀的国有企业能够快速有效地进入资本市场,因此,小企业应该向其学习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

2.3 财务环境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中,财务环境对于企业发展尤为重要。企业自负盈亏,市场竞争激烈,资金犹如一块基石,奠定企业发展的基础。资金如果相对短缺则会影响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的制定,使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难以达到最佳效果。因此,企业在日常运营管理的各环节中应对资金管理予以重视,相互配合完成工作,充分考虑财务环境的变化,制定融资战略并切实贯彻执行,奠定发展的基石,这是企业发展壮大、增强综合实力的关键手段。

2.4 企业融资的现状

融资活动贯穿于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企业的初创期,融资呈现出的问题是历史数据不足、综合实力相对薄弱。部分中小企业呈现出的特点是综合素质不高、经营的规模较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低、综合管理能力较差,所以企业很难通过商业银行申请贷款。上述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企业刚刚起步,综合实力较弱,抵押物较少,导致贷款等融资活动无法顺利有效展开。若选择高成本的民间借贷,将会给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带来更多的隐患。同时,部分大型企业为了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市场影响力,也会面临资金短缺的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抵押物,或者较高的信用等级,企业融资会面临举步维艰的局面。企业日常生产经营造成的资金短缺和融资难已成为企业发展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3 财务环境为企业融资带来的影响

3.1 忽视财税政策,限制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民营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于国家的财税政策普遍存在信息获取滞后的情况。管理层不注重融资战略的制定,仅重视生产环节和企业经营成本。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主要以自身工作为中心,完成相关工作,没有主动参与融资方面的相关培训,对于政策措施释放的行业利好了解较少,灵活运用程度也不足。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相关人员与政府部门沟通较少,对于财政、税收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也较少,不利于企业整体战略的制定。实际工作环节中缺少政府部门的支撑以及财税政策上的灵活运用,致使企业的经营成果有时难以及时显现,存在效益低下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各环节的有序高效运行。

3.2 沟通不足,限制企业融资额度

如果企业处于成长发展阶段,业绩不突出,规模不够大,极易在市场经济中缺乏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在企业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时,如果沟通不充分、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实际规模,批复的实际融资金额将低于预期。由于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不足,降低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实际信任程度,不利于企业整体成效和经营成果的显现,不利于企业各环节在实践中得到管理和优化,不利于企业发展中融资战略的实现。

3.3 缺乏科学的融资计划

由于缺少专业化的融资团队,企业在日常经营和发展中未制定科学有效的融资计划和融资任务。企业内部的管理层以及实际开展业务的各个部门之间协调性不足,缺乏合理的资金规划体系,财务数据、财务报表清晰度不足,致使企业在经营发展中资金综合管理能力较弱。如果财务部门仅凭经验对运营中各部门的资金需求进行评估,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极易出现资金量过多或资金短缺难以满足生产经营发展需要的问题。由于制定的资金计划和融资策略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3.4 忽视融资渠道多样性

融资活动的开展极易受到国家政策、法律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企业通常可以使用权益融资与负债融资方式进行融资,企业需要应用不同的融资策略来保障自身的正常运营和发展。但部分企业忽视了融资渠道多样性,主要依靠银行借款和自我积累,这种筹资模式极易导致企业规模难以继续扩大,严重制约着企业的长远发展。

3.5 资金成本估算不准确,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管理层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财务部门缺乏必要的风险防控经验,这将限制外部融资的有效开展。在具体操作中,部分企业只考虑贷(借)款合同涉及的利率,而忽略了相应的保险费、担保费或抵押登记费,体现出融资成本估算不足的问题。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成本是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关键因素,综合资金成本是投资和项目管理的重要参考数据。但是部分企业对资金成本的估算不准确、不充分,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4 依据财务环境制定合理有效的融资策略

4.1 加强沟通,建立良好政企关系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加强与行政主管部门的有效联系。企业管理层应加大与政府部门、其他企业及媒体单位的沟通交流力度,及时了解各项政策。通过定期参加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和讲座,企业可以有效收集国家发布的相关政策或相应的动态信息,充分利用财税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发展。

此外,企业管理人员在与政府部门沟通时,可以适时地介绍企业的发展方向、实际的财务状况、为当地税收作出的贡献等,让政府部门及时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为政府部门融资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供参考资料。

4.2 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以有效的外部融资为基础,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融资是必经之路。在实践中,企业应积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了解多种融资渠道,制定切实可行的融资策略,并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不断变化的财务环境,不断优化融资策略,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4.3 做好资金计划工作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充足的资金保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资金越多,就越能帮助企业发展。外部融资需要成本,不合理的资本结构也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如果资金不足,将限制企业的发展;如果融资过多、成本过高,也会使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因此,在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中,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资金计划,利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完成合理的资金整合,合理预测企业的资金需求。例如,财务管理人员应根据企业的现实发展需求制定不同的资金计划,可以深入各生产环节,与各部门进行深入沟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资金需求量。此外,企业融资战略的制定,需要结合过往的经验,并且兼顾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结合实际的财务环境,科学、合理、有效地编制和执行资金计划。企业需要认识到在融资过程中只有实现对资金的有效规划,才能制定最为科学的融资计划。例如,在A企业的发展中,预计未来的资金缺口为500 万元,此时,如果A 企业向银行借款,银行年利率为6.8%,则A 企业一年需要支付34 万元利息。假设A 企业没有其他债务,为规避风险,A 企业将利息保障倍数控制在3,则企业息税前利润只有大于102 万元才能进行债务融资。如果A 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不足,那么从控制财务风险的角度考虑,A 企业应该改变经营计划以缩小资本缺口或通过股权融资获得资金,以规避财务风险。

4.4 合理优化融资渠道

企业应根据融资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选择适宜的融资渠道有利于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实际帮助。在资金供给方与企业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资金供给方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问题解决方案。通过互惠互利的形式,不仅可以缓解企业发展带来的资金压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还可以为资金供给方带来更高的投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进步,达成双赢或多赢局面。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以企业全面发展为目标,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以促进企业高效发展为己任,优化资金管理,减少不利影响,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在融资过程中,企业需要结合税负的影响对融资渠道进行合理分析。通常情况下,采用债务融资的方式可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例如,在融资计划中A 企业需要筹资500 万元,企业的税前利润为500 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A 企业可以发行股票,并与银行保持良好关系,以6.8%的年利率获得贷款,此时A 企业有两种融资方案可供选择。具体来说,如果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增发普通股500 万股,每股1 元,年税前利润=年息税前利润-负债成本=500 万元,应纳所得税=500×25%=125 万元。如果A 企业开展债务融资,A 企业向银行借款500 万元,银行的借款年利率为6.8%,年税前利润=年息税前利润-负债成本=500-500×6.8%=466万元,应纳所得税=466×25%=116.5 万元,达到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的效果。因此,企业在财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债务融资的方式获取资金,债务融资具有抵税效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税负。

在融资过程中,企业需要认识到在不同阶段企业成长的差异性,并结合企业的生命周期合理选择融资渠道。例如,A企业处于成长阶段,企业的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其市场前景良好。在财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A 企业应尽可能通过增加债务的方式进行融资,而采取股权融资的方式将稀释原股东的股权,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4.5 降低融资成本,加强风险防范

应用合理的融资形式,可以有效降低融资成本。企业在对外融资时,应考虑企业整体面临的实际资金缺口和具体财务风险,有效化解矛盾并降低风险。企业在融资时,一般采用低筹资成本的融资方式,以降低财务风险,避免出现企业无法偿还贷款本息的情况。

在实践中为实现上述目标,企业管理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提升企业自身的声誉和形象,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可以采取培训的方式,增强管理层的综合管理能力;其次,企业要在内部建立良好的财务环境,制定合理的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使工作有章可循,及时调查处理出现的问题;再次,企业要按照合同按时履行义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最后,在具体的生产实践环节,要了解市场的实际需求,提高盈利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资本驱动利润的方式,促进企业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5 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环境与企业的融资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财务环境完善融资管理实践和企业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企业应协调财务环境与资金需求的关系,通过制定合理有效的资金计划和融资策略,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有效监管,降低问题和风险的发生概率,显著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使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猜你喜欢
融资资金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融资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融资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