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理实一体化专业课堂的策略研究*
——以《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为例

2023-01-08 14:57朱朝霞阳俊
智库时代 2022年17期
关键词:液压与气压传动思政理念

朱朝霞 阳俊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之中,实现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的有效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靠思政课来解决,更重要的是要靠全员、全过程来培养。尤其是专业课程,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

同时随着绿色低碳经济潮流席卷全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绿色生活方式的理论主张,主张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人民群众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也必须进入高校教育教学的范畴,教育引导高职学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抓手,自觉践行绿色学习生活方式,使学生的意识、态度、学习方式、生活习惯都秉承绿色低碳的原则和精神。而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是培育学生绿色低碳生活意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途经。

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绿色低碳理念融入课程,并非把思想政治课和绿色低碳理念转移到非思政类课堂,也并非生拉硬扯地把思想政治元素和绿色低碳元素搬进专业课程,而是要深度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绿色元素,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巧妙地、艺术性地联接,润物细无声地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近年来,随着机电液气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已经成为包含传动、控制、检测在内的一门完整的自动控制技术,它是实现工业自动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也将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技术之一。作为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探究如何促使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铸造工匠精神,培育绿色低碳理念,激发对该技术领域的兴趣,培植爱国主义情怀,不仅利于该课程的改革,更对理工类其他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改革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一、思政元素、绿色低碳元素的深度挖掘

(一)选取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应依据国家高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教学标准,结合该技术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对接该专业就业岗位群,及相关岗位要求来确定。理实一体化课程,可通过打破传统的“零散知识点—较系统的原理学习—经典案例剖析”的理论知识体系,按案例剖析的难易程度从“较易—中等—较难”进行编排的思路,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多个项目。

(二)剖析教育对象

教育的主体对象为学生,任何一个学科、一门课甚至一堂课,不研究实际面对的教学对象,甚至脱离了实际教学对象,都有可能“对牛弹琴”。对教学对象的剖析,除了了解其知识、技能基础,还应对学生的素养情况进行深入剖析。高职院校现教育的对象多为富足条件、信息时代下的“95后”甚至“00后”,吃苦耐劳精神不够。

(三)明晰教育教学框架

知识体系是“体”,思政教育和低碳绿色教育是“魂”。各专业课程均蕴含了思维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的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中,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思政的理念、低碳绿色生活理念,除了确定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外,需落实思政和低碳教育目标,以高职机电类《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为例:

(1)知识目标:①了解气动技术的应用与组成;②掌握气动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图形符号;③掌握气动应用回路的工作原理。

(2)能力目标:①能熟练使用仿真软件搭建系统;②能正确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工况;③能正确使用气动元件;④能根据气动系统原理图正确进行实物连接;⑤能根据电气控制线路图正确进行电路连接;⑥能根据任务要求对气动系统进行调试和故障诊断;⑦能根据任务要求进行气动系统和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仿真;⑧能进行课件制作、视频制作与后期处理。

(3)思政教育目标:①能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看待和处理问题;②具有用技术技能报国的爱国意识;③具备安全意识;④具备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⑤具备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⑥具有团队意识、创新意识;⑦具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低碳绿色教育目标:①勤俭节约;②绿色低碳;③文明健康等。

二、思政元素和绿色低碳元素有机融入课堂路径探索

在挖掘出了课程的思政内涵和绿色低碳元素后,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并深入探索将这些课程共性与个性,将思政元素和绿色低碳元素有效融入《液压与气压传动》课堂。

(一)初识技术,激发兴趣,培植爱国情怀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能力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脱离这一目标,这也决定了任何一门课程共同拥有爱国主义这一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深度挖掘课程蕴含的爱国主义元素,彰显课程的国家价值,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尤其对于工科类课程,国内外该技术的发展史、比对、前沿,就是一堂蕴含家国情怀的课程思政课。

教师可借助图片、视频等展示该技术应用案例,引导学生走进该领域,在行业世界史、中国史的大背景下介绍其发展与变迁,让学生了解国内该技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鼓励学生认真钻研该技术,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水平,将来为该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课后,可通过在线上线下查找相关资料完成不同要求的任务:如获取一定数量的该技术应用案例、国内外该技术知名厂家、谈认识体会等等。课间、课后要求学生观看《超级工程》《大国重器》等纪录片,尤其是与课程相关技术的片段;要求通过互联网了解技术现状及前沿,以增进其具有用技术技能报国的爱国意识。

对于一些有典型人物或案例的学科,任课教师可通过播放影像资料,在距离近有条件的情况下,甚至可通过组织实地参观知名企业、访问榜样人物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勇挑行业发展使命,勇挑新时代使命,勇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使命。

(二)夯实基础,铸造精神,塑造良好品格

高职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同高等教育处于同等地位。这也要求各专业课程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必须承载“价值引领+知识传授”的教育理念,必须挖掘如何塑造符合国家需求的品格培养的思想政治元素,以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第一,中华孝道是美德。比如:在学生初次使用实训台前,教师将传统文化中的“孝”作为引入,强调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重视生产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第二,正视自身,扬长避短。教师通过演示操作实训台上的气动系统,学生通过观察,一起总结什么是气动技术,气动系统的组成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气压传动与其他传动,讨论总结气动系统的优点和缺点,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看待和处理问题,同时,正视自身,扬长避短。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在对理论进行仿真验证、实验验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秉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进行。

第四,德才需兼备。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中,需对各组成员从“术”和“德”进行评价,学生从人文素养、职业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对全过程进行自评和互评。

第五,开拓创新,磨砺灵魂,献身行业发展。大国工匠,并非只拥有技术技能的高超和精湛,还有更重要的特点是精神的传承。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小组任务,磨炼小我融入大我的奉献精神。项目设计中,在强化创新意识的同时,强调诚信,做到不剽窃及抄袭他人成果。

(三)在课堂中渗透低碳绿色环保意识,践行绿色低碳课堂

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中营造绿色、低碳环保的课堂氛围,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绿色、低碳环保知识。增强学生绿色环保意识,实验室实习实训使学生了解液压传动的本质,掌握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及油路的传动原理的同时,教育学生要从点滴做起,结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绿色生活的理念、绿色生活知识与方法以及树立绿色生活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倡导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节电、节水、节油、节气。保持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室仪器设备安全和环境卫生,在实验结束后,必须关闭空压机、电灯等设备,同时安排实验学生清理废物和油渍,按照6S模式对实验室进行管理。

同时对学生中出现的那些不良生活习惯加以约束和规范。比如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群体中玩电子游戏的比例较高,加之这个群体的学生自制能力相对较差,通过调研可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选择熬夜玩游戏或者其他电子娱乐活动,这种不合理生活习惯的频率还是较高的,这不仅对大学生隔天上课效率和精神状态产生消极影响,而且还不利于培养大学生奋发进取的绿色生活态度与绿色生活习惯。所以本课程也将绿色低碳理念的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考勤引导学生早起不迟到,通过考核和教育上课打瞌睡的学生不要熬夜等,将绿色低碳生活习惯培育纳入课堂教学的范畴,引导学生不断克服不良生活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学效果

通过比对本人2015年到2021年所授课班级的各项数据来看,融入思政理念和绿色低碳理念的教学,获得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效果,具体如下:

(1)合格率逐年升高。各班平均合格率,2015年仅62%,2016年为70%,各2021年已达95%。

(2)学生自我反馈:以2021年下学期某班的反馈情况来看,不识元件实物及不会安装调试比例仅为4.6%,识图、调试、原理均无问题占到了41.9%。

(3)课堂实况:在未开展项目化教学且未将思政教育和绿色低碳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前,课堂上迟到、玩手机、打瞌睡、做与课堂无关的事项的同学约占30%;现今,课堂上做与课堂无关的事项的同学几乎没有,学生生活作息习惯明显趋于健康。

(4)对该技术、该专业的认同度提高:从已实习学生、已毕业生的反馈来看,意愿从事及正从事液压气动技术工作的学生越来越多,离职率明显降低。

四、结论

(1)教学理念方面:基础要牢,牢在班级尾端。重视班级中的消极学习、不求上进或跟不上节奏的班级“尾巴”,通过在课间、课后的谈心谈话与辅导,调动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通过推动“尾巴”追,促成“尖子”跑,有效拉动了班级学风。

(2)教学设计方面:以工匠精神和绿色低碳理念引领,促进知识传授。通过将安全意识、工匠精神、团结意识、创新意识、爱国意识、绿色低碳意识等有机融入基于真实案例的项目中,不仅实现了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且实现了从教师强行“塞”知识到学生主动“取”知识的转变。

(3)教学评价方面:

①全过程、多元化的评价。终身学习、严谨、协作、6S管理习惯养成等职业素养的培养及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构建了师评、互评、自评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在思政底线不动摇的原则下,效果评价从单一的专业维度,向人文素养、职业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对学生进行了“术”和“德”的考核。

②多举措的反馈。在反馈跟踪中,实施课题反馈、问卷调查、线上测试等多项举措跟踪课程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效果,根据对全过程的大数据分析,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

各专业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课同向而行,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相辅相成,形成协同效应,引导学生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猜你喜欢
液压与气压传动思政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讲、练、演”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中职《液压与气压传动》理实一体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