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

2023-01-08 14:57徐志敏邹代铁
智库时代 2022年17期
关键词:中国画绘画传统

徐志敏 邹代铁

(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一、课程建设目标

以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设计协同育人培养为导向,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强化实践教学等方面面向我院所有专业,包括工艺美术设计、数字媒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首先,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发展概况及其艺术特点,懂得历经千年的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继承与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其次,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画的用笔、用墨和用色技巧等基本理论与技法,训练学生的构图、造型和色彩等综合能力;最后,使学生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能够把中国画的艺术元素灵活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提高和夯实学生的设计实践与创新思维能力。

二、课程建设计划

(一)在进行中国画教学的同时保护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画中艺以人修,艺以德修,注重人品,要求人们要修身养德。随着国家大力提倡“传统文化回归”,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需要从课堂教学做起。通过《中国画》课程学习,把我国传统美术保护、传承和推广工作运用到教学之中,培养大学生将人文精神和情感融入课程教学之中,保护、发扬传统,唤起他们的民族精神和责任。

(二)针对全校各个专业学生开课,提倡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2022年,可将《中国画》课程进行全校范围内开课,开课对象为全校各个专业的本科生,实行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即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同步开课。中国画是我国最具传统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无论是在绘画题材、技法以及绘画工具上都有着独特民族特性和东方韵味,在内容、材料、表现语言、审美形式等方面与西画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国画不仅是一种绘画形式,更是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内涵,所以,中国画教学中除了绘画技法的学习以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文化的审美认识也相当重要。教师要重视对鉴赏教学方法的创新,从激发学生鉴赏兴趣入手,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及审美取向,积极表达对中国画作品的鉴赏感悟,从学生的表达中掌握学生的基本学情和鉴赏能力现状,找到学生审美观念以及能力培养的入手点,进而采取因材施教的鉴赏指导,切实提升学生中国画鉴赏课的学习兴趣。

(三)建立更加完整地在线课程的评价机制

创建在线评价机制的关键,在于挖掘教学数据的价值。多种线上教学工具与平台能完整记录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师生互动的过程,并对教与学的关键行为进行捕捉、管理和分析。以大数据来分析课堂教学质量,线上教学相比线下教学具有更明显的优势。高校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充分挖掘在线教学数据的价值,为在线教学评价提供数据支撑。参与在线学习中国画的学生在完成每个章节的学习后,可以对中国画学习章节的课件、作业以及在线主题讨论等课程资源进行评价,使我们能建立更加完整的评价机制,以备教师将课程进行优化整理。

(四)不断地提升完善课程资源

利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地优化中国画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中,如今的学生对于直观、形象和感染力强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乐于接受,我们通过进一步丰富网络平台上的中国画课程资源库,精心录制覆盖重点章节的教学视频,丰富线上资源。项目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完成重点章节的教学视频录制工作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拓展眼界,丰富完善课程内容。中国画课程开课后以评价为基础,对中国画课程在线的课件、作业以及在线主题讨论进行提升,梳理中国画的知识点结构和原有知识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整理。

(五)寻找中国画与艺术设计的契合点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安排中国画与设计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中国画的文化内涵、人文审美、造型理念以及表现形式等,发现中国画所蕴含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其次,让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和设计的思考和融合形成一种习惯,将中国画的艺术精神融入到现代创意设计当中,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作品,为今后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建设发展历程

中国画是培养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画技能水平的专业基础课。在设计艺术类专业教学培养计划中是主干基础课程。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一直着重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构思、创新意识和绘画技能的培养。目前,我院每个专业都开设了《中国画》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全院所有学生均可受益。

四、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在课程教学中注重提高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用色能力

在中国画的课程教学中,首先,用笔在《古画品录》中六法中讲到骨法用笔,是指用笔要有力度、有骨气,心随笔转,意在笔先。具体说来即提、按、顺、逆正、侧、藏露、快、慢等。用笔要觉着痛快,讲究提按、顺逆、快慢、转折、正侧、藏露等变化。通过骨法用笔使学生掌握用线来勾描物像轮廓结构,建构骨架并编排组合成富有节奏韵律的画面,深刻体悟中国画的独特审美价值。其次,熟悉中国画的用墨,理解墨有光彩、讲层次,求变化,对墨的要求,清、润、沉、和。清,层次分明。润,墨色滋润。沉,不浮躁。和,相互融和。使学生基本能够做到笔实墨沉,根据纸性灵活用墨;最后,随类赋彩是将事物按照色彩来分类,源于南齐谢赫对于中国人物画的色彩评价标准,此后贯穿到花鸟、山水等领域,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设色观念沿用至今。它作为中国画设色的经典理论,也是中华民族最具有特色的审美形式,凸显出中国绘画的美学特点。因此,在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传统的着色方法-平染、碰染、分染、罩染,根据不同的对象,着不同的色彩。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中国画审美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建立健全中国画课程教学的系统性

针对中国画艺术教学研究过程当中,虽然课程教学发展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但是我们学院在整个课程教学当中依旧没能够形成完整性、系统性的知识框架。由此,针对中国画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当中,教育教学者首先需要着手构建全新的中国画教学知识体系,并且对中国画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注重创作中的创新性,将中国画与“创新设计”有效的融合,展现出中国画最独特的魅力,提升作品时代感。

(三)在中国画教学中结合现代信息手段创新教学

在中国画课程教学当中,要与艺术创作表达形式相融合,并且在信息化上有一定的创新性,并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例如:影视艺术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远程教学等相融合,促进课程教学的现代化,更加直观地将中国画与设计相融合,促进中国画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

五、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

《中国画》课程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1)丰富的网上基本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和教学视频),实现虚拟课堂学习、网络教学与课堂绘画相结合。

(2)通过在线方式对本课程进行了在线视频教学、在线讨论,通过移动端“学习通APP”在线教学,实现学生在线学习与线下绘画的完美结合,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精心编排教学内容,多学科交叉学习,重点章节录制操作视频,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增强课程的实操性,将艺术性和创新性相结合,使学生可以独立绘制出完整的中国画作品。

六、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

(一)优化课程内容,重构课程体系

整合现有中国画课程知识体系各章节的内容,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创新设计内容,增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和中国画技法授课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技法掌握能力,从理论体系上初步训练学生中国画创新能力。

(二)加强对中国画实践训练的创新改革,继承和创新性学习中国画

加强对中国画实践训练的创新改革,通过组织开展中国画构图练习、中国画笔墨游戏、经典中国画临摹训练等多元化方式,让学生能够获取相应的中国画绘画技法练习,在自身使用笔墨创作间逐渐找到中国绘画的神韵,在反复练习构图时提升作品构成形式,在小组合作中分享中国画绘画技巧和审美意识,在笔墨游戏里感受绘画乐趣,全面提升学生中国画的绘画水平,让学生可以将身边搜集而来的素材,凭借绘画技巧和审美意识创作出优秀的中国画作品。

(三)引入先进教学技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中国画》课程要着眼于创新教学技术手段上,积极学习并在日常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网课直播、微课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虚拟仿真教学等现代教育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学习需求,能够借助互联网教学资源得到补充学习,在课后遇到的中国画学习问题,能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QQ、学习通、微信等方式向老师请教并得到及时指导,从而促进中国画教学向着现代化、信息化、多元化的创新方向不断迈进。

七、课程特色与创新

(一)立足中国传统艺术,增强学生民族意识和设计作品的生命力

中国现代设计只有立足民族传统文化,吸收传统艺术的精髓,感悟中国绘画的审美理念,才能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使设计出的作品更生命力。中国画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具备了艺术最本质的精神意义。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只有坚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设计理念,立足中国传统艺术,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汲取营养,并结合现代的设计方法,才能使作品呈现出浓厚的民族气息。

(二)中国画的艺术元素对现代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形式之一,它有许多艺术元素值得现代设计专业学生学习与借鉴。中国画主要绘画工具是毛笔、墨汁、宣纸和砚台,最基本的造型语言是笔墨、线条、赋彩、经营位置等。在中国画的绘画过程中,笔墨就是中国画的生命,笔墨表现需要极高的绘画技巧。它要求画家有能力控制墨汁中的水分、油以及纸的吸水性,注意水墨在绘画过程中的变化,并对笔的质感、重量和粗细有一定的把握。如果将这种笔墨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不仅能给设计作品增加活力和韵味,还能赋予设计作品中国元素,体验中国元素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魅力。线条是中国画造型和最基本的绘画元素,是学习中国画艺术的基础,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譬如:中国古代画论中的人物“十八描”和南齐谢赫的“六法”中的“骨法用笔”“气韵生动”等都是对中国画线条的高度概括。中国画通过毛笔的特性以及表现力极强的勾、点、染、皴等法来表达事物的虚实关系以及情感的轻重缓急,呈现出它独特的艺术美感。线条自身的流动转折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力量和时空感等,构成了中国画重要的艺术美,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线条具有一种独立于对象之外的审美价值,是主体审美感情的抽象表现。在形式要素中,线条被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语言运用于画面。线是艺术家从自然界中提取出来并赋予情感和生命的艺术符号。因此,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人们对艺术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许多设计师选择从中汲取力量,越来越多的中国画元素被运用到各种广告设计中。许多现代艺术家选择吸收和利用中国画中的美学思想来丰富他们的设计。线条作为中国画的主要元素,不仅富有传统民族精神,而且具有良好的设计特色。中国艺术精神、文化等都蕴涵着独特的审美情怀,同时它也是设计师表达自己设计理念的基本语言。

(三)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中国画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中国画教学模式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我们的课程可以在长沙理工大学慕课教学平台、学习通和中国大学MOOC教学平台上运行,增加课程访问量,增强互动;运用视频、音频等进行中国画教学,注重通过互联网丰富画作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能够了解足够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内涵,将知识投射到绘画创作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绘画技巧上的提高,也能提高学生的中国画绘画鉴赏能力。

(四)让中国画名家走进课程

为了让课程更加丰富、立体,《中国画》在线课程不仅仅是在讲台上录制讲解视频和技法示范,还可以走进中国画家莫高翔教授工作室进行采访与代表作品赏析,让艺术家走进在线课堂,这是我们课程的亮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画家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讲解精湛的国画技艺,激发同学们学习中国画的浓厚兴趣。同时,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掌握绘画技能,热爱并传承国画艺术,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八、课程评价及改革成效

中国画在我国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构成内容,在新教育形势下高校中国画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从鉴赏教学、实践训练、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入手,线上线下不断研究和探索适合学生的新教学方法,在实践应用中积累教学经验,在教学反思中获取持续创新改进思路,不断提升我校中国画的教学水平。我校中国画课程教学改革不仅能够提升作品的内涵特点,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继承、发扬,促进中国画创作更具时代特点和美感性,提高学生的造型、用笔、用墨、用色能力和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寻找中国画与现代设计的契合点,大胆地将中国画的艺术精神融入到创意设计当中,为今后的创新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画的发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因而中国画课程教学也需要继承、发展和创新。高校中国画课程教学改革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能够把中国画的艺术元素灵活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提高和夯实学生的设计实践与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能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继承、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中国画绘画传统
中国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