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成为“中国梦”启航的地方

2023-01-09 06:24樊文
中国民政 2022年9期
关键词:婚姻登记婚俗婚姻家庭

☉ 本刊记者 樊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使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各级婚姻管理部门不断完善婚姻服务管理制度体系,创新管理服务方式,拓展管理服务领域,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在全社会营造了文明新风尚,汇聚了“家和万事兴”的强大能量,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以完善制度 为幸福家庭提升温度

在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宽敞明亮的婚姻登记大厅,前来登记的新人们都会领到一份特殊的“礼物”—“幸福锦囊”。“幸福锦囊”全称为《婚姻家庭教育指导手册》,手册不仅对婚姻家庭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和矛盾进行解答,还普及了婚姻方面的法律法规基本知识。这本手册将关怀送到新人身边,为幸福增加1℃的温暖。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政部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婚姻登记工作的生命线,先后参与《民法典》的编纂,推动在《民法典》中增加“离婚冷静期”,探索离婚冷静期内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的有效方法。启动了《婚姻登记条例》《婚姻登记工作规范》的修订,出台了《婚姻登记术语》《结婚登记颁证工作规范》《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等行业标准。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民政部等31个部门于2018年印发了《关于对婚姻登记严重失信当事人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开发了全国婚姻登记信用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地促进了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民政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妥善处理以冒名顶替或者弄虚作假的方式办理婚姻登记问题的指导意见》,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取消了9元工本费,这确实是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婚姻登记处一对前来补领结婚证的韩先生夫妇高兴地说。

为积极落实简政惠民政策,近年来,全国各级婚姻登记机关进一步加强婚姻管理服务工作,建立了婚姻登记岗位责任制度、业务学习制度以及婚姻档案、婚姻证件等制度,简化了婚姻登记程序,婚姻登记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连年提升。自2017年起取消婚姻登记收费以来,全国每年为办事群众减轻负担1亿多元。

以改革创新 为幸福生活助力加速

“‘网上预约-现场审核-人脸识别-签字颁证-生成电子档案’流程简单便捷,不管什么时候,来多少新人我们都能服务好!”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社会管理局婚姻登记处负责人孙静说。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指示精神,方便人民群众办理婚姻登记,民政部加快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实施“互联网+婚姻服务”行动方案,不断提高婚姻登记信息化水平。

“‘跨省通办’真是太方便了!”2021年6月1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婚姻登记处,户籍为天津市的刘坤朋和户籍为河北省的杨美莹领到了梦寐以求的“红本本”,他们也成为全国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的第一对新人。

2021年6月1日起,民政部在辽宁、山东、广东、重庆、四川、江苏、河南7省份和武汉、西安2市组织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此试点至2023年5月31日。截至2021年底,试点地区共办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22092对。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又一具体体现,不仅有效满足了群众异地办理婚姻登记的需求,还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目前,全国婚姻登记机关均实现了婚姻登记网上预约、婚姻登记全国联网审查、身份信息与国家人口基础数据库比对,有力保障了婚姻登记的准确性。同时,智能语音解答提示、人脸识别、证件真伪识判、高拍扫描、电子归档、电子证照,以及网络、微信、电话三合一的预约平台等新技术新应用,提升了婚姻登记的便捷化和规范化水平。

以专业专注 化解婚姻困惑营建温暖港湾

2021年9月9日,200余对新人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婚姻登记处“爱的发声站”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入目无他人,四下皆是你。”“始于初见,止于终老。”新人们用生动的语言,说出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及憧憬。

这些期许,得益于2020年9月民政部和全国妇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探索开展婚前辅导、着力提升结婚颁证服务水平、深化婚姻家庭关系调适和离婚辅导、持续推进婚姻家庭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引导社会公众建立和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刚听说有‘离婚冷静期’时,觉得多此一举,但现在‘冷静期’让我们夫妻俩有了对感情检视的机会,‘重修’了幸福这门课。”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刚参加完婚姻家庭辅导的陈女士坦言。“在‘爱家婚姻辅导’,会有专业人员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夫妻感受婚姻的神圣与责任。”北仑区婚姻登记处主任刘治说。

《意见》出台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民政局组建了一支由社工师、婚姻家庭辅导师、心理咨询师等具有专业资质高水平人才队伍组成的婚姻家庭辅导志愿服务队,多维度满足婚姻家庭中的服务需求。目前,全国已有70.2%的县级以上婚姻登记机关设置了婚姻家庭辅导室,成为了婚姻当事人化解情感和婚姻困惑的温暖港湾。

以示范引领 为推进婚俗改革提供鲜活样板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载入《诗经》的这句承诺,历经2500年风雨,至今在耳,久久回荡。在“诗经故里”河北省河间市,一场围绕婚俗的改革近年来正在逐步推进。

“幸福不能用金钱衡量,俩人感情好才最重要。”甘肃姑娘马巧玲和河间市沙河桥镇北康屯村小伙儿许元振2019年3月步入婚姻殿堂,当她得知河间正在倡导婚俗改革时,她和家人商量后决定响应“零彩礼”号召,婚事简办。河间的乡亲们对新娘一家的决定赞不绝口。

为大力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倡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民政部自2021年4月起在全国分两批确定了32个婚俗改革实验区。无论是创新婚姻登记环境,还是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实验区的一个个创新举措为推进婚俗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板。

“太幸福啦!在红色基地办红色婚礼,非常有意义。”2021年10月1日,在河南省宁陵县红色集体婚礼上新人岳胜焱、王萌萌激动地说。在婚礼上,10对新人还共同在“树新风、反铺张”百米长卷上签名。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江苏省邳州市建造“红枫”婚俗文化主题公园,为婚俗改革打造“一站式”体验主阵地。浙江湖州相继推出“婚旅蜜月”“红色婚礼”“汉式婚礼”等一批品牌活动,为新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各地结合地方特色,积极倡导健康、节俭、文明的婚嫁新风尚,让婚俗新风走进千家万户。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每一个家庭美满幸福,才会有社会的融洽和谐。十年来,在各级婚姻管理部门推动下,千千万万个家庭形成了夫妻和睦、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文明新风尚。新时代婚育新风气从幸福家庭启航,在实现幸福“家庭梦”中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婚姻登记婚俗婚姻家庭
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化管理探讨
山西:“五色”分级预警处置婚姻家庭矛盾纠纷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让新“婚”尚为爱减负
论我国婚姻家庭法律制度
延平区推动婚姻家庭 矛盾纠纷化解
全国首创!浙江义乌涉家庭暴力人员婚姻登记可查询
加强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分析
少数民族婚俗旅游价值分析及开发研究
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协会赴台慰问地震受灾两岸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