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作业 “活”起来提升数学学习品质

2023-01-09 06:25李守永苏建玲
数学之友 2022年21期
关键词:错题数学知识题目

李守永,苏建玲

(山东省惠民县魏集镇中心小学,山东滨州,251707)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突出个性化体验,学习内容突出层次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孩子们开展观察、猜测、计算、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满足了不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内在需求,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作业,让每一个孩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尝试、探究、体验,不断享受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的愉悦,不断感受解决数学问题的魅力,激发孩子们学习小学数学的热情和激情,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和关键能力.

1 精心设计分层作业,让每一个孩子在“做作业”中体验学习乐趣

作为数学老师要充分了解班级中每一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秉性上的差异和特点,根据孩子们的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设计和布置个性化的数学作业.根据孩子们学习能力提出合理的学习要求和目标,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种“跳一跳能够得着”的感觉.这样,孩子们在学习时挫败感就会少一些,自我成就感就会多一些,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浓一些,数学作业质量就会高一些.

1.1 基础类题目,人人做

基础性题目以课本例题为范本,以教科书中的自主练习题目为主.选取其中一部分比较典型的题目为基础作业.老师要细致研读教材中的这些习题,将这些题目归类和筛选后作为当堂达标题.这些题目要求在课堂上当堂完成,教师要面批面改,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面对面进行辅导.教师将全班比较集中的错题汇总后展示给孩子们,让他们开展研错、判错、批错、改错,每一道题目做到融会贯通.对班里个别学生,在作业数量上要求少一些,同学们做10道题,这样的同学可以做8道甚至6道题目,但要求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准确率要高,数学蕴含的思想要清楚明白.

1.2 运用类题目,选着做

老师结合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一些容易出错和具有一定思考含量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数学学习习惯、掌握理解程度、学习能力水平进行自主选择,每个同学选做其中2道题目做就算完成作业了.每多做一道题加1分,可以累计加分,纳入课堂表现成绩.

1.3 挑战类题目,自由做

结合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我们设计了一些实践性、应用性、开放性比较强的数学题,让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或双休日选做.设计好这些题目以后,一般在周二发到班级群里去,让孩子们自由挑选题目做,没有统一的学习要求,做了的同学要及时发给老师批阅,老师选取一些好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全班共享,课堂上开展讲题说理活动,让孩子们说一说解题的思路、策略、推理的过程.由于分层作业难度适宜,选择自主,完成时间灵活,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就没有压力感,就不再有学习上的为难情绪,这无疑激发了孩子们完成作业的兴趣和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方法、思想.

2 积极创新作业形式,让每一个孩子在“做作业”中提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说的就是兴趣的重要性,我们积极创新不同的作业形式,以激发孩子们做作业的积极性.作业形式贴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突出数学作业的诊断功能.做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掌握重点,理解难点,训练技能,熟悉思想方法,孩子们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得到张扬.

2.1 数学绘本故事阅读和创作,让数学作业更加富有灵性

在教学中,我采用讲数学名人故事、阅读数学绘本故事、数学生活画创作等作业形式,以数学绘本故事为主线开展数学阅读和数学作业创作,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经历观察、阅读、想象、推理、描绘等学习思维活动,引发孩子们主动思考和研究创作,积极主动学习数学文化.教学一、二年级时,老师推荐家长和孩子们开展数学名人故事亲子阅读,在每天数学课的前5分钟,开设“数学小故事”大讲堂,描述昨天晚上看过的数学故事,做到表情丰富,动作煽情.从三年级开始,增加了学生数学画创作,选取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事和物,进行数学画创作,让孩子们把数学知识以故事的方式打造成一条有趣的知识串,将数学知识故事化、生活化.四年级开始,让孩子们尝试数学绘本创作,仿写有趣的数学故事,将数学知识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写作.

2.2 组建“错题小诊所”,养成追根问底的好习惯

前几年的教学中,数学题错了以后,让孩子们在作业上纠错订正,总感觉学习效果不明显.再出现类似的题目,仍然有同学出错.究其原因,学生在形式上把错题订正了,但没有真正理解解题方法和步骤,查找出错误的原因,所以时间一长,忘记了解答题目的思路和方法.如何充分利用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错误,引导他们充分反思,既能让它们从错误反思中得到正确的答案,又能让它们经历发现、探索、寻找数学知识的本源,提高学习的效率呢!

借鉴其他老师的成功经验,我们在班里推出了“错题小诊所”,同学们人人建立了数学“纠错本”.纠错本的主要内容有:错题摘录、错题原因解析、解题推理和正确答案.使用错题集以后,每个学生将各种错题摘录到错题本上,将错误类型相同的题型汇集在一起,找出错题的共因,及时订正纠错.老师指导学生将错题分门别类,按错因建立解题模型,解题思路一目了然,事半功倍.

老师批阅错题集时,要细心分析每个学生的错题特点,批注原因对症指导,既启发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又指导他们学会分析错题的方法,明白解题的关键点,学会在容错中反思自己.通过纠错本的使用,培养了孩子们的良好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指导孩子们学会归纳分析、梳理,抓住数学问题的关键,条理化、系统化地解决数学问题.

3 积极开发探究实践性作业,让每一个孩子在“做作业”中研究

几年来,我们将小学数学作业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融于一体,让数学作业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如测量计算、数学日记、学具小制作、数学探究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作业从作业内容的选择、作业时间的安排、作业题型的设计等方面不断探索和研究,不断丰富数学作业的内容和层次,不断丰富数学作业的呈现方式,达到数学作业适合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差异,孩子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得以培养.

数学作业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实践活动.因此数学作业的布置,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让孩子放眼家庭,放眼生活,放眼社会,让数学作业成为孩子解决问题的引路人.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实践型、探究式的数学作业,让数学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在学习《图形的周长》时,我先请同学们选择家里的几种物品测量,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测量出它们的长和宽(取整厘米数),计算出它们的周长,上课时展示介绍测量和计算的过程.学完有关周长的知识后,我又提高了难度.要求孩子们结合学校要对教学楼和综合楼之间的花池进行升级改造的时机,让孩子们帮工人师傅设计、计算圈围花池的周长(北面靠墙)所需的长条方砖的块数和价钱.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推理、测量、计算,还需要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才能完成.孩子们做成数学画报全面展示自己小组研究的过程,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评选数学实践活动一、二等奖.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我们带领孩子们到班级劳动基地,让孩子们测量计算我们班级小菜地的面积,设计种植茄子的行距和株距,计算种植茄子的棵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数学综合实践作业切合了孩子们的见闻、理解、情感、思维,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得孩子们以更主动的姿态投入到数学作业中,这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与能力,更是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数学学习焕发出更强的生命活力!

猜你喜欢
错题数学知识题目
学会思考,尊重每一道题目
『压强』易错题练习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圆”易错题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