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建筑公共空间开放性价值二论
——公众价值

2023-01-09 09:25郝文璟
四川建材 2022年7期
关键词:参观者开放性美术馆

郝文璟

(中国美术馆,北京 100010)

0 前 言

美术馆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建筑之一,承担着城市文化建设和国家文化传播的重要职能,反映着人类文明的成果和城市演变的历史记忆。近几十年来,伴随着城市功能的发展和城市职能的转变,城市中人们日常活动也发生着变化,活动的类型也发生着转变,美术馆、城市和公众的关联性逐步提升,这就使得传统的美术馆建筑,尤其是建筑公共空间的局限性日渐凸显,以往的、旧的形式的公共空间不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公共活动的需要,这也是引出美术馆建筑公共空间开放性价值一题之源。

建筑学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是相对于私人空间而言的、公开的、共有的、对所有人都具有可达性的空间。这样的空间是不具有隐私保护职能、不具有社会地位约束、不具有经济实力制约的空间,任何人都可以随其意志自由进入进行相互交流的公共场所。在美术馆建筑中,因其功能之需,其展陈空间、交通空间、交往空间都属此类,其不仅包括室内空间、而且包括室外场地,在形式上,既包含平面的空间,又包含竖向的空间。

一般来说,美术馆室外场地是其公共空间的开始,诸多美术馆在其展厅外都会设置较大规模的、空旷的室外场地作为美术馆建筑与城市环境相衔接的空间,同时也作为参观者由城市室外空间进入美术馆室内空间的过渡。形成城市、室外空间、美术馆建筑内部三者有机结合的空间序列。而建筑内部的展陈空间、交通空间和服务空间等都是公共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开放性及其开放性所涉及的城市价值、公众价值和建筑价值都是美术馆建筑公共空间认知的重要方面。笔者针对城市价值已在美术馆公共空间开放性价值一论中有过详细论述,本篇为之二论,主要围绕美术馆公共空间开放性的公众价值展开论述。

1 公众价值讨论的缘起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化转型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中公众意识的觉醒,人们对于城市空间公共性的诉求逐步提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公共活动和公共体验,这就对于城市建设和城市中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术馆作为城市典型的文化类建筑,具有典型的公共空间开放属性,其公众价值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理解:一是公开的状态,其表现为建筑空间边界的消除和差距的缩小,以满足公众的可达性和易达性;二是空间差异性的存在,表现为不同人群、不同行为状态和不同个性的参观者均可以在这一空间中找到适宜性的存在方式,而不受其他个体行为的干涉;三是空间的互动性,表现为在美术馆公共空间中具有差异性的不同参观者之间可以因空间环境的存在和变化产生性质各异的互动关系,产生因环境所赋予或因互动而生的文化认同,这也是美术馆公共空间开放性的公众价值。

2 公众价值的两个维度

在美术馆建造和运营管理过程中,人们对于其公共空间开放性的公众价值认知较为简单化,往往重视建筑实体本身而忽视人作为参观主体的客观需求,从而使得公众价值的发挥实质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若将参观者看作主体,将美术馆建筑空间看作客体,则美术馆公共空间的开放性价值则存在两个层面的理解。从客体层面看,也就是建筑空间占据主导地位,建筑和空间本身一般都具有诸多标识化的特征,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活动常表现为一种具有明确目的的行为。其空间之于人,展示为一种单向的压力,空间氛围也较为严肃,人的体验也较为紧张,所谓的纪念性空间即为此。从主体层面看,也就是参观者角度,人占据主导地位,特别强调人们在建筑空间中的体验,而空间本身仅为促进主体活动的客体,人的活动和行为通过人们的交往而发生,空间适应性较强,空间体验也较为轻松,所谓的非纪念性空间或称为常规空间即为此。

从上述两个维度看,美术馆公共空间的公众价值,可以从理念上加以区分,将不同的理念投射到空间塑造中,将产生截然不同的建造效果、不同的行为导向,体现不同的空间态度,进而形成不同的公众价值取向。

3 日常生活延伸价值

从参观者的角度,也就是人的角度看,城市中美术馆建筑对于公众的影响以及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不仅是因为其是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展示自身文化、传播地域性价值的场所,而且也是城市公众日常生活和文化服务延伸的重要平台。

在空间上,美术馆开放性的公共空间既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物质支撑,又作为日常生活的延伸走进大众、走进人们的生活,同时与周边的环境资源有机融合,使建筑与城市两者的公共空间得以有机统一。在时间上,人们在美术馆建筑中可以享受到一整天的公共服务,例如:参观者可以将上午的时间安排为参观展览,中午可以在美术馆吃到时尚特色的午餐,下午可以在图书阅览室等功能空间享受精神的乐趣,同时有茶饮、咖啡等商业服务,晚上可以参加文化类讲座或沙龙等。美术馆的公共空间可以将参观者一天的生活与之形成强关联,并提供富有价值的兴趣活动和公共服务,这不仅有利于公众将日常生活在空间上延伸到美术馆公共空间,而且在时间上给予充实,有利于其公共空间增加持续的活力。

由此可见,一座集展览、研究、休闲、文化为一体的开放性的美术馆建筑,对于观众,既会有物质层面的交流和体验,又会有精神和思想层面的互动和影响。这即是美术馆公共空间开放性之于人们日常生活延伸的价值。

4 公共服务提升价值

通常情况下,一件物品的功能往往直接决定其价值,如果功能单一,其价值就会较低,如果物品的功能具有多样性、复合性,那么其能够服务的范围和服务人群就会较为广泛,就会形成较大的消费群体或受众群体,其价值自然会较高。美术馆建筑也是如此,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美术馆公共空间功能的开放性和复合性也体现着其服务大众的能力和对公众的凝聚力。就像城市广场一样,美术馆公共服务的价值越高,就越能聚集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群汇聚于此,而人群的驻足、参观、互动、餐饮等行为也将促进美术馆公共服务需求的增加,进而促使其服务能力和服务价值的提升。

对于美术馆建筑本身来说,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更多种类的公共服务,就比其只能为人们提供展览、公共教育这样单一的服务更有价值,这既是教育和文化的价值,又体现着经济和社会层面的价值。

可见,从美术馆建筑公共空间的角度,需要考虑其城市功能、城市角色的扮演问题,也就是依靠其自身功能的开放性和复合性更有效地为大众提供公共服务,从而摆脱传统美术馆功能格局单一、服务单调、受众群体范围较小的不足。

从美术馆的现状看,参观美术馆的人群分布和年龄结构都较为广泛,具有开放性公共空间的美术馆建筑设置各式各样的公共服务空间,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之需。例如:在美术馆的部分空间开设纪念品售卖区、在开敞的公共大厅设置满足公众聚会的场所、为参观的儿童布置益智类的体验性空间、为青少年学生提供用于课外活动的手工艺作坊、为老年人群或行为障碍人群配置无障碍设施空间、为盲人群体增加可触摸体验区域、为休闲商务人群设置可用于谈话的交流空间等,都是美术馆建筑公共空间提升公共服务价值的可发挥之处。

5 结 语

综上所述,美术馆建筑作为具有社会属性较强的公共建筑类型,在城市与建筑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中,其开放性特征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体现着独特的价值。而公众价值作为美术馆公共空间开放性的价值之一,从参观者的角度,人的活动和行为通过公共空间丰富了其参观体验,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得以延伸;从建筑空间的角度看,公共空间的合理化分配和布局,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行为可能性,并促使美术馆提供的公共服务价值得以提升。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使美术馆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的发展中,更好地扮演为公众服务的角色,实现美术馆公共空间开放性的公众价值。

[ID:013456]

猜你喜欢
参观者开放性美术馆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最美的蝌蚪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如何在初中化学开放性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去美术馆游荡
脑洞大开
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