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实用性村庄规划建设思考

2023-01-09 09:25
四川建材 2022年7期
关键词:村落村庄规划

汪 龙

(陇西县自然资源局,甘肃 陇西 748100)

1 乡村规划建设与乡村振兴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5月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为乡村规划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1]。近两年各乡村也都开展了实践,从实践结果可以看出,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一环就是乡村规划,这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想要让乡村振兴战略得到更好地实施,把农村建设得更美丽,首先就要有一个好的建设计划。通过规划,能够理清如何发展村庄的思路,给村庄一个清晰的定位,确定村庄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以及重点工作内容,同时,对农村的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空间也可以更科学地进行布局,最大程度保留农村本身的自然生态以及地形,让农村的自然风景和田园景观得到系统的保护。此外,村庄规划对各类资源的统筹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突出建设重点。在农村也能建设城市的基础设施以及提供城市公共服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在进行乡村建设活动时,要坚决避免盲目开发,一定要有村庄规划,确保乡村振兴能够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并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发展。

2 村庄发展中的问题审视

2.1 城市极化与村庄变迁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21世纪人类社会化进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我国智能网络化和城市化的影响。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并非此消彼长,而是互相依存的二元结构,城市的快速发展让农村从中收益,但与此同时城市的快速发展也给农村带来了困扰。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扩大的城市规模会挤压距离城市较近的村庄,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土地非农化。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就是土地,而土地非农化就会极大地限制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村的转变,会减少农民的收入。而那些离城市较远的村落,绝大多数农村的青年都去城市发展,留守问题已经从隐蔽转化为显在性,村落空洞化现象逐渐出现。因为农村的青壮年都去城市发展,农村缺乏劳动力,所以大量的土地荒废了。

2.2 人居环境与产业发展

长期以来,不同主管部门对村庄的编制重点都不同。建设主管部门往往以村落为中心进行编制,重点放在村落的布局和布局的建设、环境的提高以及景观的改造等方面。而如此设计与改造,就只是对其他村落计划的直接套用,并没有结合本村落实际情况加以改善,与村民关系密切的产业研究、项目计划等往往也都是形式化的,多数都因不适应当地环境而中途夭折。农业主管部门主抓生产环境与产业建设,通常都是围绕村域来建设,并不关注环境与村子的建设规划。还有多部门重叠管理的问题,很难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2.3 实施路径与运营管理

最能影响村庄规划的就是是否能够合理有序地开展管理运营工作。村庄计划与都市计划有很大差异,村民和村民集体是实施的主体,所以具有鲜明的“从下到上”的特征,因而很难直接对城市的计划进行套用。此外,城市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远高于农村,精细的企划设计和合理的产业研究也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回乡参与建设[2]。

2.4 规划建设与乡土传承

当前,但凡是流传至今的传统村落,都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承载了历史发展与现实发展。现在,村计划大多由政府、专家和设计者主导,前期调查设计过程中缺乏村民的参与,很多村落的传统在村落设计中并没有得到延续。平面布局程序化,设计千篇一律,这造成了村与村之间相似度高,甚至出现南北方文化差异较大的地区的村庄也存在相似的现象。在这种设计中,没有体现村民的诉求,这种复制而来的村落也让村落的传统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消失,在规划设计中失去了乡土文化。

3 乡村振兴下的规划策略

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解决三农问题,只有处理好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才是真真正正达成乡村规划建设的目标,实现乡村振兴。因此,要想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让乡村规划与建设更具有实用性,就要事先将城市与村落之间的关系好好梳理,让城市与村庄之间实现联动。其次,要让村庄布局更加科学,设施组合更健全,大力培育农村产业,实现产业繁荣和生态宜居;再次,要实现系统的治理,让百姓生活富足,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让农民生活更加美好,村庄和谐安定;最后,必须继承地方文化,反映时代的新风貌,实现乡风文明的文化乡愁。

3.1 城村联动

村庄并非封闭独立的,村庄与城市之间是有联系的有机整体。因此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认清城乡之间的关系和提高村庄的价值,城村之间的关系应该转变,将此消彼长转化为相互依存的关系。要激活离城市近的农村的内部资源,以此对接城市资本,引导从单纯种植模式向产业链模式过度。相对于远离城市的村庄,要提高农业的效益,可以开辟新思路,不单要发展农业,还可以因地制宜发展休闲旅游业,让乡村成为城市的后院,以此带动经济。此外,要认清村庄与城镇的区别就是村庄对土地资源的依赖,任何生产要素都是在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因此,要提高土地资源价值,实现城镇双向能量释放,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全方位深化经济组织使其突破重构,加速农村经济发展。

3.2 空间承载

在农村的国土空间里,不仅只包含村民日常活动的生活区,而且包括了进行生产活动的村庄区域。发展村落产业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想要发展产业,就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出村落自身的优势要素,将资源、特色景观、历史文化等要素进行最大程度的整合,让村庄产业既具有特色,又能发挥村庄的优势。在此基础上,还要调整产业结构,让村落产业的发展模式能够实现高效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此外还要让经济形成规模,规划区域产业,以此促进村庄经济的良性发展。在进行农村产业发展时,要结合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规律,综合考虑生态、基建、土地、劳动力以及技术等因素,根据不同的产业来灵活提供空间载体,如工业企业要将其集中在园区,配置在乡镇的产业园;规模加工的农产品要在县城或者具备相应条件的乡镇开发区内集中。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通常都是高度产业化,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同时会遇到环境问题,因此在规划这类企业时要考虑企业的规模和效益,要将其集中配置。集中设置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能有效防治污染环境。而对于直接服务栽培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应遵循在村庄边界内进行集中配置的原则,尽可能接近原料地,以此来保证产品的新鲜度。集中配置能够有效避免耕地被企业侵占,也能将村庄的空余场地和劳动力利用起来。电子商务、保存链等企业也应遵循以上原则。

对于农村建设中的一些配套设施建设,如筛选农产品、产品初加工、旅游业建设等,如果能够保证与永久基本农田不发生冲突,不影响生态,满足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用地的指标,且能够保持乡村历史风貌,可以就近在村庄边界外进行布局建设。为了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性,初次加工以及产品筛选工作建议在地头完成。农村旅游景观不可移动,且具有独特性。农业的采集活动要重视当地参加。服务依赖于资源,配置要注意分散,保持环境保护的底线,确保环境与乡村风貌不被破坏[3]。

振兴乡村,必然离不开农村的基建工作与公共服务,因此,要在工作中重点关注农村基建工作,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在规划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时,要注意区分基建设施的性质是用于生产还是生活,要根据村计划规模,科学测定供水、排水、燃气、电力和污水处理等设施需求,合理执行计划。

3.3 系统路径

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计划是否具有操作性以及是否具有弹性空间,包括政策、资金等方面都要经过系统的考量,明确策略的实施路径,要对乡村振兴任务有充分认知,认识到其具有长期性、困难性,从而保持历史忍耐力,跨发展阶段统一规划,典型引领、有序推进、相互协调。

3.4 文化乡愁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以其作为培育乡风、家风、民风的优良载体,同时对农耕文化、地域文化、乡愁文化,名人进行充分地挖掘,并将其作为素材,形成与历史事件相关的文化设施和场所。在项目和建筑中,要能够充分体现物质文化元素。

3.5 发展特色产业

加强产业规划,对农村的资源进行整合,要确立乡村特色产业,集中力量大力发展、优先发展。要提前计划好产业的发展战略,做好用地规划,做好农村居民点以及农业用地的整理工作,规划好生产基础设施的配置,强化村庄发展产业资源,同时要结合农村旅游业发展,围绕饮食、居住、旅行、购物、娱乐的要素进行完善。

3.6 提升人居环境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的农村,以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提升村容村貌为主要方向,做好农村连通路的打通和村内主要道路的硬化工作,整理村庄的闲置宅地和私建住宅,整顿人畜混杂的居住环境,对室外的大小便坑进行统一治理等。同时,根据土地规划适当的建筑,以科学布局新建建筑,构建有特色的建筑风貌和居住环境。建议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努力提高当地的改造水平。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垃圾分类意识,建立垃圾收集搬运系统。另一方面要根据乡村树木的种类,选择适合村落山形的水体、建筑,避免或少量使用城市化的方法,让山地森林化、农田林网化,村旁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

3.7 完善配套

①加强政府投资,硬化更大的自然村道路,开辟断头路瓶颈,建设“四好农村路”,要打通农村的物流网络;②构建数字农村,加快物联网、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全面深度融合。提高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建设乡村文化,鼓励农民建立民间剧团宣扬乡村文化。

4 结束语

在都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农村问题作为随波逐流的现象,城强村弱相当普遍。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普遍问题,基于振兴乡村的计划战略,探索实用性的村庄规划的建设方式,为新时代农村建设的发展提供参考。

[ID:013483]

猜你喜欢
村落村庄规划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