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立文化自信应涵盖的文化内容与实践

2023-01-09 10:43陈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33期
关键词:中华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

陈健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学校,甘肃定西 743000)

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建立文化自信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实现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建立起本民族的文化自信,中国才能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而建立文化自信,首先需要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根基、精神内涵、基本内容,并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具体内容进行追根溯源,了解其在发展和形成过程的重大意义[1]。中华文化是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不断发展和积累而来的,所以具备特色鲜明的时代内涵。近代以来,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不断的探索,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救亡图存为己任、以解救中国人民为目标、以民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愿望为理想,带领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不断探索奉献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充分结合马克思主义思想,以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为出发点,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走出了适合中国发展、中国文化复兴的特色道路。这些创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指引,离不开中华儿女的顽强奋斗,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醇厚底蕴。因此,新时代建立文化自信,发扬文化内涵,落实文化实践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大势所趋。

1 文化自信应涵盖的文化内容

1.1 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通过不断的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文化精华是中华民族风貌和民族特质的反映;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众多观念与思想文化的总表征;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和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和风俗习惯等众多文化内容的汇集。其具有众多的表现形式,有琴棋书画、音乐戏曲、传统文学等艺术方面;古玩器皿、民间工艺、节日民俗、衣饰冠带、饮食厨艺等日常生活方面[2];哲学思想、语言文字、神话传说等思想认识层面;中医理论和治疗方式等健康方面;还有众多各有特点的地域文化、建筑风格等人文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深入到中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中国古代哲学的佛、儒、道家思想内容对中国人的思维和世界观产生的重大影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地方戏曲和节日民俗;再如,中医理论和中医治疗方式及中国特色的饮食厨艺等。而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其多元的表现方式需要我们在进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深入挖掘传统文字中文化所承载的精神内涵,不断探索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形式。

1.2 中国近代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

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前途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而在探索中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近代文化。中国近代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明清之际,中国文化在思想领域达到了高峰,但近代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却处于落后地位,因此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虽然,近代中国积极向西方文化学习和探索,但仍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直到俄国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送到了中国人民面前,马克思主义追求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几千年世界大同的梦想不谋而合,它们成为中国人民将西方的先进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切入点。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将民族救亡图存和人民幸福生活作为奋斗目标,带领中国人民英勇奋战,抵御外敌,建设中国,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勇于牺牲、坚持理想的无畏精神,此阶段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红色文化。近代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形成的红色文化,其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忧患意识。可见对人民群众的利益关怀及为家国发展勇于献身的文化特色仍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不同时代的具体体现。

1.3 马克思主义文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当前的文化发展就是以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相结合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几千年以来遵循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追求是一致的,因此,马克思主义能够影响中国革命思想并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持续做出贡献,无不证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美好未来与中国人民几千年来所期待的美好未来相一致,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能够与中国不断地丰富与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理解为是中国人民在民族发展的关键阶段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也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选择了在中国这片充满理想、充满关怀的土地上发展和不断丰富[3]。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是中华文化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在新的历史阶段的积累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则是在深刻认识到我国社会发展的真实状况,根据我国社会主要内容提出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而形成的文化内容[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国人民在生产和建设中凝聚、激励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我国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更是植根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实践,也是中国5 000年文明史的继承与发展,其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5]。

2 建立文化自信的文化实践活动措施

要建立文化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到传统优秀文化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今世界文化发展方向的指引及解决世界发展难题做出的贡献。从文化的角度为今后所面临的问题和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挫折提出中国方案和中国措施,从中国应对人类发展中的重大挑战和促进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优秀措施中寻找文化信息,归纳出中华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为引导世界前进与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积极作用,并通过宣传交流等多种方式提高中华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6]。

2.1 加强传统文化认识提升文化自信

提倡文化自信,首先要加强传统文化的认识,归纳出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及其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所做出的积极贡献[7]。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中华优秀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和思想观念,是中国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精神内涵,其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8-13]。中华优秀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上总结出来的重要精神内容,也是引导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其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各种环境问题和世界终端的过程提供了属于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方案。可见,中国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不仅可以解决自身国家存在的发展问题,也能为世界各种的发展提供属于中国的文化智慧。所以,加强中国文化,首先还需要从传统文化认识进行入手,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进行深入挖掘,不断升华和凝练,让世人看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以此提高中华文化的吸引力[14-16]。其次,通过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发展方式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落实到具体的文化活动中去,以确保中华优秀文化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精神深处的主要支柱,提振全民文化自信。最后,通过加强文化交流等多种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做出中国的贡献[17-19]。

2.2 践行社会主义文化促进文化自信

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要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其是中华优秀文化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体现[20]。首先,要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文化结合中国实际形成的红色文化和凝练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认识到中国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形成的独特革命文化,其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建立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认识中要树立正确的革命观,认识到中国红色文化形成的背景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挖掘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献身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其次,践行社会主义文化,需要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引领的文化内容,进一步总结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充分学习社会主义的独特文化内容,不断树立文化自信,加强文化底蕴。

3 结语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作为支撑,所以在具体的实践中丰富文化活动的形式,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内涵,引领全民在文化自信和文化意识方面的发展方向,提高全民文化自信,是现阶段中国人民的任务所在。而通过文化交流等多种方式为人类发展和世界和平共处中所产生的困难和问题提供中国文化的思考方向,为人类的未来和世界发展做出应有贡献,这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中华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