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布病的传播及防治策略

2023-01-09 16:47杨红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11期
关键词:布病畜禽养殖场

杨红

(黑山县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锦州 121400)

近年来,人们开始重点关注布病的防治问题,尤其是养殖人员,更关心自己是否会受到布病的影响。布病全称为布鲁氏菌病,该病属于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慢性人畜共患细菌病。对养殖工作的经济效益、畜禽存活率及人体健康都会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及时找到疾病的传播渠道,确定传染源,以采取针对性较强的防范措施。

1 布病的传播特点

1.1 传染源患病和带菌动物是该疾病的传染源,尤其以羊、猪、牛为主。舍饲放牧及野生动物都可能是病菌的携带者,布病可通过水源、食物、交配行为等途径发生感染和传播,应重点做好这方面的管理工作。

1.2 传播渠道

1.2.1 呼吸系统布病是细菌病,动物的分泌物、毛发都有可能携带细菌。所以,在集中饲养畜禽时,如果养殖人员没有做好防护工作,布氏杆菌就可能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发生感染。另外,动物的唾液中含有细菌,则动物在食用同一个食槽中的食物时,就可能造成动物之间的疾病传播。而且,在动物打喷嚏时,也会由飞沫造成传染现象,需要及时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

1.2.2 消化系统如果饲料不卫生,动物将含有布氏杆菌的食物吞入腹中,会通过消化系统感染该病。与此同时,如果粪便清理不及时,会导致布氏杆菌在养殖环境中大量繁殖,进而引发动物感染和传播。而人类感染布病,大多是食用了带菌的生肉和生羊奶。

1.2.3 皮肤感染皮肤感染也是布病传播的一种常见渠道,一般养殖人员在饲养奶牛、奶羊时,不戴手套就进行挤奶操作,没有彻底洗手就揉眼睛、吃东西,就比较容易感染疾病。有些养殖人员还要负责修剪动物的毛发,进行毛皮缝制加工工作,如果操作不当,也容易因为手上携带细菌导致眼角黏膜、口腔黏膜等部位感染细菌,进而导致细菌在体内的扩散。与此同时,手上有伤口没有及时处理,让伤口暴露在空气中,在清扫圈舍卫生、进行屠宰工作时,可能会接触到患病畜禽的分泌物。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感染布病的几率就会显著提升。除此之外,由于蚊虫叮咬皮肤,也可以传播布病。

1.3 易感染群体从事养殖行业、肉制品加工行业、毛皮加工行业的员工是布病的易感高发群体。另外,自身抵抗力较低的受众群体和从业员工也容易感染布病。动物则普遍容易感染布病,要求养殖场意识到布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1.4 流行特点任何季节都有发生布病的可能性,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夏季和秋季,这与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存在差异有一定的关联性。当环境潮湿、通风效果不理想时,圈舍内滋生细菌的概率上升。该疾病在全国各个地区都有可能发生。国内常见于内蒙古、东北、西北等地。在布病流行地区从事养殖工作,需要将疾病的防治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2 临床诊断及实验室化验工作

2.1 临床症状

2.1.1 人类感染布病要做好布病的防治工作,就要先了解该病的临床表现,判断疾病的并发症,从中找到解决布病的方法。人类感染的潜伏期7~21d。发病初期,患者会出现四肢乏力,经常犯困、打盹,有时还伴有低烧。另外,部分关节红肿,触摸时有疼痛感,容易焦躁。并发症有淋巴结、脾脏肿胀。基于性别的不同,实际出现的症状也有一定的差异。比如,男性会出现睾丸炎,女性会出现乳腺炎、卵巢炎等不同的情况。如果患者中有孕妇,还有可能遇到流产的问题。感染该病症后出现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这会给临床诊断工作增加一定的难度。

2.1.2 动物感染布病动物是布病的主要携带体,在疾病防治工作时,要重点关注动物发病时的临床症状,找到降低疾病发病率的方法。大部分患病动物都呈现隐性感染,常见症状是体温升高、并发结膜炎。一般易感染群体是抵抗力较低的动物幼崽及怀孕的母畜。经常会出现流产、产死胎、难产等情况,还会造成胎衣不下、恶露排不净等问题,诱发子宫炎症。部分母畜还出现流产后无法再次怀孕的情况,生育功能受到了不良影响,无法满足养殖场自繁自养的需求。

2.2 实验室检测

2.2.1 病原分离布病的病原体是布鲁氏杆菌。该菌有6个种20个生物型,其中羊型、牛型、猪型,危害最大,都能感染人,羊型最重,猪型次之,牛型最轻。目前养殖行业最常见的是羊型布病,其分布范围广、有较高的毒性和传播能力,寄主多为奶山羊。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很多,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效果有一定差异。简便易做的方法是:采取免疫酶组化直接法或间接法及SPA法等,对病料进行检测,尝试病菌培养。

2.2.2 血清学诊断该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双向扩散试验、对流电泳试验、荧光实验、放射免疫试验、酶联免疫试验、变态反应试验及牛乳环状试验,可根据需要选择最适合的诊断方法。

2.2.3 病理解剖针对家畜感染布病而死亡的病例可以直接进行解剖,观察病畜体内是否有器官存在病变症状。根据患病器官颜色、形状的变化情况,总结出该病症的感染特点,找到诊疗工作的方向。如果病例是人类,通常在治疗期间就可以通过影像学分析的方式,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器官病变的问题。并通过微创手术来取病理进行化验,目的是根据化验结果来调整治疗方向,优化治疗方案,最终科学提高布病治疗效果。

3 有效的防治对策

3.1 人类防范措施

3.1.1 预防方案各地政府部门应展开健康宣教工作,宣传布病的危害性,向受众群体传授防范布病的简单方法。比如,勤洗手,戴口罩。尤其是从事养殖工作的人员,要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在日常工作中穿戴工作服,带好手套。还要及时进行衣物、设备的消毒杀菌工作。严禁饲养人员在动物的圈舍内吃东西,要将工作场所和饮食场所区分开。与此同时,应尽量避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直接吃生冷肉类、饮用生奶。生肉和生奶在未经过高温灭菌处理之前,含有大量的细菌,不仅包括布病病菌,还有很多其他的细菌,会造成混合感染的问题,需要人们引起高度重视。此外,在发生大规模的疫情时,为避免引起恐慌,要传递真实的信息,并介绍现阶段的医疗水平,引导人们正确做好个人健康防护工作。未从事养殖工作的人员也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在发现身体状况异常时,应及时就医,确保能在疾病初期发现,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3.1.2 管理措施对一些布病频发的地区,应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做好疾病管控工作。(1)严禁养殖场将未经过过滤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到周围的河流中,要进行污水定点排放,还要做好污水检测工作,避免污水中存在布氏杆菌,造成细菌在周围城市扩散的情况。(2)对因为布病而死亡的畜禽,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病死禽的生肉流入消费市场。可以结合国家相关法律管理规定,严肃处理违法经营的养殖场。对情节严重的养殖场停业整顿。当发现有人感染布病后,要进行流调管理,调查患者的旅居史,找出疾病的源头,目标是从源头做好防控工作。并应当对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采取隔离措施,直到检查报告显示患者已经完全治愈,才能解除隔离状态。

3.1.3 治疗方案一般治疗方法是使用抗生素来抑菌和杀菌,要严格根据患者的病症严重程度来确定药物的用法及用量,避免抗生素使用过多后,反而引发身体的不良反应。应注意遵循对症下药的原则,每位患者会遇到的并发症类型存在差异,要进行疾病治疗工作,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辅助其他药物。比如,如果有患者在发病期间出现低烧的情况,可以给患者服用退烧药。如果存在失眠的问题,要使用一些镇静类的、能放松神经压力的药物。针对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慢性布病,常见方法是通过中医诊疗来去除病根,大多以调节自身免疫力为主。但中药见效速度相对较慢,要酌情判断是否可以让患者服用中草药。

3.2 动物防治措施

3.2.1 预防方案如果养殖场需要在外地引进新品种的畜禽,应严格按照检疫管理规定,对畜禽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仔细的检查,严禁引进携带细菌的畜禽。在经过检疫后,如果发现阳性病例要及时进行隔离处理,针对病症严重程度的不同,选择采取治疗措施或无害化处理措施。并对运输畜禽的车辆进行全面的消毒杀菌处理,避免细菌扩散,对养殖场内健康的畜禽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应进行分类饲养管理工作,定期进行食槽、水槽的清洗,每日定时清理动物粪便。对饲料的营养程度、卫生程度展开检查,还要关注环境温湿度,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做好通风工作。另外,应控制好同一圈舍内的养殖密度。还可以为畜禽接种疫苗,并使用药物防治的方式,将常见的兽用抗生素拌和在食物或水中,提高疾病防治效果。

3.2.2 治疗方案由于可能感染该疾病的动物种类有很多,在具体落实诊疗计划时,要根据动物品种、生活习性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一般成年病畜大多可以使用金霉素、土霉素来诊疗。用量要结合畜禽的体重、病症特点及日龄大小来调整。另外,如果患病畜禽出现了流产的情况,还要针对子宫做好消炎工作,避免母畜的生育能力受到不良影响。对一些关节肿胀的可局部涂药治疗,对治疗效果不明显,病畜丧失治愈的可能性后,应及时扑杀,并进行环境消杀和病畜尸体的无害化处理,避免对周围环境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对布病还没有明显的特效药,要达到良好的疾病防治效果,必须要将工作重心放在切断病菌传播环节上。

4 结语

布病可以经过呼吸道、消化系统及皮肤接触等方式感染,应结合当地高发布病的时期提前采取防控措施。关键要注意环境卫生,规范养殖人员的饲养管理行为,在穿戴工作服的前提下完成动物粪便清扫、圈舍杀菌等工作。还要对进入养殖场的新动物进行检疫,定期为动物注射防疫布病的疫苗。同时,应根据患者、病畜感染布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对策,并应当落实好肉类卫生管理和污水检测管理等工作。医疗行业也要着重研发新的抑制布病的药物,最大限度的消除布病扩散造成的不良影响。

猜你喜欢
布病畜禽养殖场
规模养殖场防疫现状及对策
猪养殖场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