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会、勤练、常赛”的高中篮球专项课教学设计与实施
——以上海市徐汇中学为例

2023-01-09 17:18文/张
体育教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常赛教会专项

文/张 军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完善体育教师绩效工资和考核评价机制。同时在2021年6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改革实施层面要“教会、勤练、常赛”的具体要求[1]。“教会、勤练、常赛”的政策和理念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贯彻实施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如何将“教会、勤练、常赛”落到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实处,成为各学校的关注焦点和研究热点。

一、正确理解“教会、勤练、常赛”的内涵

(一)“教会”要着眼于教有所法,学其能用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并没有真正明确要教会学生什么,或者设定学生体育课要达到怎样的具体目标作为体育教学的要求。而现在的文件明确提出了要立足于教会学生健康与卫生知识,教会学生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内容目标。基于内容目标的明确,如何教有所法,让教师所教和学生所学真正转化为学生能用,才是实现“教会”的目标。

教有所法,要遵循体育技能学习和教育学习规律,要求教师掌握教学活动的自身规律和基本原理,设计和安排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实施安排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随心所欲,要体现和凸显新时代体育教学的灵活性、科学性和创新性,通过灵活多变、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实施帮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技能,而且学其能用,将所学用于体育比赛的实战和生活实际所需。

(二)“勤练”要着眼于提质增效

“勤练”不仅要关注学生训练量的多少,更要保证学生训练的质。要想学生的训练提质增效,就要提高学生的训练效果,而不是盲目训练和体验式的玩乐。无论是学生运动员的训练还是全体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都需要学生掌握训练动作的技术原理。试想,为什么学生同样都在训练,有的学生训练水平高,身体素质好,有的学生则训练水平一般,身体素质平平。因为无论是运动技能的掌握还是身体素质的提高,都是建立在科学正确的训练和日复一日、坚持不懈的努力训练基础上。运动员场上的优异成绩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时侥幸获得。只有明白为什么练、怎样练,在此基础上再增加训练负荷,增设丰富多样的训练途径和组织形式,“勤练”才能保证提质增效。

总之,在“勤练”的质的保障方面[1],首先要保证动作正确,其次练习难度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同时注意防范训练的伤病问题,一旦出现伤病,将影响学生长期训练的质量和身体健康。在“勤练”的量的把控方面,用训练强度和密度控制学生训练负荷,利用丰富多彩的课余组织形式,提供和保障学生训练参与的次数,只有达到训练量和质的统一,才能有效落实“勤练”[1]。

(三)“常赛”要着眼于赛有所获,以赛育人

有人把“常赛”片面理解为经常参加体育竞技比赛,增加参与比赛的次数。其实“常赛”的目的旨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一方面检验学生体能发展水平,促使学生将其所学能在实战比赛中应用,在赛中总结反思自己,以赛促学;另一方面通过参加比赛健全学生人格,锤炼意志品质,达到以赛育人的目标。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每堂课上的教学比赛,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组建班队,要周周打比赛,周末可组织全校体育比赛,以赛促练,掀起体育锻炼的浪潮,使学生享受竞赛乐趣,更加牢固地掌握专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素养[1]。传统的体育课堂仅仅把体育竞赛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检验学生运动技能的实战运用能力,而忽视了竞赛环节的人文关怀和育人价值。当体育课堂成为“常赛”的主战场,那么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身心特点合理的实施课堂体育竞赛的组织,将是当下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透彻把握“教会、勤练、常赛”三者的关系

要贯彻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既要正确理解三者的内涵,也要理清三者的关系,需要整体规划和设计体育课堂教学,协同实施三个目标内容。

“教会、勤练、常赛”三个目标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构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整体目标。从结构上看,三个目标之间层次分明。“教会”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勤练”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身体素质的途径和手段,“常赛”是展示和育人的平台。从实施路径上看,三个目标之间相互贯通,共同升华。“教会”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基础和基本目标,“勤练”是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核心,“常赛”则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旨向。

三、徐汇中学基于“教会、勤练、常赛”目标的高中篮球专项课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徐汇中学高中篮球专项课融入“教会、勤练、常赛”的设计思路

思路1:在教学重点方面,学生课中“学、练、赛”的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围绕单一的篮球基本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路线开展教学活动,而更加关注学生技战术运用能力,先通过比赛环节导入课堂教学重点在比赛中应用的重要性,检验学生对教学重点的深入理解[3]。

思路2:在教学形式方面,不再固化、僵硬死板地强调整齐划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更注重边学、边练、边赛,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重点在实战运用中的体会。

思路3:在学习方式方面,教师“学、练、赛”的内容设计要注重学生自主性运动参与习惯的养成,转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篮球技战术的学练赛的兴趣和热情。

思路4:在练习手段方面,教师关于“学、练、赛”的内容设计要灵活多样、难易适宜、富有创造力,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和运动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徐汇中学高中篮球专项课融入“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策略

融入“教会、勤练、常赛”目标的高中篮球专项课,以学生比赛为情境导入,在学生比赛遇到的真实问题中,提炼出课堂教学重点,然后展开课堂具体的学练策略,做到赛中提练,练中有教,教赛促练,引导学生享受主动学习篮球技术,乐于主动参与比赛,真正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到高中篮球专项课中去。笔者以上海市徐汇中学高一篮球大单元《篮球防守》的课时计划设计为例,阐述如何将“教会、勤练、常赛”目标在高中篮球专项课的教学中贯彻实施。

1.“教会”:引导建立防守概念,逐步养成防守意识

高一篮球专项班学生具备运、传、投基本技术水平,但缺少一定的比赛经验,比赛表现较差,具体表现为:在认知层面上,学生认为比赛就是双方你来我往的对攻,在比赛实战中缺乏防守意识;在行动表现上,进攻持球人脑子里只有进攻且缺少团队配合意识,随着比赛时间的推进,篮球场上呈现出双方折返跑的比赛现象,进攻实效差。

教师通过设计“保护自己贵重物品”的攻防游戏,形象化地向学生阐释防守的本质,引导学生建立篮球比赛中的防守概念,帮助学生做到尽力“顾此”的同时还能不“失彼”的防守应对策略,逐步养成防守意识。通过游戏化的比赛情境设计,融入防守脚步技术和抢断球技术,不仅教会学生防守脚步的技术运用,还建立了学生比赛的防守意识。教有所法、学其能用的“教会”内涵得到充分贯彻实施。

2.“勤练”:置身比赛情境,贯穿师教生练

前面通过游戏化的学练,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防守概念和意识,教师基于篮球比赛中追防的实战场景,创设游戏化和实战化兼具的比赛练习方法,把空洞的防守概念具象为有趣的追防比赛游戏,提升防守练习的趣味性,同时又不失练习的实战应用性。

学生经过上述比赛练习方法后,教师在此练习方法基础上,在不改变练习的实用性前提下,根据学生练习的反馈情况,进一步创设情境,增加防守人的练习难度。以下为具体练习方法阐述。

练习内容名称:“你追我赶”追防游戏。练习规则与要求:将所有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持球进攻,一组追防,持球进攻人底线一排做运球进攻准备,由后场底线向前场篮下推进。追防的一组人背身站立于持球进攻人身前三米外。当持球人开始运球推进,需要追防的人通过余光时刻注意,当发现持球人运球超过自己的身位,则开始追防,在前场底线前追上并破坏持球人进攻的运球,算作防守成功。第2组练习互换攻防身份。

在以上游戏练习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学生追防难度,创设更加贴合实战情境的练习场景。例如,先前背身站立的防守人,可以改由背身坐在地上,要求追防的人在快速起身后加速追防持球进攻人。前后两个比赛练习通过增加练习难度,帮助学生提高练习实效,充分凸显出“勤练”目标中提质增效的内涵。

3.“常赛”:丰富比赛形式,衔接正式比赛

“常赛”的重点不在于一直进行正式的篮球比赛,而在于丰富比赛形式,通过不同练习方法的比赛,首先夯实学生的防守基本技术,建立时刻防守的意识,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学生进行正式篮球比赛,以检验防守意识和防守技术在实战中的运用能力。以下为高一篮球专项课《篮球防守》课时计划的比赛设计。

比赛名称:“碰不得”传球攻防转换。比赛规则及要求:在传球攻防转换的游戏比赛中,攻防双方各5人参与,比赛场地为篮球半场,要求进攻方在不得被防守方触碰到球的情况下完成8次传球配合,比赛过程中进攻方一旦球被触碰或者完全抢断,将球交给场地中圈的教师重新进行开球,双方转换攻防角色,直至有一方成功完成8次传球。

通过以上的传球攻防转换游戏比赛,学生感受到自身体能输出要求很高,同时需要自己一直在积极防守,争取抢断球,自己的防守能力和意识快速建立起来,同时还巩固了学生的传接球技术。在防守配合的过程中,团队的5人始终要口令互相提醒,达成防守共识,布局防守区域,成功配合完成断球。比赛配合培养了学生之间彼此信任、互助合作的意志品质,也凸显了“常赛”目标赛有所获、以赛育人的内涵。

自始至终,整堂篮球专项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全面贯彻“教师教有所法,学生学其能用”“教师以赛导教、以赛促学,学生练有实效,赛有所获”,最终实现课堂教学“以赛育人”的目标指向,把“教会、勤练、常赛”科学合理地融入在了高中篮球专项课教学设计与实施中。

猜你喜欢
常赛教会专项
构建“教会、勤练、常赛”的立体化学校体育新样态实践研究
基于“常赛”视角的冬季健康体育课程实施策略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思考解析“教会、勤练、常赛”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促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的策略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初恋教会我们爱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