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辉从肝脾论治不寐的临证经验

2023-01-10 04:32殷慧君荣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营卫行气运化

殷慧君 荣辉

(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2.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国医医院/武汉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湖北 武汉 430014)

失眠,中医称之不寐,又名“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导致睡眠感不满意为特征的睡眠障碍[1]。不寐既强调客观方面地无法入睡或时寐时醒、寐而易醒、醒后难寐,也强调了主观感受如患者自觉睡眠质量差、多梦等[2]。长期失眠会导致各种负面影响,如记忆力、免疫力下降,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还会增加高血压、冠心病、抑郁症等疾病的发病率[3],甚至造成猝死[4]。荣辉教授,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国家级名老中医师承继承人,从事中医心血管、急诊、老年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30 载,临床治疗心系病证经验丰富。荣辉教授从肝脾入手论治不寐病,主以调肝和中治法,临证施治,用药灵活,临床疗效颇佳。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 气血不盛 气道不通 故有不寐之症

《灵枢·大惑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指出失眠乃营卫不调、阴阳失和所致。《景岳全书·不寐》:“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指出其病因可分为虚实两端,虚者为营阴不足,实者为阳盛邪扰。李中梓《医宗必读·不得卧》中提出“不寐之顾大约有五”,分别为气虚、阴虚、痰滞、水停、胃不和。

荣教授总结前人观点,认为睡眠主要与气血、通道(气机)和环境3 个因素密切相关。《灵枢·营卫生会》:“气血盛……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营卫之气顺天地自然、昼夜变化循行,气血充实则心脾得养,通道顺畅则营卫协调,内外环境适宜则天人合一,昼精夜瞑,人得安睡;若气血不盛,气道不通,则营卫不调、阴阳失和、阳不入阴,故有不寐之症。

2 脾生气血 肝主通道 当从肝脾论治

荣教授认为,气血之充盛有赖于脾胃运化,气机之顺畅有赖于肝之疏泄正常,故治疗不寐当从肝脾入手,调肝和中,疏肝健脾。现将其观点阐述如下。

脾胃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是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生化之源,故曰“脾生气血”。若脾胃运化失职,气血生化无源,血虚则神魂失养,寤寐失常。《景岳全书·不寐》云:“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思伤脾,思虑过度则脾气郁结。且现代人存在生活习惯方面的问题,饮食不规律,嗜食肥甘厚味,暴饮暴食,少于运动,长期坐卧,多有肥胖、虚劳等病。《素问·宣明五气》:“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伤气则气虚,伤肉则脾虚,脾气亏虚,运化失司,痰热内生,壅遏于中,痰热上扰,胃气失和,则卧不安;或因肥人多痰湿,而脾喜燥恶湿,痰湿困阻脾阳,脾阳被困,无力传输营养物质,水谷精微输布失常,心神失养,而有不寐之症。

肝为刚脏,主疏泄,喜条达,对气血疏导与调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清代周学海认为“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故曰“肝主通道”。一方面,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气机,“疏”使气行而不滞,“泄”使气散而不郁,气机通畅则营卫运行正常,故能寐[5]。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是导致不寐的重要因素。有研究显示40%~70%的成年人患有慢性睡眠障碍,失眠的年发病率约为35%~50%,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生活压力较大、婚姻状况不佳的人更容易失眠[6]。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逐年加快,过大的精神压力致使情志不遂,肝气郁结;焦虑郁怒,肝郁化火。肝木失于条达,则疏泄失职,一可导致气机郁滞,耗气、伤津、挟痰、化火,邪火内扰心神,神明不安,发为不寐;二可引起升降失常,脾胃运化失司,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运行输布,或气血津液生化无源,神魂失养,发为不寐。

另一方面,肝之疏泄协调脾胃升降,使得脾胃运化功能正常;若肝气疏泄太过,可有胃痛、呕吐、嗳气、反酸等症,必然影响睡眠质量。《素问·逆调论》篇:“胃不和则卧不安”,且肝脾二脏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脾胃失和则卧不安,《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说明脾胃的正常运化有赖于肝之疏泄正常。

肝亦藏血,血舍魂,魂乃肝之阳气,由肝血所舍,肝魂内守,则人体寤寐有序。清代唐容川《血证论·卧寐》:“肝藏魂,人寤则魂游于目,寐则魂返于肝,若阳浮于外,魂不入肝,则不寐”。若肝郁气滞或阴虚火旺,肝不藏血,魂无所附,则有血虚、血瘀、血热等证,魂不藏于肝,则有不寐多梦、惊悸不安、烦躁健忘等症[7]。

3 疏肝行气 健脾祛湿 治宜调肝和中

根据上述病因病机,荣辉教授在不寐的治疗上着重顾护脾胃、疏肝行气,主以调肝和中之法,化痰渗湿健脾以卫气血生化之根本,充实气血;疏肝理气行滞以调气机通道之顺畅,使肝之疏泄正常。用方用药上,善用二陈汤、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方化裁,常用组方药物有:陈皮,茯苓,法半夏,枳壳,南柴胡,白芍,川楝子。方中陈皮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能行气以健脾;柴胡辛行苦泄,能条达肝气,协调阴阳,善疏肝经之郁滞;二者共用为君药。茯苓健脾渗湿化痰,法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此二药与陈皮合用,即为二陈汤之意,具理气和中,健脾渗湿之效。枳壳行气开胸、宽中除胀,川楝子疏肝泄热、行气止痛,白芍酸敛肝阴,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此三药与柴胡配伍以增疏肝行气解郁之功。全方药性由偏温归于平和,兼顾脾气之运化与肝气之疏泄,虽无半点重镇宁心安神之品,却从“通道”与“气血”2 个方面调理阴阳,化痰祛湿健脾,则气血得以充实,疏肝理气解郁,使通道得以顺畅,气血盛,气道通,由此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则寤寐自安。

4 验案举隅

吴某,女,57 岁,2020年10月6 日初诊。10年来失眠、头痛,近1年明显加重。患者自述多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失眠,后日渐加重,表现为入睡困难,晚上11~12 点方能入睡,凌晨1~2 点便醒,醒后难再入睡,严重时彻夜不眠,伴头痛、头蒙,全身乏力,偶有痰涎,口渴不欲饮水,畏风肢冷,纳食一般,夜尿频,每晚1~2 次,大便日一行。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易怒,身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弱。既往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病史。中医诊断为不寐病(肝阴不足型)。治宜疏肝理气,化痰安神,予陈皮6 g,茯苓10 g,法半夏6 g,枳壳6 g,南柴胡10 g,白芍10 g,鸡内金6 g,金荞麦根10 g,川楝子6 g,桔梗6 g,厚朴6 g,浙贝母10 g,瓦楞子10 g,海螵蛸10 g,小茴香6 g,赤芝6 g。水煎服,日1 剂,共7 剂。患者于2020年10月13 日复诊,诉头痛较前缓解,夜尿无,寐仍欠安,凌晨1~2 点易醒,醒后可再入睡,口干,舌红、苔薄黄,脉细弱,荣教授在上方基础上加生甘草3 g,益智仁6 g,续服7 剂。2020年10月27 日3 诊,诉睡眠质量较前改善,头痛头蒙等症基本消失,自觉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效不更方,续服14 剂巩固疗效。

按语:根据子午流注理论,凌晨1~2 点为丑时,正是肝经旺盛之时。丑时易醒,与肝之疏泄异常有关。该患者素体肝阴不足,虚火扰心,故急躁易怒,身体消瘦;心神被扰,则发为不寐、头痛;其病日久,阴伤气耗,阳气亏虚,故有畏风肢冷、全身乏力;脾失健运,内生痰湿,故有头蒙、痰涎、口渴不欲饮;肝肾同源,肾阴亏虚,水不涵木,阴不制阳,故有夜尿频。荣辉教授以疏肝理气、化痰安神为治则。方中陈皮、茯苓、法半夏燥湿化痰,健脾渗湿;柴胡、白芍疏肝解郁,平抑肝阳;枳壳、厚朴、川楝子理气行滞;浙贝母清热化痰;鸡内金、金荞麦根健脾胃以消食滞;瓦楞子、海螵蛸制酸止痛;小茴香、赤芝温补肝肾,鼓舞阳气;桔梗为引经药,开宣肺气。二诊时,患者头痛缓解,寐仍欠安,口干舌红,故加生甘草生津养阴,益智仁温脾暖肾,巩固疗效。三诊时,患者诸症基本消失,自觉精神好转,故不更方,续服14剂,巩固其效。

5 小结

不寐是临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由于过大的精神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正愈发严重地影响现代人的生活质量。针对不寐,荣辉教授从通道和气血2 个方面入手,调肝和中、疏肝健脾,疏通气机,充实气血,则阴阳协调,寤寐自安。

猜你喜欢
营卫行气运化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历史各时期关于营卫理论的研究概况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补益营卫方对衰老小鼠皮肤端粒酶表达的影响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
战国时期房中学著作《行气铭玉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