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讲好湾区故事的实践与思考

2023-01-10 18:24□文│张
中国出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岭南文化湾区岭南

□文│张 芳

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湾区”)包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珠三角九市共11个城市,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纲要》提出,要共建“人文湾区”,这是当前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目标。人文湾区的建设,要大力发扬粤港澳共同的文脉——岭南文化,传承和弘扬以岭南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港澳中西文化交汇融合的特点,建设既具鲜明民族特色又兼具世界开放品格的人文湾区,铸就湾区人文精神。[1][2]广东出版传媒业积极致力于人文湾区建设,共同推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实现文化大融合、发展大联动,共享湾区发展新机遇。

一、依靠“五个板块”,构建岭南文化出版新格局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绚丽多彩,具有岭南地区独特的地域特色、侨乡特色和海洋特色。从狭义上来说,岭南文化包括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三大民系文化。[3]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对城市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提出明确要求。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扬和创新包括岭南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砺人、以文聚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打造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为中华民族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4]

广东省出版集团一直以弘扬岭南文化、传播改革创新精神为重要的文化使命,近年来挖掘、整理、出版了一大批岭南文化题材的重要著作,主要从五个板块构建岭南文化研究和宣传出版格局。一是以重大文库为抓手,建设学术高地。代表作品有被誉为“开创地方文库出版之先河”“岭南文化百科全书”的《岭南文库》(已出版156种),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岭南文化的丰富内容,成为研究岭南不可或缺的知识库、资料库。二是以文献古籍整理为脉络,梳理岭南文化图谱。《世界客家文库》《岭南中医药文库》《葡萄牙驻广州总领事馆档案》等文库图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三是聚焦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红色文化、岭南历史名人故事等,打造岭南文化通俗读物。《当代岭南文化名家》《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地道广东》等图书受到省内外广大读者欢迎。四是针对大众和青少年学生,编写岭南文化知识普及读物。策划出版了《岭南文化读本》《广府文化读本》《潮汕文化读本》《童说岭南》等图书,推动岭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从不同层面帮助中小学生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五是积极投入人文湾区建设,创新发展岭南文化新形态。策划出版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全球定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文化特色与发展对标》《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粤菜师傅风味系列》等,以新内容续写岭南文化新篇章,助力粤港澳三地文化共融发展。[5]

二、抓住“四个特点”,讲好湾区故事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向世界宣示了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信心和决心,是广东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实践,是广东省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将产生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出版传媒业应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抓住文化外宣的“四个特点”,在讲好湾区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方面,不断探索、创新。

1.抓住海外关注热点

文化的海外推广必须因地制宜,把握海外受众对传播内容的需求,抓住当下的热点最容易实现内容的有效传播。不少东南亚国家民众对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有所了解,但了解不够立体、全面,湾区概念在东南亚缺乏辐射作用。为了更广泛地向全球推介湾区概念,广东省出版集团与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合作成立了“新加坡中国主题国际编辑部”,并于2021年2月出版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全球定位》英文版,在亚马逊等多家海外平台上架销售,并在2021年法兰克福线上书展平台进行线上推广,赢得广泛关注。这种融合推广方式让粤港澳大湾区形象以更加饱满、立体和鲜活的方式向世界传播。

2.抓住重大外事活动节点

重大外事活动是开展地方文化宣传的重要途径,可以更好地帮助海外受众了解中华文化,是彰显广东地方外宣文化特色、对外讲好湾区故事的重要方式。

2017年在德国汉堡G20峰会和2019年日本大阪G20峰会前夕,广东省多家出版传媒企业跟随广东省委宣传部赴多个国家举办了“魅力中国——广东文化世界行”活动。由《广州日报》推出的巨幅手绘长卷《千年广味图》以广州地图为蓝本,将分布在珠江两岸的美食和美景通过手绘呈现,形象地展示了富饶、美丽、现代而充满魅力的新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在德国和日本分别发布了“中国梦·广东故事”丛书中英双语版和日文版。这套丛书通过讲故事的叙事方式,以贴近欧美读者的语言习惯,从开放、创新、共享、活力四个维度,描绘了一个个敢为人先、创新进取的广东传奇故事。这些作品对推广和宣传广东的改革经验和开拓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3.抓住海外华侨华人情感共鸣点

凭借地缘优势,广东与东南亚的联系十分密切。东南亚有着最大的华侨华人群体,其中接近半数的人都是广东籍。老一辈华侨华人对于岭南文化的归属感、华裔新生代对于岭南文化的渴求,都为岭南文化走出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广东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岭南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岭南文化十大名片”评选活动,评出了粤菜、粤剧、广东音乐、骑楼、黄埔军校、端砚、开平碉楼、广交会、孙中山、六祖慧能作为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的十大名片,“岭南文化十大名片”丛书应运而生,并将印度尼西亚作为对外推广的首选目标国。丛书印尼文版的出版,增进了华侨华人对于岭南文化的了解,回应了他们浓浓的乡情,成为湾区文化对外展示的新名片。[6]

4.抓住海外读者阅读特点

文化的海外传播要根据受众需求进行本土化改造,用海外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才能实现有效推广。岭南画派传人梁培龙“撞水、撞粉”的技法独具地方特色,其创作的儿童图画书《中国绘·乡下动物园》英文版于2019年由上海新闻出版发展公司在美国出版发行。为了适应美国小读者的阅读审美习惯,出版方对故事进行了重新编排,使这类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绘本作品走出国门、打破文化壁垒,帮助海外读者了解和感受真实的岭南美术文化,把岭南特色、湾区美学以更生动、更接地气、更形象、更触人心扉的方式传播出去。[7]

三、善用“五个抓手”,创新湾区故事传播方式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广东既是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8]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开展工作,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9]毋庸置疑,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未来前景的重要窗口,我们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加大力度推进人文交流出版合作,对外展示一个朝气蓬勃、充满岭南文化底蕴的湾区形象。

1.以融合发展为抓手

新时代,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生动地讲好湾区故事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我们要立足广东实际、突出岭南特点、拓宽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媒体融合发展方式,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合纵连横的国际传播体系,把湾区故事讲得活灵活现。

巧用有声书。“讲古”(又名“说书”)是岭南文化的一项传统表现形式,新世纪出版社与广东知名“讲古人”彭嘉志合作出版了《童说岭南——听彭嘉志讲古仔丛书》,在传统纸质书上加入了数字出版的新卖点——“扫描书中二维码召唤彭嘉志讲古”,扫码即能播放作者讲古的音频。这些生动有趣的粤语讲古音频将登陆国外的听书网站,面向海外特别是擅长粤语的东南亚华人传播岭南文化。

妙用特色机构号。当前,海外受众的日常信息获取渠道主要是社交媒体。《少年文摘》杂志抓住这一特点,在国外社交媒体平台创建了海外机构号,每天发布正能量美文,传播湾区精神和故事,广泛吸引海外年轻读者关注岭南文化。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深度挖掘湾区新闻和资讯,在国外社交媒体平台分别创建了“行走大湾区”(Journey Album GBA)等机构号矩阵,每天用英文向世界实时发布湾区资讯,广受海外受众关注,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善用新媒体。新媒体矩阵在综合的、全方位的对外传播湾区形象方面有一定潜力。《新周刊》杂志聚焦湾区文化圈建设这一主题,在其APP上推出了《高速路·广东速度》大型专题报道,记录广东速度、时代意义、湾区奇迹。新周刊公众号矩阵“九行”推出的《湾区漫游记》栏目,用新锐视角,发现湾区时代不一样的广东文旅生活,栏目推文全网阅读量达400万+。接下来,这些报道内容将被碎片化并配备英文注释,以海外读者熟悉的方式在海外媒体平台上传播推广。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在网上搭建了“云上岭南”文化博览会网站,这是一个全面展示岭南文化的国际传播超级平台,包含岭南新闻报道、视频直播等多个媒体栏目,既展示了岭南特色传统文化,又描绘了今日粤港澳大湾区蒸蒸日上的发展动态。网站自创办两个月以来,已获得境外浏览量178万+,积极助力湾区形象的海外推广与传播。[10]

2.以乡情文化为抓手

客家文化一直以来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全球有客家人1亿多人。2022年大年初一,由广东省梅州市广播电视台主办的客家春晚连线海外,在非洲国家毛里求斯设海外分会场,用原汁原味的客味和乡韵系起客家人浓浓的乡情。广东是客家人最多的省份,广东省出版集团出版的《世界客家文库》,通过收集整理、策划出版全球客属地区的客家文化精品,传承发展客家文化的宝贵精神。文库包含《客家珍稀文书丛刊》(100卷)和《客家珍稀谱牒丛刊》(100卷),涵盖了最具代表性的客家珍稀契约文书以及客家谱牒。这些图书不仅保留和传递了珍贵的客家资料,更是引起全球客家人凝心聚力共圆中华梦的精神联动,在客家人情感共鸣的土壤上推动湾区文化多元共融发展。

3.以深度原创内容为抓手

岭南文化是湾区的文化基因,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源头活水。广东省出版集团结合人文湾区建设规划,按照将湾区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围绕湾区数字化与科技创新赋能的特点,结合湾区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能制造等特点,打造了“5G的世界”系列丛书,下一步将推出丛书英文版。湾区有华为、腾讯、格力、顺丰、美的、大疆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集团围绕这些一流名企出版了“湾区名企系列丛书”,反映了这些知名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历程。

此外,按照将湾区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的战略定位,广东省出版集团还深度策划了多本介绍湾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少儿馆、非遗馆等文化地图书系,围绕“有趣的湾区”这一主题形成持续性出版矩阵,让海外受众对“湾区”的概念由陌生到熟悉,由好奇到充满兴趣,向世界传递温和、友善的湾区形象。[11]

4.以港澳联动为抓手

粤港澳大湾区助力区域合作,一方面促进港澳人心回归,另一方面利用港澳中西文化融合特征联合对外推广湾区文化。2021年3月在香港出版的“我的家在中国”丛书繁体字版已进入全港900多所中小学校,帮助港澳学生学习中国历史文化、加深国情认同。此外还在海外出版了英文版、法文版、俄文版和老挝文版。另一套丛书《岭南文化青少年读本系列》之《图解岭南建筑》繁体字版也于近期出版,给香港青少年读者带来岭南古建筑的智与美,探寻粤港澳同源的岭南文化。

5.以地方对外发展规划为抓手

在创造举世瞩目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的同时,广东的地方文化外宣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读懂中国”国际会议落户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从都国际论坛、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大湾区科学论坛等众多国际化会议、展会与论坛的成功举办,积极扩大了“国际朋友圈”,让湾区保持张开双臂的开放姿态,成为世界观察中国、了解中国、走进中国的重要窗口。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深化广东与新加坡的合作提供了重大机遇、拓展了合作空间,凭借同根同源,宣传推广到位,很多新加坡商人十分看好湾区建设的前景,他们选择广东作为投资中国的首站,将广东作为了解国内市场的主要窗口。广东出版传媒业可借助广东与新加坡之间已经搭建好的合作平台,履行好文化人的责任担当,将更多湾区题材内容搬到世界舞台上,助力湾区的文化建设,使活力湾区成为中国参与世界经济贸易竞争的排头兵,推动湾区文化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先锋队。

四、结语

新时代带来新机遇,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伟大历史机遇下,广东出版传媒业自当乘势而上,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规划扎实、稳健地推向深入,把人文湾区建设作为重大历史任务抓紧抓好,顺势而为,主动作为,讲好湾区故事,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作出积极贡献,助力提升湾区形象在海外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猜你喜欢
岭南文化湾区岭南
忆岭南
岭南文化名家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岭南文化融入广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岭南建筑的前世今生
雨岭南
不辞长作岭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