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刍议

2023-01-11 02:17林华双
中学语文 2022年3期
关键词:古诗词诗歌有效性

林华双

古典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奇珍异宝。品读古典诗词可以让我们缅怀历史,体味古人的智慧和情趣,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厚意蕴,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品味,提升语文的核心素养。因此,古诗词鉴赏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以往的古诗词教学更为重视学生的应试技巧,套用诗歌解读模式生硬地分解古诗词,学生对古诗词的丰富的意蕴和内涵却不求甚解。因此,古诗词鉴赏也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然而,近年来,高考中古诗词的解读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和综合素养,如果只会套用答题技巧解读诗词,不但无法有效答题,更遑论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试着从古诗词存在现状出发,探讨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赋予了教学更深层次的意义。新的高考模式下,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和部分教材内容也发生了改变,学习和评价方式也有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核心素养的提升已经成为了重中之重。古诗词教学就应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古典诗词的语言魅力。然而,在新课程改革之前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喜欢对一篇课文按照既有的固定模式进行程序化教学,例如古诗词的教学,经常是介绍体裁、作者、背景,再来全篇翻译,最后就是艺术层面的解析。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不能完全否定,就是有些中规中矩,也没有跟着学生的成长节奏而适时调整,对于调动学生的品读兴趣和提升艺术审美水平往往事倍功半。所以,新课改基于过去一些低效的教学现象及时调整更新,对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让语文教学真正做到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的问题

传统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现在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虽是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但有时还是“重言轻文”,对于古诗词的讲解就像对文言文的讲解一样,对每个字、每个句子依次翻译,对于古诗词的意境和审美素养方面不太注重,而且在高考的重压下,很多教师和学生自己都更注重实际分数,也就是应试教育的技巧掌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陷入疯狂做题的怪圈,以便从此达到对每个考题题型了如指掌、对答如流。但是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古诗词带给我们的意义仅限于此吗?古诗词只是高考的一种主观题型吗?显而易见,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2.教学方法的问题

很多教师的古诗词教学课堂还是以教师讲解为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授课时,唯恐自己落下哪一个知识点,所以,教师的讲解就填满了整堂课,至于有的老师,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都恨不得把自己的毕生所学倾囊相授。这种教学方法容易使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满足了教师们教的心理,却忽视了学生学的效果。古诗词鉴赏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理应发挥的作用,却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中失效了。古诗词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果能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一定会激起学生思想和情感的浪花。

3.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

当代的信息技术更新快捷,但现在在职的高中语文教师中,老教师比重还是很大的,有些老教师仍满足于过去的教学技能,不愿学习和利用多媒体,不善于应用多样化的现代技术手段来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而有些年轻教师资历尚浅,对于古诗词鉴赏方面的文化积累不够丰富,能够带给学生的鉴赏感受也打了些折扣。因此,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三、高中古诗词鉴赏的有效教学策略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该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性?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早在上个世纪20 年代就开始了,有效性教学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教学效益的体现,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来对比自己的课堂效益达到了哪一步,从而来进行衡量;另一个是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说,是否存在有效性,即教学目标有没有实现。那么,对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我们又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性呢?

1.教学目标的设立要明确

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衡量就是与教学目标相对比,如果说设立的教学目标太过容易,会出现动力不足的情况,教师会觉得教学压力太小,久而久之产生懈怠教学的情况,学生会觉得语文古诗词的学习太容易,从而产生错误的认知。如果设立的目标太艰难,又会很难达到,教师有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从而避重就轻,时间长了,对于古诗词的教学非但没达到目标,甚至有可能走入另外一个死胡同;学生也会认为这是一块十分难啃的骨头,见之即恶,还何来由衷地爱上古典诗词。所以,教学目标的设立要合理与明确。

比如在学习《登高》这篇文章时,教师应设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这篇文章是杜甫在飘零的人生阶段寄寓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的作品,文章中是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沉郁顿挫诗歌风格。教学目标应设定为:(1)诵文章、品意象、析秋景;(2)体会文章的格律美;(3)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这些教学目标的设立应以问带学,层级化设定教学目标,兼顾班级内每位学生的教学。难易适中、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科学明确这些只是基本的要求,教学中还需要教师随机应变,结合课堂上的氛围,在完成基本目标的前提下进行调整。

2.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合理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一堂课的中心,若其他的目标或手段再完善,而教学内容空洞无比,也是无法达到教学的有效性的。首先,应根据单元任务,分点设计合理的具体内容。若是教学内容太多,会使得课堂安排混乱,甚至严重的话会出现课堂时间不够。若是太少的话,则会出现达不到教学目标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更谈不上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了。其次,应该层次分明,突出重难点,并增添难点分解环节,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最后,应该将知识的积累上升到能力提升的高度,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为了让学生有所成长,学生真的通过古诗词鉴赏有所收获,才是课堂最大的有效性。

比如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诗歌教学单元内容是“诗意的选择”,曹操和陶渊明都是魏晋诗人,一个“入世”,一个“出世”,志向情怀不同。品读这两首诗歌时,设定教学内容侧重品读诗人诗意选择的原因。此时若能设定群文对比阅读就能增强课堂有效性。教学时试着先从知人论世出发,了解两位诗人的时代背景,梳理个人生平,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课堂中介绍这两位诗人,初步了解诗人选择的原因;其后根据诗眼品读诗歌的诗意,群文议题诗意的人生选择,可选取古代历史中若干著名诗人的诗歌和生平概述,从其人生经历和思想内容拓展到不同的诗人诗意的选择。利用群文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紧扣单元任务,知人论世,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素材的同时,也对不同时代诗人的选择有了个性化的理解。

3.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教学中学生对诗歌语境缺乏理解,古诗词教学如果只采取老师讲学生听,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以声入境品诗情,组织学生诵读,设置情境,在吟诵中感悟到古诗词语言艺术美。让传统的古诗词通过音韵设境多次吟诵,感受古诗词的文化魅力,落实诗歌语言建构与运用。

例如在《声声慢》的教学中,可以借助李清照不同人生阶段的图片展示、背景音乐渲染,、名家示范朗读、观览词作短评、男女生互读等多种教学方法,品读李清照晚年词人的心境。古诗词鉴赏讲究的是一个意境,高中生有其特殊的年龄特点,对事物的感知力强,所以在教师营造的氛围里,学生可能会更好的感受诗词、品味诗词,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诵读了解诗歌的意象,诗词的字面意思,后从词的特性沉浸到词人的心境中领略诗歌情感。《声声慢》词人本想寻觅过往的温情,却发现止于冷清、凄惨,寻觅后一无所得的困境,想要摆脱孤苦无依的心情就更加急切。时而舒缓时而急促的朗读中,似乎听到了诗人的长吁短叹。词人的个体之忧演变为家国之思。

4.教师专业素养要提升

一个信息化时代的现代社会,古诗词教学的课堂模式不应该只是传统的讲授型;它还可以是小组合作型、研学探究型。不同类型的上课模式,对教师们专业素养的要求也不同。为了丰富学生课堂质量,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应该提升其个人专业素养,这样才能根据古诗词情境教给学生不一样的课堂体验,从而提升古诗词鉴赏的有效性。而这不一样的课堂体验,需要作为一线的老教师们不能只保留原有的讲授型上课模式,还应该学习运用新型的信息技术,运用希沃平台,直播等平台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不断加深对文本理解。用老师的专业能力,解读文本知识,让学生感受古诗词意境,从而让课堂耳目一新,展示老教师们最闪亮的风采。年轻教师们则需要不断的学习、充电,积累,牢牢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探索有效型课堂模式。只有把自己的一碗水盛满了,老师们的专业素养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才能提升。一线的新老教师们一同努力提升专业素养了,学生课堂学习更有积极性了,古诗词鉴赏自然有效了,学生文化素养也随之提升。

核心素养教育是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热爱自己国家的语言,提升审美和鉴赏的水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家国情怀。统编版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是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年龄情况进行科学选取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歌有效性
诗歌不除外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