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3-01-11 03:24广西岑溪市岑溪中学543200苏建凯
中学教学参考 2022年9期
关键词:文本资源语文

广西岑溪市岑溪中学(543200) 苏建凯

近年来,随着影视产业的发展、电影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电影作品大量涌现。与此同时,一些人逐渐养成了碎片化阅读习惯,这一习惯与视听觉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此情况下,部分学生对经典阅读失去了兴趣。顺应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趋势,因势利导,将电影资源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有效应用电影资源。

一、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借助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教学,是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习惯了在教学中以教材为根本,照本宣科,自顾自地讲。这使得学生很少能接触课外的素材和资源,进而导致他们的视野和思维都被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的语文教学,根本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达到素质提高和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如今,新课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新课改背景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热门话题。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学跟上时代的节拍。

21 世纪是媒体文化盛行的时代。电影诞生于19 世纪末,是一门造梦的艺术。电影里有国际风云、人生百态等。看电影不仅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加深我们的文化底蕴,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异乡风情,对人生、社会进行深度探究,乃至改变自身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在日常生活中,许多高中生会通过看电影来调节自身的情绪,并充分认识广阔的外部世界。电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情感和态度。如西方好莱坞大片中宣传的个人英雄主义,使得一些学生对中国一直推崇的集体主义、家国情怀等的认同度降低。许多文化研究学者认为:电影具有意识形态塑造功能,一部好电影可能会改变年轻人的观念。将电影资源纳入教学领域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这样做能让学生见识另类教学手段,体会不一样的人生。而且,电影资源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电影资源对学生的影响,因势利导,以丰富语文课程资源,增强知识讲解的灵动性、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关注电影作品的叙事艺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电影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有自身的语言特性和构成特点,是叙事艺术和视听艺术的完美结合。在叙事方面,电影与文学作品、戏剧一样,都遵循一定的叙事原则。电影的叙事结构和特点,对写作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电影人在制作电影时,经常要依赖与文学作品的对话选择合适的叙事结构,进行情节的添加或删减。为此,许多人都主张在电影欣赏和研究中要关注电影叙事的巧妙性、严谨性。在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由电影的叙事艺术切入,讲解与情节描述、结构安排等相关的内容,进而让学生深入认识电影的叙事艺术,领会叙事之于写作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应的叙事技巧。

如在以“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为主题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借助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祝福》(1956 年版)来讲述电影的叙事技巧,并开展小说与电影的叙事比较活动,以说明情节结构完整、前后关联呼应的意义和作用。如小说《祝福》以作者设定的叙事视角为先导,借助“我”的叙述将读者带入故事;而1956 年版的同名电影则转变了叙事视角,放弃了“我”的内聚焦型视角,选择从摄像机和旁观者的视角去讲述故事。这种叙事方式,很像将隐藏在摄像机后的多双眼睛的视角聚集到一起构成一个全知全能视角,进而详细而全面地展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教师这样做,能让学生知晓不同叙事视角的特点及作用,并在探究叙事视角转换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小说作者的意图和其对人物的态度。

又如,在电影《人在囧途》中,为了突出“囧”字,导演设置了许多巧合,如牛耿阴差阳错地救助了吃枣被卡住的老婆婆等。电影中的许多地方可以说是“无巧不成书”。这样的设置,使得相关情节内容具有很强的戏剧性以及虚构色彩。这一电影的叙事艺术能给学生很大的写作启发。在电影中,正是因为这些巧合,故事才顺利衔接起来,许多情节才更加精彩。

在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思路,选择合适的叙事视角、叙事技巧等机动灵活地去写作,以确保叙事线索更加清晰,写出来的作品更具可读性和艺术性。

(二)利用电影资源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本解读是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研究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以教材为根本,按部就班地去分析、解读文本,不会将讲解与视听艺术欣赏结合起来。这使得语文课堂气氛沉闷,缺少趣味性。电影是视听艺术和叙事艺术的结合,与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部电影都有剧本,每一个剧本都是由文字、符号排列组合而成的,涉及台词、场景描绘等。电影剧本在创作时,更加关注画面形象的确定性;而单纯的文学文本,不论它描写得如何细致,其中还是有许多东西是不具体、不确定的。如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有这样的描写:“(宝钗)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在这里,关于薛宝钗使用的扇子是团扇还是折扇,就有许多争议。电影剧本中的类似表述会更加确切、精准,即明确所指为何物。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鉴赏电影剧本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将文本阅读与电影台词解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表评价,进行联想,观照社会,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我与地坛》一文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深化学生对生死和亲情的感悟,坚定学生的信仰”。要想实现这个教学目标,需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但是,由于文本篇幅过长,情节不够曲折,部分学生无法沉浸到阅读中。面对这样的情况,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远离文本,架空分析,也不应以练代讲,而应聚焦文本,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分析文本的内容。于是,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文本。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具有相同主题意义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相关片段,并展示电影简介和电影中的精彩台词等,如:1.人生也许就是不断地放下,但最遗憾的是,我们来不及好好告别。2.这里必须说说恐惧,它是生活唯一真正的对手,因为只有恐惧才能打败生活。3.当你明白,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而是用来相处的,你就会明白有些东西虽然并不合理,但你必须相信,这些东西很牢固,你必须依靠它们。最后让学生思考:电影中说是信仰救了少年派。那么,什么是信仰呢?在哪里能找到信仰呢?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思考出答案。教师便结合《我与地坛》的内容,给予学生启发和点拨,让学生领悟信仰的内涵,并了解:只有在最危险的地方,在孑然一身,处于死亡的边缘无处躲藏而又拼命想活下来的时候,才会有坚定的信仰,才能在求生信念的支撑下积极自救。这个世界中的美好和残酷是并存的,人性也是如此。我们这一生,要经历许多事,要经历无数的放下和道别,这就是成长。借助电影资源解读文本的做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品读能力,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感悟。

(三)利用电影作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考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养,也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本解读,问题探究,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电影作品的解读与文学文本的解读具有相似相通之处。在解读电影时,同样不能忽视语言的赏析。如通过解读电影中的精彩台词,可以让学生对不同领域的语言艺术有所了解。这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电影作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内容,以使学生穿透文本的表层,触摸其内核。

如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因知识视野有限,部分学生对文章所使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及草蛇灰线的结构技法的认识不到位,无法体会文章高超的语言艺术和丰富的内涵。为了深化学生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以2 倍速播放1958 年版的电影《林冲》中的一些重要片段,再展示《水浒传》中的相关章节内容,并提出问题,如电影中所展现的林冲形象与书中所描写的林冲形象是否相符?林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林冲的“懦弱”性格是什么造成的?当时的社会环境给林冲带来了什么影响?电影与文学作品在人物塑造方面各有什么优势,又有什么区别?电影是否真实还原了小说所描绘的场景?电影中的人物塑造、故事讲述和氛围渲染是否做到了尽善尽美?你在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想象,是否与电影片段所展现的相同?电影中的一些道具隐喻了什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再根据学生的发言因势利导,帮助学生释疑解惑,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认识更加全面。

(四)关注电影作品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人文课程,语文课程资源和语文教学都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意义。电影虽然是一门光影艺术,但是它在创作和表达上都有主题,这便使得一些电影具有积极的人文教育价值和意义。在语文的教与学中,我们不能只关注语文知识积累,还要关注相关知识内容的内涵和价值。同样,在电影欣赏中,我们不能只关注情节内容,还要领悟电影的主题和内涵。语文教师应结合相关电影作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及相关电影的人文内涵,以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特点和需要,利用电影资源开展课本剧表演、主题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基于电影剧本,探讨场景,人物语言、动作等在人物塑造、情节推进方面的作用,有效拓展语文教学空间。

教师可以利用讲述小人物的艰难曲折的励志影片《阿甘正传》进一步解读“不服输”这个奋斗主题,并在此基础上联系相关内容落实理想信念教育与生命教育。阿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物。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抛下他和母亲离开了家。阿甘家境贫寒,还是一个双脚有残疾的先天性弱智儿童,因此很多人都不待见他。但是,在他人的歧视和嘲笑中,阿甘将自身的潜能和优势充分发挥了出来。他凭借不服输的精神和毅力,甩掉了“傻瓜”“弱智”的帽子,在多个领域创造了奇迹。电影中出现了一幕幕阿甘飞速奔跑的画面,这些画面蕴含无穷的哲理意味。《阿甘正传》原著中有这样的表述:要想往前走,就得先忘掉过去。而奔跑,可以让我们摆脱不怀好意的纠缠。《阿甘正传》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人生漫漫,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未知的事,前路总有许多不可预知的挫折和磨难,我们没有理由停下快速奔跑的脚步,唯有大步向前,同困境赛跑,才能让平凡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精彩。在深入讲解电影主题、人物命运和电影中的经典名句,如“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小说《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圣地亚哥的遭遇,以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生命教育,即重点教导学生客观看待磨难、挑战和失败,珍爱生命,鼓励学生坚定信念,不断向前,超越自己。这样的语文教学既可以发挥美育功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综上所述,电影作品与文学作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许多电影资源可以应用到语文教学中,使语文课堂焕发勃勃生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应用电影资源,以增强教学的灵动性与魅力,让学生能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

猜你喜欢
文本资源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资源回收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