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动全民阅读,努力建设书香社会

2023-01-11 07:14吴尚之
中国出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读物书屋全民

□文│吴尚之

中华民族素来有着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优良传统。热爱学习、勤奋读书,是我们民族精神动力不竭的源泉,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悠久的读书传统,2006年,中宣部等11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倡导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团体,要积极开展全民阅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终身学习。

全民阅读的全面推广,对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书香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余年来,全民阅读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阅读机制初步形成。全民阅读是一项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文化事业,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组织保障机制。2017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施行,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施行,这两部法律都列入了全民阅读的内容,对开展全民阅读提出明确要求。江苏、湖北、辽宁等17个省市先后完成了全民阅读的地方立法工作,全民阅读步入法治化轨道。2016年12月,我国首个“国家级”全民阅读规划《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规划》编制历时3年多,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等要求,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重点任务及时间表、路线图等,以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共同建设书香社会。2020年10月,中宣部下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对全民阅读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重点任务和目标要求。《意见》明确,到2025年,通过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全民阅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活动更加丰富多样,氛围更加浓厚,成效更加凸显,优质阅读内容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法治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民综合阅读率显著提升。《意见》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委宣传部门牵头负责的全民阅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工作合力,加强服务保障,推进全民阅读工作法治化建设。目前,各地已经成立了全民阅读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将全民阅读纳入总体工作部署和文化发展战略。

二是阅读条件得到改善。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社区书屋、书店书吧、公共图书馆、文化中心的建设,较快地拓展了阅读空间,提供了阅读条件。截至2021年,在全国建成58.7万家农家书屋,推动12.4亿册图书进农村,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增长了近20倍。全国3000多家公共图书馆全部免费向读者开放,多个市县还专门设立了少年儿童图书馆。已累计建成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1.4万多家,带动各地建成职工书屋14万多家,覆盖职工8000多万人。积极开展实体书店扶持工作,城市书吧、社区书屋等新型阅读空间建设不断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基础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三是阅读推广更加务实。全民阅读活动由面上倡导,到进入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军营、网络,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阅读推广品牌项目。全国所有省(区、市)都开展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全民阅读活动,400多个城市常设读书节、读书月等。各地各部门在“4·23世界阅读日”期间,开展了“北京阅读季”“书香江苏”“长江读书节”“广州读书月”“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职工驿站”数字阅读服务等品牌读书活动。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海书展、江苏书展、天府书展等成为连接作者、读者、出版者和书店、媒体的阅读桥梁。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表彰深圳在推广书籍和阅读方面树立的典范作用。

四是阅读成效明显提升。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引领和促进了社会的读书风气,社会读书氛围日渐浓厚。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从2006年到2021年,成年人图书阅读率由42.2%增长到59.7%,提高了17.5个百分点;成年人数字化阅读率由27.8%增长到79.6%,提高了51.8个百分点。这两组数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成效。

在看到全民阅读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尤其是国民阅读率还不够高,整体阅读量偏低,与新时代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努力建设书香社会的要求还有明显不足。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对深入推动全民阅读指明了努力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2014年到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连续9次写入全民阅读的内容,从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到要求“深入推进全民阅读”,一方面说明了党和政府对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推动新时代全民阅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新时代全民阅读工作重点要在如何深入方面下功夫,在建设书香社会方面见成效,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更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全民阅读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深入推进。

一是加强优秀读物的推荐。全民阅读,重点在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是推动全民阅读最基本的目标要求。近年来,出版单位出版了一大批优秀读物,各方面也推荐了一批好书。但是,相对于读者的阅读需求而言,推荐读物的种类和数量还不够。目前,出版的品种越来越丰富,阅读人群分众化和阅读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特征更加鲜明,人们对推荐优秀读物的需求更加迫切。为了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需要进一步完善面向不同读者群体的优秀读物推荐机制,加强分类推荐。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阅读兴趣的读者,推荐更多满足他们实际需要的读物。同时,需要加大优秀读物的宣传推介力度,提高优秀读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建立健全国家层面的优秀读物推荐资源库和书单,便于读者查阅和选用,做到共享共读。

二是加快阅读服务体系建设。全民阅读,重心在基层,落脚点在群众。阅读服务需要更好地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为群众提供更好的阅读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使用便利、服务高效的全民阅读设施,推进城市书吧、社区书屋等新型阅读空间建设,支持实体书店发展,加强报刊亭建设。需要适应多媒体发展的新形势,加快公共数字化阅读平台建设,为读者创造更好的阅读条件,提供更多的数字化阅读产品。在阅读指导服务方面,需要加强阅读推广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教师、大学生、新闻出版工作者、文艺工作者、离退休人员等作为志愿者加入阅读推广人队伍,组织开展面向各类读者群体的专业阅读辅导和推广服务。

三是促进重点群体的阅读。全民阅读既要提倡面上推动,也要着力重点突破。从阅读人群看,首先需要重点推动少年儿童阅读,大力倡导和开展家庭阅读、亲子阅读活动,鼓励学校开展阅读指导、开设必要的阅读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阅读活动,进一步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的基本阅读需求。其次,需要重视老年阅读。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我国老年人口众多,老年人群已成为阅读人群的主体之一。在推动老年阅读方面,需要为老年人提供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可读性的优秀读物,完善老年人阅读设施和阅读服务。此外,还需要切实保障困难群体阅读,建立和完善对困难群体的阅读帮扶机制,为困难群体提供阅读保障。

四是推动全民阅读研究。全民阅读是一项关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的宏伟事业,也是一项立足长远、面向未来的文化工程。深入推动全民阅读,不仅需要从体制机制、政策法规上提供保障,也需要从阅读研究方面提供智力支持。从长远看,既需要加强阅读理论、阅读方法、阅读推广、阅读服务等方面的研究,也需要加强阅读立法、阅读政策、阅读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还需要拓展对国外阅读状况的研究,借鉴他们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为此,需要健全阅读研究机构,建立全民阅读智库,培育一支高水平的全民阅读研究队伍,为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打下深厚基础。

猜你喜欢
读物书屋全民
全民·爱·阅读
篽箖·上野书屋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中国城市运营 地产首脑读物 房地产导刊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书虫来袭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经典心理读物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梦幻书屋
幼儿读物网络市场供应情况调查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