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中世界 探幽发微

2023-01-11 07:14王芸华
中国出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词义史记汉语

□文│吴 鹏 王芸华

文献巨著《史记》上溯先秦下延中古,口语色彩相对浓厚,在语言符号上可反映西汉时期汉语的基本面貌。对其词汇进行系统研究,无论是于专书语言考察,还是汉语词汇史研究,抑或词典编纂等均极具价值。池昌海所著《〈史记〉词汇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第一次对《史记》的词汇进行了系统性考察,就相关词汇现象及研究方法提出了独特而有裨益的分析,是一部兼具学理价值和研究指导意义之作。

见微知著,静动结合。专书研究是汉语断代史及通史研究的基础,讲求麻雀式剖析。该书延续了这一优良研究范式,注重对《史记》词汇的细颗粒度描写并力求勾勒汉语词汇的整体面貌。作者从细从精地刻画了《史记》单音词和复音词的意义构成、类型表现、语义演变脉络等,以微观通达宏观,全景式地展现了秦汉时期汉语词汇的格局样貌。而且,该著突破了专书的封闭式研究,兼顾与《尚书》《诗经》《论语》《左传》等先秦文献进行比较,以此洞察汉语词汇在数量、类型、演变等方面的特点。这种微观静态的系统描写与宏观动态的历史比较相结合的视角取向,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具有一定的前沿性与启发性。

从数求质,理论思辨。贯穿该著始终的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史书语料驱动,作者对《史记》的词汇构成及类型演变等均做了精确的穷尽统计。基于数据结果差异对词语特征理性研判,这不仅保证了所得结论的科学可信,也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参考。另外,该著在扎实严谨的语文学考据基础上,充分吸纳了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二者结合相得益彰。从传统语文学角度看,如通过周密的训诂考证,发掘出一系列词义逆向引申和词义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极大地完善了汉语词义演变的规律,也彰显出了背后所蕴含的汉民族思维发展特点。从现代语言学角度看,该著视野开阔,所运用的义素分析、语义透明度、认知原型范畴等理论,科学清晰立体地呈现了《史记》庞杂的词汇体系,也在理论层面厘清了诸如短语和词的区别、合成词内部的异质性等问题。可以说,该著以科学的实证统计为依托,紧密结合先进的语言理论和方法,使汉语词汇史研究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

探寻原理,纵深拓新。汉语词汇研究虽有悠久的历史,但目前来看,词汇理论仍属语言研究的薄弱环节之一,尚存许多争议性的难题悬而待决。该著以《史记》专书研究为契机,更致力于进一步发展词汇学理论,研讨学界长久遗留的沉疴旧疾。一方面,书中富含理论创见,观点鲜明且极具学术价值。如运用“范畴”这一人类共享的最小思维单位透彻诠释了语言符号“词”的本质属性。对于词化路径,首次提出“逆序范畴化”和“粘接范畴化”,极大地补充了汉语学界已有的双音词演化理论。另一方面,辩证剖析词汇学和语法学沿袭已久的成规陈说,不落窠臼,反思纠偏。特别是经过多角度分析复合词的研判标准,最终确立了“意义关系分析法”,同时也质疑并深刻论析了复合词与句法结构是否具备平行结构关系的问题等,一定程度上使汉语普通词汇学研究摆脱了发展缓慢的窘境。要言之,该著善举新议,不仅使若干词汇学“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也将汉语词汇理论研究推向深入。此外,书中就语义演变与词语更替、不同语言间词义演变的差异等提出新的展望与期待,进一步昭示了词汇研究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词义史记汉语
学汉语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诛”的词义演变及其在古籍中的释义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隐喻手法帮你理解词义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