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神机 气立 的术语英译研究*

2023-01-11 07:16曾佳俪韩丑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黄帝内经译本术语

曾佳俪 韩丑萍

(上海中医药大学外语中心,上海 201203)

《黄帝内经》作为“医家之宗”已有15 部正式出版的英译本,但原著距今年代久远,语言博大精深,译者对古汉语容易产生误解从而会影响翻译效果,其中汉语文化负载词常常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表达,是《黄帝内经》翻译的一大难点[1]。目前,对《黄帝内经》英译进行学术分析的文献已有不少,学者们结合各种翻译理论在多个层面对不同译本进行过研究,其中对于术语和词汇的研究重在分析翻译策略[2]。

翻译分析的前提是理解原文含义,词义辨析是中医术语翻译的一个难点[3],本文所要研究的“神机”“气立”即是如此。“神机”和“气立”是一对从不同角度描述生命现象的中医术语,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这2 个术语承载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解释生命现象的语言基础。前人对“精、气、神”的英译已有研究,而对“神机”“气立”的英译关注较少。目前神机气立学说在临床治疗中仍有运用[4],但其英译研究目前还没有相关文献。本文探究了“神机”和“气立”的内涵,并结合这对术语在《黄帝内经》中的实际语境,对“神机”和“气立”进行英译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结合现代医学语境探究《黄帝内经》中“神机”“气立”的概念内涵,并基于此对比“神机”“气立”在李照国、文树德,与吴连胜、吴奇父子三者英译本中的具体翻译方法。

1.2 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分析,综述“神机”“气立”的实际内涵,以及“神机”与“气立”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之后的译本对比做准备。“神机”“气立”这一对术语在《黄帝内经》中出现了2 次。本文结合术语所在的具体语境,主要从2 方面进行译本的对比分析,即译文是否准确传达出术语本身的含义,以及译文是否有助于传达所在语境的医学观点,促成有效交际。基于此,提出相关翻译建议以及参考译本。

2 结果与讨论

2.1 “神机”“气立”的内涵解读 “神机”“气立”,首见于《黄帝内经》,而神机气立学说是仅次于阴阳五行学说的另一高层次理论体系[5]。根据专家学者结合中医理论的解读,可以总结出神机气立学说是对生命现象的总概括,对人体物质描述的源头,是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2.1.1 神机气立学说 《黄帝内经》中“神机”“气立”是概括生命现象的2 个重要命题,“神机”“气立”与新陈代谢理论相仿[6],“气立”侧重于从个体生命的外界环境,描述生物存在的外在条件和外在表现,而“神机”侧重于从个体生命的本身,描述生物存在的内在条件和内在本质,生命在兼备内外条件时才能成立[7]。

物质能量是神与气之间的沟通桥梁,内化为生命活力之“神”,外显为生命体征之“气”,神与气之间的运动是生命活动去故就新的动力源泉[8]。“升、降、出、入”是对“神机”“气立”运动形式的高度概括,“神机”和“气立”之间可以相互影响作用,“升、降、出、入”四者之间在人体内和外界的不同层面可排列组合为“散、归、转、输、出、入、上、下、流、行、朝、合、游溢、通调”等,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形式[7]。

2.1.2 “神机”“气立”是对生命现象的总概括 “神机”和“气立”是2 个概念,在意义上有交叉重叠的部分,但又彼此相互区分。“气立”侧重对万事万物的总论,体现在个体物种身上为“神机”;“神机”是对个体物种生命存在的描述,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气立”的具体体现。

具体来说“气立”有2 方面含义:一是个体物种与其自身所仰赖的外部环境之间进行的交互活动;二是该个体物种自身内部的运作活动[7]。“气立”的这2 个方面可以体现在各种生命体自身内部活动和该生命体与其外部环境的交换活动中[9],而所有生命体在这2 个方面的总和才是“气立”所代表的概念。其中“气立”体现在个体物种自身的运作活动就是“神机”,而一个具体的“神机”又会与自身的外部“气立”或者说其他“神机”相互作用[8]。

这样一来一去,正话反说,似乎在描述同一个道理,但他们的区别在于各自的角度不同,“神机”重视个体规律,“气立”强调通用规律。“神机”和“气立”这2 个从不同角度出发的表述在内容上虽然相似,但在形式上相互补充,二者合二为一,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形成对生命更完整的解读。

2.1.3 “神机”“气立”是中医描述人类生命活动的语言基础 进一步将“神机”“气立”学说运用到描述具体的特定物种时,它们各自的作用差异会体现得更加明显。借用精气神理论中对物质基础的表述,以人为例,神机的生命活动仰赖于元“气立”中的先天之精,以及后天自身“气立”和与外界“气立”各自产生的后天之精[10]。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为人体的神机提供物质基础,然后神机再通过“气立”的活动形式进一步推动自身“气立”与外界的“气立”交互。其中贯穿生命活动始终的物质基础即为精、气、神[11],这3 种物质同“神机”“气立”一样可以直接用于对任何生命体的描述之中。

要再进一步具体地描述人的特点[11],可以将精细分为“元精”“水谷之精”“脏腑之精”;气细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神细分为“元神”“识神”“神志”。连接精、气、神之间转化作用的物质有气、血、津、液、髓、神。这些物质在人类生命语境下的“神机”“气立”之间贯穿始终[12]。

中医理论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进行描述时,会直接借用人体之外物体的属性来描述人体自身的属性。以五行为例,自然界中的木、火、土、金、水分别都有承载各自生命活动的“神机”,每个物体有各自的属性,表现出各自的生命活动[13]。中医理论会取自然界中这些生命活动的性质映射到人体内部,对应中医所说的五脏。

中医理论描述肝、心、脾、肺、肾时,更多强调的是五脏各自呈现出来的“神机”状态,当各自的“气立”运行出现故障,“神机”状态失和,就会呈现出疾病状态,体现出症状[8]。以肝为例,其“气立”故障的表述有肝血虚、肝火上炎、肝气郁结,肝火犯胃等,所描述的都是肝气失和之后的状态,同时也反映了肝的“神机”状态。对人体神机气立状态的解释,中医理论会根据其物质基础结合运用取类比象的方法进行描述,如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在五行属木等。这种表达方式将人体内肝的作用性质与人体外自然界其他“神机”的生命活动形式进行类比,将人体生命活动与人体外自然界的其他生命体建立联系,正是体现中医理论强调“天人合一”“整体观”等特点的语言基础。

2.2 《黄帝内经》不同英译本中的“神机”“气立”译文对比 基于上述观点,本文在进行《黄帝内经》中“神机”“气立”平行译文对比时,将主要从2 个方面进行分析:译文是否准确传达出术语本身的含义;译文是否有助于传达原文的医学观点,促成有效交际。

“神机”“气立”这一对术语在《黄帝内经》中出现了2 次,即“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六微旨大论》)和“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素问·五常政大论》)。本文对照李照国教授译本(以下简称“李”),美籍华人吴连胜、吴奇译本(以下简称“吴”)以及德国中医翻译家文树德(Paul U.Unschuld)的译本(以下简称“文”),提取这3 个译本中“神机”“气立”的翻译,并根据句子所在上下文探讨各译者对这对术语在翻译中的处理方法。

2.2.1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译文对比 原文: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六微旨大论》)

文译:When leaving and entering ceases,then the transforming activity of the spirit mechanism vanishes.When rise and descent stop,then the qi set-up is solitary and in danger.[14]

李译:Stoppage of going out and coming in indicates Shenji(magic mechanism);the stoppage of ascent and descent means loss of Qili(configuration with Qi).[15]

吴译:In animal kind,if the respiration is ceased,its life will be perished at once;in the plant and mineral kind,when its Yin and Yang fail to ascend and descend,its vitality will be withered away.[16]

根据前文对“神机”“气立”内涵的描述,其中“神”“气”与“精、气、神”中“神”“气”的含义基本一致,因此这里的“神”可译作spirit,或者根据语境不同,译为mind,vitality 等,气可译作Qi、energy等[17]。

文将“神机”译为“the transforming activity of the spirit mechanism”,不仅用“spirit mechanism”译出了“神机”的字面含义,还用“transforming activity”来作修饰,表现出神机的正常运转是一种动态的生命活动,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该术语。该译本中,“气立”译为“qi set-up”,体现出“气立”是一种相对“神机”来说,在更大范围内对生命条件的宏观描述。

李将“神机”译为“Shenji(magic mechanism)”,但句中“神机化灭”的化灭之意没有在译文中体现,没能使“Shenji(magic mechanism)”成立,无法表达出完整的观点。不过其将“气立”译为Qili(configuration with Qi),虽然与文的用词不同,但二者在译文中效果基本一致。

吴对原文进行了编译,且将神机意译为“life”来表示生命现象,虽然含义基本相符,但该译本将“出入”译为respiration,即呼吸,缩小了神机出入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出入”是一种对生命活动形式的抽象总括,而“呼吸”仅仅是其中一个例子,直接用“呼吸”代替“出入”,无法完整地体现出神机背后的中医生命观。该译本将气立译为“its vitality”表示生命,从含义上来说,该术语翻译是可以成立的。“升降”在译文中的主语是“its Yin and Yang”,阴阳可以表示气的属性,但无法表达出气的物质性,不过阴阳运动停止,可以间接地表示“气立孤危”,然后导致生命消亡。另外,根据前文综述可知,“神机”“气立”可以用于描述万物,吴版译文中的“in animal kind”和“in the plant and mineral kind”存在误译。

可见3 个译本各有特点,但三者都忽略了该句原文的一个特殊性。互文是《黄帝内经》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即把一个完整的意义分置于2 个语句之中,上下文各出现一个词语而省去另外一个[18]。“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这句话中存在互文现象,即如果完整表达出来应该是“出入升降废则神机化灭,出入升降息则气立孤危”[18],原文所在《黄帝内经》中的后文“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也证明了这一点。对互文现象,在翻译时有必要补充完整上下文中互相省略的部分,使译文表达更加完整[19]。

综上,结合3 个译本所长,参考译文可以是:When there is no leaving,entering,rising or descending,the transforming activity of the spirit mechanism would vanish,and the qi set-up would be solitary in danger.

2.2.2 “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译文对比 原文: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素问·五常政大论》)

文译:What is rooted inside,that is called spirit mechanism;when the spirit leaves,then the mechanism stops.What is rooted in the exterior,that is called qi set-up;when the qi [flow]comes to a halt,then the transformations are interrupted.[14]

李译:[If it]originates from the middle[of things,it is]called Shenji(magic mechanism).[If]Shen(Spirit)has disappeared,the activity[of Qi transformation]will stop.[If it]originates from the exterior [of things,it is]called Qili(origination of Qi).If Qi stops [moving,]transformation will be ceased.[15]

吴译:When the source of vitality of the living thing hides inside,it is called the mechanism of the spirit,if the spirit moves away,the mechanism of gen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will be severed.When the source of vitality stays outside,it is called the “Establishment of Energy”,when the outside energy stops,the gen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will be stopped.[16]

这3 个译本在格式上都与原文基本对应。文和李对“神机”的译法与2.2.1 中提到的译法保持一致,而吴版在这里译成了“the mechanism of the spirit”,用词与文、李基本相符。文对“气立”的译法与2.2.1 中一致,而李将其译为Qili(origination of Qi),吴将其译为the source of vitality。

但是这3 个译本对“神去则机息”中“神”和“机”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文直接将“spirit mechanism”分解应用,而李在将“Shen”和“ji”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解释,分别译为“Shen(Spirit)”和“the activity(of Qi transformation)”,相比2.2.1 中的“Shenji(magic mechanism)”,更详细地表达出了“神机”的内涵,且补充出了神机在生命个体内表现为气机相互作用的含义,在此语境下用“magic mechanism”来描述神机也变得更为合理。吴根据上下文需要,舍弃了2.2.1中“life”的译法,同样将“the mechanism of the spirit”进行分解,并将mechanism 补充为“the mechanism of gen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将“气止则化绝”中的“化”译为“the gen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通过用词的重复,在逻辑上间接地体现出了“神机”和“气立”的内在联系。

该句原文主要想传达“神机”与“气立”之间的关系,即个体与总和的关系,以及“神机”与“气立”是生命活动的根源。结合3 个译本所长,参考译文可以是:In terms of the unit,it is called spirit mechanism;when the spirit disappears,the activity of Qi transformation will stop.In terms of the whole,it is called qi set-up;when qi stops moving,there will be no transformation any more.

3 结语

从上述的2 个实例可以看出,中医药文化术语翻译在实际应用当中除了要表达出术语自身的含义,还要结合上下文进行灵活调整。术语使用的规范虽然可以标准化,但在跨文化传播当中,译者还要兼顾信息传达的有效性,根据实际的交流环境促成有效交际。像“神机”“气立”这样的术语,背后承载的是中医药文化与其生命哲学观,对这类术语,译者只有深入理解其内涵,才可能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准确有效地去传达出信息和观点。

猜你喜欢
黄帝内经译本术语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德译本《牡丹亭》赴欧演出考论——以1936年奥地利“六幕”演出为中心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西夏文《无边庄严会·清净陀罗尼品》初、校译本对勘札记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