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机械基础》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2023-01-11 10:44朱建龙
机械管理开发 2022年1期
关键词:机械基础职业院校机械

朱建龙

(山东省无棣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 滨州 25190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对于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加大。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平台,也是向社会输出机电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在机电专业中,《机械基础》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对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要积极探索这门课程改革优化的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为了适应社会技术的更新和行业水平的提升,职业院校纷纷开始重视机电专业的教学改革。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机械基础》课程大多采取灌输的教学方式,授课形式较为单一,授课过程缺乏趣味性,以至于刚刚接触这门专业的学生难以对其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对《机械基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创新,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牢固地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为他们的专业做好铺垫,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1]。

1 机电专业《机械基础》教学模式现状

1.1 课程实践内容比重不足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专业技术类的复合型人才,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着整体的教育效果,也关系到他们以后的就业情况。《机械基础》课程虽然以基础知识为主,工作原理、应用特点等理论性的内容较多,但也必须要结合实践,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当前,《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理论性的内容较多,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无法在实践中体会和验证相关知识,也就很难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工作实际中去,与职业教育的目标相偏离。因此,实践内容比重不足是《机械基础》课程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2 学生自学能力较弱

在职业院校中,部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中,主要依靠听讲和机械记忆进行学习,没有主动预习、复习、思考问题及实践操作的意识,以至于难以很好地理解该课程的理论知识。《机械基础》本身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理论知识后,还必须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操作,才能将所学内容转化为自身的专业能力。

1.3 考评模式较滞后

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考评模式对于师生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向作用。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在《机械基础》的教学方法上作出了许多新的尝试,但对于考评模式的改进不够重视,普遍以传统的知识考核为主,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考查,而对于实践能力则仅是象征性地开展考试,甚至没有专门设置实践考核。考评模式的滞后性,导致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或内容无法在《机械基础》课程中长期持续地应用下去,教学改革的效果得不到体现和反馈。因此,应当将考评模式作为《机械基础》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2]。

2 机电专业《机械基础》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2.1 优化课程体系,增强实践教学比重

职业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性知识与技能的人才,任何课程都要将此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机械基础》课程的改革过程中,也要以学生的专业能力作为导向标,加强对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平衡好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学习之间的关系。对于《机械基础》中的许多设备、工作原理,教师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讲解,不如为学生展示出实物,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总结,从而使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清晰地了解机械设备的工作方式,为他们提供更多实践参与的机会,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最大化地提升《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链传动”这一章内容时,该章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工作原理、分类和特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对此,教师可以从生活现象入手来设计问题:“骑自行车的时候,为什么有时会脱链?应该怎样处理?”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出自行车脱链的局部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谈论,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教师可以借助自行车为学生讲解传动链的结构、组成、特点等,让学生在观察和聆听的过程中,掌握这一章的知识,最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脱链问题的方案,并进行动手实践,验证想法的可行性,并从中挑选出最优方案。通过理实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参与性,锻炼实践操作能力[3]。

2.2 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职业学校的生源具有复杂性,许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对专业学习的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在《机械基础》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优化自身的教导过程,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自律性,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其综合素质。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进取,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在《机械基础》课程中,教授可以为学生留出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适当减少理论讲解,布置更多的实践性任务。教师可以搜集机电专业毕业生从事的相关岗位,参照企业实际生产项目,结合《机械基础》的课程大纲来设计实训任务,编写工作页,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鼓励学生主动走进基地,开展实践学习活动,加强实操训练,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体验真实化的工作环境,这样既能够推动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衔接,又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其夯实专业基础。

2.3 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是学生系统性接受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多学习和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过去的灌输式教学,围绕学生设计教学活动,形成积极互动的课堂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各种新颖的教学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在教授《机械基础》课程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认真进行备课,明确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解“平面连杆结构”课程时,教师可以借助CAI 技术设计课件,通过图片、仿真模型等方式,将曲柄摇杆结构、双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等以直观动态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看快速地了解平面四杆机构不同的型式、工作原理及运动特点。对于一些机械试验,如果学校的条件不足,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CAI 仿真技术进行模拟试验,如在教学“液压传动系统”课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上机操作,软件可以通过不同的颜色标明管路中的压力,在操作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如元件重叠、端口接错等,软件也可以及时地提示错误,并提供修正的方案。运用CAI 仿真技术,能够显著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帮助他们纠正知识结构中的错误,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拓展《机械基础》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将枯燥晦涩的原理通过2D、3D 动画的方式呈现出来,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通过这种新颖的方式降低学生专业学习的难度,进一步提升《机械基础》教学的质量。

2.4 改善考核方式,形成多维评价体系

在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的过程中,考评体系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专业应用型的人才,所以考核体系不能局限于对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考查,而是要将重点放在实践技能上。就《机械基础》课程而言,理论知识源自于实践,而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实践而服务。因此,有必要对《机械基础》课程的考核体系进行改革,对各项评价内容所占的比重进行重新规划,实践考核的比例应当占据60%左右,理论知识只需占30%即可,其余的10%则是对学生日常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评价与考核。此外,学校还可以对机械类企业进行调查,将企业的具体用人需求作为制定评价标准的依据,以此来确保《机械基础》评价体系与工作实际相适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实践能力成为《机械基础》课程的重点,并推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融合,从而培养出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落实职业教育的理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行业与社会的需求。

3 结语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职业院校要积极更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优化《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模式,适当地增加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律意识的培养,积极融入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方法,同时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改善考核评价的方式,以此来革新《机械基础》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促进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猜你喜欢
机械基础职业院校机械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调试机械臂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简单机械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情境化教学在机械基础中的应用
浅议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
基于FLASH的《机械基础》课件设计与制作
试析机械基础多媒体课件的研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