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教育』建构幼儿亲自然美术活动的经验

2023-01-11 02:58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运河湾幼儿园陈月姣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2年12期
关键词:树叶经验美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运河湾幼儿园 陈月姣

幼儿美术活动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充满了想象的空间,有着自由的环境和激情的瞬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艺术”领域有两个重要目标:一是感受与欣赏;二是表现与创造。将培养幼儿艺术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表现与创造作为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广阔的大自然有着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是激发幼儿创造力、丰富幼儿想象力的肥沃土壤。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热爱自然,以“自然”为主题、使用自然材料进行美术创作,赋予了美术活动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这不仅有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也有助于对懵懂期幼儿艺术素养的熏陶。

因此,“亲自然”和“美术”的完美结合,对释放幼儿天性能起到催化的作用,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促进其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那么在亲自然美术活动中,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有益经验的建构呢?

开放的创造空间,激发幼儿亲近自然的情感

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促进幼儿有益经验建构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放的创造空间”是在时间、地点以及形式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相对开放的活动——对于幼儿美术活动来说,我们要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广阔的空间去想象,以及更多的形式去创造,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和表现。

1.时间的开放

大自然无处不在,它可以瞬息变化,我们不能局限幼儿只是在美术活动中接触“自然”,而应鼓励他们主动亲近“自然”,给予幼儿随时享受“自然”的权利。一次,偶然发现幼儿园的一棵树上有一堆奇怪的“杂草”后,幼儿们就时刻牵挂着,于是在晨间、散步、户外活动等时间段都能看到幼儿们在观看那堆“杂草”的身影,终于有幼儿猜到了那是一个鸟窝。于是某天的美工区中就出现了一幅用树枝、松果、树叶等材料绘制的“鸟窝”图——原来在多次“探访鸟窝”的行动中他们不止学会了观察、猜测,还产生了亲近自然的情感。

2.空间的开放

以自然为载体的美术活动必然不会只存在于教室这一方小小的空间内,而是已经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幼儿们看到树叶在飘动,倾听水儿流淌的声音,感受树木在手心的触感,沙土树枝就是最好的创作工具,及时记录下这一刻大自然的奇妙。在“我为大树穿冬衣”活动中,幼儿们化身为一个个冬天的精灵,拿着刷子和树干涂白剂,在一棵棵大树上创作着,有画雪人的、有画虫子的、有画白云的……虽然是简单的涂鸦活动,但是因为地点的不同,心境不一样了,此时的他们已然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人人都能自由创作,每一幅都是“大师之作”。

3.形式的开放

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创作能充分表达幼儿本身特有的思维和认识,是他们将情感、想法外化的过程,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绘画作品。我们要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特性进行表征,以达到活动的高效性。比如同一自然材料可以让幼儿选择不同方式进行创作,叶子、花朵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一般幼儿喜欢用来制作粘贴画,还有些幼儿喜欢将叶子、花朵敲碎进行拓染,当教师鼓励幼儿们自由发挥时,有几个女孩子把花朵碾碎后用来涂抹指甲,称之为“自然色美甲”——这不仅让幼儿展现了新技能,还让她们真实地感受到了自然的奇妙之处。

开放的自然资源,培养幼儿敏锐的感知力

感知力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感觉。大自然是无比奇妙的,它天然、有趣,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这些变化往往会引导着幼儿调动出各种感官,去听、去看、去闻……

1.开放性的天然素材

物质丰富的自然界是幼儿美术创作的宝库,它有着取之不尽的天然素材,不管是树叶、松果,又或是石子、沙子、泥土等等,这些都是随处可见的材料,它们就在我们的身边,容易被幼儿所接纳。我们要发现幼儿的兴趣,运用幼儿已有经验,通过这些既熟悉又新奇的自然材料唤起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欲望。

园内的沙池是幼儿们所热衷的,为了分散人员我们在边上开辟了一处微型造景台,周围有小池塘、树丛,石头、松果、贝壳等都是天然造景的好材料。游戏时幼儿会自发地去寻找,然后在造景台上铺上沙,用石头筑路,插上树枝做篱笆。一开始他们选材时比较随意,经过多次的搭建、思考、改造后,他们已经学会了基本的选材规律,比如:筑路的石头不能太大,篱笆要找光秃的材料,做大树要选枝丫多带树叶的树枝……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幼儿们的新技能不断被挖掘出来,创造力也随之大大提高。

2.开放性的主题创设

一般情况下美术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操作材料来实现的,因此活动材料可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质量。但是自然界中的材料不是批量生产的,同种材料也有着不同的创作价值。大自然中这些取之不尽的自然素材,让幼儿在想象实践中听见空间、摸到味道、闻到形状、看到语言。

幼儿们看到秋季里纷飞地树叶后,他们好奇的拿起来看一看、比一比,有幼儿捡起树叶开始想象:这是小鸟、那是小船,还有的幼儿则在地上创作起了树叶拼搭。看着幼儿们兴趣盎然,于是我们开展了主题美术创设活动。一系列关于“树叶”的创作诞生了,有“一叶书签” “树叶粘贴画” “树叶拓印”“碎叶贴贴乐”……幼儿们用撕、剪、贴、刷等方式将一片片平凡的叶子变成了一幅幅充满童趣的作品,将五彩斑斓的秋天留在了他们的“神奇画卷”中。

开放的指导策略,促发幼儿对美的表现力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在亲自然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发现、唤醒幼儿心中美的种子。解放对幼儿心灵的束缚,让幼儿在无拘束的环境中去感受美、发现美;解放幼儿的双手,让幼儿随心自由地去表现美和创造美。

1.开放性欣赏,萌发美的激情

幼儿看到的物体都是直观的,没有条条框框限制,幼儿眼里的物体都是具体的、生动的、有趣的、充满生命力的,所以幼儿的艺术充满了活力和魅力。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视觉感受,才能激发出他们对美的喜爱。欣赏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带着随性的心境去看更能给予幼儿多样化启发。

我们顺应季节性的变化,采用幼儿最熟悉的“秋天的树”作为创造主题,幼儿对事物的美丑认知是模糊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学会欣赏、分辨。活动前的开放性欣赏重在积累经验,利用散步活动和幼儿一起找树叶、玩树叶,从各个角度观察秋天的树是什么样的?幼儿通过讨论交流发现秋天的树有着不同的颜色,弯虬的枝干也是千姿百态,在脑海里留下深深印象。这些欣赏经验为活动积累了丰厚的视觉基础,树立了幼儿绘画的信心,激起了他们绘画的愿望,帮助幼儿架起了一座由实物到作品的桥梁。

2.开放性创作,促发美的表达

成人的创作始于灵感,而幼儿们的创作随心所欲,妙趣横生的大自然更是他们进行创作的宝藏之地。幼儿的创作水平各不相同,教师要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材料,鼓励他们自由表现的同时促发他们对美的表征能力。

泥土是大自然中最为朴实的存在,孩子们对于这份“朴实”确是乐此不疲。我们在美工室开展的“玩陶泥”活动,有些幼儿就会把户外山坡上、菜地里的泥土也拿来捏一捏,在玩泥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这些泥土不如陶泥塑形好,有孩子提出是因为太干了,容易碎裂,于是想到了给泥土加水,像和面一样把它们揉软。加工过的泥土明显捏出来的东西比之前美观了,还用树叶、小花进行点缀装饰。幼儿在亲自然美术创作中,并非一开始就会有完善的计划,而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更新和调整的。对此我们要给与肯定和鼓励,以支持幼儿们继续前行。

亲自然美术活动立足于幼儿的生活,以生活经验为背景,实现幼儿美术活动与自然的有机融合。开放式的教育让幼儿在放松、惬意的环境中自由探索、主动表达、大胆创作造,帮助幼儿积累学习方法,扎实操作技能,建构有益的情感经验、感知经验和审美经验。

猜你喜欢
树叶经验美的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树叶的不同称呼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一片树叶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