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肝硬化鉴别诊断中CT、MRI的临床应用效果探究

2023-01-11 10:52黄永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23期
关键词:占位性肝硬化肝脏

刘 明,李 岩,黄永杰

(山东省泰山医院放射科 山东 泰安 271000)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我国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50%~55%[1],以乙肝背景下人群为高发人群[2],而我国乙肝患者基数大,使得我国HCC呈长期性高发病率态势[3]。肝硬化、HCC作为乙肝背景人群临床常见不良预后类型[4],二者病理特征及早期症状具备相似性,需合理鉴别诊断,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改善预后质量[5]。影像学技术作为肝硬化、HCC主要早期诊断技术类型,以CT、MRI应用为主,或可经明确两类诊断技术临床应用效果,提供可行鉴别诊断支持[6]。因此,为比较探究HCC、肝硬化鉴别诊断中CT、MRI的临床诊断效果,行对比性诊断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22年8月山东省泰山医院符合条件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149例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临床研究,149例患者中男89例(59.73%),女60 例(40.27%);患者年龄为37~68岁,均龄(52.56±5.79) 岁;乙肝病程平均(5.69±2.41) 年;肝功能Child分级中,A级101例(67.79%),B级48 例(32.21%);肝脏局灶性病变长径平均为(2.05±0.24)cm。

纳入标准:①患者既往乙肝病史,超声检查中检出肝局灶性病变,需行后续诊断明确;②患者自愿接受诊断。排除标准:①合并MRI、CT禁忌证者;②因其他病因所致肝硬化者;③明确恶性肿瘤病史者。

1.2 方法

受试者病理诊断前均依次接受增强CT、增强MRI检查。

增强CT检查:检查前患者禁食4 h,行肝脏灌注扫描模式下增强CT诊断。予以碘海醇造影剂(350 mg/mL,60 mL)高压注射后,行动态增强扫描,标记感兴趣区,记录肝动脉血流灌注量(HAF)、肝动脉灌注指数(HPI)、门静脉血流灌注量(HPF)。扫描参数:管电流100 mA,管电压120 kV,螺距1.0。

增强MRI检查:检查前患者禁食4 h,取8通道体部相控阵线圈。钆喷酸葡胺(0.1 mmol/kg)高压注射后,行三期LAVA动态扫描。

由3名影像科医师对增强CT、增强MRI成像参数及结果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MRI对HCC、肝硬化临床诊断效果;分析HCC、肝硬化患者CT、MRI诊断中成像参数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MRI对HCC、肝硬化临床诊断效果比较

病理诊断中确诊HCC 58例,肝硬化91例。HCC临床诊断中,增强MRI诊断灵敏度为96.55%,阴性预测值为97.67%,准确率为93.96%,高于增强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MRI、增强CT诊断HCC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CT、MRI对HCC、肝硬化临床诊断结果 单位:例

表2 CT、MRI对HCC、肝硬化临床诊断效能比较[%(n/m)]

2.2 HCC、肝硬化患者CT诊断成像参数比较

HCC、肝硬化患者CT诊断成像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HCC、肝硬化患者CT诊断成像参数比较(x- ± s)

2.3 HCC、肝硬化患者MRI诊断成像参数比较

HCC、肝硬化患者MRI诊断成像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HCC、肝硬化患者MRI诊断成像参数比较

3 讨论

我国作为HCC高发地区,以乙肝、丙肝感染后肝实质损伤患者及酒精性肝损伤患者为高发人群[7],且多在上述病变所致肝脏慢性弥漫性损害后转化发病[8]。临床研究发现,HCC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治疗,对HCC患者病后生存周期延长具有积极意义。而在肝硬化临床病理进展中,导致肝脏结节性增生及纤维隔的出现,产生局灶占位性病变[9],其组织病理表现于早期HCC存在相似性,故常规X线诊断、超声诊断的实施或无法实现对两类肝脏病变的有效鉴别诊断,导致部分患者误诊、漏诊,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需合理选择诊断方式,提升临床鉴别诊断效果[10]。

研究结果表明:HCC临床诊断中,增强MRI诊断灵敏度为96.55%,阴性预测值为97.67%,准确率为93.96%,较增强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MRI、增强CT对HCC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患者增强CT诊断中HPI为(77.68±11.52),HAF为(105.65±12.24)mL/min·100 mL,HPF为(37.58±3.42)mL/min·100 mL,均低于肝硬化患者,差异显著(P<0.05)。HCC患者增强MRI诊断中增强峰值时间(1.52±0.37)s、信号增强比率(1.12±0.31)%及T1WI等或高信号检出率(51.72%)低于肝硬化患者,T2WI高信号(82.76%)、DWI高信号(84.48%)、动脉期强化(60.34%)、门静脉期轮廓清晰(22.41%)及肝胆期低信号(96.55%)检出率高于肝硬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病理诊断是临床多类组织占位性恶性肿瘤诊断“金标准”,可在外科操作提取病灶组织后经病理切片诊断后,明确病灶性质[11]。CT、MRI作为占位性恶性肿瘤重要影像学诊断技术类型[12],可经多模式、多序列成像技术的应用,明确患者占位性病灶血流分布特征及组织成像参数特征,为病灶性质的鉴别诊断提供完善影像学依据[13]。肝脏作为人体双重供血器官,占位性病变发生后可有局部肝实质性质变化出现血供分布变化,故可在增强CT诊断中动态增强扫描,明确肝脏病灶周边及内部血流分布、微血管分布密度等特征,评估患者病灶性质,但增强CT诊断中对早期微小肝癌病灶成像分辨率有限,且早期微小肝癌病灶中血供特异性变化不明显,故存在一定漏诊、误诊风险[14];在增强MRI诊断中,经多序列增强扫描中造影剂成像变化及相关成像信号变化分析,实现对肝硬化、HCC病灶性质的鉴别诊断,且MRI诊断中成像序列类型多样性及高成像质量、分辨率的综合优势,可有效改善早期微小肝癌病灶检出效果及成像质量,综合提升临床诊断效果,应用优势明显[15]。

综上所述,增强CT、增强MRI诊断实施均可在不同病变类型成像参数差异分析后实现对乙肝背景下患者肝脏病灶性质的有效鉴别诊断,而增强MRI诊断中成像参数评估维度更为丰富,故具备诊断效果优势。

猜你喜欢
占位性肝硬化肝脏
七种行为伤肝脏
肝脏里的胆管癌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Role of telomere shortening in anticip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加州鲈肝脏养护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