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思想文化的路径探索*

2023-01-11 06:09丁俊月许俊翠陈欣悦
云南化工 2022年12期
关键词:阴阳人文精神价值观

丁俊月,许俊翠,陈欣悦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 230061)

人文精神的培养应当作为整个人类文化的最根本精神,以追求“真”“善”“美”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1]。人文精神常常是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过程中形成的,二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化学学科在先前的教授过程中,常常更加重视基础学科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传授,在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方面有所欠缺。在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大环境下,核心素养教育在不断推进。目前的学科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以便于促进学生心理、情感、理性、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人文精神的培养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依托于一定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括儒、墨、道、法等百家争鸣的传统思想文化,这些都有助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对于传统思想文化的渗透还不是很理想,造成化学学科教学与人文教育相脱离,学生的人文精神得不到很好地发展。

1 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思想文化的必要性

1.1 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

王冀生曾经说过:对于现代教育而言,应该培养既具有人文精神又具有精深的科学素养的人[2]。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青少年培养中的重要地位[3]。也有学者指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意义重大[4]。由此可见,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人文精神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利用传统思想文化既满足了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塑造学生价值观、进而培养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1.2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要求

根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育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的发展,关注学生在情绪、态度,以及价值观的情意需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杰出人物罗杰斯曾经指责过,过度强调认知而忽视了与学习活动相联系的情感,知、情的分离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本主义的教育观为化学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思想文化,就是在教授学生化学学科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过程中,满足其情意目标,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思想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1.3 多元文化冲击下帮助初中学生形成良好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当今社会流行的文化纷繁复杂,中学阶段的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往往会受其影响,形成认知偏差、主体意识淡薄,以及价值观扭曲等问题。蔡元培老先生说过,今天的学生,是未来改造社会的中流砥柱。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朝气蓬勃的下一代,初中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既能够传承中华文化,又可以教育下一代。

2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中渗透“阴阳”与“天人合一”思想的途径

2.1 “阴阳”与“天人合一”的化学渊源

“阴阳”(指事物的两面性和平衡思想)与“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内涵逐渐充实完善,它们的存在指导了人类的实践。这点与化学学科相通,利用化学认识物质、反应、变化,归根到底要为人服务,立足于人。

“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在社会制度的更替过程中,阴阳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之一,一直存续至今。《国语》中曾说“弗震弗渝,脉其满眚,谷乃不殖”[5],意思是说:在立春时要顺应阳气蒸发,不然阳气就会堵而不散,谷物庄稼就生长不了。这里所谓的“阴阳”,虽是指物质性的“气”,但也在隐约中体现了“阴阳”与化学的联系,立春作为冬春季节的交替,温度达到了“阴阳调和”。对于庄稼而言,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子,极高极低的温度都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那是因为庄稼内部存在一定的化学反应,而反应的发生需要适宜的温度。此外,古人常将异象看作为“阴阳”失衡的表现,引申到化学中,如果在实验中把握不了化学反应的度,最终也会得到“异象”,即不恰当的实验现象。

当代中国人的生态理念基本上都来自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由自然上升到伦理纲常,再到整个社会,其具体的内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总体来看,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道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佛家天人合一的保护思想,传统的自然生态理念一直贯穿其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化学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人类在享受化学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为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我国古代圣人前卫的思想智慧的体现,尽管各家对于“天人合一”具体内涵的阐述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伦理道德关怀。最新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也要求化学学科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学科素养。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我们提供思想上的的指导和引领。

长期以来,这两种哲学思想解释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却很少用到化学中去,在化学教学中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在分析“阴阳”“天人合一”与化学的理论结合的基础上,以“酸碱中和”这一节为例,阐明其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2.2 教学案例设计

【情境设置】《三国演义》中蜀军不慎饮用了哑泉水,都不能说话,并且生命垂危,后经隐士指点,饮了安乐泉后才转危为安。原来哑泉水中含有CuSO4(硫酸铜属于有毒的重金属盐),安乐泉中含有Ca(OH)2,二者反应生成Cu(OH)2沉淀,所以可以解毒。而当代化学工作者还发现,安乐泉有缓解胃酸分泌过多症状的效果。

设计意图:以历史小故事作为情境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引出问题】前一节已经学习了酸和碱的概念,请同学们尝试类比古代的“阴阳”学说来思考为什么安乐泉可以缓解胃酸分泌过多症状?是不是安乐泉中的氢氧化钙与胃酸发生了反应?所有的酸和碱都可以发生这个反应吗?(PPT展示:“一阴一阳”可以解释为阴阳是共生共存的,有阴就有阳,有阳就有阴;阴可变为阳,阳可变为阴;事物的种类可以分为了两类,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阴阳两面,并且二者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我国的“阴阳”学说,既能够丰富课堂的人文内涵,让学生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还可以帮助学生迁移思考安乐泉缓解胃酸分泌过多的原理,实现思维的进阶。

【实验探究】个人实验:在烧杯中加入 5 mL 的NaOH溶液,用胶头滴管吸取稀HCl,逐滴加入至烧杯中,不停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无明显实验现象。

提出疑问:是不是NaOH和稀HCl没有发生反应?如果二者发生反应,我们应该如何去辨别?

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的生成,如果能够检验出新物质,则发生反应。

教师引导:如果检验新物质的生成难度较大,我们也可以通过反应物的消耗情况来证明。

设计意图:初三的学生接触化学时间不长,在判断化学反应时常常通过直观感受,如发光、发热、颜色变化等,进行判断,通过这个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推理,使学生获得较高阶的认知。同时新物质的生成等同于反应物的消耗,这也符合“阴阳”中的共生共存思想。

(小组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1:在烧杯中加入 5 mL 的NaOH溶液,滴入几滴酚酞,用胶头滴管吸取稀HCl,逐滴加入至烧杯中,不停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讨论分析:酚酞遇碱性溶液会变成红色,随着稀HCl的滴加,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NaOH被消耗,NaOH与稀HCl发生了反应。

实验2:在烧杯中加入 5 mL 的NaOH溶液,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胶头滴管吸取稀HCl,逐数滴加入至烧杯中,再测量溶液的pH值,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溶液pH达到7。

实验现象:pH试纸的颜色由深蓝色逐渐变成黄色。

讨论分析:碱性溶液的pH>7,酸性溶液的pH<7,随着稀HCl的滴加,溶液pH逐渐向7靠近,说明NaOH与稀HCl发生了反应。

实验3:在烧杯中加入 5 mL 的NaOH溶液,连接测定溶液pH的数字传感器,胶头滴管吸取稀HCl,逐数滴加入至烧杯中,直至显示器上的pH达到7。

实验现象:显示器上的pH由14变成7。

讨论分析:随着稀HCl的滴加,显示器上的pH逐渐向7靠近,说明NaOH与稀HCl发生了反应。

设计意图:将实验设计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由最开始的直观颜色感受,到后来的直观颜色和数值相结合,再到最后的精确化数值,从不同角度的宏观现象上丰富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掌握中和反应的概念。并且通过不断的进阶实验,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测量手段也是在不断进步的,这符合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哲学原理,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价值观。在实验之初,加入酚酞,溶液会变成红色,pH试纸颜色变蓝,数值偏大,说明在阴阳失衡的情况下,会出现“异象”。

【建立模型】建立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模型利用阴阳八卦图和课件制作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模型,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生成H2O。

图1 中和反应微观模型

设计意图:利用阴阳八卦图建立传统思想文化与化学的联系,吸引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中和反应的本质。通过课件的直观展示,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思考问题的化学观念,符合最新化学义务教育新课标要求化学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

【解决问题】(学生回答)安乐泉可以缓解胃酸分泌过多是因为安乐泉中的氢氧化钙与胃酸发生了中和反应,并且所有的酸和碱都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实际应用】教师PPT展示硫酸厂中污水使用熟石灰进行处理,试让学生分析该实际运用的原理,并在学生回答后展示有关“天人合一”的论述。

(学生回答)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熟石灰是碱,可以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并结合“天人合一”的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观念,帮助学生建立环境和谐的道德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

2.3 教学案例设计分析表

分析教学设计中化学知识与“阴阳”和“天人合一”的对应关系和内在联系,制作表1。

利用表1可以理清化学知识与传统思想文化的对应关系,有利于教师选取合适的传统思想文化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通过列表的方式也可以帮助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以便于教学改进。

表1 教学设计分析表

3 结束语

新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培养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的“时代新人”。教师除了“传道授业”外,同时还肩负着培养心智成熟、价值观完善、人格健全的重任。在九年级的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时代的要求,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思想文化,丰富教学内容,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真正将学习看作一种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塑造学生的价值观,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猜你喜欢
阴阳人文精神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