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砂中重金属迁移释放影响因素研究

2023-01-11 13:12许显正程柏睿
湖南有色金属 2022年6期
关键词:尾砂固液粒径

吴 丁,刘 利,许显正,程柏睿

(1.湖南省岳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湖南 岳阳 414000;2.湖南省衡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湖南 衡阳 421001;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铜矿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然而随着对铜矿的不断开采冶炼,由此产生了大量的铜尾砂废弃物。有调查显示,每生产1 t铜,大约会产生400 t的铜尾砂[1],这些尾砂不断堆积形成尾矿库,在风化、淋溶等作用下,尾砂中的重金属元素极易释放,并随着地表径流、降水下渗等不断进入水体和土壤中,进而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2-4]。近些年来人们对尾砂堆放造成的环境影响越发重视,梁明明[5]对夹皮沟金矿尾矿展开了研究,探讨了尾矿库周边重金属离子分布特征和环境效应,并对研究区域进行了污染评价和影响预测;李晓艳[6]通过对铅锌尾砂研究发现,酸性条件对尾砂中Cu和Cd元素的迁移起到促进作用;舒玲[7]等人认为,尾砂的扬尘沉落、淋溶废水流入河流再灌溉,是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累积的主要原因;罗昌泰[8]等人通过对钨尾矿库研究发现,尾矿库的孔隙水和排放水的水质与尾砂中重金属离子密切相关;Fan[9]等人对黄铁矿尾矿进行了间歇试验,发现黄铁矿尾矿中重金属主要释放阶段在夏季和浸泡初期,且添加碳酸钙可以有效地减少重金属离子释放。Pb、Cd离子是尾砂中常见的污染元素,而As具有毒性大的特性。试验以铜尾砂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浸出试验,探究在不同固液比、粒径、pH和温度条件下尾砂中Pb、Cd、As离子的释放规律,探讨雨水对尾砂中重金属迁移释放的影响效应,为尾砂重金属的污染防控和管理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尾砂样品采集于某铜矿尾矿库,采集其表层0~25 cm尾砂,样品为水过饱和状态的新鲜尾矿砂。将采集的样品充分混合,自然风干,剔除石头等杂物进行粒度分析,并通过消解进行Pb、Cd、As离子全量测定,之后将所有样品进行研磨、过40目筛。

1.2 元素分析

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S4PIONEER,德国布鲁克公司制)测定样品主要元素组成。

1.3 静态浸出试验

以去离子水为浸提剂,采用1 000 mL的具塞广口瓶进行尾砂静态浸出试验。试验过程中每隔24 h搅动1次,取样频次分为两个周期,初期:3 d/次,后期:5 d/次,两个周期均取样7次,共14次,每次取样20 mL,设三组平行样,样品过0.45μm滤膜后,测定Pb、Cd、As离子浓度。

1.固液比对尾砂中Pb、Cd、As浸出影响试验。称取尾砂样品200、100、50 g,置于广口瓶中,加入1 000 mL去离子水,测定溶液中Pb、Cd、As的浓度。

2.粒径对尾砂中Pb、Cd、As浸出影响试验。根据铜尾砂的粒径分布比例,分别称取粒径0.365~0.246 mm、0.246~0.147 mm、<0.147 mm的尾砂样品100 g,置于广口瓶中,加入1 000 mL去离子水,按上述方法搅动、取样,测定溶液中Pb、Cd、As的浓度。

3.pH对尾砂中Pb、Cd、As浸出影响试验。称取100 g尾砂4份,置于广口瓶中,分别加入pH为3.0、5.0、7.0、9.0的浸提剂(通过0.01 mol/L的HNO3、NaOH溶液调节)1 000 mL,按上述方法搅动、取样,测定溶液中Pb、Cd、As的浓度。

4.温度对尾砂中Pb、Cd、As浸出影响试验。称取100 g尾砂3份,置于广口瓶中,放入恒温培养箱,分别设置温度为5、20、35℃,加入1 000 mL去离子水,测定溶液中Pb、Cd、As的浓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尾砂理化性质及含量测定

铜尾砂理化性质见表1,铜尾砂中三种重金属含量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GB 15618-2018),Pb、Cd、As分别超标86.96%~163.95%、263.75%~385.00%、44.12%~80.15%。铜尾砂元素含量见表2,铜尾砂中含有大量的O、Al、Si、K、Fe,以及少量的Mg、Ca等元素。

表1 铜尾砂理化性质表 mg/kg

表2 铜尾砂元素含量表 %

2.2 固液比对重金属释放的影响

不同固液比尾砂中Pb、Cd、As浸出率与时间拟合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固液比尾砂中Pb、Cd、As浸出率与时间拟合图

铜尾砂中Pb在1∶20的固液比条件下浸出率较高,而Cd、As的浸出率与固液比之间无明显规律。这与浸提剂中三种离子的饱和浓度有关,浸出前期,浸提剂中Pb离子浓度较低,经过一段平缓期后,Pb离子快速释放,当固液比较大的浸提剂中离子浓度达到饱和时,离子的释放就会受到限制,而固液比较小的浸提剂中则继续释放至浓度接近饱和;铜尾砂中Cd、As离子含量较低,未达到离子的饱和浓度,导致固液比未能对Cd、As离子的释放造成明显影响。这表明,固液比越小Pb离子浸出率越高,而Cd、As的浸出率与固液比无明显相关性。

2.3 粒径对重金属释放的影响

不同粒径尾砂中Pb、Cd、As浸出率与时间拟合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粒径尾砂中Pb、Cd、As浸出率与时间拟合图

铜尾砂中Pb、Cd、As的浸出率均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大,浸出时,尾砂粒径越小,其表面积越大,与浸提剂接触面积就越大,导致尾砂中的离子更容易浸出。浸出第四周时,Pb的浸出率快速增大,之后缓慢增长趋于稳定,这可能是由于当浸提剂中Pb浓度接近饱和时,过量的Pb又会通过吸附、共沉淀、络和作用等赋存于尾砂颗粒表面上,导致浸出减缓,而Cd、As离子浓度较低,浸出率持续升高。这表明,铜尾砂中Pb、Cd、As浸出率均随尾砂粒径的减小而增大。

2.4 pH对重金属释放的影响

不同pH条件下尾砂中Pb、Cd、As浸出率与时间拟合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不同pH条件下尾砂中Pb、Cd、As浸出率与时间拟合图

Pb的浸出率与溶液pH值大小成反比,这可能是因为尾砂中Pb的弱酸提取态、氧化还原态含量较大,在酸性条件下更容易溶解释放;Cd同样是在酸性条件下浸出率较高,尽管在前期pH为9条件下浸出率大于pH为7,但是随着浸出的进行,两种条件下浸出率差异逐渐减小,这可能是因为当浸提剂的pH较低时,作为Cd吸附相的铁、铝等金属氧化物逐渐被溶解,导致所吸附的Cd被释放到溶液中,而在浸出前期,pH为9的浸提剂中Na离子通过离子交换作用使得部分Cd释放到溶液中,导致前期pH为9条件下浸出率大于pH为7,随着溶液中Na离子的减少,离子交换作用逐渐减弱,导致后期两种条件下浸出率无较大差异;As在碱性条件下浸出率较高,这是因为在碱性条件下,大量的OH-离子会与砷酸根阴离子竞争吸附点位,导致大量砷酸根离子滞留在溶液中。这表明,铜尾砂中Pb、Cd更易在酸性条件下释放,而As在碱性条件下更易释放。

2.5 温度对重金属释放的影响

不同温度下尾砂中Pb、Cd、As浸出率与时间拟合关系如图4所示。

图4 不同温度下尾砂中Pb、Cd、As浸出率与时间拟合图

尾砂中三种离子的浸出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尾砂颗粒表面的物理化学反应加剧,促进了重金属离子的水解,同时温度的升高会破坏颗粒表面的附着点,会使一部分离子不被吸附而释放到水中。这表明,铜尾砂中Pb、Cd、As离子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更容易释放。

3 结 论

固液比越小Pb离子浸出率越高,而Cd、As的浸出率与固液比无明显相关性,三种离子浸出率均随尾砂粒径的减小而增大,Pb、Cd更易在酸性条件下释放,而As在碱性条件下更易释放,三种离子均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更容易释放到环境中。

猜你喜欢
尾砂固液粒径
尾砂模袋充填试验研究
我国新一代首款固液捆绑运载火箭长征六号甲成功首飞
大屯锡矿立式砂仓最佳进料参数研究
木屑粒径对黑木耳栽培的影响试验*
计径效率试验粒径的分析与对比
压裂液配制用固液混合装置结构优化
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研究进展
基于近场散射的颗粒粒径分布测量
新型尾砂胶结剂胶结分级尾砂充填体强度研究
白钨矿尾矿库不同时段尾砂有毒有害元素的形态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