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世界理性地栖居

2023-01-11 20:42杨铭劼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35期
关键词:理智信息时代观点

杨铭劼

面对“柬埔寨血奴案”,不少网民坚守着自己的无知,伸张着所谓的正义,毫无理智地输出情绪,为了金钱与流量煽风点火,让这个网络世界里的黑暗面荼毒我们的思想。时代虽不因我的认识而改变,但我仍想做的是为离不开网络的现代人提出一点恳切的希望。

请理智地看待问题,对眼前的事物保持合理的怀疑。

与信息数量越来越不成正比的是,我们离事实的“真相”越来越远。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如同生活在水缸中的鱼,事实被繁杂的观点所扭曲,我们看到的只有经过水和玻璃折射的光,却以为那是不容辩驳的真相。我们将这种“真相”不加分辨地传递给别人,从而让围绕我们的茧房愈加坚固。

数不清的反转事件不止一次地证明了真相距离我们预想的距离之远。我们为淄博“吨姐”路虎堵宝马,霸气解决车位占用的行为拍手叫好,得知她因此事被刑拘后才发现一切不过是炒作;我们声讨清华大学“猥亵”学姐的学生,看了录像后才恍然发现“猥亵”的荒谬。一段短短的视频,一篇情感充沛的小作文,经过炒作和所谓的“分析”,就能牵动无数的流量。披露细节,添油加醋,无数网友宣扬着自己的正义,最后却发现自己不过是制造舆论的工具,坚信的“真相”不过是可笑的谬论,下一次却又重蹈覆辙。而自己一次次不负责任的言论,已经对相关当事人造成了无可挽回的精神伤害。

我们应当记住《沉思录》中的一句话:“我们看到的一切只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不要轻信没有证据的猜测,不要为刻意的煽动“义愤填膺”,拨开迷雾,才能看到真相。

请保持理性的思维,不被汹涌的情绪裹挟。

不知何時,理性似乎成了一个贬义词,讲逻辑与道理的人被扣上“理中客”的帽子,人们似乎变得不在乎真相,只在乎自以为是的“真相”,理智的中立成了一种错误,立场成了战争的军服。就像尼采说的那样:“庄严的冥想形式使冥想者成了被嘲笑的对象,人们也不再能接受一个古老的智者。”

有人说:“在大是大非面前,谈什么理智?”可请问,没有理智,你又拿什么来判断大是大非呢?靠自媒体为流量制造的新闻吗?靠网络上漫天乱飞的“暴论”吗?还是靠自己肆意冲动,不加控制的情绪呢?人不能失去理性,否则情绪的洪流将让我们失去进化带来的尊严,也会让我们成为资本肆意操纵的对象。我们为别人一点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事情无理谩骂,自私地禁止他人的“异见”;为明星间鸡毛蒜皮的小事“开撕”,无脑地维护自家的偶像。我们把容不得一点批评称作爱国,又对国家宣称的进步表示“赢麻了”;我们曾经疯狂地造神,如今又为神的跌落狂欢。有什么意义?看不到友好,只剩戾气,见不到理性,只剩偏激。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我们需要理性的回归,“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唯有理性地栖居在这网络世界,人类才拥有超越其他万物的尊严,才能在沸腾的信息时代保持清醒的自我。

评点:文章很好地表现出作者出众的理性思维能力。在题目中就表明了观点:要理性思考。在具体论证中,借助于“于内,保持合理的怀疑”“于外,不被汹涌的情绪裹挟”这两个分论点,运用大量的社会鲜活事例,“吨姐”、清华“猥亵”生等,恰到好处的名人名言,《沉思录》、尼采等增加了论证的说服力,论证时,论据和论点结合紧密,整个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认识深刻。

结语

纵观高中必修选修教材,有很多理性思维严密、逻辑性强的论述类文章。例如:《谏逐客书》《师说》《六国论》《拿来主义》等等,都很经典,逻辑缜密,论证精妙。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除了对文本产生感性认识以外,还要对这些文章进行深入剖析,充分挖掘与利用教材中的理性思维,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侧重于揣摩、理解概念的准确性,结构的严密性,观点与材料的一致性,观点论述的深刻性和新颖性,以此可以发现作者思维认识与语言表达的创新之处。认真研读揣摩,定能充分感受理性思维的魅力。

猜你喜欢
理智信息时代观点
失眠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观点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解读服装造型中蕴含的情感与理智
青春有梦理智追
观点参考